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已走出回家路上關鍵一步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將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目前著陸場系統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已開展3次夜間搜索回收專項訓練、1次積雪暗夜極寒條件搜索回收演練,一次大範圍著陸偏差和3次全系統綜合演練。

延伸閱讀:

嫦娥五號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走出回家路上關鍵一步!

在完成第一次月地入射後,13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緊接著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這是回家路上關鍵的一步,自此,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奔向地球。

國家航天局介紹,北京時間13日9時5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探測器成功實施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12月12日,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實施了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為何要連續實施兩次月地轉移入射呢?航天專家介紹,之前抵達月球附近實施近月制動時,嫦娥五號探測器是「四器組合」,重達8.2噸;如今,減去了著陸器、上升器後,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重量只有約2噸,如果用大推力發動機就會導致探測器加速度太大,導致搭載的液體燃料晃動和帆板震動,影響軌道入射精度。因此,科研人員採用了多臺小推力發動機同時點火的方式。為了達到足夠的飛行速度,又採取了兩次點火的方式。

國家航天局表示,後續攜帶月球樣品的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將在月地轉移過程中進行中途軌道修正,並擇機實施軌道器和返回器的分離。之後,返回器就將帶著月球樣品開啟最後的再入返回之旅,朝著祖國的著陸場進發。

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後還會到哪些天體上?「嫦娥之父」:上火星

「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目前已經順利完成大部分任務,將返回地球。有了「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的成功經驗後,我國是否還會登上其他地外天體進行採樣?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為我們進行了解答。

歐陽自遠院士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到月球採樣還是第一次,美蘇都曾成功到月球採樣,美國6次載人登月採回了381.7公斤的月球的巖石和土壤,阿波羅11號首次採集了22公斤月巖和月壤。蘇聯的探測器3次登陸月球打鑽取樣,總共取樣0.33公斤,首次月球16號僅採回月球樣品0.101公斤。中國首次月面採樣取回2公斤的樣品,但技術比美蘇登月時要更完善。這些樣品對於科學家們了解月球的歷史相當有幫助。

歐陽自遠院士說:「下一步,我們要到火星上採樣,過程也與月面採樣類似。有了月面採樣的經驗後,對於未來到火星採樣也是很好的借鑑作用。」

另外,中國將來還要在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進行繞飛探測時,在其表面附著採集小行星樣品。

據悉,目前包括美國、日本以及歐洲都在積極開展地外天體採樣工作。歐陽自遠院士表示,我國開展地外天體採樣,對於我們解地外天體的資源情況、環境情況、歷史以及提高技術水平,都是有好處的。

在談到「嫦娥五號」是否會推動我國下一步載人登月的相關工作時,歐陽自遠院士說:「『嫦娥五號』是目前最複雜的一次任務,包括去、落、回三個步驟,如果是載人登月也是一樣,但會帶來更多複雜的問題,要求也更高。『嫦娥五號』為我們載人登月做了一些初步的技術上的試驗。中國現在也在安排做各種論證,也要進一步實現載人登陸月球同時取樣。」

歐陽自遠院士還表示:「『嫦娥五號』起了非常好的先鋒作用,提高了我們的信心,演繹了我們的技術能力,是非常非常好的一次嘗試。」

(原標題:四子王旗著陸場準備就緒,等嫦娥五號平安回家)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 北京晚報 環球網

