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正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時期。
今年11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再一次重申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性,《建議》指出,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並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單獨點名了成渝經濟圈。這表明,西部大開發是新時期重大的國家戰略之一,而西部大開發中成渝經濟圈又將肩負著排頭兵的重任,具有極強的典範性。
國家政策、資源為何頻頻「重倉」西部?新格局的「新」體現在哪裡?西部產業的發展需要走出怎樣的路徑?
聚焦成渝經濟圈產城核心,打造「定製化」產業驅動新樣本
顯然,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需要從打造具有典範性和引領作用的城市樣本入手,而成渝經濟圈作為西部人口最稠密、產業最集中、城鎮密度最高的區域,是西部大開發的重中之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西部經濟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成渝兩地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政策紅利人口紅利持續,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同時,目前成渝經濟圈城鎮化率只有54%左右,低於60.6%的全國水平,有探索新型城鎮化的充分餘地。巨大的發展潛力和高速的發展背後,成渝經濟圈對資源的強力整合、產業的賦能激活以及消費場景的重塑創新等需求不斷升級。
如何利用機遇進一步煥新城市活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成渝破題的方法之一是——搭好「大舞臺」讓「定製化」的城市共建者協同參與到城市建設中來。
成都融創文旅城實景圖
以頭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新一線城市榜首」等耀眼光環的成都為例,近年來其大力推進天府新區建設。如何激活天府新城片區動能,再造一個產業驅動新成都?
對於一個新生僅十年的國家級新區而言,天府新區需要創造更豐富的產業和生活場景,推動新區朝更高層級的發展邁進。
結合成都及天府新區的發展定位和需求,融創作為美好城市共建者,依託自身文旅、文化、醫療康養、會議會展的產業優勢和強大產業運營能力、因城施策的產業鏈條能力,聚焦戰略新興產業和高端服務業,率先進駐天府一環,相繼布局天府影都、中法愛吉斯小鎮、江口水鎮、樂高項目、黑龍灘長島、三岔湖項目,形成環天府項目集群。
同時,以影視文化、家庭娛樂、會議會展、康養度假、休閒娛樂、數字科技等功能為核心,打造文化全產業鏈生態集群、高端會議會展中心、家庭娛樂中心和世界旅遊目的地,構建覆蓋生活、教育、科技、文化、商貿等多領域的環天府產業生態圈。最終形成片區發展閉環,推進環天府區域高質量崛起,打造成都城市全球戰略的新引擎。
在成都,融創還搭建全新的IP消費新場景,助力城市打造旅遊新名片。今年9月,成都融創文旅城開業,截止12月7日,總客流量近500萬人次。項目完全運營後,預計還將增加就業崗位約15000個,同時每年增加不少於10億元的旅遊各類收入,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重慶融創文旅城實景圖
重慶融創文旅城則打造了更多契合山城特質的豐富業態,成為重慶最火的城市打卡地,在助力重慶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形成成渝經濟圈深層次輪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截止發稿前,總客流量已經超過700萬人次,預計年接待遊客量可達2000萬人次,實現年營業收入20億元以上,並再創造就業崗位近萬個,拉動每年超2000萬人次的消費,極大促進了重慶文旅產業的提檔升級。
截止目前,兩大文旅城共接待超過1200萬人次,滿足了逾千萬人次「吃喝玩樂購」需求。成渝經濟圈文旅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推動「新供給」,促進「新消費」
在刷新城市地標,讓城市更美好維度,融創也以美好城市共建者的身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長達17年的深耕,讓融創更加了解這座城市。屹立於重慶核心板塊的470米江北嘴國際金融中心,是融創為重慶量身打造的一張城市新名片,由10位國際知名設計大師聯袂共築,對國際級金融核心落地重慶「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片區動力,加速「產城景」深度融合,促進江北嘴片區業態提升和功能集聚和推動成渝經濟圈建設注入新的強大動能。
