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重炮:機載航空火箭彈

2020-12-07 新民晚報數字報

■ 攜帶「九頭蛇」火箭巢的美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 裝填在火箭巢內的「九頭蛇」70毫米火箭彈

■ 掛載大批火箭巢的蘇-25「蛙足」攻擊機

■ 俄制UB-32-57系列火箭巢和配套S-5系列火箭彈

■ 俄制S-24B式240毫米重型火箭彈

■ 俄制S-250型340毫米重型火箭彈

  在剛剛結束的中俄「和平使命-2013」聯合反恐演習上,中俄軍隊出動的武裝直升機用熾熱的火網覆蓋「恐怖分子據點」,特別是航空火箭彈的齊射場景令人震撼。事實上,配裝直升機和攻擊機的航空火箭彈在現代戰爭中實施空中支援方面具有獨特地位。

  航空火箭彈又稱「機載火箭彈」,是由航空器在空中發射,用於攻擊空中或地(海)面目標的制導或非制導火箭武器,主要從懸掛在機身或機翼下面的發射器發射。受到載機體積、載彈量和速度的限制,一般機載火箭彈和發射器都比較小巧,且通常呈流線型。

  讓重炮「飛起來」

  自從1911年義大利飛行員從空中向土耳其軍隊陣地投擲第一顆手榴彈開始,空中作戰對具有密集火力的自動武器就充滿饑渴般的需求。從一戰到二戰,再到後來的大國「代理人戰爭」,現代化空戰中對各類目標的毀傷效果往往取決於火力密度,也就是說火力突擊越突然越猛烈,對敵人的打擊就越大,從這個角度講,各國空軍都想把在地面作戰中表現神勇的大口徑火炮搬上飛機,以至於從1915年的一戰西線戰場就開始出現所謂的「大炮鳥」——配備口徑超過37毫米機關炮的飛機。可是帶上笨重火炮的航空器就如同帶著枷鎖跳舞的「芭蕾舞者」,由於喪失機動性,以及火炮連續射擊時產生的巨大後坐力影響到飛行穩定性,「大炮鳥」往往成為其他作戰飛機的「獵物」。

  轉機來自上世紀30年代的蘇聯。當時有感於西方國家戰機擁有強大攻擊火力,蘇聯組織了大批科學家研製新概念航空武器。1930年,火箭專家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迪秋米洛夫領導的氣體力學研究小組集中力量研究以無煙火藥為動力的航空火箭彈,它們不需要複雜的機械擊發機構和火炮身管,只需從飛機兩翼下方的槽型滑軌上發射。1933年末,世界上第一款實戰化航空火箭彈——RS-82型火箭彈服役,它的彈徑82毫米,射程可達5000米,威力堪比重炮。

  到了二戰期間,航空火箭彈已普遍裝備各國空軍,但由於它的重量和體積往往會影響飛機的機動性能,不利於空中格鬥,所以各國主要把它裝在攻擊機上,用於打擊地面硬目標。冷戰開始後,美國和蘇聯還研發出專門的「火箭截擊機」,攜帶有多發聯裝火箭發射巢,能憑藉密集的火箭彈形成大面積彈幕,截擊攜帶核彈的敵方轟炸機。

  俄羅斯

  追求「實用與威力」

  從航空火箭彈的設計風格而言,大致分為俄羅斯與美國兩大流派。早在蘇聯時期,航空火箭彈的研發始終追求「實用與威力」兩大原則,至於提高精度和載機的適裝性則在其次。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俄空軍和陸軍航空兵的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均普遍掛載UB-16-57和UB-32-57系列火箭發射巢,用於發射S-5系列無控火箭彈。該火箭彈採用摺疊式的八翼片橫向卷疊式尾翼穩定裝置和長噴管,採用雙基高能裝藥,燃燒時間不超過1.2秒,最大射程5000米。火箭彈的戰鬥部分為高爆、破甲、燃燒、預製破片等多種類型。其中的S-5S型反步兵無控火箭彈內含1000支帶尾翼的鋼質箭頭,彈體爆開後,這些箭頭能擊斃方圓20米內的所有人,當遇到大批聚集的敵人時,攻擊機或武裝直升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射數十枚S-5S火箭彈,能夠倖存的敵人幾乎為零。有趣的是,在2011年的利比亞內戰中,反對派武裝從墜毀的政府軍直升機上拆下UB-32-57火箭發射巢,裝到豐田皮卡上充當「火炮替代品」,在各國記者面前耀武揚威了一番。不過這種「應急火箭炮」其實很不給力,由於S-5火箭彈的真實外徑為55毫米,而火箭發射巢的內徑為57毫米,火箭彈和發射巢之間並非「嚴絲合縫」,當火箭彈離開發射巢時,會因重力作用呈現出明顯的「下沉低頭」現象,其結果是火箭彈嚴重偏離發射軸線。

