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中國獲贈1克月球土壤,今嫦娥五號親登月球「挖土」

2020-12-06 騰訊網

【編輯/周曉宇 統籌/王海榮】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這是中國第六個月球探測任務,它不僅標誌著我國「嫦娥」工程將完成「繞、落、回」三部曲的第三階段目標,也意味著人類時隔44年將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品——上一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還是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瞬間

「挖土」有魅力,美蘇都很拼

上世紀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都熱衷於去月球採樣。

1970年9月至1976年8月,蘇聯先後發射月球16號、20號和24號,開展了3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總共帶回326克月球樣品。

1970年9月12日,蘇聯發射了世界第一個無人月球採樣返回探測器——「月球16號」。它高約4米,底部直徑約4米,重5.8噸,由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

「月球16號」在月面軟著陸後,用自動鑽孔機採集月球樣品,然後把樣品封裝於返回艙內,接著上升器從月面起飛返回地球,最終返回艙於1970年9月24日在蘇聯境內著陸。它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

1972年2月14日發射的「月球20號」與「月球16號」基本相同,但由於遇上了玄武巖,它只從月球阿波羅尼厄斯高地採集到了55克月球樣品。

「月球24號」於1976年8月18日在月球危海東南部軟著陸。其結構與月球16號、20號一樣,但它從2米深處挖取了月球巖,並總共從月球危海獲得了170克的樣品。

美國方面,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阿波羅13號因發生故障中途返回,其餘6艘飛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共帶回月壤和月巖樣品約381.7千克。

阿波羅號曾直接送人上月球挖土

其中,阿波羅11號著陸在月球赤道附近的寧靜之海,選擇這個地點的原因是這裡比較平坦,便於飛船降落和太空人艙外活動;阿波羅12號與阿波羅14號均著陸在月球赤道平原上,前者著陸於風暴海,後者降落在位於距離阿波羅12號著陸地右側177公裡的哥白尼隕石坑;阿波羅15號著陸在月球北半球中部阿基米德隕石坑東南的亞平寧山脈腳下,而阿波羅16號則是人類第一次在月球赤道以南的中部高地西奧菲勒斯隕石坑附近著陸;阿波羅17號則在月球北半球的陶勒斯-利特羅山谷著陸,該地既可以從谷底採集較為年輕的巖石樣本,也可以從月球高地採集較老的巖石樣本。

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

月壤中存在大量對於地球來說十分寶貴的礦產資源,如稀土以及氦-3,其中鋯等稀土則是作為高科技產品必不可少的材料,而氦-3是未來清潔、高效核能源的關鍵。與此同時,對月壤的研究還可以為人類未來在其他太空領域的探索打下基礎。

除此之外,月壤由月球巖石在遭受隕石撞擊、太陽風轟擊和宇宙射線輻射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巖石碎塊、礦物及隕石等物質。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上世紀美蘇探月帶回來的月球土壤樣本,對人類對月球地質演化的破譯起到了十分寶貴的作用,在此後產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因此,中國作為航天大國,採集月球土壤帶回來做科學研究,勢在必行。中國也將成為繼美國與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此次嫦娥五號的預選著陸地區為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的月海平原,是一個與以往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蘇聯「月球」號任務採集月壤時完全不同的新地點,此前從未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該地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巖的同位素年齡,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嫦娥五號

去月球上「挖土」並帶回有多難

首先,封裝技術是整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也是中國以前從未嘗試過的。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對於採樣瓶的密封是人工操作。而中國此次所有的操作,都要靠月球上的探測器與地球上的指揮部一同協作完成。

嫦娥五號機械臂在採集月壤樣本之後,將之通過一系列方式送入上升器中,予以第一次封裝,防止在離開月球的過程中出現損耗。第二次封裝則是上升器的月壤轉移到再入器中,來保護月壤樣品不受再入時惡劣環境的影響。

其次,樣品已經裝在行囊裡了,那麼如何從月球帶回家呢?

