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隨著鐵幕降下,東西方冷戰格局形成,蘇美兩大超級強國為了奪取軍事優勢,展開了全方位的軍備競賽,從核武器到飛彈武器,從噴氣式飛機到核動力潛艇,幾乎處處針鋒相對,力爭搶先於對手掌握最新的軍事技術,裝備更強的作戰武器,這種競爭已經不僅僅是技術之爭,更是國家榮譽與意識形態的交鋒!
■20世紀50年代初研發的"響尾蛇"飛彈的原型彈。
在蘇美兩國愈演愈烈的軍事技術競爭中,空對空飛彈是一個受到高度重視的比拼項目,美國海空軍傾注了大量資源展開研發,很有一種同期中國大躍進的勁頭。美國海軍於1956年率先宣布列裝第一代"響尾蛇"空空飛彈,比蘇聯裝備同類飛彈提前一年,贏得了這一領域的先發優勢。不過,剛剛問世的空空飛彈遠遠稱不上完善,性能不夠可靠,很多新技術還需要反覆地試驗加以驗證。
地獄貓VS蠍子
1956年8月,美國海軍決定組織實施空空飛彈的實彈射擊測試,以檢驗其實戰有效性,而射擊的目標是利用退役的F6F"地獄貓"戰鬥機改裝的遙控無人靶機。F6F是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戰鬥機,不過到1956年早已過時,大量庫存的退役F6F機體引擎狀態尚好,正好可以用來改裝成無線電遙控的靶機,用於訓練和空戰武器的測試。
■戰後美國海軍利用退役的F6F戰鬥機改造的靶機。
8月16日,實彈打靶如期舉行,1架F6F-5K型靶機於11時34分從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穆古岬海軍航空站起飛,在地面遙控下飛向測試空域。這架靶機已經拆除了所有武器,機身被塗成醒目的鮮紅色,以便於負責發射飛彈的海軍飛行員發現目標。然而,測試剛開始就出了岔子,靶機在升空後不久遙控系統就出現故障,沒有飛向太平洋上的靶區,而是掉轉航向直奔洛杉磯上空飛去,同時不斷爬升高度,而對於地面遙控站的控制信號完全沒有回應!這架失靈的靶機頓時變成了一枚飛翔的"定時炸彈",如果它墜落在人群密集的城市中,後果將非常嚴重。針對這一緊急事態,海軍沒有飛機用於攔截,於是向附近的空軍基地求援,請求派出戰鬥機將靶機擊落。
■一架F6F-5K遙控靶機,拆除了全部武器,機身塗成鮮紅色,便於發現。
美國空軍的反應相當迅速,第437戰鬥截擊機中隊的2架F-89"蠍子"截擊機很快從奧克斯納德空軍基地起飛,趕往事發空域實施攔截,長機機組是漢斯·愛因斯坦中尉和默裡中尉,僚機機組是理察·赫利曼中尉和沃爾特·海爾中尉。F-89是諾斯羅普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初研發的重型雙座雙發噴氣式截擊機,也是當時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主力機型,專門為了截擊攜帶核彈轟炸美國本土的蘇聯遠程轟炸機而設計,飛行速度可達1024公裡/小時,裝備6門20毫米航炮,可以掛載航空火箭、航空炸彈等各種武器。就性能而言,F-89與二戰時期的F6F相比有著巨大的優勢,一方是當時最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另一方是無人操縱,沒有武器,色彩鮮亮的老式螺旋槳飛機,紙面上的對比使得這次攔截行動看似非常輕而易舉。
■美國空軍第437戰鬥截擊機中隊的F-89D截擊機。
空軍指揮官大概也把這次任務當成試驗新武器的難得機會,派出2架F-89D,這是"蠍子"系列的最新改型,與之前的型號不同的是,F-89D拆除了機首的20毫米航炮,改為內置油箱,在主翼翼端莊有特別設計的大型翼尖吊艙,其前部是可以容納52枚火箭彈的火箭巢,後部是油箱,容納更多的燃料,使F-89D的航程達到4100公裡。F-89D唯一的機載武器就是兩翼吊艙內的火箭發射器,總共可以攜帶104枚Mk4型"巨鼠"空空火箭,最大射程1900米,飛行員可以選擇三種射擊模式:全齊射、兩輪射擊(62枚+42枚)或三輪射擊(42枚+32枚+30枚),F-89D安裝了新型的休斯E-6火控系統,通過AN/APG-40雷達和彈道計算機解算目標運動軌跡,自動瞄準擊發。在全齊射模式下,104枚火箭彈可以在0.4秒內全部射出,形成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彈幕,只要有1枚火箭彈命中,就足以擊毀當時任何型號的蘇聯轟炸機。在空空飛彈尚不成熟的時代,F-89D的確是防禦核轟炸機的有力武器!
