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戰不退!螺旋槳飛機單挑F86機群,擊落敵機創造空戰神話

2020-11-29 騰訊網

摘要:抗美援朝空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場噴氣式戰鬥機之間的空戰,但當時螺旋槳飛機還沒完全退出空戰,以螺旋槳飛機的劣勢裝備戰勝噴氣式優勢裝備,志願軍飛行員王天保創造了空戰奇蹟。

圖1:志願軍敢以螺旋槳飛機和美軍噴氣式飛機作戰

1950年12月,志願軍空軍開始參加抗美援朝空戰。1951年1月,空4師10團28大隊大隊長李漢首開記錄,擊落1架美軍的F-84戰鬥機,揭開了抗美援朝空戰的新篇章。

1951年11月,為了配合陸軍攻佔大和島,志願軍空軍先後組織了兩次對大和島的轟炸。第一次是在11月6日,出動了9架圖-2轟炸機,在16架拉-11和32架米格-15戰鬥機的掩護下,轟炸了大和島。由於志願軍空軍第一次出動進行轟炸,完全出乎美軍意料,因此轟炸非常成功。

11月30日,志願軍空軍又組織了對大和島的第二次轟炸。當天14時19分30秒,空8師24團的9架圖-2轟炸機從瀋陽於洪屯機場起飛,由於第一次轟炸非常成功,所以第二次轟炸,志願軍空軍思想上不免有些驕傲麻痺,轟炸行動方案和第一次完全一樣,連轟炸航線、速度高度都沒有改變。更嚴重的是,在各機群協同配合上也出現了問題。首先是轟炸機起飛時間就比預定計劃提早了30秒,不要小看了區區30秒,在和平年代的平常生活中,早30秒根本不算事,但在現代化空戰中,尤其是多機型協同作戰中,真的可以說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加上圖-2轟炸機群起飛後,在飛往和護航戰鬥機的會合地點時,轉彎時間又提早了,這樣一來就提前到達了會合地點。轟炸機機群在會合地點盤旋等待了五分鐘之後,才等到了擔負直接護航的空2師4團的16架拉-11戰鬥機。但是擔負高空間接掩護的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卻還是沒有趕來。考慮到圖-2轟炸機已經盤旋了五分鐘,如果繼續在會合地點等待,燃料消耗過大,而且米格-15本來也不是直接伴隨圖-2轟炸機做貼身護航的,而只是在高空進行掩護,而且米格-15是噴氣式,速度比螺旋槳飛機的圖-2、拉-11要快得多,如果米格-15到了會合地點,沒看到轟炸機,就是再趕過來也完全來得及,所以,圖-2轟炸機群就沒有再等待米格-15,而是和拉-11機群合編成一個編隊,一起向大和島飛去。

圖2:圖-2轟炸機也是螺旋槳飛機

無疑,這個決定是致命的,空軍不同於陸軍,飛機的速度一秒鐘就可以飛出去幾百米,多機型協同作戰,講的就是協同密切,必須分秒不差,這樣協同上的失誤,導致轟炸機群失去了最重要的噴氣式戰鬥機護航,這樣就導致接下來遇到美軍噴氣式戰鬥機的攔截,轟炸機群就陷入了極其危險的境地。

15時12分,我軍機群發現左前方有噴氣式飛機正在高速接近,由於當時噴氣式戰機的外形十分相似,我機以誤為是己方趕上來的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所以完全沒有採取任何戒備措施——這顯然是第二個致命錯誤,等到確認來的飛機是美軍的F-86噴氣式戰鬥機,已經來不及了,噴氣式飛機的速度確實太快了,幾乎是在轉瞬之間就已經到了面前,F-86的機槍子彈已經如雨點般潑灑過來了!拉-11的隊形迅即被衝散了,圖-2轟炸機僅能依靠僅有的幾挺自衛機槍抗擊F-86的瘋狂攻擊。

