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微電子所:科技創新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中科院微電子所孵化企業——中科微至智能製造科技江蘇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智能物流系統運行演示。 孫自法 攝

中新網無錫11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學科方向和應用方向涵蓋微電子學研究各個主要領域,在微電子產業集聚發展區域系統推進產業集群建設,鼓勵研究團隊積極參與創辦各類高科技創業公司,累計申請專利逾6000項、授權專利超過3100項……

作為中國微電子領域學科方向布局最完整的綜合研發機構,以及微電子技術研究創新的引領者和產業發展的推動者,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中科院微電子所)立足科技創新,在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主要領域突破多項關鍵核心技術,產出系列重要創新成果,儲備大量優秀人才團隊,為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奠定堅實基礎。

中科院微電子所孵化企業——中科微至智能製造科技江蘇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智能物流系統,在一家大型快遞企業開展實際應用。 孫自法 攝

圍繞集成電路產業鏈開展科研布局

中科院微電子所副所長曹立強近日在該所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地無錫接受採訪介紹說,緊密圍繞集成電路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和重大需求,微電子所進行了系統性的科研布局,建設了2個從事前沿基礎研究的重點實驗室,13個從事核心產品研發、行業應用和行業服務的研發中心,涵蓋微電子學研究各個主要領域,並與中外眾多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全方位合作與交流。

目前,微電子所每年平均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每年申請和授權專利約400項,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6000項,授權專利超過3100項,成為促進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科院微電子所創辦的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常務副經總理肖克來提展示介紹該公司新研發的2.5D矽轉接板。 孫自法 攝

超過30家孵化企業估值逾億元

曹立強指出,依託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弘光專項」和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計劃)等支持,微電子所支持、鼓勵研究團隊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金融機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發起產業投資基金,在微電子產業集聚發展區域系統推進產業集群建設;積極參與地方政府集成電路領域的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支撐天津、江蘇、廣東、河南、山東、浙江等省份建設多個區域創新創業平臺,並在南京、合肥、成都、廣州等地參與建設10多個新型研發機構。

截至2020年6月底,微電子所本部及其支持建設的地方創新創業平臺已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貨幣投入等形式參與企業158家,吸引各類社會投資超過45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部分孵化投資企業快速成長,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超90億元,初步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按照投資估值來看,微電子所目前孵化企業中有超過30家估值過億元,其中,7家公司估值逾10億元,2家公司併入市值超千億的上市公司。同時,該所孵化的多家科創企業已成為所在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有兩家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正積極申報科創板上市。

中科院微電子所創辦的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一個用於研發、分析和檢測的實驗室。 孫自法 攝

打造國家集成電路大型骨幹企業或研發平臺

曹立強表示,2014年,為了擺脫中國大陸沒有自主可控的大型存儲晶片供應商的困境,中科院微電子所對前期已有存儲器晶片研發力量進行整合,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聯合相關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開展大型存儲器晶片產品開發,共同建設了「中科新芯三維存儲器聯合研發中心」。2016年,以該中心為重要基礎,多個投資方共同發起設立了大型存儲器晶片公司。

為解決中國國內高端功率半導體產品缺乏問題,中科院微電子所與無錫市政府2019年發起設立註冊資金21億元的無錫錫產微芯半導體有限公司,為打造國家高端功率半導體產業集團開創良好局面。

經過多年建設發展,中科院微電子所在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公共平臺和支撐條件上擁有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設計工具(EDA)及環境,國內最大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製造先導工藝開發平臺、國內最大的三維集成與先進封裝研發平臺,以及多個國內領先的特色工藝研發平臺。

持續推動科技與金融有效融合

在科技成果轉化支撐服務體系方面,中科院微電子所2017年牽頭成立專門智慧財產權服務公司,打造出一個集智慧財產權培育運營、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國有資產監管服務、科技金融服務一體的專業雙創服務平臺。

曹立強透露,中科院微電子所還持續推動科技與金融有效融合,旨在為該所雙創團隊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持。目前,中科院微電子所參與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20億元,所孵化企業最近3年新獲得各類投資約50次,投資金額超過40億元。(完)

