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州
競
一
流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當前,我國正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今年以來圍繞「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重點工作,狠抓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發展「2+1」現代產業集群,奮力建設國內一流城市。
一起跟隨《南方日報-惠州觀察》來看看惠州「育新機、開新局」的經驗做法,如何去實現惠州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城市的目標。
一年半前,金山新城概念橫空出世。緊接著,規劃體系細化完善、產城項目籤約落戶、項目建設工程啟動……金山新城各項工作的密集推進,讓惠州未來城市中心的夢想加速照進現實。
一年半後的當前,被寄予厚望的惠州未來城市中心正在悄然「變裝」。萬象天匯廣場、讀者文化公園等均已雛形初顯,南三河(即:蓮塘布河、河橋水、冷水坑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基本實現水清岸綠,信利康5G智慧園等新型產業落戶。
治水興城,產業促城,定位為惠州「新生態、新中心、新引擎」的金山新城正在有力的統籌著各方資源要素和發展機遇,探索城市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高品質城市。
規劃引城
精細規劃管控體系,確保城市建設不走樣
「疫情受了一點影響,但這幾個月都趕上來了,不會影響工程進度。」在廣汕客專蓮塘布隧道出口工程現場,施工方中國水電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最新的工程動態。
在被給予厚望的未來惠州城市中心的金山新城,這一工程並非孤例。
自2019年9月27日惠州市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動工暨金山新城建設啟動活動開始,時隔一年,從惠城江北一路向南,跨過金山二橋,改變已然發生。在道路兩側,印象城、華潤萬象天匯、讀者文化公園等項目樓體建設已初現雛形。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也初見成效,蓮塘布河等水體消臭,局部都已經實現了水清綠岸。
一年前,惠州繪下金山新城規劃藍圖;一年後,夢想正在照進實現。
2019年,6月,市自然資源局發布《惠州市金山新城分區規劃(草案)》,金山新城概念「橫空出世」,劃定涵蓋河南岸、馬安、三棟3個鎮街共計118.29平方公裡區域定位為:「新生態、新中心、新引擎」,即大灣區生態立城的門戶標杆,惠州未來城市中心、一流城市核心樣板,灣區東岸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科創新中樞。8月,《惠州市金山水廊修建性詳細規劃(公示稿)》公示,劃定3.5平方公裡金山水廊片區打造金山新城山環水聚生態核心。
「城市發展和新城建設先要做好規劃,統籌論證好、考慮好、思考透,想明白了就抓緊幹快速落實,沒有想好就不要動,先保護好,等想清楚了再動。」惠州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袁貴平介紹,城市的發展是漸進式的,不斷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斷優化完善的過程,必須規劃好、做好管控,急不得。
回顧新城發展歷程,嚴格規劃管控貫穿始終。可以看到,金山新城的建設均保持著與各分區控規細化和土地掛牌交易指引協同局面。在河橋片區,控規精細化指引大科學裝置快速建設;在馬安居住組團,土地有序掛牌引導企業投資集聚發展。
具體到單個建設項目的規劃管控也不斷精細。通過對華潤、保利、華僑城地塊規劃條件告知書細化,確保華潤萬象天匯、保利天匯產業業態得以落實;通過對讀者文化公園的科研和配套物業配比的嚴格管控,文化產業和總部基地功能基本成型。
治水興城
建城先治水,為城市發展「留住鄉愁」
「半城山色半城湖」是對惠州豐富的山水資源景觀的美譽,但對城市建設而言則需慎重,這既意味著城市景觀的豐富,也意味著建城更需珍惜既有資源,新城與生態融合發展。
建城先治水,治水方興城。
關注近年在惠州全域範圍內加速開展的水汙染防治攻堅和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再結合既有建城史,無疑都是在為既有發展歷程「還舊債」。
「水清岸綠對於城市而言是享受,人們都會想著逐水而居、逐水而業,但要是變成為臭水溝或黑水潭,大家都會唯恐避而不及。」在惠城金耀園居住的陳女士直言,自己在金山河邊住了10年最清楚這種感受,也最清楚城市建成後治水的難度有多大。「對於金山新城而言,這是必須避開的坑。」
治水興城,金山新城正走在這樣一條全新的道路上。
根據金山新城相關的規劃內容,未來的城市中心將結合區域內的金山湖、惠南湖、西枝江等山水資源,發展國際濱水新青城,灣區科創新磁極,建設產城人融合的生態標杆,助力惠州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如何落到地上?