儘管戰場局勢非常不利,但空2師4團第3大隊副大隊長王天保卻毫無懼色,迎著F-86衝了過去。他駕駛的拉-11螺旋槳戰鬥機,是由蘇聯拉沃奇金設計局研製,是拉-9的改進型,1947年5月首次試飛,主要是取消了1門機炮,但增加油箱容積,航程提高到了2550千米。增加航程主要也是為了執行給轟炸機的護航任務。拉-11機長8.6米,翼展9.95米,最大起飛重量4100公斤,最大速度674千米/小時,最大航程2550千米,武備為3門23毫米機炮,這些性能在螺旋槳飛機中已經算是頂尖水準了,但這時噴氣式飛機已經開始裝備,所以螺旋槳飛機也就很快謝幕,拉-11也成了蘇聯空軍裝備的最後一種螺旋槳戰鬥機。

圖3:拉-11戰鬥機

而他面對的F-86噴氣戰鬥機,是美國第一種後掠翼噴氣式飛機,由北美飛機公司研製,1947年10月首次試飛,1949年5月正式裝備部隊,綽號「佩刀」,機長11.45米,翼展11.9米,最大起飛重量9350公斤,最大速度110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2200千米,武備為6挺12.7毫米機槍。F-86「佩刀」是美軍在韓戰中性能最好的噴氣式飛機,比F-80和F-84都要更先進,不過由於1949年才剛剛開始服役,所以數量還不多,當時在朝鮮美軍只有2個裝備F-86的戰鬥機聯隊,總數還不到200架,但卻是志願軍米格-15的頭號勁敵。米格-15對F-80、F-84都還有一定的優勢,但和F-86卻基本上旗鼓相當,各有所長。

圖4:美軍最先進的F-86「佩刀」噴氣式戰鬥機

拉-11和F-86相比,就更不用說了,存在著巨大的技術代差,僅僅最大速度差就有426千米/小時之大。所以,就連志願軍也沒有將拉-11作為一線戰鬥機,主要執行為轟炸機護航、偵察和夜間防空任務。但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又怎能保證拉-11就不會遇上F-86呢?所以,清一色裝備拉-11的空2師4團,一直都在研究拉-11和F-86作戰的戰術戰法。

根據兩種飛機的性能特點,他們總結出的第一種戰術是打對頭,因為打對頭,雙方迎面而來,F-86的速度優勢等於被抵消掉了,而拉-11速度慢,看似是缺點,但同時在瞄準射擊時,準確性也更高,打對頭就能使拉-11揚長避短。第二種戰術是多轉彎,拉-11雖然速度不如F-86,但自身的水平盤旋性能很優秀,轉彎半徑小,機動靈活。F-86雖然速度快,但轉彎半徑也大,在這一點上就反而不如拉-11。所以,如果被F-86咬尾,拉-11隻要急轉彎,F-86就會因為速度太快而一下衝過頭。在近距離格鬥時,拉-11隻要進行急劇側滑,讓F-86無法瞄準,同時儘量讓拉-11始終處於F-86的射擊死角中。一旦F-86前衝過頭,拉-11就有了開火的機會。要知道拉-11的武備是3門23毫米機炮,F-86挨上一發,就夠喝一壺的。而F-86隻是6挺12.7毫米機槍,拉-11挨上幾發,只要不是要害,一般都沒什麼大問題。

圖5:志願軍飛行員在研究如何用螺旋槳打噴氣式

圖6:志願軍空軍的拉-11機群

面對可能出現的強敵,王天保提前做了三個小動作,一是脫下了手套。高空溫度要比地面寒冷,拉-11的座艙不密封,又沒有供暖,所以給拉-11的飛行員都配發了厚厚的線手套。但王天保擔心在空戰格鬥時,戴著厚手套無法準確地感知操縱杆的力度和反應,而這些細微的感知對於高難度的特技動作,尤為重要,所以,他之前就把手套脫了下來。

二是放鬆了肩帶,也就是安全帶,為了確保飛行員的安全,飛機安全帶的肩帶一般都很緊,幾乎將飛行員「捆綁」在座位上,但這樣一來飛行員轉頭看後面的情況,就會很困難,而後面恰恰是最危險的區域,必須時刻關注。所以,王天保也早早把肩帶放鬆了。