  不過,對俄羅斯飛行員來說,他們最喜歡使用的航空火箭彈是號稱「生物毀滅者」的S-24火箭彈。這種火箭彈的彈徑達到240毫米,不僅射程更遠,而且能擊穿厚厚的夯土層和亂石堆,爆炸後可產生4000塊碎片,毀傷半徑達300-400米。雖說是沒有制導裝置的火箭彈,但S-24的打擊精度卻不亞於飛彈,從2000米外發射時誤差只有7-8米。在近年來的高加索反恐作戰中,俄第4航空集團軍常常應車臣、印古什等自治共和國內務部隊的請求,出動攜帶S-24火箭彈的蘇-25攻擊機,對設在人跡罕至的陡峭懸崖裡的恐怖分子營地進行打擊。

  另據俄《軍工信使報》披露,俄羅斯巴扎爾科研聯合體已為卡-52武裝直升機設計了80毫米(中口徑)S-8DM火箭彈,它的戰鬥部裡裝填的是可怕的「雲爆劑」,當其被發射後,液體炸藥會呈霧狀籠罩目標,當「炸藥霧」達到一定濃度後就會發生猛烈爆炸,瞬間消耗大量氧氣,造成局部缺氧,使敵人「無可奈何地死去」。

  美國

  火箭彈也「飛彈化」

  和蘇聯(俄羅斯)所走的技術道路不同,美國在航空火箭彈發展方面更注重通用性與精度。1964年越南戰爭爆發後,為了對付神出鬼沒的遊擊隊,美軍投入了至少600架UH-1系列直升機,它們基本上都配備了M3式70毫米航空火箭彈,以多架次多發的方式從空中發射大口徑航空火箭彈覆蓋目標區域,他們稱之為「空中炮兵」。

  與傳統的地面炮兵運作體系相似,攜帶火箭彈的美軍武裝直升機指揮作業是由師部層層下達直升機中隊,不同的是,機上的火箭發射巢操作手能在攻擊發起前經由目視了解目標區的地形(甚至目標),予以分析評估,還能依靠座機高度的機動性,選擇良好的射擊位置,再配合精密的瞄準器引導發射,準確度大為提高。

  1975年美軍撤離越南後,M3火箭彈家族繼續繁衍生息,這種規格的火箭彈逐漸普及到美軍所有的固定翼飛機、專用武裝直升機甚至無人攻擊機上。目前,美軍使用最廣泛的航空火箭彈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九頭蛇」,它採用新型MK66固體火箭發動機,彈長1060毫米(不含戰鬥部),彈重6.2公斤(不含戰鬥部),尾部有三片橫向摺疊式穩定尾翼,採用觸發引信或近炸引信,其最大射程為6400米,最大速度為2.7馬赫,能夠與早年的M3火箭彈通用發射巢裝置。同早期的M3火箭彈相比,「九頭蛇」的飛行彈道穩定平直,命中精度更高,而且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推力提高,射程增大。更重要的是,「九頭蛇」可配用多種不同戰鬥部,以便滿足不同打擊任務的需求。

  在美國和北約捲入阿富汗反恐戰爭後,空中優勢便成為他們對付擅長山地遊擊戰的塔利班分子的利器,「九頭蛇」火箭彈也成了最得力的對地打擊武器。另據美國《連線》雜誌披露,為了挖掘「九頭蛇」的潛力,美國陸軍航空與飛彈司令部飛彈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已委託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展出具有「準飛彈」性質的制導型「九頭蛇-70」火箭彈。它運用了「地獄火」雷射制導反坦克飛彈的技術,具備「地獄火」飛彈的全部功能(包括發射前鎖定、發射後鎖定、目標定位調整、增強型嵌入試驗、可編程雷射編碼和靈巧飛出模式),打擊精度堪比飛彈,而價格比飛彈至少便宜一半。據悉,「九頭蛇-70」火箭彈有望在今年底普及到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武裝直升機群,並在美國空軍的部分F-16上使用。 安然