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提出要嚴格遵守規劃要求,立足長遠,琢磨研究好水系的發展承載力、人口容納力等,發展的同時也要保護好水系。「治好不只是保護生態,同時也是守住鄉愁。」
金山新城的治水成果也不斷顯見。截至當前,蓮塘布河、河橋水和冷水坑河3條河湧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以及金山湖環湖截汙治理工程項目均已經完成。同時還在推進金山新城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主要包括兩湖四河,即金山湖、惠南湖(新建)、金山河、河橋水、冷水坑河、蓮塘布河及其支流,以及金山湖西北側部分惠城區老城區範圍,治理面積約76.23平方公裡,總投資約51.53億元,截至8月累計完成投資約3.23億元,完成投資佔比約 6.27%。
改變最為突出的治水節點則在於南三河。現在在河橋水河湧可以看到,沿岸新建的碧道依水蜿蜒,芳草萋萋,與周邊新建的商住社區融為了一體,已然成為了金山新城新的風景線。
產業促城
產業帶動新城建設,打造「三生融合」高品質城市
據規劃內容顯示,作為未來的惠州城市中心,金山新城除了在城市建設和景觀生態方面將嚴格管控夯實,還將穩步成長為灣區東岸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科技創新中樞。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產業原動力。但在城市中心如何為產業留足發展空間?袁貴平認為關鍵是管控好土地,做好規劃,強化用地屬性管控和用地類型規模,將好鋼用在刀刃上,確保金山新城實現精明發展。
在近期召開的金山新城建設工作專班現場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何廣延指出要按照「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理念,依託「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規劃,加快完善金山新城交通基礎設施,吸引優質產業加速聚集,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高品質城市。
據規劃內容顯示,作為未來的惠州城市中心,金山新城除了在城市建設和景觀生態方面將嚴格管控夯實,還將穩步成長為灣區東岸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科技創新中樞。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產業原動力。但在城市中心如何為產業留足發展空間?袁貴平認為關鍵是管控好土地,做好規劃,強化用地屬性管控和用地類型規模,將好鋼用在刀刃上,確保金山新城實現精明發展。
在近期召開的金山新城建設工作專班現場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何廣延指出要按照「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理念,依託「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規劃,加快完善金山新城交通基礎設施,吸引優質產業加速聚集,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高品質城市。
如何落到實處?惠州市自然資源局過去一年來發布的《金山水廊控制性規劃》、《惠州市金山新城湖山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論證報告及調整草案》等規劃內容有效推動落實。以《金山水廊控制性規劃》為例,片區207.44萬平方米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就著重布局公共服務、道路交通和綠地廣場,佔比75.67%,確保片區道路和公共配建的實現。
在近期公示徵求社會意見的湖山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方案則提出:重點打造以5G及光電子產業等產業為主導的新型產業園區,並利用現狀生態資源打造金山旅遊島。
類似產城融合發展的例子在金山新城本已成常態。今年7月10日,信利康5G智慧園項目「當天摘牌當天動工」,總投資超25億元,預計年產值150億元。
聚焦到金山新城各鎮(街道)組團,依託各自的城市現狀和產業基礎均已找準了方向。
河南岸在既有商圈基礎上,山姆會員店、萬象天匯廣場、金山湖中心等商業體興起,區域商貿產業再升級;在三棟鎮,廣汕高鐵惠城南站、新會展中心兩大核心項目落戶,著力打造「一軸四心」格局;而馬安則作為城市建設熱土,居住組團吸引了碧桂園、中海、華潤等多家房企巨頭精耕。
產業發展帶動城市建設,金山新城作為未來惠州城市中心,也將有力的為惠州城市產城人融合發展探索新路子。截至當前,新城已累計引進項目18宗,總投資615.5億元,產值837.2億元,已落戶4宗,總投資約119.5億元,產值約284億元。
【來源南方+】
原標題:《細看惠州一個產業新城的產、城、人融合發展之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