三是把三門機炮的炮彈都上了膛,拉-11裝備的3門機炮,是需要手動上膛的,按照當時的規定,為防止走火,只有在發現敵情準備攻擊前才能上膛。但王天保考慮到要面對的是噴氣式飛機,戰機轉瞬即逝,所以提前就把三門機炮的炮彈都上了膛。

可別小看了這三個動作,這為王天保贏得了寶貴的先機。雖然後兩個動作違反了規定,但卻是能在空戰中能夠贏得零點幾秒的先機,這可是決定勝負的零點幾秒。

戰鬥中,王天保看到1架F-86正在向圖-2轟炸機俯衝,就立即迎上去,同時猛烈開炮,迫使這架F-86放棄攻擊轉向規避。但這樣一來,王天保自己就暴露了位置,成了F-86的攻擊目標,立即遭到另外2架F-86的攻擊。他果斷採用打對頭戰術,迎著F-86衝了上去,F-86果然上當,不願意和拉-11打對頭,很自然就右轉躲避,同時想利用速度快的優勢,右轉之後繞到王天保的身後,進行咬尾攻擊。但拉-11和F-86相比唯一的優勢就是轉彎半徑小,王天保等的就是F-86轉彎,立即急轉,搶先切半徑轉到F-86的內側。眼看F-86因為速度快一下衝到了自己前面,王天保抓住F-86的身影進入自己瞄準具的時機,三炮齊發,1架F-86當即中彈,冒出黑煙筆直向地面墜落。

圖7:王天保在自己的拉-11座機前

這一來,王天保頓時就成了F-86的眾矢之的,遭到了7架F-86的圍攻,此時王天保已經找到了對付F-86的殺手鐧,所以毫不畏懼,他猛蹬舵,將坡度拉到最大,就是不斷急轉切半徑,利用拉-11水平機動的優勢,只要咬住F-86的後尾就果斷開炮,在和F-86的混戰格鬥中,王天保雖然性能數量都不佔優勢,但打得很有章法,將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並抓住戰機先後開炮6次,最近的開火距離才只有100米,又取得了擊傷3架F-86的戰果。 這場空戰,空2師4團的16架拉-11以及空8師9架圖-2轟炸機,遭遇美軍34架F-86,擊落美軍2架F-86(另一架是空2師4團3大隊大隊長徐懷堂的戰果),擊傷3架F-86,自身損失3架拉-11和4架圖=2,但餘下5架圖-2還是堅持對大和島進行了轟炸。 空3師的24架米格-15噴氣戰鬥機是按預定計劃15時04分從安東浪頭機場起飛,但趕到戰區上空時,空戰已經結束了。如果協同完全按照事先計劃,圖-2、拉-11和米格-15都按時到達會合地點,那麼米格-15在高空,拉-11貼身保護圖-2,面對F-86的偷襲,我軍編隊將會從容的多。 有些文章說,王天保是世界上以螺旋槳飛機擊落噴氣式飛機的第一人,這顯然不確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空軍就裝備了Me-262噴氣式戰鬥機,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但早期的噴氣式戰鬥機性能還不穩定,尤其是起飛和降落的時候,更是最脆弱的時候,因此也曾被盟軍的螺旋槳戰鬥機擊落過好幾架,像蘇聯空軍的頭號王牌闊日杜布就曾擊落過Me-262,所以,王天保並不是世界上螺旋槳飛機擊落噴氣式飛機的第一人,而是志願軍空軍以螺旋槳飛機擊落噴氣式飛機的第一人,並且他以自己在空戰中的突出表現,開創了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成功範例。(作者:周明)

圖8:王天保

飛行員簡介:王天保,1926年出生,陝西陝縣人,1939年參加革命,在抗美援朝中,以螺旋槳拉-11擊落F-86噴氣飛機1架,擊傷3架,榮獲特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歷任副師長、海軍航空兵第2師師長、東海艦隊航空兵副司令員、司令員。

