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會否再次爆發?今日的俄羅斯已不是昨天的蘇聯

2020-12-06 參考消息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西方近來展現的團結一致立場加劇了俄羅斯與西方的衝突。26日,美國及其盟國驅逐了多名俄羅斯外交官,意在對俄羅斯涉嫌在英國使用神經毒劑毒害俄羅斯前間諜作出回應。

這是自冷戰時期即西方與前蘇聯關係最為嚴峻的時期以來規模最大的外交官驅逐行動。目前,人們擔心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或將發生嚴重的外交危機,關係跌至冰點,甚至有人懷疑將再次爆發冷戰。

何為冷戰?

「冷戰」指1945年至1989年間,美國與蘇聯之間相互對峙的緊張局面。為避免大規模核戰爭爆發,雙方均未直接使用武力。

而歷史學家認為,冷戰是兩種互相對立的社會制度的較量,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代表的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較量。

雙方對於如何治理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的理念,並且均認為本陣營理念具有優越性。雙方均認為對方陣營意圖稱霸世界,這是造成緊張局勢的原因之一。

冷戰是如何爆發的?

冷戰爆發並沒有單一的標誌性事件,但歷史學家通常將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視為關鍵的時間節點。

這是因為,二戰期間,美國與蘇聯曾組成同盟抵抗納粹德國,但這種合作關係隨著德國的戰敗停止。

二戰結束以後,歐洲分立成兩個陣營,兩極格局形成。

對於戰後世界秩序的安排以及歐洲的勢力劃分問題,美蘇兩大陣營產生了強烈分歧。為了爭奪世界霸權,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展開鬥爭,關係也跌至冰點。

冷戰期間發生了什麼?

兩大陣營各自形成軍事集團。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則與包括波蘭、匈牙利在內的東歐國家組建了華沙條約組織。

最重要的是,出於對對方軍事實力的恐懼,雙方開展了軍備競賽。

到上世紀60年代時,美蘇兩國均能發射高速洲際核彈。60年代末,雙方均建立了防禦性的反彈道飛彈系統。

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後,核戰爭險些爆發。

美蘇兩大陣營的對抗通常通過代理人戰爭進行。

利物浦約翰莫爾斯大學美國歷史講師馬爾科姆·克雷格說:「冷戰實際上並不『冷』。」

「代理人戰爭中的死亡人數達到了數百萬之多。對於柬埔寨、剛果、衣索比亞、索馬利亞以及其他許多國家來說,冷戰實際上是熱戰。」

當前俄羅斯與西方的緊張態勢,與冷戰時期相比有何特點?

首先,此次俄羅斯外交官驅逐行動與冷戰時期有一些共同點。

比如說,1986年,美蘇兩國針鋒相對,互相驅逐對方外交官,這些行動持續了好幾個星期。當時的美國總統隆納·雷根驅逐了80名蘇聯外交官,其中5名被懷疑進行了間諜活動。

此次的前俄羅斯間諜被毒殺事件也讓人聯想起前蘇聯在冷戰時期的相關行為。

報導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國際關係榮譽教授麥可·考克斯表示:「蘇聯的確曾嘗試在國外殺死自己不喜歡的人物,所以俄羅斯這樣的做法並不新奇。」

馬爾科姆·克雷格說:「現在引起轟動的各種手段,包括暗殺等,其歷史要比冷戰時期久遠得多。而因為這些手段的出現,就認為馬上要出現新一輪冷戰,這是有些偏頗的。」

那麼我們應該過於擔心嗎?「現在依然存在核武器,核威懾的作用依然很大。而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經濟聯繫也不容小覷。生活在西方的俄羅斯人也不少,」麥可·考克斯表示。

此外,前蘇聯和當代俄羅斯之間存在本質區別,因此,當前局面並不及當時嚴峻。

根據馬爾科姆·克雷格的觀點,俄羅斯不是蘇聯,所處的國際位置也大有不同。現在的俄羅斯更加緊密地參與全球經濟體系,更容易受到經濟壓力的影響。

麥可·考克斯警告說,現階段的態勢發展不可預料。「冷戰時期,至少到1989年為止,兩大陣營能夠各據一方,相互遏制,各有其的勢力範圍。但那時的軍事分界線到現在已經完全消失了。」(編譯/符芮)