相關焦點

  • 【合肥晚報】共建合肥微電子研究院,服務集成電路產業
    中國科大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劉明院士 中國科大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劉明院士在主題報告中介紹了集成電路技術的趨勢、科大微電子學院現狀及願景。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劉明認為當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繼續維持高速發展,全年銷售達到5411.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的4335.5億元增長了24.8%。此外,中國在微電子領域的學術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 武漢: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做強做大集成電路等領域
    打開APP 武漢: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做強做大集成電路等領域 愛集微APP 發表於 2021-01-08 09:52:12
  • 中科院微電子所的FinFET專利,為何能讓英特爾忌憚三分
    在集成電路加工製造領域,中國大陸幾十年來一直處在追趕者的角色。 但誰也沒有想到,2018年2月,中科院微電子所向行業大佬Intel打出了中國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向海外巨頭專利維權的第一槍。指控Intel侵犯中科院微電子所的FinFET專利,要求賠償至少2億元,同時請求法院對「酷睿」產品實施禁售。
  • 重慶市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孵化中心·重慶微電子學院落戶西部(重慶...
    新華網重慶9月16日電(郭雨嫣)9月16日,在2020線上智博會市級集中簽約儀式上,重慶西永微電園與重慶郵電大學持續深化合作,將在園區打造重慶市集成電路設計創新孵化中心·重慶微電子學院。  據了解,項目擬投資3億元,計劃用時5年在西永微電園建設綜合性集成電路設計公共平臺為重點,建設高端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為保障,聯合打造集成電路服務、創新、孵化及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國家級創新平臺。
  • 【解密】中科院微電子所的FinFET專利,為何能讓英特爾忌憚三分...
    在集成電路加工製造領域,中國大陸幾十年來一直處在追趕者的角色。但誰也沒有想到,2018年2月,中科院微電子所向行業大佬Intel打出了中國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向海外巨頭專利維權的第一槍。指控Intel侵犯中科院微電子所的FinFET專利,要求賠償至少2億元,同時請求法院對「酷睿」產品實施禁售。中科院微電子所有何能力,能「將」行業大佬Intel一軍?
  • 南方科技大學深港微電子學院入選「國家隊」
    ,教育部辦公廳日前正式批覆南方科技大學深港微電子學院為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籌建單位。該校稱,這是學校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成果,體現了南科大微電子學科領域的專業和人才培養優勢。  據了解,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的建設旨在滿足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
  • 瞄準集成電路前沿技術 重慶打造矽基光電子創新平臺
    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新華網重慶4月9日電(王龍博)在一間約70平米的實驗室內,來自海內外的科研人員利用自主建設的8吋矽基光電子工藝線製造的集成電路產品完成晶片封裝、測試等環節,成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電微系統先導工藝平臺。  在重慶高新區西永微電園,一家名為聯合微電子中心的企業正通過發力集成電路前沿技術,打造可以賦能電子信息產業和智能產業的國家級創新平臺。
  • ...堅持市場機制 強化需求牽引 堅定不移做大做強玄武巖纖維產業...
    12月16日,民進中央副主席、民進四川省委主委、省政協副主席、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長張雨東帶隊前來我市調研,為廣安玄武巖纖維產業發展把脈問診、指路明向。市委書記李建勤陪同調研。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張雨東詳細聽取了我市玄武巖纖維產業發展情況匯報,對相關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近年來,廣安市發展玄武巖纖維產業的目標和思路十分清晰,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相關科技團隊和產業團隊務實推進,把多年的科研成果運用在產業市場,科技攻關和市場拓展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 從無到有 由弱漸強 鑄就創新體系——專訪集成電路裝備專項技術...
    「我們的目標是開展集成電路製造裝備、成套工藝和材料技術攻關,掌握核心技術,開發關鍵產品,實現產業自主創新發展。」葉甜春說。  葉甜春是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集成電路裝備專項的技術總師。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經過廣大科研人員近10年的艱苦攻關,我國集成電路製造技術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漸強」的巨大變化,引領和支撐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崛起。
  • 兩會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郝躍: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要...