相關焦點

  • 飛越三八線擊落美軍戰機
    朝鮮戰場上,他先後擊落4架美軍戰機,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 「我是1945年5月入伍,1949年10月經過嚴格挑選,被送到空軍第四航校學習飛行,歷任飛行員、中隊長和副大隊長。」蘇州的雨季,總會讓施光禮回憶起70年前的那場戰爭。 1951年9月,朝鮮連綿不斷的雨季剛過,美軍投入大批B-29轟炸機,對朝鮮清川江一帶進行新一輪狂轟濫炸。
  • 擊敗587架敵機的F-22戰機,也抵不過東方的神秘力量!
    局座時評第251期:昨天,美國又退群了!這次退的是萬國郵政聯盟(UPU)。這次退群的理由是什麼?運費問題。美國認為全球多國都在國際郵件計費問題上「佔美國的便宜」,還點名中國應該做出最大讓步。美國方面還補充道,未來一年內,若萬國郵政聯盟的其他191個成員國不修改協議,不對美國有好處的話,美國就退群!
  • 他用拉11殲擊機打下F-86戰機,創空戰史記錄,被贊「空中董存瑞」
    11月2日清晨7點,時任飛行大隊長的徐懷堂,駕駛著1號長機,率領另外3位飛行員駕駛的三架飛機出發了。戰鬥結果完全在我軍意料之中,因為當天下午就有9架螺旋槳式轟炸機、16架螺旋槳式戰機組成的轟炸編隊,對該目標進行轟炸。 儘管最終圓滿完成任務,但期間也發生了些許意外。下午3點07分,徐懷堂一行人才剛剛飛臨海空,就發現後方有敵機跟隨。因為這已經是我軍第三次對該目標發動攻擊,敵軍早就有了部署,所以當時至少有超過30架F-86戰機計劃從他們的後方偷襲。
  • 五代機之間的空戰芻議
    這是因為,與四代機時代的空戰一樣,五代機通過對敵實施先發制人的超視距打擊,除了可能會取得擊落擊傷部分敵機的直接戰果外,即使打擊沒能奏效,也對己方後續作戰非常有利:迫使敵機在規避來襲飛彈的過程中,因為持續大過載機動而大量損失能量,導致其在後續戰鬥中處於不利地位;敵機為了規避來襲飛彈,其即將或者已經發起的攻擊行動將會受到幹擾、甚至中止,從而間接提升我機的戰場安全;可以打亂敵機編隊陣型,破壞其各機間的協同
  • 二戰德國十大王牌飛行員,第一名幹掉了350多架飛機
    TOP、7 埃裡希·魯道夫勒德國空軍第一神槍手,是螺旋槳和噴氣戰鬥機的雙料王牌。1938年加入德國空軍,1940年5月14日首次擊落法國空軍的「霍克「75戰鬥機;1943年11月的某一天就擊落13架蘇聯飛機;1944年4月11日戰績達到113架。1945年1月26日獲取210個勝利,一生總擊落數222-224架。
  • 二戰後最大規模空戰中,蘇制米格-23戰鬥機真的不堪一擊嗎?
    在三代機面前劣勢明顯▼當初蘇聯空軍對米高揚設計局提出重型戰鬥機的設計要求時,著眼點是能夠力壓美國的F-4和F-104。不過美軍的空戰思想很快發生了重大轉變。他們從越南戰爭中得到啟示,飛機的中低空機動性遠比高空高速重要。正是這一思路下,F-15和F-16這樣具備超強機動力的三代機沒過幾年便應運而生了。
  • 首開同溫層空戰先河 我空軍擊落臺偵察機
    1933年9月出生,1950年10月入伍,從事飛行事業28年,先後飛過6種機型飛機。在國土防空作戰中先後擊落敵機3架,榮立一等功2次。1965年4月5日被國防部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一1958年2月18日清晨,青島市郊。停放在機坪上的4架海軍航空兵殲擊機,銀光閃閃,威風凜凜。擔任戰鬥值班的是我和中隊長胡春生。「鈴……」值班電話突然急促地響了起來。
  • 從「神話」到「神風」,「零戰」的自我毀滅之路
