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飛行員裝備蜻蜓眼,視野360度無死角,用眼神擊落敵機

2021-01-16 騰訊網

殲20戰機的全新頭盔科技感十足

1月24日,在大家歡慶佳節之時,一部關於殲20的紀錄片也同時發布,為新年帶來喜訊。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殲20的飛行員已經全面裝備了全新頭盔。從頭盔背部凸起的小點以及目前公開的資料來看,可以確定這種「蜻蜓眼」式的頭盔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頭盔瞄準系統(HMDS)」,而這款HMDS頭盔目前在全世界也僅被F35、颱風和殲20三種戰機裝備,足以看出科技含量之高。

美軍研發的首代視覺目標獲取系統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頭盔HMDS頭盔瞄具的歷史,最早的頭盔瞄準系統是南非空軍為飛行員在上世紀70年代配備的「反曲刀」頭盔瞄具,通過這種瞄具可以讓幻影F1戰機使用V3A紅外製導飛彈進行大離軸攻擊能力。除此之外美軍在1969年也同樣研發了「視覺目標獲取系統(VTAS)」,研發這類系統的主要原因也是美軍發現在近代空戰中,隨著戰機速度的不斷提升,無論是飛機自身的雷達,還是飛彈的紅外導引設備都因掃描角度過小,確認目標耗時長等問題,無法把握最佳進攻窗口。

米格29戰機在冷戰末期可以搭配頭盔瞄準系統碾壓F16

而裝備了VTAS系統後,戰機可以在飛行員的VTAS系統控制下,通過飛行員頭盔中的瞄具來引導飛彈進行機動,直接瞄準敵方目標。而80年代期間,蘇聯也研發了自己的舒拉M頭盔瞄具,可以駕駛米格29戰機使用R73空空飛彈進行大角度離軸打擊。在冷戰末期,美軍擁有了與東歐戰機進行模擬對抗的機會,驚訝的發現蘇聯的頭盔瞄準系統可以讓米格29戰機在近距離格鬥中完全壓制F15與F16,為此美軍緊急啟動了AIM-9X大離軸飛彈和第二代頭盔顯示系統的研發。

F35飛行員所使用的HMDS頭盔

目前殲20所使用的和美軍F35飛行員使用的頭盔瞄準系統同屬第二代頭盔瞄準系統,相比於第一代,第二代的HMDS擁有了更大的目鏡視野,並且可以同步顯示平顯上的戰機目前狀態數據以及飛彈的導引頭實時數據。這也讓飛行員免除了在與敵機進行戰鬥時無法有效了解自己飛機飛行狀態的缺點。而殲20裝備的HMDS系統後腦部位的各個凸起,則是LED傳感器,這讓殲20裝備的HMDS相較於美國的第二代聯合頭盔顯示系統更加先進。

頭盔內部還配備了AR顯示器

通過這些LED傳感器,機載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可以檢測到飛行員的頭部運動,用以判斷飛行員想要看向哪個方向,而頭盔中的AR顯示器則可以給飛行員充足的視野,來看到正常噴氣式戰機的視覺死角。可以說殲20的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擁有360°無死角的視野範圍,無論是敵人在飛機周圍的哪個位置都無法逃過飛行員的瞄準。這也極大地加強了殲20的近距離空戰水平。

眼神殺敵如今已經不是科幻

而這款頭盔系統的大規模裝備,也可以看出目前HMDS系統已經被徹底掌握,未來這款系統也可以應用於其他軍中的各個設備之中。而目前殲20搭配霹靂10E這種大離軸攻擊能力格鬥彈,可以說是如虎添翼,只需要眼神鎖定,便可以擊落敵機。曾經只有在科幻片和遊戲中才能看到的技術,如今已經普遍裝備於空軍之中。