相關焦點

  • 戰鬥機:一般制空型較多,對地打擊火箭彈居多
    當時,戰鬥機中絕大多數在研發時,就是制空型的戰鬥機,沒有開發專職對地打擊的武器,機載武器是非常簡單各種口徑的機關槍,或者是1-2門20/23/30mm機關炮。從反映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來看,螺旋槳或噴氣式戰鬥機,對地打擊是客觀存在的,主要仍然是用機載機關槍和小口徑航空機關炮的對地掃射,用來對付地面的步兵或是車隊。
  • 航空工業機載GNC事業部創新中心在西安揭牌
    8月12日,航空工業機載GNC事業部創新中心在西安航空工業自控所正式揭牌,這標誌著航空工業機載落實集團公司專業化整合,深入推進事業部建設,邁出堅實一步。為提升航空機載系統能力與專業化能力,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避免重複投資,航空工業機載按照集團公司黨組的決策部署與有關要求,對系統內專業相同或相近的單位進行了專業化整合,於2018年12月和2019年8月相繼成立包括航空工業機載導航/
  • 美國空軍最尷尬的空戰:打了208發火箭彈竟拿它沒辦法
    這架失靈的靶機頓時變成了一枚飛翔的"定時炸彈",如果它墜落在人群密集的城市中,後果將非常嚴重。針對這一緊急事態,海軍沒有飛機用於攔截,於是向附近的空軍基地求援,請求派出戰鬥機將靶機擊落。
  • 美國海軍40年代後期研製 自由飛行的空中武器 海神70航空火箭彈
    海神70航空火箭彈是一系列由美國海軍在1940年代後期研製、由2.75英寸(70毫米)Mk 4/Mk 40摺疊尾翼式航空火箭彈衍生而成的航空型火箭系武器,用來作為自由飛行的空中火箭彈。海神70可以配備多種彈頭,而在最近的版本之中,還裝上了制導系統用以針點攻擊。
  • 機載氧氣傳感器在航空領域中的應用解決方案
    為滿足上述需求就需要機載制氧系統。,機載制氧系統是在保留飛機原有供氧部分的情況下,連續的制氧供機組人員使用的一套系統,該系統的投入使用,減少了地面保障工作的難度,同時也增強了飛機的出動強度和整機的戰術性能。
  • 中航機載系統有限公司成立
    2018年9月21日,中航機載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機載」)成立幹部大會在京召開。航空工業黨組副書記、總經理羅榮懷,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張新國,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張希出席會議。張新國代表航空工業黨組宣讀了航空工業機載黨政領導班子的任職文件。
  • 「飛行員的信息之窗」機載顯示系統
    發展機載顯示系統,運用人機工程學設計研製新型的機載顯示系統,對於提高飛機作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選擇合適的顯示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具有不同尺寸要求顯示器,實現飛行信息的高效顯示,以成為現代航空領域研究者探索的重點。各類新型顯示技術概述機載顯示器的最大要求是增加飛行員的態勢感知能力。
  • 航空工業氣動院娛樂風洞帶你領略飛翔樂趣
    今天,娛樂風洞為那些擁有「飛翔夢」的人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遊客在娛樂風洞中「自由飛翔」女星Angelababy體驗娛樂風洞樂趣航空工業氣動院作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唯一的空氣動力研究與試驗機構它可以寓教於樂讓更多民眾了解航空技術關注祖國航空事業。
  • 飛翔中的天文臺——索菲亞
    飛行天文臺這一特色也使它相當引人注目,兩個半球,十幾個國家都曾留下過它飛翔的尾跡~美國宇航局索菲亞項目科學家納西姆·朗格瓦拉(Naseem Rangwala)表示:「索菲亞讓我們能夠用其他天文觀測設施無法實現的方式深入了解宇宙」。
  • GPS機載接收機
    符合TSO-C196的性能要求的GPS接收機是SA-AWARE接收機,TSO-C196是使用機載增強的全球定位系統設備的機載輔助導航傳感器。ABAS:ABAS傳感器將GPS測量值與慣性參考/導航傳感器數據緊密集成在一起,從而提高了定位性能的質量和魯棒性。對於較低級別的所需導航性能(RNP APCH)以及GPS衛星不工作的運行,這種性能差異最為明顯。