    零戰首先在中國戰場上被投入使用,以遠高於當時中國空軍戰機的性能取得了一邊倒的勝利,隨後在太平洋戰場上也令美軍損失慘重,為其贏得了不敗神話。但隨著戰爭的推移,零戰的弱點逐漸被盟軍洞悉,由此研究出專門針對零戰的空戰戰術,同時後期美國戰鬥機性能提升,零戰的性能優勢不復存在,到二戰結束前,和很多當時的日本飛機一樣,零戰也被改為自殺飛機,執行「神風」特攻任務。
  • 9月24日金門炮戰中空空飛彈首次參戰:1958年我軍戰機被飛彈擊落
    就戰鬥機本身來說,已經出現全金屬噴氣式戰鬥機,不再是一戰那種木製螺旋槳戰機了。然而,二戰中的戰鬥機,仍然是使用槍炮空戰,同一戰沒有區別。對於空戰武器的落後,各國都是心知肚明,全力發展。研究來研究去,卻並沒有能夠取代航空槍炮的武器。
  • 跳傘飛行員掏手槍自衛,4槍擊落日軍戰鬥機?這不是抗日神劇
    面對手槍彈的攻擊,穿著防彈衣就能起到一定的防護效果,而對於車輛、坦克、飛機一類的大目標,手槍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那麼,用手槍擊落戰鬥機這種事聽起來有點像侮辱觀眾智商的抗日神劇橋段,但是,事實上相比「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包子雷」之類的噁心設定,用手槍擊落飛機並非完全虛構誇張,在現實中是有跡可循的。
  • 二戰最倒黴的英軍飛行員,日本投降當天與日軍空戰,倒在黎明之前
    因此爆發了在本州島上空的最後一場空戰:和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的對決。 2002年,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退役軍人格裡.默裡回憶了自己在不屈號航母上887中隊的生涯,他在那場最後的空戰中擊落了2架日本戰鬥機。服役期間,格裡還不能辨認出自己遭遇的日軍部隊。但戰後根據檔案材料,格裡和戰友所遭遇的應該就是距離日本東京不遠的厚木航空基地302中隊。
  • 十大空戰電影你看過多少?錯過太可惜了
    第十部《紅色機尾》是電影史上十大空戰電影之一,本片以二戰為主題,講述了一組熱血的年輕人空戰盛宴。紅尾巴紀念黑人飛行員,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黑人中隊第9部分《返回基地》。這是一部韓國電影,史上史無前例的空戰動作片,米格29面對f16在首爾上空,有一流的特效和火力。第八個《絕密飛行》是速度和激情的空中版本,影片中的戰鬥機空戰場面讓人眼花繚亂華麗,可謂驚豔。在第七部電影《空中殺陣》中,空戰場景延續了法國電影的浪漫風格,除了強烈的震撼之外,他還被賦予了搖滾樂的動感和繪畫的美感。
  • 殲20飛行員裝備蜻蜓眼,視野360度無死角,用眼神擊落敵機
    除此之外美軍在1969年也同樣研發了「視覺目標獲取系統(VTAS)」,研發這類系統的主要原因也是美軍發現在近代空戰中,隨著戰機速度的不斷提升,無論是飛機自身的雷達,還是飛彈的紅外導引設備都因掃描角度過小,確認目標耗時長等問題,無法把握最佳進攻窗口。
  • 二戰空戰王牌,德國戰機的剋星:英國噴火式戰鬥機
    英國噴火式戰機噴火式戰機是按照英國空軍戰術及技術要求於二戰前設計,其造型精美,性能優異,是英國第一種成功採用全金屬承力蒙皮的作戰飛機。它採用機體鉚接機身、可收放起落架、變矩螺旋槳、和獨特的襟翼裝置,和同時期德國空軍主力戰鬥機Bf-109相比各有千秋,但是在水平機動及火力方面略勝一籌。英國各型的噴火戰鬥機總計生產了約22907架,是二戰期間英國當之無愧的王牌主力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