晶片這一劫數,渡得過是&34;,過不了則&34;。
近日,彭博社記者提問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你一直堅定地主張與中國接觸,甚至主張與中國相互依存。
比爾蓋茨回答道,我不能說中美是相互依賴的,但我們彼此受益。過去我們曾想賣昂貴的晶片創造高薪工作。現在強迫中國自己製造晶片,意味著將來美國不僅放棄了高薪的工作,而且使中國完全自給自足。這樣(對美國)真的有好處嗎?
一直以來,比爾蓋茨因其目光超前、務實客觀的觀點受到廣泛關注。此番解讀也引發了網友的討論。
有網友表示:蓋茨比較了解中國,美國打壓哪個領域,哪個領域中國就能成為世界第一。嚴密封鎖航天技術,中國航天逆襲上天,封鎖北鬥,北鬥換上了&34;。晶片也一樣,用不了幾年晶片也能自給自足。
也有網友的點評相對冷靜:晶片斷供後,事情反而簡單多了,反正一條路,腳踏實地,正視差距才會越來越進步。
還有網友猜測:蓋茨這樣說,潛臺詞是怕中國能夠自給自足。
事實上,蓋茨的擔心不無道理。在經過了幾年的多方磋商與博弈後,美國晶片斷供&34;的同時,也徹底給了中國了一針&34;,讓華為和中國科學家們痛下決心——集中攻堅,補足短板。
日前,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中國科學院&34;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發布會上表示,面對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我們希望在這方面能做一些工作。我們要把美國&34;的清單變成我們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還有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等,要集中我們全院的力量來做。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也表示,&39;造不如買,買不如租&39;短板&34;
或許,這場&34;是中國晶片產業涅槃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