■屬於第114戰鬥截擊機中隊的F-89D,翼尖吊艙前部的整流罩被拆除,露出裝填的火箭彈。
暴走的"巨鼠"
讓我們將話題轉回1956年8月陽光燦爛的加州天空。2架F-89D升空後立即打開加力,飛往洛杉磯,在城市西北角約9100米的高度發現了目標。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攔截行動不能在城市上空實施,2架戰鬥機緊跟著靶機飛越洛杉磯城區,尋找合適的空域展開攻擊。這架F6F靶機在穿越城區後轉向西北飛行,在聖保拉上空做低速盤旋。2架"蠍子"都滿載彈藥,總共208枚火箭,雖然"巨鼠"火箭屬於無制導武器,但是配合先進的射控裝置,加上數量足夠,對付一架不會規避的無人靶機,應該也是十拿九穩的。
■美國空軍F-89D三機編隊,該機是20世紀50年美國主力防空戰鬥機。
飛行員們對攻擊方案進行了討論,F-89D在利用計算機火控系統採取自動攻擊模式時有兩種攻擊方式可以選擇:從目標正後方做追尾攻擊,或者從垂直於目標航線的正橫方向發起側面攻擊。考慮到靶機正在盤旋,持續改變航向,飛行員們決定採用正橫攻擊方式。當靶機飛臨人煙稀少的羚羊谷上空時,"蠍子"做好了攻擊準備,開始向靶機靠近。隨著目標進入火箭有效射程,飛行員們都做好準備欣賞一場絢爛的空中煙花秀,可是紅色靶機在視野中越來越大,火箭巢卻始終沒有動靜,2架F-89從F6F身旁高速掠過,並未開火!飛行員們又進行了幾次嘗試,火控系統依然毫無反應,沒有射出一枚火箭彈!事後調查表明,由於設計缺陷,E-6火控系統未能啟動發射程序!
■一架F-89D戰鬥機展示其機首的AN/APG-40雷達和E-6火控系統。
突發的變故讓飛行員們感到沮喪,現在只能從自動射擊模式切換到手動射擊模式。然而,讓飛行員更加崩潰的是,在加裝計算機後,原有的光學瞄準具被視為落伍設備,已經被拆除了!眼下的情況是,飛行員們只能全憑肉眼觀察和感覺進行瞄準射擊,要命的是"巨鼠"火箭彈的射擊精度一直是飽受詬病的。現在,這項原本如同打死靶一般的簡單任務頓時難度係數飆升,變成了考驗眼力和反應能力,更需要祈求運氣的高難度操作!那架靶機似乎也有意刁難,突然改出盤旋,將航向再次對準了洛杉磯!誰都不能保證它還有足夠的燃料完成第二次飛越城區,必須在它飛臨城市之前將其打掉!
■美國空軍第59戰鬥機中隊的F-89D三機編隊。
任務不能半途而廢,擊落靶機刻不容緩!2架F-89D緊隨其後進入F6F正後方的攻擊位置,準備嘗試前所未有的純目視火箭攻擊。謹慎起見,飛行員們選擇了三輪射擊模式,這樣他們可以得到三次攻擊機會。當靶機飛臨卡斯泰克上空時,長機首先發起攻擊,42枚火箭好似一群被激怒的馬蜂直撲靶機而去,數十道尾煙劃出火箭彈並不規則的航跡,最後交織成一片煙雲,幾乎吞沒了靶機的身影,然而在煙霧散去,飛行員們目瞪口呆地發現,那架紅色靶機依然悠閒地飛在空中。僚機隨後實施了第二次攻擊,並確認數枚火箭彈擊中目標機腹,卻沒有爆炸,只造成少許擦傷而已。事後推斷,火箭彈的引信是針對皮糙肉厚的大型轟炸機設計的,反而對小型飛機不敏感,未能成功引爆。
■F-89D戰鬥機發射火箭彈的場面,該機最多可以齊射104枚火箭彈。
首輪攻擊失敗後,"蠍子"們只好再次嘗試,在紐霍爾上空64枚火箭彈呼嘯而出,可是這次連皮都沒擦到,全部跑偏了,靶機安然無恙!只剩下最後一次機會了,飛行員們重新檢查校準了射擊延遲機構,希望能夠提高攻擊效率。無論此次攻擊成功與否,他們都必須返航,因為油量表已經報警了。這場特殊的"空戰"在靶機靠近帕姆代爾時迎來了尾聲,F-89雙機編隊將剩餘的60枚火箭彈全部打光,結果依然令人失望,它們像沒頭蒼蠅似的在空中四處飛舞,就是沒有一枚火箭能夠找到目標。
■表現F-89D進行火箭彈攻擊的彩繪。
飛行員們已經無計可施了,總不能像二戰時瘋狂的日本飛行員那樣去撞吧,姑且不說老美飛行員有沒有心繫民眾安危的覺悟,拿造價昂貴的噴氣機去換一架老式螺旋槳飛機,搞不好還要搭上一條命,這個買賣太賠了。此時此刻,他們多麼希望自己駕駛的是一架裝備航炮或機槍的飛機,哪怕是和靶機一樣的二戰老式飛機也行。總之,2架F-89無奈中止行動,向基地返航,剩下的事情只能交給上帝了。
天降無妄之災
當2架戰鬥機在機場著陸後,飛行員們才意識到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他們發射的200多枚火箭彈沒有擊落靶機,但也不會憑空消失。"巨鼠"火箭彈本來裝有保險裝置,在未命中時會減速並解除引信,防止爆炸,然而在當天保險裝置居然大概率失效,在偏離靶標後這些火箭彈在引信激活的狀態下向地面墜落,變成了上百枚自由落體炸彈,散落在攻擊空域周邊的廣闊區域內。事後調查表明,至少有193枚火箭爆炸,給地上的人們帶來了一場無妄之災!
