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產城融合集聚更大城市能量

2020-12-04 青海省人民政府

  左邊是城市,右邊是產業;城市有城市的恢宏大氣,產業有產業的宏偉氣魄。

  未來西寧什麼樣?在第十九屆青洽會不足5000平方米的青海國際會展中心B館裡,城市館、產業館……未來西寧濃縮於此,一目了然。

  「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奮力開創新時代建設幸福西寧新局面。」——這是西寧「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的生動寫照。

  海洋館、熊貓館、西寧「綠芯」為主的城市轉型升級館——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正在華麗蛻變的美麗西寧。

  位於對面的產業館與城市生活館相得益彰……南川工業園區、東川工業園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甘河工業園區——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正以高精端的特色產業形成發展新格局。

  一半是城市發展的新面貌,一半是西寧發展的強勁動力……打造「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已成為當前西寧轉型升級的新模式。

  功能定位,互相契合

  「產城融合」是指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形成多元功能複合共生的新型產業園區乃至新城區。在這一過程中,產業園區的發展定位特別是產業的選擇和布局要與其所依託的城鎮的發展定位相吻合,形成獨具魅力的園區特色才有利於產業園區發展願景的實現。

  近年來,西寧市緊緊圍繞推動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實施「五四戰略」,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堅定走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發展道路,按照「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產城聯動、融合發展」的思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共生發展,推動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城市建設、品位提升,建設特色產業新城,西寧努力實現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全面提升產業能級、服務能級、消費能級和生態能級,成為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的重要載體,帶動經濟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芯雙城、環狀組團發展」……生態山水城市點睛之筆;光伏光熱、鋰電、鋁鎂合金高新材料、高原特色生物、藏毯絨紡、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等現代產業體系,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貫穿始終。

  產城互動,宜商宜居

  產業園區再高端,如果沒有人氣也只是一座「孤城」。尤其是在產城融合階段,伴隨著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的改善,通過生態環境、文化景觀、科技創新等要素引導產業園區從單純的宜商,向宜商宜居兼顧轉變,是園區提高整體活力的重要方式,也是產城融合的最終方向。

  生物科技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土地管理局工作人員宋豪光表示,園區的規劃和建設要為園區的務工人員留下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使他們有機會在此「築巢安家」,使園區在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城鎮化。

  隨著萬佳、康美等商業綜合體的引進,藏醫藥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崑崙玉博物館,三大博物館群的發展壯大,以及紫御帝景等9個住宅小區,讓10萬多人在這裡幸福生活,如今的生物產業園區經濟聚勢而發,城市化氣息更加濃烈,人氣、商氣、財氣更加旺了。

  生物科技產業園區辦公室主任周明說,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區四園中,作為青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生物科技產業園區以產城融合度最高,而排名第一。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園區不僅產業集聚,各項城市功能也日臻成熟完善。

  行走在佔地23.5平方公裡的生物科技產業園內記者看到,裝備製造園、中藏藥園、大學科技園……藏醫藥文化博物館、自然博物館、萬佳、康美中藥城、紫御闌庭等宜居宜業宜遊的新城區,布局在九縱六橫的大路網內,風生水起。

  目前,園區共吸納企業2100戶,已成為全省技術、資金、人才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也是省市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園區「產城融合發展道路」已成必然。

  產城同步,融合發展

  在新形勢、新環境、新要求下,園區發展必須尋求新方向,產城融合發展成了必然選擇。

  產城同步、融合發展。走進生物科技產業園記者看到,園區已經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三大板塊,自南向北依次為生物園區、裝備園區和高教園區,空間板塊間正在積極有效銜接,一副產城融合宜居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青海萬佳家博園自入駐園區以來,目前,一期項目不僅解決了8000多人就業,還通過修建住宅、酒店等完善周邊設施,方便群眾生活。店長汪興說,二期基礎建材廣場預計8月中旬正試營業;三期、四期智能家居物流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集倉儲物流、小微企業加工等後臺服務鏈,我們將更好地將產業與城市融合在一起,全力打造園區經濟新增長極。

  金訶藏藥集團投資打造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正是企業在發展產業的基礎上,突出文化旅遊功能,推進產城融合發展的一個典型。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米,2006年開館以來,每年有30萬人次參觀,成為全面展示藏醫藥文化歷史,弘揚民族文化的基地。

