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片農田,到集聚1200多家國內外醫藥企業,位於泰州的中國醫藥城從一張白紙「零點起步」,始終把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能,推進產業鏈式發展、集群發展,闖出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漸成規模、發展壯大」的奮進之路。如今,一座特色鮮明、產城融合的大健康產業新城拔地而起,成為生物醫藥產業及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新地標」「風向標」。
「我們加強創新引領激活發展新動能,探索出一條集聚高端人才、引進高端成果、落戶高端企業、發展高端產業,產城融合、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的專業園區發展新路徑。」泰州市委常委、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張小兵說。站在新的發展歷史節點上,中國醫藥城開啟「二次創業」,力爭到2025年建成國際精準健康中心、國家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引領區、長三角醫藥健康產業示範區。
15年「冷板凳」坐出「熱效應」
9月19日,由中國國際商會和中華中醫藥學會共同主辦,泰州市政府、中國國際貿促會江蘇省分會承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開幕。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760多家藥企、13位「兩院」院士、超過1.6萬名海內外嘉賓前來參會。
板凳坐得十年冷,咬定青山不放鬆。今年是國家級泰州醫藥高新區成立11周年和中國醫藥城建設邁入的第15個年頭。15年篳路藍縷、砥礪奮進,泰州醫藥高新區初步形成「4+3+1」特色產業體系,即重點發展「生物藥、化學藥新型製劑、體外診斷試劑及高端醫療器械、中藥現代化」四大支柱產業,提升發展「特醫配方食品、醫療裝備及新材料、動物保健類藥物」三大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精準健康服務業」。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醫藥城在研和申報的一類新藥達80個;累計36家藥品生產企業取得生產許可證,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189張、藥品註冊批件136張;已投產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40家,醫療器械註冊證及備案證總數1857張。阿斯利康、武田製藥等13家知名跨國企業加盟,令很多到訪的海內外專家學者讚嘆不已。
創新是產業發展「永動源」
國家藥監局網站10月9日公布的信息顯示,中國醫藥城兩家企業的產品獲批上市,其中,江蘇盈科生物的丙泊酚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是國內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
在9月19日開幕的第十一屆泰州醫博會上,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中國區域研究中心揭牌。國家藥監局食品藥品審核查驗中心與中國醫藥城籤約共建國家級藥品(疫苗)檢查員實訓基地。
「這裡有全國唯一的新型疫苗及特異性診斷試劑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國家新藥重大專項產業化示範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內最大的臨床試驗基地也在這裡建成,2100多項『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醫藥創新成果成功落地申報。」泰州醫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顧萍說。
泰州每年拿出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人才發展,目前中國醫藥城引進4200多名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擁有「兩院」院士10名、國家級領軍人才66位。由萬全萬特江蘇製藥公司研發的重酒石酸卡巴拉汀片,是目前全球唯一獲批的臨床上用於治療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症的片劑產品。先思達建立國際首創的體外「一滴血」糖組學檢測測序平臺,成功開發出用於肝癌早期診斷的「寡糖鏈檢測試劑盒」……
疫情之下,中國醫藥城展現實力擔當,貢獻泰州力量。碩世生物在全球首次公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後,僅3天就成功研發出省內檢定合格的首個病毒檢測試劑;匯倫藥業研發的「注射用西維來司他鈉」,成為國內首個可以改善新冠肺炎造成急性肺損傷的藥物……
產城一體培植髮展最優態
10月12日,南京中醫藥大學泰州校區首屆390名本科新生開學。作為泰州首個本一高校,該校區是中醫藥領域高端學府與「醫藥名城」的一次強強聯合。
強強聯合,是園區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中國醫藥城的價值不僅在於孵化千億級新興產業板塊,更在於走出「產城一體、產城共榮」的城市轉型路徑,打造出產業和城市功能相互促進的大健康產業新城區。
發力「大健康」,泰州國際精準健康中心首批10個項目3月集中開工,計劃總投資115億元。泰州醫藥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潘愛民說,站在全產業鏈的角度,打通鏈條、高度融合,最終打造一個以優質資源導入為核心的醫研產示範基地。園區將通過提升創新能級,打造1-2家國家級重點醫學科研載體,構建「科研—產業化—臨床應用—驗證評估」的轉化醫學發展模式,發展「大數據+網際網路+大健康」新興業態,建成國際精準健康中心核心區。
記者 趙曉勇 通訊員 胡安平 劉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