    郝躍建議,我國集成電路要強化自身發展和持續創新的能力,並提升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將技術落實到產品上。合理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集成電路的發展壯大要依靠高質量人才,人才是產業創新的第一要素。而面對因產業高速增長而產生的每年十萬人的人才缺口,各大院校培養的人才數量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 智芯界|萬字長文細說大武漢集成電路產業有何不一樣?
    一源兩翼,穩固武漢「芯」發展一所低調的高校,中國「芯」源泉提到武漢的集成電路,就一定繞不開華中科技大學。有人戲說:「華科是南方小清華,實力吊打哈工大。」默克爾讚譽華中科技大學「森林大學人才輩出」。作為中國頂尖的工科高校之一,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實力、人才輸送確實相當強。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深圳科技創新做對了什麼?
    面對大型的戰略研究課題,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組織多個研究中心同時攻關,形成學科交叉、集成創新的優勢。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創新體制機制,實行理事會管理,發揮共建三方的積極性,實現「共建、共管、共享」,逐漸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科研、教育、產業、資本「四位一體」的「微創新體系」,在源頭創新、產業合作、科技服務、成果孵化等探索中不斷釋放出科研力量,迸發創新活力。
  • 大基金二期呼之欲出 集成電路產業望突圍 四大應用驅動增長
    記者獨家獲悉,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第二期正在緊鑼密鼓募資之中。目前方案已上報國務院並獲批。接近大基金的消息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大基金二期籌資規模超過一期,在1500億-2000億元左右。按照1∶3的撬動比,所撬動的社會資金規模在4500億-6000億元左右。
  • 堅持創新電子人才培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攜手泰克擴展示範性微電子...
    早在2019年1月份,泰克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就開啟了共建示範微電子實驗室,此次是在之前合作共建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和規模擴大,將北校區資源優勢進一步向南校區的推進,培養具有較強綜合設計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 解讀《關於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五大關鍵詞
    1月15日,在兩江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高品質生活示範區」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黃朝永對《關於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行解讀,用「抓創新、添智慧、推改革、拓開放、提品質」五個關鍵詞進行了概括。
  • 做大做強精品鋼產業 金雷風電搭上新舊動能轉換東風
    魯網12月4日訊(記者 張小南)12月4日,「科學發展看鋼城」首屆全國網絡媒體鋼城行暨知名博主鋼城採訪團一行共同走進金雷科技股份公司,感受傳統鋼鐵產業煥發的生機活力。,看著金雷風電企業發展的風雨歷程展板和一排排的榮譽證書、獎盃,採訪團記者們紛紛表示被這家高新技術企業所震驚。
  • 院士圓桌會議聚焦集成電路創新:摩爾定律並未失效
    以「自立自強,在危機中育新機」為主題的2020中國(上海)集成電路創新峰會,今天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在核心論壇院士圓桌會議上,來自學界、產業界的10多位院士,以及行業專家圍繞「集成電路技術發展趨勢」、「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特點與方向」、「當前態勢下的集成電路合作與自主發展」、「長三角區域集成電路發展規劃與協同」等四個議題,展開頭腦風暴,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 如何加快做強做大數字產業?湖南省最新發布重磅文件!
    要進一步提升湖南省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水平加速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該如何持續推動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何加快做強做大數字產業?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持續推動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做強做大數字產業的若干意見》對此提出了要求
  • 讀《聯想做大華為做強》:創新之路怎麼走—新聞—科學網
    《聯想做大 華為做強》,陶勇著,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 ■陳子蘊 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是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的,只能是大而不強。強起來靠創新,創新靠人才。 2018年早春,《聯想做大華為做強》第二版精裝版出版。《聯想做大華為做強》通過中國高技術產業領域兩個著名企業——聯想和華為的研究、解剖和分析,探究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經驗與教訓。一言以蔽之,《聯想做大華為做強》就是講述中國兩個最著名的高科技企業的創業與創新的故事。
  • 許寧生、陳凱先、毛軍發被聘為上海市科協集成電路、生物醫藥...
    成立專委會,是為更好發揮院士專家作用,在產業發展方向、戰略定位、關鍵環節、人才培育等方面匯眾智,解決集成電路主要卡脖子的難題,推動人工智慧未來發展,助力生物醫藥轉化應用,推動科研與企業、產業更加緊密結合。同時,聯合市社團局,開展「建設與科創中心相適應的學會調研和與能力提升」專題研究,主動發現和解決學會工作的痛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