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如何挖掘?嫦娥五號「左右開弓」,技術層面能否超越阿波羅號

2020-12-03 電廠值班員

有朋友疑問了

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成功著陸,時刻關注嫦娥五號動態的朋友們聽見這件大喜的事情都非常的激動,不過接下來的採樣工作也牽動著不少人的心,畢竟是我國第一次全自動月面採樣,如何科學有效的採樣成了關注點。

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後,將採取怎樣的方式來採集月壤呢?

我們先看阿波羅11號是如何採樣的。相較於當年的阿波羅11號,作為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壯舉,對於阿波羅號來說採樣反而是最簡單的事情,阿姆斯特朗首先使用安裝在一根杆子端頭的採樣袋進行了應急土壤採樣,並將樣品袋摺疊塞到了右側大腿上的儲物袋中,然後奧爾德使用地質錘敲擊鑽杆林取出了兩根巖芯,隨後兩名太空人使用鏟子和帶有爪的探杆進行了巖石標本收集。

整個過程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對於人在月球幹這事來說受限制的方面非常的多,因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每一個動作都得小心翼翼,每一個大幅度動作都有可能把自己掀翻,實時監測心率等身體狀況變化,而且對於時間限制非常嚴格,這一次的登月過程更多的可以說是一次賭博,沒有人敢打包票萬無一失,即便是登月艙和指揮艙在月軌分離時,不少人也在祈禱上帝保佑。

如此人工採樣和嫦娥五號的全制動採樣比起來,可是差距不少。

嫦娥五號探測器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夏普月溪附近。成功著陸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展開了太陽翼、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並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這將是我國甚至全球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嫦娥五號將怎樣開啟這場前所未有的「挖土」之旅呢?

按照國家航天局載人航天與航天工程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經理室內設計師裴照宇的說法,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的月壤採集工作,初步考慮「鑽取」0.5公斤,「表取」1.5公斤,用這兩種方式共同來完成採樣任務。研製團隊為這種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用這兩種採樣模式相輔相成,提高這次採樣的可靠性、以及樣品的豐富性。

這裡說的「表取」,就是簡單地在月球地表表面對月壤進行採樣,為了實現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實際上研製團隊設計了三個產品,有個四自由度採樣機械臂,然後末端又帶了兩種採樣器,一種是可以實現鏟挖,一種是可以實現淺鑽,來實現不同類型月壤的一個採集。按照設計,採樣機械臂將在著陸點周邊區域進行多次採樣工作。

在表取工作之前,會先進行鑽取,鑽取的方式是通過相關的工具鑽掘土壤,並且成功從月球土壤之下採集到垂直度高的月壤樣品。兩種採集方式互為備份,不僅可以提高採樣的成功率和可靠性,同時也能夠獲得更為豐富的樣品種類,為後續科學家研究提供更多可靠的原始資料。

而且這兩種工作方式將會靈活切換,因為月球表面不同的地質的採集難度和對應的採集方式是不一樣的,如果地質堅硬,原本的鑽取樣本也會智能的變成表取樣本,通過這種智能化的靈活採取方式,保證可以順利採集到足夠的樣品,並且帶回地球。

月壤採集完以後,很多朋友會想這個月壤是不是就是簡單地放進盒子一樣的容器裡帶回呢?很顯然如此長途旅行加上地球落地環境的多變,簡單地裝盒肯定太過簡陋,也容易造成汙染。

此次嫦娥五號的採樣運輸就和我們快遞的物品一樣,物品在運輸之前,需要先把它用箱子泡沫包裝好,以免途中破損遺漏。「嫦娥五號」也有一個類似的過程,而且它是全自動的封裝系統,難度可想而知。

整個包裝過程被形象的描述為「裝香腸」,鑽取的芯、巖芯的部分以及表採的月壤要分別裝到包裹裡,這個包裹是一個長的,所以像個香腸一樣,要通過全制動封裝裝置把它緊密地包裹好,封裝好。這些土壤不能在轉移到地球的時候被地球汙染了,因為地球環境和月球環境是不一樣的,有些物質一定要在非常潔淨的環境下,才能保證月壤的純淨性,萬一在月壤發現了細菌,那又是另外一個爆炸性新聞了。

最後還要說一下採樣點,此次我國降落的地方遠遠地避開了當年美蘇的降落地點,選擇了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周圍有1300米高的火山群。月海,是月球月面上比較低洼的平原,用肉眼遙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塊。因此,月海雖然叫做「海」,但是實際上並沒有水,由遠古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巖構成。