  • 泰拉瑞亞火箭彈怎麼做
    泰拉瑞亞火箭彈總共有四種,無法製作只能在NPC出購買,分1234號。所有的火箭彈都要在擊敗世紀之花後才會出現。1號是最普通的火箭彈,是在半機械人那裡購買的,單價50銅。2號火箭彈只會在血月出售,單價2銀50銅。3號火箭彈只在晚上出售,單價1銀。4號火箭彈只在日食的時候出售,單價5銀。
  • CSAA/IET AUS2020國際機載機電系統學術會議成功舉辦
    AUS國際機載機電系統學術會議由中國航空學會 航空機電本次會議是該品牌會議的第4屆,由中國航空學會 航空機電、人體與環境工程分會、飛行器控制一體化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載系統創新中心聯合主辦,中國民航大學承辦。
  • 民航知識:飛機機載氣象雷達
    這裡小編不由得想起了我們飛機的天氣預報員,那就是機載雷達系統。下面我們為您介紹下機載雷達是如何工作的。機載氣象雷達的用處機載氣象雷達系統(WXR)用於飛機在飛行中對前方航路上的危險氣象區域進行實時地探測,選擇安全的航路,保障飛行的舒適和安全。
  • 一枚火箭彈價值數千元 人工增雨投入產出1:30
    市氣象局人工增雨小分隊迅速趕到六合區程橋鎮,向空管部門提前申請空域後,成功發射人工增雨火箭彈。人工增雨與自然降雨共同作用,全市大部分地區下起大雨,全市氣溫明顯下降。    「人工增雨也得看老天的臉色,必須有較多、較厚的雲系,而且雲層中還有足夠含水量,否則打再多的火箭彈,也無濟於事。」
  • 揚州航空航天產業捷報頻頻,江蘇航空航天產業加上引擎
    將打造航空高科技最高專業學府。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與揚州共同打造的揚州航空館開館。航空科技館文化館定位博物收藏與科技展示,中國航空"第一「展,中國航空發展史,航空探秘,中國航空名人堂等,通過20餘架中國航空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飛機模型的陳列,展示了中國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航空科幻體驗館包括體能訓練營,小飛俠歷險記主題樂園,航模實驗室,5D影院,飛行模擬體驗,室內無人機競技,航空文創空間等。
  • 創意混搭改造,SD比例比卡丘重炮高達模型
    近日很多模友喜歡混搭改造的高達模型作品,將不同IP的動漫人物進行混搭改造,帶給大家全新的視覺體驗,接下來為大家帶來的是《精靈寶可夢》與《高達》IP混搭的模型,來自幻晝工作室的創意混搭改造,SD比例比卡丘重炮高達模型,大家喜歡這個造型的高達模型嗎?
  • 戰爭與徵服戰場雷電P47火箭彈機怎麼樣?戰場雷電P47火箭彈機基本...
    戰爭與徵服戰場雷電P47火箭彈機怎麼樣?相信不少玩家都想知道,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戰爭與徵服戰場雷電P47火箭彈機基本信息介紹攻略,希望可以幫到玩家。
  • 華碩重炮手主板助你探索《失憶症:重生》
    特此推薦兩套備受玩家認可高性價比電競主機,分別是以華碩B460重炮手PRO主板(TUF GAMING B460M-PRO)、Intel i5-10600KF處理器、TUF RTX3070 O8G GAMING顯卡為核心的十代酷睿電競平臺;還有以華碩B550重炮手WIFI主板【TUF GAMING B550M-PLUS(WI-FI)】、AMD 銳龍5 5600X處理器、TUF RTX3070 O8G
  • 我國成功研製機載SAR測圖系統 填補國內空白
    5月13日在京舉行的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幹涉SAR測圖系統成果發布會上,西部測圖工程實施領導小組組長、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宣布,由國家測繪局組織、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牽頭自主研製的國內首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幹涉SAR測圖系統,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