月球表面和地球環境不一樣,它沒有大氣層,而且地勢複雜。怎麼導流,如何散熱等,都是問題。而且,探測器在月球起飛的過程中,不能像在地球一樣進行高精度的測量跟蹤。這就需要根據對月球的了解,模擬環境來設計方案。

綜合整個人類航天歷史來看,月面起飛返回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操作艙直接從月面加速起飛至月球逃逸速度,然後進入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地球;另一種是從月面起飛進入環月軌道,經過與操作艙和返回艙交會對接後返回地球,或者不經過交會對接,直接返回地球。

比較起來,第二種方案風險較小,可以通過地面測控系統調整返回艙,讓它進入最優月地返回軌道。不僅是現在,這種方案也會是未來月球採樣返回的首選方式。

冷知識:1978年我國就有了「月壤」

雖然嫦娥五號「挖土」之旅還在進行中,但在此次探月之前,我們國家其實就有月壤了:一塊一克重的月壤,被分成兩半,一半收藏在北京天文館,一半用來探月研究。

這是在1978年中美即將建交之時,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時為了示好,向中國贈送的1克月巖——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資料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羊城晚報】

相關焦點

  • 40年前美國送給中國1克月球土壤,這次我們親自去月球挖
    中國發射火箭的次數實在太多,這次卻真的不一樣——嫦娥五號是去月球「挖土」,然後再帶著土回來! 這件事,至今只有美國和蘇聯辦到過。月球土壤十分珍貴,並且研究價值巨大!▲美國曾直接送人上月球挖土1970年代,蘇聯通過「月球16號、20號、24號」三個無人探測器取回共330克珍貴的月壤。1978年中美即將建交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時為了示好,向中國贈送了1克月巖——僅僅1克,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
  • 40年前美國送給中國1克月球土壤,這次我們親自去月球挖
    ,這次卻真的不一樣——嫦娥五號是去月球「挖土」,然後再帶著土回來!月球土壤十分珍貴,並且研究價值巨大!  1970年代,蘇聯通過「月球16號、20號、24號」三個無人探測器取回共330克珍貴的月壤。  1978年中美即將建交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時為了示好,向中國贈送了1克月巖——僅僅1克,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的這次探測,或能改寫月球歷史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本次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
    接下來,她就準備在月球上挖土啦! 從上周開始,地月天宮,好不熱鬧。「胖五」火箭,「嫦娥」探測器,以中國探月工程為代表的民族之光,已然成為2020年最後幾周內,夜空中最亮的星。 11月24日4時30分,長五送嫦五,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啟程。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氦3,美國40年前阿波羅登月,花了多少資金?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氦3,NASA:美國40年前登月,就耗資250億美元 嫦娥五號順利發射吸引了國際上很多學者的關注,美國NASA的專家提醒:美國40年前登月就曾耗資250億美元,也消耗大約40萬勞力,如果現在美國想要再次登月,那麼只需要5年時間和300億美元資金尚可。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新樣本能告訴我們什麼?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省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去月球「挖土」!(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返回地球。這將是44年之後,人類再一次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新聞中心-北方網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挖土」有魅力,各國都很拼「冷戰期間,當時的航天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都很熱衷於去月球採樣。」龐之浩介紹,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如果「嫦娥五號」能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上觀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土特產」?
    我國嫦娥五號成功升空,正式啟程要去月球「挖土」,我國此次探月工程預計將帶回2公斤的月壤樣本,進行後續的科研試驗。我們的飛船還沒飛到月球,美國的NASA就給我國發來賀電,裡面明裡暗裡都透著求分享的意思,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的「土特產」?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意義重大,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也是人類在44年後重返月球獲取月球土壤的標誌性節點。嫦娥五號的哪部分最終回歸地球?月壤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讓我們一文看盡這驚心動魄的23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打包"完成!
    (原標題:月球挖土,「打包」完成!)相關閱讀: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郭超凱)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原標題: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摘要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專家解答↓↓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中國軍視網 收錄於話題#軍視問答2個11月30日凌晨4時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正式開始持續2天的月面工作。本期《軍視問答》為你講解關於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一些知識,一起聽聽!▼1嫦娥五號任務有哪些特點?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赴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是繼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落」完成之後,開啟的第三步「回」的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作。2007年,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13天後進入月球環繞軌道展開科學探測,並成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步「繞月」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