以環滇產城集群為代表,因城施策,發掘城市差異化競爭力
相對於東部和中部區域,西部發展存在著不均衡、不充分等問題。
儘管西部覆蓋12省區,範圍廣闊,然而,除了重慶、成都、西安外,經濟體量最高的昆明,作為西部第四城,也只有6476億元。因此,要想走出「西部塌陷」的怪圈,需要利用好各區域特色,因地制宜規劃和培育特色產業,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雲南,中國西南的一顆璀璨明珠,旅遊資源和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今年12月21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出,現階段,品質提升成為雲南省文旅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著力推動構建全域文旅融合發展、構建文旅新產品供給、構建優質文旅服務供給「三個體系」的構建。
環球融創滇池南灣未來城實景圖
在雲南昆明,融創在滇池沿線先後布局昆明融創文旅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滇池南灣未來城等產業項目,形成環滇產業集群,賦能環滇產業發展,實現區域價值的全面激活,促進全域文旅融合發展。
以昆明文旅城為例,作為世界級歡樂綜合體,融創為春城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歡樂流量中心,首年便接待遊客超1000萬,解決就業人數達3000人,帶動消費近2億元,顯現出融創強大的產業運營能力和發展帶動能力。
昆明融創文旅城實景圖
同時,為豐富雲南文旅產業的新產品供給,融創立足雲南各地城市需求和區域戰略,在西雙版納、騰衝、大理、昭通、文山、普洱、玉溪、怒江等地州,打造各種有場景、有風情、有歡樂、有話題、有配套、有服務的「世界旅居度假地」,提升雲南的整體文旅影響力。
規劃中的融創西雙版納江心島項目 ,該項目依託瀾滄江資源,深度挖掘水文化、傣泰東南亞風情,把文化主題融入建築、景觀、配套、運營、活動中,構建最極致的傣族風情+水鄉小鎮獨特IP,打造領先全球的旅居勝地、大湄公河流域的文化櫥窗、西雙版納的城市客廳。在這裡,產業有根基、生活有依靠、文旅有前景,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而這種因城施策的「定製」能力,不僅體現在雲南。
在廣西桂林,融創打造桂林旅遊度假區項目,預計明年即將開業;在柳州,則基於柳州產業特色和市場需求,打造螺螄粉小鎮、冰雪綜合體等,助力廣西打造適應性強、生長性強的大健康文旅產業。
深耕產業引擎、美好社區及社會公益,多管齊下共建美好城市
2020年是極其特殊的一年,疊加疫情黑天鵝、貿易紛爭等多方影響,全球經濟形勢面臨嚴峻考驗。暢通經濟內外循環,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也成了新時期國家發展的訴求。
近期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明年要抓好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等重點任務。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結合政策來看,融創作為美好城市共建者,其背後的「定製化」、因城施策的產業驅動邏輯本身就有兩層含義:
第一是當下產業鏈戰略的訴求,實現了產業鏈的定製和匹配,比如文旅產業在西南的縱深布局與深耕,能夠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多的適配性強產業;
第二是在深耕西南的過程中,融創緊扣國家戰略和城市發展政策,並以城市共建者的思維進行深度理解和連結,形成了與城市發展的同頻共振,為西南五省不同城市和城市群,提供產業升級與城市轉型解決方案。
環球融創未來城效果圖
可以清晰地看到,融創西南的城市共建路徑不僅涵蓋了全維度的產業驅動整合賦能,同時還體現在社會公益的鄉村振興方面。
如何實現城市與鄉村的二元結構平衡、城鄉共融的美好發展?融創通過文旅切入、產業帶動、文化激活、教育幫扶等方式,在貴州龍塘、重慶中益、雲南廣南等區域,推動公益扶貧成果的陸續落地。
業內人士表示:政府推動,多方共建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一個方向,而融創通過進行產業驅動整合賦能、美好社區營造、社會公益三大維度,在「定製化」城市共建者的新賽道上有了更多抓手和樣板,對探索新時期城市未來發展模式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