■F-89D戰鬥機使用的"巨鼠"火箭彈。
截擊航線沿途的地區雖然人口稀疏,但仍分布著不少居民點、農場、石油設施和工廠,正值盛夏,天乾物燥,觸地爆炸的火箭彈引燃了地面的植被,引發了多處大火,同時也對地面設施造成了破壞。第一場大火發生在卡斯泰克附近,過火面積多達150英畝,在普萊西塔峽谷地區,當地的儲油槽被引燃,煙火沖天,火勢迅速蔓延,更為兇險的是這裡坐落著一座炸藥製造廠,萬幸的是火勢在距離廠區僅100米處被及時阻止了!由失落的火箭彈引起的大火將約1000英畝土地燒成了焦土,500多名消防員花費了整整兩天時間才將火災徹底撲滅。
■F6F靶機的墜毀地點,在帕姆代爾機場以東13公裡處。
除了引起火災外,部分民居和當地民眾的生命也受到了墜地火箭彈的威脅,多處房屋被擊中而遭到破壞。一塊火箭彈碎片打碎了一棟民居的窗戶,在天花板上反彈後鑽進了櫥櫃,將裡面的器具打了個稀巴爛。另一座房屋被數塊火箭彈殘骸打中,車庫和起居室受損,房屋女主人也險些受傷。更為驚險的是,一枚火箭彈恰好落在一輛正在行駛的汽車前方,將車頭炸毀,車上的一對母子奇蹟般地只受了輕傷,但他們肯定被嚇得不輕。還有一輛卡車被火箭彈直接命中,炸成一堆廢鐵,幸運的時卡車司機在爆炸前及時逃離了駕駛室!
■帕姆代爾當地的一名巡警在墜機地點發現了一塊靶機的紅色碎片。
至於引發這一系列事端的罪魁禍首,那架失控的F6F靶機,在燃料耗盡後墜毀在帕姆代爾機場以東13公裡處的荒漠中,摔成了碎片,在墜落過程中切斷了幾根電線,後來在1997年人們還在墜機地點發現了這架靶機的殘片。關於這架靶機失控的原因,推斷可能是地面控制設備的故障或是機載信號接收裝置失靈所致。
結語
這場後來被稱為"帕姆代爾空戰"的突發事件成為美國空軍歷史上遭遇的最尷尬的空中事故之一,雖然沒有人員在事件中死亡,但是大面積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以及在武器裝備方面暴露出的缺陷都足以讓軍方無地自容。2架攜帶208枚火箭彈的現役主力戰機居然被一架無人駕駛的螺旋槳戰鬥機給打敗了,實在令人汗顏。
■美國空軍F-89戰鬥機雙機編隊的彩繪。
縱觀整個事件,災難是由一系列相繼發生的技術故障促成的:首先是無人靶機的遙控裝置失靈,其次是F-89D的計算機射控裝置癱瘓,最後是火箭彈保險裝置的失效。所有意外非常巧合地構成了因果鏈條,看似偶然,其實背後卻凸顯出必然的可怕事實:在與蘇聯競爭較勁的背景下,美國軍方急於求成,將未經紮實驗證的新技術大量應用於裝備上,埋下了嚴重的隱患,而"帕姆代爾空戰"可以說是這些隱患的集中爆發。過程頗為難堪,但後果還不算嚴重,也算是給美國軍方的冒進主義敲了警鐘。此後,美國軍方加大了技術改進的力度,推進了無線電遙控、計算機火控、武器制導等關鍵技術的進步和完善,可以說是亡羊補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