相關焦點

  • 美欲重啟冷戰計劃?首個目標會是此大國,未來世界格局或因此改變
    在這段時期,雖然分歧和矛盾十分嚴重,但雙方為了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其對抗方式通常為局部代理戰、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即相互遏制又不會選擇動用武力的方式,最終結果是蘇聯被冷戰拖垮,最終解體!儘管冷戰不像真槍實彈的戰爭,但對世界格局的變化和影響都是巨大的、不容忽視的。如今美國又有了重啟冷戰的計劃!
  • 俄羅斯經濟崛起?三大命門貫穿沙俄、蘇聯、俄羅斯,破局太難
    俄羅斯經濟崛起?三大命門貫穿沙俄、蘇聯、俄羅斯,破局太難貫穿沙俄蘇聯和俄羅斯的三大命門,今日依舊影響俄羅斯經濟經濟發展應是今日世界最關注話題,他關係萬民福祉,國家實力,進而影響國家地位。對國家而言,實力的構成有三種。第一:國家硬實力,主要是軍事、經濟、科技、實力。
  • 「第二次冷戰」?BBC稱俄羅斯與西方情報對抗陷入白熱化
    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導 英媒稱,俄羅斯情報界在蘇聯解體後一度陷入混亂,無所作為,但很快恢復了對外情報活動,類似情報戰的新動向被一些專家說成「第二次冷戰」。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0月17日報導,蘇聯是20世紀美國的主要地緣政治敵手,削弱和摧毀蘇聯一直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活動目標。
  • 最後的蘇聯人:被祖國遺棄在遙遠太空,險被當逃兵的俄羅斯英雄
    「我出發的時候這個國家還叫蘇聯,我回來時蘇聯已經不復存在。」這是前蘇聯英雄太空人克裡卡列夫發出的感嘆,也是他無法複製的親身經歷。眾所周知,前蘇聯在太空事業方面的研究進展可謂是一時無兩,無論是人造衛星還是加加林上天,當時的蘇聯都與美國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
  • 大揭秘:美國冷戰時期的絕密檔案!
    通過現已解密的文件,人們驚奇地發現,為了評估生物武器攻擊的可能性後果,美國海軍曾在1950年向舊金山釋放了一股含有細菌的雲霧,軍方稱這股氣體是「無害的」。但當時的歷史記錄表示,此後不久舊金山就爆發了一次大流感,其中有一位患者因此喪命。1966年,美國國防部命令陸軍在紐約地鐵再次進行類似試驗,該次試驗的結果和影響至今仍未公布。
  • 冷戰:經濟的教訓——紀念世界冷戰結束十五周年
    西方自救  當20世紀行至七八十年代,冷戰中對峙的東西方陣營,同時陷入經濟困頓、社會矛盾交織的瓶頸。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國家主義本位的政府干預和國有化過度將經濟推入窘境,而石油危機的爆發更讓這種困局雪上加霜。
  • 50年後加加林再次成為俄羅斯大國復興夢的象徵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50年前,加加林成為「超級大國」蘇聯成功塑造的偶像;50年後,加加林再次成為俄羅斯大國復興夢的象徵  本刊記者/田冰(發自莫斯科)  4月12日清晨,克盧希諾村。78歲的葉甫蓋尼·雅科夫列維奇老人早早起了床。
  • 美國新型飛船再次爆炸,凌晨控制中心已一片沮喪,俄羅斯笑而不語
    早在2019年11月份,SpaceX公司的星際飛船Mk1原型機在進行密閉性測試的時候發生了爆炸,到了2020年2月份再次進行相關的測試的時候,又是一聲巨響宣告了試驗的失敗,沒想到在2020年4月2日,SpaceX公司要再次面對星際飛船密封測試的失敗。
  • 關注|北極冷戰再啟?大國爭奪北極地區控制權
    「冰冷的北冰洋水面下,數艘潛艇潛伏待命,突然間,十餘枚飛彈衝破水面,騰空而起,向目標飛去……」冷戰時期,西方媒體曾無數次想像和描繪過蘇聯潛艇部隊從北冰洋發動飛彈打擊的情景。近日,一則俄羅斯軍事演習的消息,使「北冰洋飛彈齊射」這一場景有了出現的可能。
  • 蘇聯在冷戰中耗費十年挖了一個12262米的孔,為何最後卻停止了?
    蘇聯在冷戰中耗費十年挖了一個12262米的孔,為何最後卻停止了?冷戰的時候,蘇聯的確是在不停的挖一個洞,並且挖到了12226米,可惜到最後卻停止了,於是乎各種說法都來了,有人說蘇聯挖到了地獄,有人說蘇聯挖到了另一個世界,總之各種說法都有,實際上蘇聯不挖的原因非常簡單,首先第一個技術達不到,那種深度每次換了鑽頭下去,還沒怎麼用便壞了。
  • 北冰洋的摩爾曼斯克港,對俄羅斯來說價值如何?
