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是城市,右邊是產業;城市有城市的恢宏大氣,產業有產業的宏偉氣魄。
未來西寧什麼樣?在第十九屆青洽會不足5000平方米的青海國際會展中心B館裡,城市館、產業館……未來西寧濃縮於此,一目了然。
「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奮力開創新時代建設幸福西寧新局面。」——這是西寧「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的生動寫照。
海洋館、熊貓館、西寧「綠芯」為主的城市轉型升級館——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正在華麗蛻變的美麗西寧。
位於對面的產業館與城市生活館相得益彰……南川工業園區、東川工業園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甘河工業園區——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正以高精端的特色產業形成發展新格局。
一半是城市發展的新面貌,一半是西寧發展的強勁動力……打造「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已成為當前西寧轉型升級的新模式。
功能定位,互相契合
「產城融合」是指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形成多元功能複合共生的新型產業園區乃至新城區。在這一過程中,產業園區的發展定位特別是產業的選擇和布局要與其所依託的城鎮的發展定位相吻合,形成獨具魅力的園區特色才有利於產業園區發展願景的實現。
近年來,西寧市緊緊圍繞推動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實施「五四戰略」,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堅定走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發展道路,按照「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產城聯動、融合發展」的思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共生發展,推動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城市建設、品位提升,建設特色產業新城,西寧努力實現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全面提升產業能級、服務能級、消費能級和生態能級,成為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的重要載體,帶動經濟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芯雙城、環狀組團發展」……生態山水城市點睛之筆;光伏光熱、鋰電、鋁鎂合金高新材料、高原特色生物、藏毯絨紡、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等現代產業體系,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貫穿始終。
產城互動,宜商宜居
產業園區再高端,如果沒有人氣也只是一座「孤城」。尤其是在產城融合階段,伴隨著產業升級和基礎設施的改善,通過生態環境、文化景觀、科技創新等要素引導產業園區從單純的宜商,向宜商宜居兼顧轉變,是園區提高整體活力的重要方式,也是產城融合的最終方向。
生物科技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土地管理局工作人員宋豪光表示,園區的規劃和建設要為園區的務工人員留下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使他們有機會在此「築巢安家」,使園區在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城鎮化。
隨著萬佳、康美等商業綜合體的引進,藏醫藥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崑崙玉博物館,三大博物館群的發展壯大,以及紫御帝景等9個住宅小區,讓10萬多人在這裡幸福生活,如今的生物產業園區經濟聚勢而發,城市化氣息更加濃烈,人氣、商氣、財氣更加旺了。
生物科技產業園區辦公室主任周明說,在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區四園中,作為青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生物科技產業園區以產城融合度最高,而排名第一。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園區不僅產業集聚,各項城市功能也日臻成熟完善。
行走在佔地23.5平方公裡的生物科技產業園內記者看到,裝備製造園、中藏藥園、大學科技園……藏醫藥文化博物館、自然博物館、萬佳、康美中藥城、紫御闌庭等宜居宜業宜遊的新城區,布局在九縱六橫的大路網內,風生水起。
目前,園區共吸納企業2100戶,已成為全省技術、資金、人才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也是省市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園區「產城融合發展道路」已成必然。
產城同步,融合發展
在新形勢、新環境、新要求下,園區發展必須尋求新方向,產城融合發展成了必然選擇。
產城同步、融合發展。走進生物科技產業園記者看到,園區已經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三大板塊,自南向北依次為生物園區、裝備園區和高教園區,空間板塊間正在積極有效銜接,一副產城融合宜居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青海萬佳家博園自入駐園區以來,目前,一期項目不僅解決了8000多人就業,還通過修建住宅、酒店等完善周邊設施,方便群眾生活。店長汪興說,二期基礎建材廣場預計8月中旬正試營業;三期、四期智能家居物流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集倉儲物流、小微企業加工等後臺服務鏈,我們將更好地將產業與城市融合在一起,全力打造園區經濟新增長極。
金訶藏藥集團投資打造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正是企業在發展產業的基礎上,突出文化旅遊功能,推進產城融合發展的一個典型。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米,2006年開館以來,每年有30萬人次參觀,成為全面展示藏醫藥文化歷史,弘揚民族文化的基地。
在產城融合推進中,園區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打造綠色生態城區,相繼啟動了劉家溝、啞巴溝生態公園、大酉山生態綠化等「城市雙修」試點工程,並積極推動居住社區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園區綜合服務配套水平。
「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綠色發展,幸福西寧,正在以產城融合集聚更大城市能量,發揮其獨特優勢邁入產城融合階段,為全省開發開放建設注入新的活力。(林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