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
給全球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帶來巨大衝擊
後疫情時代
如何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建設開放共享的未來之城?
一場在成都舉行的高層論壇給出答案
������
11月16日至18日,第四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及「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配套會議在成都舉行。論壇採用「成都主會場+線上雲會場」方式,來自中外城市、國際機構及跨國企業代表、知名學者共同聚焦新形勢下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新需求,探討城市在經濟增長、社會發展、資源利用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與新路徑。
連續四年,世界目光聚焦成都,在成都尋找可持續發展的答案。四年來,從規格到話題,從嘉賓分量到舉辦成效,都在邁向更高更寬更國際化。尤其在今年,成都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向世界展示城市的綠色和韌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成都正在加快開放步伐,著力發揮國內循環迴旋空間和國際循環門戶樞紐作用,向城市提能升級進發。
可持續發展需要韌性與活力
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提供了探索模式
在今年這一特殊時刻,探討可持續發展有著更為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今天的可持續發展,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具包容和韌性的能力,」聯合國人居署中國項目主任張振山認為,過去城市韌性更多停留在應對自然災害等環境問題的層面,而今年中國城市在應對疫情過程中體現出的恢復能力,是城市韌性的新涵義。
▲聯合國人居署中國項目主任張振山
這樣的觀念也得到了宜可城東亞秘書處北京代表處項目經理毛博陽的認同,「在疫情的衝擊下,人們更加意識到一個自然、綠色和可持續的城市對於城市發展以及城市健康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城市如何才能鍛造韌性和活力?成都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從城市建設模式、城市管理方式、市民生活方式、社會治理方式等全方位變革,在疫情衝擊下守住了「穩穩的幸福」,是全國千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感染率最低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早實現復工復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城市之一。
▲成都夜市 圖片來源:極美成都
「成都正在重新思考它的空間,以更和諧的方式來看城市的未來,」哈佛大學教授、《城市的勝利》作者愛德華·格雷澤表示,如果成都落實了空間規劃,「我認為成都真的有可能成為一個為人類而建造的城市。」
▲哈佛大學教授、《城市的勝利》作者愛德華·格雷澤通過線上分享觀點
這樣的成績,與會嘉賓有著切身的感受。11月16日,論壇舉辦了公園城市與可持續發展推介會,分享了成都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公園城市為形態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最新理念和實踐經驗。11月17日上午,論壇實地調研了成都東部新區公園城市先行區建設情況,參觀了馬鞍山觀景臺和丹景臺等公園城市場景。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 資料圖
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東亞秘書處主任兼中國首席代表朱澍也談到了公園城市建設的示範意義,「成都正在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我了解到成都在新的城市更新過程中明確要求,必須保留一定的綠色空間和生態系統,這些做法都是很多城市值得學習的地方。」
朱澍說,國外一些城市希望了解中國城市在城市化進程之中怎麼去克服經濟、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挑戰,「我覺得成都在這些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探索,我們作為國際組織也非常樂意牽線搭橋,把成都的經驗和行動展示和分享出去,讓全球城市向著可持續、宜居、更具有韌性的目標邁進。」
的確,成都正致力於塑造更綠色宜居、更具韌性活力的城市,展現生態型、高質量、人本化、有韌性的公園城市可持續發展特質,向世界貢獻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智慧。
融入「雙循環」
成都將加快開放步伐
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規劃提出了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面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作為我國西部對外開放的窗口、成渝經濟圈的核心城市、「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成都如何進一步加快開放步伐?
論壇期間,由國家發改委與世界經濟論壇舉行的跨國企業面對面交流會對成都來講無疑是一次機遇,50餘位參會企業代表,均為跨國企業中國區高管。成都在交流會上向世界展示開放發展新格局,用優勢資源吸引更多的跨國企業到成都投資興業,充分表明了成都開放信心。
▲2020年9月,建設中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資料圖
「過去我們在中國的業務很多是協助客戶境外上市,現在處理的項目中有一半以上是境內上市。」日前,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偉堅表示。普華永道是全球知名和中國最大會計師事務所,其在中國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幫助外資企業在中國進入及深耕中國市場。
梁偉堅注意到,過去一段時間裡,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科創板的興趣高漲,一些企業已經計劃分配資金藉此進入中國市場。梁偉堅通過對外資企業的觀察,發現了中國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後,海外對中國市場看法的一些變化。在他看來,中國正在完成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的轉變,外商將深度參與其中,幫助中國構建完整產業鏈。
▲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偉堅
「過幾天2020年《全球城市指數》就會發布,我可以提前透露一下,成都今年的排名提高了兩名,」科爾尼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政府與經濟發展業務負責人王宇告訴政事君,2019年成都的排名為89名。王宇補充說,科爾尼此前發布了2020年外商投資指數報告,「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很多世界級企業的高管認為,氣候和環境是影響投資的決定因素之一。圍繞綠色、環境提升來做建設,成都是這個領域的先行者、實踐者,所以發展機會非常大。」
▲科爾尼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政府與經濟發展業務負責人王宇
事實上,成都已經建成以3個綜合保稅區、3個保稅物流中心、4個國際口岸、6個國際合作園區為骨幹的開放型經濟平臺體系。建成「中國—歐洲中心」等專業國際合作平臺,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城市達104個,駐蓉領事機構20家。
「十四五」開篇在即,成都將主動融入「雙循環」、齊心唱好「雙城記」,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為統領,對標17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成都由輻射西部變為經略全球。
蓉城政事記者 鍾茜妮 攝影 呂國應
原標題:《央視關注!你好啊,未來之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