    俄羅斯建設摩爾曼斯克港,來自英美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送到摩爾曼斯克,然後通過俄羅斯國內的鐵路,將這些物資運到需要的地方,幫助俄羅斯打德國和奧斯曼土耳其。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一戰結束後二十多年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基本重演了相同的劇情。德國再次發動戰爭,再次將蘇聯視為最具威脅的對手之一。德國相信只要先以閃電戰扳倒大塊頭的蘇聯,英美就無援可用。
  • 並不是,冷戰時就想對蘇聯動刀
    這番腦洞大開的言論引起各方熱議,因為美軍一直不願意提出六代戰機的具體發展計劃,又多次宣稱「下一代空中主宰」(NGAD)計劃不一定會發展新戰機,難道美軍真打算拿下一代轟炸機B-21兼職戰機任務嗎?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美國人轟炸機玩空戰這事。美國人提出讓轟炸機空戰並非第一次,也前路還需繼續觀察。
  • 冷戰時期蘇聯鑽了個1萬米深洞如今怎樣了?和想像的不太一樣
    冷戰時期蘇聯鑽了個1萬米深洞如今怎樣了?和想像的不太一樣眾所周知,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就是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頂。那麼世界上最低(深)的地方呢?有人可能會說是馬裡亞拉海溝,深達11034米,是目前公認的世界上最深的地方。
  • 冷戰制高點「火星探測」,蘇聯航天的滑鐵盧,如今美國一家獨大
    談到火星探測,不得不提前蘇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同時也是沒有取得一次成功的國家。火星探測,是蘇聯航天的滑鐵盧。冷戰中,航天競爭曾經是美蘇兩國的主要競技場。身大力不虧的蘇聯人,憑藉過硬的飛彈技術和一票優秀的科學家隊伍,一度用傲人的航天成績把美國人壓的抬不起頭來。
  • 美軍注意:五種蘇聯武器很可怕,有一種俄羅斯還在用可實施核轟炸
    1991年12月25日,戈巴契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一職,當天,存在近70年的紅色帝國轟然解體。蘇聯的解體,也意味著美蘇不再爭霸,冷戰時代結束。世界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成了主要繼承者。
  • 1979年前蘇聯烏拉爾地區生物武器病毒洩漏事故,是不是似曾相識?
    1979年4月,前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現俄羅斯葉卡捷琳堡,位於烏拉爾地區,為俄羅斯第三大外交城市)的秘密生物武器軍事設施發生致命炭疽洩漏事故,這些炭疽桿菌隨風沿東南方向移動,病毒洩漏引發沿線50公裡範圍內居民及牲畜患病或死亡。
  • 巨型火箭嚴陣以待,宇宙飛船3小時可抵達空間站,俄羅斯再次領先
    俄羅斯聯盟MS-17號宇宙飛船已經運抵了位於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根據計劃將在10月14日使用聯盟-2.1a運載火箭進行發射活動,根據俄羅斯航天部門的消息,這次的MS-17航天發射計劃將會採用快速的模式,也就是可以在3小時實現宇宙飛船和空間站的對接,通常情況下宇宙飛船需要經過2天的飛行才能夠實現對接,此前俄羅斯已經通過了進步號飛船進行了快速發射的驗證,在宇宙飛船快速發射領域,俄羅斯是再次領先
  • WHO宣布:世界最強病毒伊波拉再次爆發
    6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剛果再次發現新的伊波拉疫情。這也意味著,剛果將面臨新冠、世界最大規模的麻疹疫情、伊波拉三種病毒的攻擊。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有些患者在感染伊波拉病毒48小時後便不治身亡,它會攻擊免疫系統,免疫系統持續過度反應引發炎症因子風暴,全身血管持續擴張,導致血液從血管中像水管漏水一樣湧入體內每一處空腔,造成七竅流血的慘狀,並不斷將體內器官的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最後因廣泛內出血、腦部受損等原因而死亡。用一位醫生的話來說,感染上「伊波拉」的人會在你面前「融化」掉!
  • 瑞典展開冷戰級別搜索 誰在水下攪動波羅的海
    瑞典展開冷戰級別搜索 誰在水下攪動波羅的海  瑞典展開冷戰級別搜索 俄方否認海軍潛艇出事 誰在水下攪動波羅的海接著瑞典媒體透露,瑞方截獲俄羅斯方面的緊急通訊信號,可能是一艘潛入瑞典海域的俄羅斯潛艇陷入困境。俄軍方19日堅決否認後,瑞典公布了疑似「外國船隻」的照片,並於20日擴大搜索範圍。透過這場「貓鼠遊戲」,輿論場感受到的是似曾相識的寒意:上世紀80年代,一艘被懷疑攜帶核彈頭的蘇聯潛艇在瑞典海域擱淺,引發一場重大外交危機。新的事件會是冷戰大戲的重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