嫦娥五號降落地點

選擇這塊區域是因為這塊區域形成的地質年代較短,約37億年。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專家表示,此次嫦娥五號有望獲取最年輕的月球返回樣品,以期望在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研究等方面取得原創性的科學成果。

這也是很多朋友關心為什麼不去當年美蘇採樣區域的原因。很多朋友其實發出這種疑問也是出於對美國登月的真實性的懷疑,想通過祖國的影像,看看當年的阿波羅11號登月的遺留品特別是那面美國國旗是不是真的在那裡。

不過反過來想,用祖國無數心血研製出的嫦娥五號,去驗證美國的歷史遺蹟,確實性價比太低。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有自己的方式和目標,自始至終從未被國外的技術牽鼻子走,與其驗證別國的真實性,不如採集一些不一樣的月壤樣本,研究出一些世界其他國家不曾獲取的科研資料,這才是最重要的。

此時的我們,一同祝願嫦娥五號能成功採樣並返回,祖國加油,祖國必勝!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阿波羅飛船半世紀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後來居上靠的是什麼?
    地球人永遠看不到阿波羅飛船合體全景照 誠然造成這種構型組合差異的原因是無人與載人的任務需求問題,然而時隔半個世紀後的嫦娥五號基於時代與技術的進步,在諸多領域不僅實現了對阿波羅飛船的超越
  • 嫦娥五號反超阿波羅登月,大言不慚還是言之鑿鑿?人類進步的必然
    ,然而時隔半個世紀後的嫦娥五號基於時代與技術的進步,在諸多領域不僅實現了對阿波羅飛船的超越,更是當代登月技術能力的手執牛耳者。嫦娥三號、四號、五號著陸器平臺技術一脈相承,著陸執行機構都有用於動力下降的7500N變推力發動機,同時配置有多臺150N、10N推力器用於姿態控制與機動。除了複雜的執行機構最難的還是自主導航技術,任你發動機如何力大飛磚如果沒有明眸的雙眼照樣雞飛蛋打。
  • 嫦娥五號的一張月球照片,能否證明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造假?
    嫦娥五號拍了張特寫照片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著陸器馱著上升器(著上組合體)在月球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的預選著陸區穩穩降落。在月面實施軟著陸之後,嫦娥五號利用它的高解析度全景照相機拍攝了周圍環境,同時也給自己的一隻「大腳板」來了一張特寫。
  • 嫦娥五號剛上月球挖土,美國就伸手要月壤,它有什麼資格這麼做?
    圖為登月行動 最近嫦娥五號探測器登陸月球表面,令人沒想到的是,嫦娥五號剛剛上月球挖土,美國就伸手要月壤,並且還趕忙喊話要挾,理由是當年美國將不到1克的月壤樣品曾贈送給中國,所以希望能夠藉此實現合作
  • 同是星外取樣,嫦娥5號,隼鳥2號,阿波羅11號,誰技術更先進?
    同是星外取樣,嫦娥5號,隼鳥2號,阿波羅11號,誰技術更先進? 最近關於中國的嫦娥5號探月,網上議論得如火如荼。這也是中國在2020年科學界的頭等大事了。嫦娥5號執行的任務是到月球取2kg的月壤,然後回到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現如今,嫦娥5號已經取樣完畢,還在返程的路上,預計本月中旬就能著陸了。
  • 嫦娥五號登月和阿波羅差異明顯,陰謀論得逞?技術鴻溝難以跨越
    甚至中國的「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勸說過美國出面解釋清楚,但是美國卻很高冷表示沒有必要解釋!可是如今在嫦娥五號飛回期間有多次讓中國分享「月壤」,這是否很矛盾呢?,而阿波羅號當初登月的時候凹坑十分淺淡,這讓陰謀論者十分歡喜,這無疑是給他們的說法再次帶來鐵證!
  • 嫦娥五號計劃帶回2千克左右月壤
    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將採集回大約2千克月壤樣本,分別來自月表和2米深度之下。這些月壤將成為研究月球地質和演化的重要材料。雖然一直有探測器在月球軌道和月表,通過科學裝置研究月球,但地球上擁有規模更大的研究設備、更豐富的研究手段,將月壤帶回地球研究,必然會為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條件,有望獲得更豐富的新認知。
  • 阿波羅登月是真的嗎?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與美國的成分不太一樣
    12月,先後有12名美國太空人乘坐著「阿波羅號」太空船登上了月球。然而「阿波羅登月計劃」卻充滿了質疑,即使NASN(美國航空航天局)對此作出了回應,並且專門拍攝了阿波羅11號登月痕跡的照片,但還是有許多人覺得是騙人的。