  在產城融合推進中,園區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打造綠色生態城區,相繼啟動了劉家溝、啞巴溝生態公園、大酉山生態綠化等「城市雙修」試點工程,並積極推動居住社區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園區綜合服務配套水平。

  「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綠色發展,幸福西寧,正在以產城融合集聚更大城市能量,發揮其獨特優勢邁入產城融合階段,為全省開發開放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林玟均)

相關焦點

  • 西寧館六大板塊展示幸福西寧
    本報訊(記者 芳旭)以「綠色發展 幸福西寧」為主題,2020城洽會招商、布展、論壇、籤約等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7月14日,作為西寧市的形象展館,西寧館也開始全面布展,以創業之城、和諧之城、公園之城、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為主線的西寧館,將以六大板塊展示新時代幸福西寧的模樣。
  • 細看惠州一個產業新城的產、城、人融合發展之路
    治水興城,產業促城,定位為惠州「新生態、新中心、新引擎」的金山新城正在有力的統籌著各方資源要素和發展機遇,探索城市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高品質城市。根據金山新城相關的規劃內容,未來的城市中心將結合區域內的金山湖、惠南湖、西枝江等山水資源,發展國際濱水新青城,灣區科創新磁極,建設產城人融合的生態標杆,助力惠州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如何落到地上?
  • 南昌航空城:「產城人」融合 繪製發展幸福圖景
    從曾經的灘涂變身江西航空產業發展的主戰場,從默默無聞到總投資600億元的58個項目集聚,「航空人」的夢想照進現實,「航空人」的生活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座現代化產業新城中,有的不光是平整的飛機跑道和鋼鐵廠房,越來越多的產業工人和居民享受到了產城不斷融合、城市建設管理升級帶來的獲得感。
  • 產城相融 健康永寧邁向國際化小城市
    產城相融 健康永寧邁向國際化小城市 一座健康產業日益興盛、優勢產業健康發展的「健康之城」將在永寧呈現。2013年4月,永寧鎮被確定為成都市首批市域小城市建設示範鎮,今年更入圍全國重點鎮名單,詮釋出新型城鎮化的深度解讀:轉型發展時不我待,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堅定不移。    站在新的起點上,永寧鎮搶抓機遇,以成都國際醫學城這一市級功能載體為依託,以打造國際醫療健康新城為目標,積極探索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 產城融合的黃金時代,張家港的下一個投資風口在哪裡?
    「產城融合」是指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進一步提升土地價值,以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
  • 懷仁:以產興城 加速產業集聚發展
    城市是產業的載體,產業是城市的支柱。在產城融合發展這一思路的指引下,懷仁經濟技術開發區抓招商、上項目,突出改革為要,不斷刷新著開發區速度,真正形成產業集聚、以產興城新格局。
  • 開門辦學育新人 產教融合促發展——新區職業教育繪製產教融合譜系圖
    開門辦學育新人 產教融合促發展——新區職業教育繪製產教融合譜系圖蘭州現代職業學院學生進行護理操作實訓。依託職教園區,蘭州新區職業教育借勢而起,在探索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中,繪製出了生動的產教融合譜系圖。引企入校 產教融合新嘗試2020年10月21日,蘭州現代職業學院衛生健康學院與蘭州惠仁堂藥業連鎖責任有限公司籤訂「惠仁堂儲備幹部班」協議,「校企共建藥學實訓基地」及「惠仁堂儲備幹部班」同日揭牌。
  • 攜手同行,共贏未來|滬蘇龍湖產城及冠寓項目全新發布
    攜手同行,共贏未來|滬蘇龍湖產城及冠寓項目全新發布 12月1日,龍湖集團滬蘇公司發布在上海、蘇州兩地的產城業務版圖,上海龍湖閔行天街藍海引擎、藍海引擎淡水河畔產業園、浦東臨港項目和蘇州龍湖中心四大項目亮相
  • 思變求新 走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之路——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
    作為國內唯一一座位於大型工業區內的生態溼地公園,周圍坐落著太重、博邁科、路易達孚等眾多企業的大型工廠,幾公裡外就是大沽口港區,碼頭上塔吊林立、車來車往,廠區間綠樹環繞,一幅宜居宜業、港產城融合的畫卷徐徐展開。
  • 北上廣深,哪個城市對人口的「盆地集聚效應」更大?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此前曾公開表示,中國出現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城市的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全國的服務性功能過度集中在一兩個城市。以北京為例,其城市病問題的根源是集中了太多非首都功能,若把企業總部、醫療高地、最高學府等功能轉移,在自身城市病解決的同時也能促進其他地區發展。