流程編輯:u007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
    攜帶2公斤珍貴月壤的嫦娥五號即將結束 「太空之旅」,在內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日前,著陸場系統已完成最後一次綜合演練,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全力迎接返回器平安回家。這是嫦娥五號任務著陸場系統開展的最後一次全系統綜合演練,根據任務安排,空中、地面分隊分別從待命點向返回器落點搜索前進。「已目視發現返回器,返回器呈直立狀態。"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嫦娥五號,歡迎回家!&nbsp&nbsp&nbsp&nbsp自從11月24日搭乘「胖五」開始探月旅程以來,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裡,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nbsp&nbsp&nbsp&nbsp嫦娥五號回家了,它幹了些啥?返回著陸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 嫦娥五號回家時速度有多快?接近第二宇宙速度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 「太空之旅」,那麼你知道嫦娥五號回家時速度有多快嗎?12月16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嫦娥五號返回器在接近大氣層時,飛行的速度將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11.2公裡。
  • 華春瑩:期待嫦娥五號探測器平安回家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截圖中國網12月2日訊 據外交部官方微信「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今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昨天,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華春瑩說:「這些天,中國很多民眾都像我一樣,密切跟蹤著嫦娥五號的軌跡,同嫦娥五號探測器一起遨遊太空。我們對俄羅斯、歐洲等航天機構的美好祝願表示感謝。嫦娥五號探測器12月1日已經成功在月球著陸並將開展後續工作。這是中國進行外空探索的歷史性一步,也是中國同國際社會合作和平利用外空的歷史性一步。」「我注意到從一開始,嫦娥五號探測器探月任務就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 嫦娥五號回家時速度有多快:是民航客機速度的約 45 倍
    IT之家 12 月 16 日消息 北京時間 12 月 16 日 9 時 15 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上兩臺 25N 發動機工作約 8 秒鐘,順利完成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組合體上各系統狀態良好。
  • 嫦娥五號推進中國太空雄心,「五個首次」即將開創
    24日,隨著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太空,外媒又一次將目光聚焦中國的「太空雄心」。與此前幾次探月任務不同,嫦娥五號不僅要在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實現軟著陸,還要採集兩公斤月壤後返回地球,完成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有人形象地將這次探月任務稱為「挖土」之旅,如果成功,將是40多年來首次有國家從月球上帶回「土特產」。
  • 靜待「嫦娥五號」回家!遠望3號船抵達印度洋任務海域,做好充足準備
    攜帶著約2公斤珍貴「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在內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而在著陸場萬裡之外的印度洋上,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遠望3號船已經抵達測控任務海域,正靜待「嫦娥五號」回家,為其保駕護航。
  • 從嫦娥五號探月到太空移民有多遠,曦光晨眠帶你進入太空饕餮之旅
    時至今日,伴隨著嫦娥五號登月。這個距離我們三十八點四四萬千米的星球,像我們越走越近,我們兒時的夢想也變得不再遙遠。嫦娥五號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南昌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也由此踏上了月球之旅,光怪陸離的月球之上,不光有火山爆發,還會有其他你意想不到的遭遇。
  • 以月亮的名義,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中國人的浪漫!
    截至第二次軌道修正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月球「挖土」之旅順利進行中……嫦娥五號從發射到落月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作為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支持系統型號主管,33歲的航天人孫振蓮和她的小夥伴們一直奔跑「在路上」。那是一條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攀高峰的路。歷經長途跋涉,中國航天人一路風塵僕僕地走來,在徵服星辰大海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長長的腳印。近年來,中國走向太空的腳步越來越鏗鏘有力。
  • 歐洲航天局:歡迎嫦娥五號回家
    歐洲航天局:歡迎嫦娥五號回家 2020-12-17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嫦娥」回家 從月亮上起飛(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二)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月面軟著陸。漫畫來自新華社嫦娥五號月面取土。漫畫來自新華社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順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學任務之後,嫦娥五號要回家了。12月3日23時許,嫦娥五號上升器在月面點火起飛,攜帶著精心「打包」的月壤奔向環月飛行軌道,踏上了返回地球的徵程。漫漫歸途中,還有一場驚心動魄的月球軌道空間交會對接考驗著嫦娥五號。起飛離月宮載人不是夢嫦娥五號回家之旅順利開啟,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的成功。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後...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據人民日報、我們的太空報導,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將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比亞迪否認聯合小米造車:虛假消息今日,多個網絡媒體和數碼博主傳出,「小米即將發布和比亞迪聯合出品的『年輕人的第一輛汽車』——青悅S1,售價為84999元」。經比亞迪方面核實,該內容屬於虛假消息,比亞迪並未與小米生產該款車型。小米總辦副主任徐潔雲在微博回應「小米造車」事件稱:「掌握一個原則就行: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
  • 來自月球的「快遞」已籤收!嫦娥五號的返回,意義極其重大
    我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百廢待興的大環境下,美國和前蘇聯作為當時的世界強國,展開了一場將近20年的「太空競賽」,1957年,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人類也正是進入到「太空時代」,不過,這個時候,我國的「太空時代」還沒有到來。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外交部:歷史性一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讓我們一同期待嫦娥五號探測器平安回家!」發言人華春瑩在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說。昨天深夜,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負責國際合作事務的負責人薩韋利耶夫對此表示祝賀,並祝願中國圓滿完成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同日,歐洲航天局也在社交媒體上向中方表達祝賀。對於來自國際航天機構的祝賀,華春瑩表示,我們對俄羅斯、歐洲等航天機構的美好祝願表示感謝。
  • 在起飛回家之前,嫦娥五號還抽空幹了件事
    在起飛回家之前,嫦娥五號還抽空幹了件事:展開五星紅旗。鑽取完成、採樣結束、點火起飛、返回軌道……一系列操作按計劃順利進行。每一步都是中國航天領域的首次嘗試。雖然在地球上經過成千上萬次試驗,但由於月表複雜、極端的環境,以及測控、導航的「鞭長莫及」,很多關鍵動作只能依靠探測器自主決策,每一步都蘊含著風險。
  • 嫦娥五號太空「打水漂」回家,我們比美帝強在哪?領先至少10年
    中美之間的全面競爭已擴散到太空,無論我們承認不承認,嫦娥五號的登月行動和美國人的異常反應,事實上已拉開了中美太空爭鋒的大幕!不要慌,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這一天遲早要到來,現在一切才剛剛開始罷了。而這次的嫦娥五號整個登月行動,就體現出了中國多項獨有的航天技術,其中最重要的,是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時採用的「太空打水漂」技術,這也正是目前美國還未完全掌握的一項尖端科技。
  • 嫦娥五號去月球送快遞啦!這條太空「物流」通道,原來是上海製造
    凌晨4點30分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作為探月三期的收官之戰 嫦娥五號將刷新人類無人月球 採樣返回任務新紀錄 而軌道器作為貫穿任務全過程的核心產品
  • 廣美設計「冰墩墩」隨嫦娥五號上九天攬月啦!
    12月17日,嫦娥五號在太空遨遊23天之後,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新的歷史。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
    經過一周的旅行,「嫦娥五號」再迎關鍵一步——安全軟著陸到月球表面,這不僅是「嫦娥」家族和月球小別兩年後的再次見面,更意味著「嫦娥五號」距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創舉,又近了一步。 據悉,此次軟著陸的地點, 在月球風暴洋西北部地區的呂姆克山附近,雖然是月球正面,但是確實以前未曾探索過的區域。
  • 助力「嫦娥五號」飛天!楊本湘,雲南施甸好兒郎!
    來自我們施甸的楊本湘參加了『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這項舉世矚目的工程也有我們施甸人的一份功勞呢!」「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消息傳到千裡之外的施甸後,連日來,家鄉人民沸騰了,人們在為祖國探月工程捷報頻傳喝彩的同時,也為施甸能走出這樣一位航天驕子而倍感驕傲和自豪。一個地處滇西的邊陲小城是如何走出這樣一位航天領域的高技術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