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2020-11-20 中國青年網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肖龍說,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樣本,由月球巖石在遭受隕石撞擊、太陽風轟擊和宇宙射線輻射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巖石碎塊、礦物及隕石等物質。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探測月球有3種常用方法。」全國空間探測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是環繞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綜合性普查;二是著陸和巡視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區域性詳查;三是採樣返回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區域性精查。相比前兩種方法,採樣返回探測,可以將月球的月壤等關鍵性樣品運回地面實驗室供科學家進行精準分析研究,有利於進一步了解月球的狀態、溫度、物質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對月壤、月殼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認識。

龐之浩表示,從技術層面看,3種空間探測方式有明顯的遞進關係,每一步都是對前一步的深化,並同時為下一步奠定基礎,最終達到全面、深入了解月球的目的。完成月球取樣返回任務,需要經歷一個全面、精細、深入的科學探測過程,可以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並為今後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選址等提供有關數據、奠定技術基礎。

「挖土」有魅力,各國都很拼

「冷戰期間,當時的航天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都很熱衷於去月球採樣。」龐之浩介紹,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

「載人飛船從月球採樣返回,不僅採集量大、選擇性強,而且採集範圍可以很廣,因為航天員可以到艙外活動,還能乘月球車漫遊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採集月球樣品。例如美國阿波羅系列任務採樣位置的地理分布、地質特徵就非常豐富。」龐之浩說。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阿波羅13號因發生故障中途返回,其餘6艘飛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共帶回月壤和月巖樣品約381.7千克。

據介紹,阿波羅11號著陸在月球赤道附近的寧靜之海,選擇這個地點的原因是這裡比較平坦,便於飛船降落和太空人艙外活動。

阿波羅12號與阿波羅14號均著陸在月球赤道平原上,前者著陸於風暴海,後者降落在位於距離阿波羅12號著陸地右側177公裡的哥白尼隕石坑。

阿波羅15號著陸在月球北半球中部阿基米德隕石坑東南的亞平寧山脈腳下,而阿波羅16號則是人類第一次在月球赤道以南的中部高地西奧菲勒斯隕石坑附近著陸。

阿波羅17號則在月球北半球的陶勒斯-利特羅山谷著陸,該地既可以從谷底採集較為年輕的巖石樣本,也可以從月球高地採集較老的巖石樣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通過對月球樣品的分析,科學家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龐之浩說,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這些顆粒一般富含鋁、硫和鋅,它們是在月幔部分融化過程中,於月球表面下約300千米深處形成,因火山活動而噴出到月球表面。通過對樣品的分析與實驗證實,月壤和月巖中氧化鐵的含量很高,從中可以製取水和氧,未來可利用月面物質支持月球基地的運行,並為登月飛行器補充燃料。更重要的是,科學家還在採集回來的樣品中發現了核聚變的理想原料氦-3。按照目前地球的能源消耗規模,月球上的氦-3用於核聚變發電後能夠滿足人類約1萬年的能源需求。

嫦娥有特色,選址位置新

「我國嫦娥五號對月壤的採樣能力更強。」龐之浩表示,蘇聯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3個無人月球探測器進行了3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帶回的月球土壤樣品僅約330克,而我國僅嫦娥五號1個探測器就計劃帶回2千克月球樣品。

據龐之浩介紹,採樣重量會出現這麼大的差別,是因為當時的蘇聯尚未掌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所以其3次無人月球採樣任務採用的都是月面起飛直接返回地球方案,這樣其上升器需要克服返回艙與大量燃料帶來的巨大負重,因此極大壓縮了採樣重量。而嫦娥五號計劃採用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月球軌道無人對接方案轉移月壤,上升器不用搭載返回艙,只需少量燃料,因此採樣重量呈幾何級提高。

另據相關報導,嫦娥五號的取樣地址也很有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此地從未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該地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巖的同位素年齡,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正如11月5日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刊文所言,嫦娥五號可以填補科學家對月球火山活動研究的一個重要空白。此前對美、蘇獲取月壤樣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這與嫦娥五號著陸地區的年齡相仿。如果嫦娥五號採回的樣本能夠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新聞中心-北方網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上觀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11月24日,#嫦娥五號# 探測器升空,目標是採集約2公斤月壤並送回地球。嫦五計劃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一帶登陸,這存在著上億年前的玄武巖,研究它們有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此外,研究月球樣品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發現其中含有氦-3,它是高效且清潔安全的核聚變發電燃料。
  • 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土特產」?
    我國嫦娥五號成功升空,正式啟程要去月球「挖土」,我國此次探月工程預計將帶回2公斤的月壤樣本,進行後續的科研試驗。我們的飛船還沒飛到月球,美國的NASA就給我國發來賀電,裡面明裡暗裡都透著求分享的意思,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的「土特產」?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事實上,嫦娥五號將帶回的「土」,具有更高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濃度,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月球地質演化歷史、了解太陽活動,也將為人類開採月球資源鋪平道路。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中國在2004年立項的嫦娥探月工程規劃包括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步驟。嫦娥五號此次探月任務是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的最後一步。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原標題: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摘要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 發射升空!出發!去月球「挖土」!
    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將開展為期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球家園。——首次月面起飛上升。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嫦娥五號發射倒計時,它將去月球「挖土」,為建造月球基地做準備
    1994年,我國科學家認為有必要去月球進行探測活動,在研究可行性多年後,2000年11月,我國航天白皮書——《中國的航天》正式公布,月球探測工程也準備啟動。如今,多年過去了,我國探月工程進展如何呢?從2007年我國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升空,並且順利完成一系列任務後,我國探月工程此後陸續發射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等月球探測器,不僅在月球表面完成了各項勘測任務,而且嫦娥四號還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真相
  • 嫦娥五號順利升空 時隔44年再從月球挖土
    北京時間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21秒,在中國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一飛沖天,2186秒後器箭分離,探測器成功入軌,中國無人月球探測階段收官之戰開了一個好頭。
  • 嫦娥攬月①|@玉兔,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來挖土啦!
    24 07:04:09 來源: 澎湃新聞 舉報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新樣本能告訴我們什麼?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省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去月球「挖土」!(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返回地球。這將是44年之後,人類再一次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將從文昌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挖土」有魅力,各國都很拼 「冷戰期間,當時的航天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都很熱衷於去月球採樣。」
  •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的這次探測,或能改寫月球歷史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本次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 40年前中國獲贈1克月球土壤,今嫦娥五號親登月球「挖土」
    【編輯/周曉宇 統籌/王海榮】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赴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是繼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完成之後,開啟的第三步「回」的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作。2007年,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13天後進入月球環繞軌道展開科學探測,並成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步「繞月」順利完成。
  • 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可不止是去往月球繞一圈,探探路拍些照片回來,這次她要做的是到月球上「挖土」,並將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帶回國,可以稱得上是無人版的「阿波羅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