作者:小郭

相關焦點

  • 殲20飛行員頭盔亮相閱兵:外形科幻、內涵多(圖)
    特別是電視直播畫面中,首次曝光了殲-20的座艙內景,雖然看不到座艙細節以及布局,但是飛行員佩戴的頭盔卻讓人眼前一亮。可以看出,這款外形科幻的頭盔簡潔但絕不簡單。  「這款產品應該屬於殲-20戰鬥機的標配,作為匹配四代機的飛行員頭盔,它應該是一款媲美世界尖端飛行頭盔的先進產品。」一位匿名的軍事評論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360°無盲點的「AR太空頭盔」,撒歡兜風視野無死角!
    那麼這款酷炫的頭盔具體有什麼功能呢,請往下看~CrossHelmet看起來像科幻電影中在太空使用的頭盔,鏡片面積非常大,呈現倒三角形,原本的護頤結構向下延伸,能夠營造出最佳的視野角度。再配合騎行頭盔後方裝置攝像機,把圖像投影至前端的抬頭顯示器,達到360度無死角的效果,增加安全性。
  • 殲20飛行員大多是新人?戰術戰法截然不同,老飛行員們無奈退場
    作為我國目前最為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戰機大多配備在最精銳的單位中。但是就目前公開的報導和資料上看,殲-20的飛行員大多是新人,也就是剛從航校畢業的飛行員。這與"最先進的戰機配備經驗老到的飛行員"的傳統觀念有所不同。年輕人們難道在駕駛殲-20上就能比經驗豐富的「老鳥」們更強了嗎?這種配置似乎超出常理。
  • 殲10C一雪前恥「擊落」殲16,有多少細節可供解讀
    近日,央視國防軍事頻道《正午國防軍事 》節目發布了一則《殲-10C、殲-16自由空戰對抗演練》的新聞,視頻講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兵某旅演兵西北大漠,由前「金頭盔」得主、航空兵某旅副參謀長尤鵬飛率領的殲-10C雙機編隊在最初對抗殲-16型戰鬥機雙機編隊不利的情況下,經過一周的經驗總結與戰法推演,成功在第二次異型機對抗中「擊落」殲-16的故事。
  • 我飛行員空戰演習中:全程講的都是英語,有相當強的實戰意義
    在殲-10空戰演習視頻中,從格鬥到咬尾,直至擊落「敵機」的整個過程中,我空軍飛行員全程使用英語交流,讓外界尤其印象深刻了。視頻透露了這是一支參與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英雄部隊,先後空戰84次擊落擊傷敵機67架,被時任中朝聯合軍空軍司令員聶鳳智(1955年授中將軍銜)授予"空中鐵拳部隊」的光榮稱號。
  • 深海「四眼魚」多長兩隻眼 360度無死角偵探(圖)
    原標題:深海「四眼魚」多長兩隻眼 360度無死角偵探(圖)   一種名為「南非透吻後肛魚」的深海魚種擁有4隻眼,可利用類似鏡面成像方式360度環視四周。   中新網3月26日電 據外媒25日報導,深海魚為便於捕食,魚眼多數長在頭頂。
  • 跳傘飛行員掏手槍自衛,4槍擊落日軍戰鬥機?這不是抗日神劇
    那麼,用手槍擊落戰鬥機這種事聽起來有點像侮辱觀眾智商的抗日神劇橋段,但是,事實上相比「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包子雷」之類的噁心設定,用手槍擊落飛機並非完全虛構誇張,在現實中是有跡可循的。在一戰初期,當時交戰雙方的飛機都沒有裝備武器,主要執行偵察任務,剛開始相遇時還頗有紳士風度地相互問候。但是到後來為了阻止對方的行動,飛行員們也開始兵戎相見,使用從漁網到鐵鏈,從板磚到槍械等各式傢伙展開原始的空戰,而當時最常見的戰鬥場面就是飛行員們像決鬥一樣拔出手槍互射。雖然沒有確切記錄當時是否有飛機被手槍擊落,但可以肯定手槍在空戰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 國產發動機版本殲-20加入人民空軍序列
    空軍在線1月5日發布的宣傳視頻上,展示了一架裝備了隱身構型WS-10「太行」發動機的殲-20戰機起飛的鏡頭。這架空軍隸屬空軍綜合試驗訓練基地某旅,這是空軍首次證實有裝備國產發動機的殲-20加入空軍部隊序列。 未來,我國製造的殲-20戰機將全部換裝國產發動機,並將加入作戰部隊序列。