  • 西寧榮獲「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西寧是一座綠色之城西寧一座風光旖旎讓人留戀的城市不僅有高顏值更有作為一座文明之城的親切氣質「西寧藍西寧是一座美食之城西寧是一座旅遊之城幸福小康2020最具幸福感城市 西寧」
  • 攜手同行共贏未來 滬蘇龍湖產城及冠寓項目全新發布-中新社上海
    龍湖產城業務是以空間為載體,以新經濟演化為導向、以創新產業體系為依託、以數位化創新為驅動,服務於不同層級的需求和不同城市區域;將充分發揮傳統開發優勢,整合內外部創新資源,融合產業類和生活類服務、多元功能複合共生,打造面向辦公、產業升級、產城融合發展的綜合型創新平臺,構建產業生態、商務生態和生活生態。
  • 趙豪志: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
    趙豪志到山東省港口集團走訪時強調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2日訊 今天下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趙豪志率有關區市、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走訪山東省港口集團。
  • 從大地原點到幸福之城,涇陽產業新城兩周年之變
    近年來,在「產城融合」發展格局引領下,積極融入鹹陽臨空經濟產業帶建設,以項目發展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依託涇陽產業新城,兩年來,政企高效合作,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座宜居宜業、活力迸發的幸福之城正在快速崛起。
  • 千城千面,什麼樣的「未來合伙人」更懂城市?
    聚焦成渝經濟圈產城核心,打造「定製化」產業驅動新樣本顯然,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需要從打造具有典範性和引領作用的城市樣本入手,而成渝經濟圈作為西部人口最稠密、產業最集中、城鎮密度最高的區域,是西部大開發的重中之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西部經濟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成渝兩地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政策紅利人口紅利持續,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 ...山東省港口集團董事長霍高原:發力港產城融合 建設世界一流海洋...
    談與先進港口差距:「差的就是我們過去沒有港產城融合發展規劃,這個最重要」記者:我們注意到,今年山東港口與煙臺、日照等城市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此前,山東港口還提出「三個更加」(與各級黨委政府的關係更加密切,融入地方發展大局的程度更加深入,助力腹地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加突出)、「三個滿意」(地方黨委政府滿意、合作夥伴和客戶滿意、集團員工滿意)。這背後有什麼用意?
  • 這裡力爭2023年躋身全國一流大學城
    根據徵求意見,到明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大學城片區重點區域和主要道路沿線景觀環境提升和基礎設施改造,大學城重點區域景觀形象有明顯提升;明年底,全面完成徵遷工作,大學城總體城市環境品質、景觀面貌有根本性改變;到2023年,「六個一流」目標基本實現,躋身全國一流大學城行列。
  • 西寧城市管理「最強大腦...
    八大任務攻堅推進共治西寧市城市運行管理指揮中心位於西寧市民中心,由指揮大廳、12345話務大廳和應急值班中心組成,是西寧城市管理「最強大腦」。為推進共治,實施方案明確了八項重點任務,包括創新完善「協同共治」的平安建設體系、「五治融合」的城鄉治理體系、「多維預警」的維護國家安全體系、「打防並舉」的治安防控體系、「綜合防控」的網絡安全體系、「多元聯動」的矛盾風險化解體系、「專常兼備」的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和「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並且建立了聯席會議、督導考核、跟蹤督辦、約談問責等保障機制。
  • 向少數核心城集聚
    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跨省人口遷移經歷從「孔雀東南飛」到回流中西部,再到近年粵浙人口再集聚和回流中西部並存三個階段。從城市看,人口持續向少數核心城市集聚。近4年深圳、廣州、杭州、長沙4市年均淨流入超20萬,北京年均淨流出超10萬。
  • 「閃光細節」見證產城融合的「活力之城」
    一年前的臨港,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臨港人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改革創新的精神,在制度創新、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功能提升等方面,向著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不斷奮進。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讓我們從閃光細節中感受新片區一年來的奮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