  • 長徵五號達800多噸,為何嫦娥五號只挖2公斤月壤?不浪費嗎?
    這不,就有網友質疑:去一次月球那麼難,為什麼長徵五號起飛質量達800多噸,嫦娥五號卻只挖兩公斤月壤呢?怎麼不多挖點?只挖這麼點不浪費嗎?阿波羅12號帶回來49顆巖石,重量27683.04克;阿波羅14號帶回來151顆巖石,重量28629.81克;阿波羅15號帶回來267顆巖石,重量58578.16克;阿波羅16號帶回來544顆巖石,重量70069.321克;阿波羅17號帶回來355顆巖石,重量73712.513克。
  • 嫦娥五號在月球自拍美腿,無意間暴露與阿波羅11號最大不同
    與嫦娥五號一樣,第一次載人登月的美國阿波羅11號也是降落在月海邊緣一處相對平坦的地方,它留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一枚深深的腳印,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稱之為「人類的一大步」。11號在月球上留下的「腳印」,它是如此輕柔,似乎不願意驚醒熟睡的嫦娥。
  • 嫦娥五號攜月壤圓滿落幕,美為何強烈要求共享月壤?俄專家真敢說
    此前嫦娥五號承載著國人們的希望飛向外太空的同時,也是在向外界證明中國的嫦娥探月技術相對來說已經非常成熟,儘管嫦娥五號「回」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它並沒有讓國人失望。美國雖說對此也非常關注,但更多的還是對嫦娥五號從太空攜帶回來的2公斤月壤感興趣。嫦娥五號早在開採月壤的時候,美國相關媒體就爆出美國想讓中國分享月壤,如今這樣的聲音再次傳出,中國暫時還未做出任何回應。
  • 嫦娥五號返回器轉運北京開艙,阿波羅計劃將被驗證,真相來了?
    隨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將以最快的速度,陸空聯動轉運到北京,從38萬公裡之外挖來的2公斤月壤即將在這裡開艙。到這為止,嫦娥五號圓滿收官!    國家航天局表示,嫦娥五號是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但是轉回頭一想,這樣的事情,美國人在51年前就超額完成了。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長徵五號重800多噸 嫦娥五號重8噸 為什麼只挖2公斤月壤呢?
    這不,就有網友質疑:去一次月球那麼難,為什麼長徵五號起飛重量達800多噸,嫦娥五號重量達8噸,卻只挖兩公斤月壤呢?怎麼不多挖點?引言從1969年到1972年,美國六次阿波羅計劃,共從月球表面上帶回了總重量約為381.7公斤的月球巖石和其它沙塵等樣本。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嫦娥五號取完月壤後,是如何成功返航的?
    很多朋友很好奇,在月球上,又沒有火箭和發射塔,嫦娥五號是如何實現月面發射的呢? 嫦娥五號如何在月面起飛 「嫦娥五號」主要有4個主要部件——上升器
  • 月球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嫦娥五號取完月壤後,是如何成功返航的
    很多朋友很好奇,在月球上,又沒有火箭和發射塔,嫦娥五號是如何實現月面發射的呢?嫦娥五號如何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主要有4個主要部件——上升器、著陸器、再入器和軌道器,探測器整體到達月球軌道後,著陸器將攜上升器一同降落至月球表面,軌道器與返回器繼續環繞月球等待,所以它配備了三套動力系統,這三套推進分系統由77臺大小不同、性能各異的軌姿控發動機組成。
  • 嫦娥五號-目標月壤
    在這裡我們先回顧一下已完成任務的嫦娥一,二,三,四系列: 2014年10月發射的嫦娥一號掀開嫦娥探月工程的大幕,全方位研究了月球的總體情況;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進一步挑戰全新技術,結束月球探測任務後飛過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二點
  • 中國嫦娥只帶回2kg月壤,美國50年前阿波羅計劃,為何能帶回382kg
    就在前不久,備受矚目的嫦娥五號返回地球,並攜帶了2KG從月球採集回來的土壤。 很多網友們發揮中國人「哪兒都能種菜」的精神,很好奇的問到這月球土壤能不能種菜呢?答案是顯然不能,這土壤不含任何有機物質,想要種菜以現有的技術來說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去將其進行人工改造,因此月球土壤不適合種菜。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