  • 盤點: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後來,因中國空軍飛行員訓練體制調整,沒有繼續研發、項目中止。它曾經是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當中擊落敵機最多的國產噴氣式超音速戰鬥機。從1964年到1968年,殲6戰機共擊落20多架各型戰機。2010年6月12日,國產殲-6飛機正式退出空軍編制序列。
  • 殲20的主要作用是什麼?截擊作戰只是一方面而已
    殲-20規模不大,肯定不能當做是常用裝備,但是它必須要在關鍵點上發揮關鍵作用,在面對敵人完善的國土防空系統時,它要發揮出「一根針破一張網」的關鍵破襲作用。有人說,這叫做戰爭時的臨門一腳的作用,其實也對。
  • 總師刊文:如果只比設計理念,殲20比F22先進了整整一代
    就憑超機動、超音速巡航、超級航電、超級隱身四個超S指標,然而,任何飛機的評價都是基於一定的時代背景的,F-22設計於80年代,30多年過去了,這款飛機早就不再稱得上全球領先了,最近,著名的殲-20總師楊偉院士在重磅期刊《航空學報》上刊文研討六代機設計標準時,對飛機代差的由來論述非常精闢,其觀點就可以被歸納為,殲-20的設計理念要比F-22整整先進一代。
  • 當年我軍擊落5架U2 既靠技術更靠戰術
    1969年7月5日殲8原型機首飛成功升的高,在當時確實是個「絕招」。當時我軍裝備的米格15、米格17戰鬥機,以及國產殲5戰鬥機都不具備2萬米以上高空作戰能力。薩姆2地對空飛彈薩姆2地對空飛彈是西方國家的綽號,蘇聯自己的編號為C75型,是蘇聯20世紀50年代研製的第一代中、高空全天候防空飛彈,1957年開始裝備部隊。
  • 殲20卻不並需要,飛行員頭盔成為關鍵優勢
    放眼世界也只有中美兩個國家能在全方位的各領域中展開不斷深入研究,並且在五代機中也只有殲-20在很多性能上與F-22並駕齊驅。而五代機問世以來,一體化座艙蓋似乎成為標配,美軍的F-22、F-35、甚至F-16和我國的殲-20以及此後出現過一次殲-31的改進版本都採用一體化座艙蓋。因其具有一定的低可偵測性,儘管造價高昂,做工複雜卻還是一直深受中美軍方的喜愛。不過有一次殲-20亮相,有軍迷細心發現,其座艙蓋加裝了內部加強框的設計。有人認為這是原有設計急於求成,實際操作中並不能勝任超音速巡航狀態所面臨的壓力。
  • 一橋飛架 360度賞熊貓無死角
    一橋飛架 360度賞熊貓無死角 2021-01-15 04:23:21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作者:卞立群 責任編輯:卞立群
  • 揭秘殲-20飛行員頭盔:空中作戰新武器 造價超百萬
    央視網消息:中國空軍9日發布消息說,由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近日首次開展海上方向實戰化軍事訓練,進一步提升空軍綜合作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殲-20飛行員頭盔似乎有一些變化,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 彈片切碎跳傘飛行員,世界首次地空飛彈實戰記錄
    1958年2月18日執行第四次任務,由臺灣空軍上尉趙廣華擔任,在準備進入山東半島進行偵察,飛至青島嶗山頭上空時被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第4師中隊長胡春生和僚機飛行員舒積成駕駛的殲-5戰鬥機擊落,飛機墜海,飛行員身亡。
  • 真正的眼神殺敵,解放軍飛行員換裝新型頭盔,轉轉頭就能鎖定目標
    16戰機飛行員配備的新一代圖像式頭盔瞄準具樣貌(圖片來源於:網絡) 日前,在央視一檔節目裡人民空軍殲-16戰機飛行員配備的一款新頭盔出現在了大家的視野裡。 不過,由於我國早期的飛行員頭盔並不具備任何瞄準和顯示功能,因此,直到引進了蘇-27戰機後,才開始對其上面裝備的早期光點投射式簡易頭盔瞄準具進行仿製和生產,並在隨後裝備在我國國產的殲-10以及仿製蘇-27而來的殲-11等戰機上。
  • 05批次殲16曝光!畫面公開透露一重大細節,重大改進令人振奮
    近期,網上公布了一個介紹王牌飛行員蔣佳冀的視頻,有眼尖的網友從視頻中發現了一個細節。視頻中顯示,西部戰區空軍某部最新服役了一架殲-16,生產批號為0502。此外,網友還發現,與0304批次的殲-16戰機不同,這批殲-16的雷達罩塗色是淺灰色,而以前的多為深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