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啥國軍87萬人頂不住10個師團的進攻?

2020-12-04 煮酒說古今

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武漢會戰,國軍70個守城,結果頂不住日軍7個師團的進攻,武漢硬是沒守住!我們知道,防禦一方在戰爭中往往是佔便宜的,可以說至少有50%的戰鬥力提升,可是為什麼還是輸了呢?這就要說說日軍一個師團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了。

在1937年的時候,日軍一個師團的編制是2.5萬人,七個師團就是大概17.5萬人。然而,國軍當時的一個師滿員是12500人,70個師也就是87.5萬人!也就是說,國軍5倍於日軍的兵力,還是守不住武漢嗎?是國軍戰鬥力太弱?嗯,硬要這麼說的話,那也是對比日軍得出的結論,下面我們來看看日軍一個師團的火力配置。

以日軍的16師團為例,火炮包括288具50毫米擲彈筒,還有70毫米步兵炮一直到105毫米榴彈炮150門。在火力上遠遠超過了我國1個集團軍的炮兵水平,而當時國軍一個集團軍大概10萬人!

不僅如此,在發動總攻戰役之前,日軍還會加強師團的配置,單獨配備炮兵團,比如,第16,108和第109師團出戰的時候,就加強了2個獨立重炮聯隊,1個獨立山炮聯隊,還有12個中隊的高射炮!

在淞滬會戰的時候,日軍的11師團就是經過加強的,單獨配置1個獨立山炮大隊,1個獨立重炮聯隊,1個獨立攻城重炮大隊,1個迫擊炮大隊,6個野戰高射炮中隊和2個戰車大隊。但就炮兵配置而言,日軍加強過的師團火力已經遠遠超過國軍的三個集團軍!

日本人放話「三個月滅亡中國」,除了狂妄自大之外,多少還是有點根據的,裝備火力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可能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接近亡國滅種的一次戰爭吧,啥也不說了,向抗日英雄們致敬!

相關焦點

  •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的「水牛戰役」:保命第一
    薩蘇認為,近幾年的抗戰研究中湧現了很多與以往不同的抗戰史料,中方的、日方的及盟軍各國的史料都有,很多有關抗戰史的新看法由此而來。外界眼中,日軍一向奉行武士道精神,一根筋,打不贏分分鐘就要鬧切腹。事實上,通過對日軍戰史的考察,薩蘇發現有些日軍部隊其實並非如此,如來自大阪的常備師團第4師團。此團被薩蘇稱為「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
  • 1938年,中國一個旅和日本一個旅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到了抗戰爆發以後,由於戰爭規模不斷的擴大,日本依靠17個師團已經無法滿足戰爭需要。日本招募了各種新師團,原來的常備師團開始被稱為甲級師團。隨後招募的新師團,則分為:乙級師團、丙級師團和丁級師團。按照日本軍隊的編制,一個甲級師團能夠下轄了8個聯隊,分為4個步兵聯隊和騎兵、炮兵、工兵、運輸聯隊各1個。
  • 武漢會戰日軍到底損失多少人?
    [摘要]如果算上第27師團和軍直屬部隊損失,日軍第11軍戰死、戰傷人數應在4萬—4.5萬人之間。所以日本《戰史叢書·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給出的傷亡數據整整縮水一半。關於抗日戰爭歷次會戰,中國軍隊到底殲滅多少日軍一直充滿爭議。
  •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編制為什麼會是甲乙丙丁4個等級?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編制為什麼會是甲乙丙丁4個等級?日本是個島國,原則上只要有強大的海軍保衛就足夠了,陸軍屬於次要的。所以,日軍基本上只在戰爭時期擴充大量部隊,和平時期就保持必要的部隊,數量不多。抗戰爆發前,日軍只有17個常設師團常備軍。 這就是日軍的甲種師團,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規模也非常龐大。
  • 日軍為什麼有「甲乙丙丁」,4種師團設置,實際上他們也不願
    我們在看各種資料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日軍在軍隊建制上,是與歐美乃至當時中國有很大的不同的,日軍最大的部隊單位是師團,其次一次是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軍、師、旅、團、營、連,但如果對應的來看的話,日軍一個師團的兵力,實際上是相當於當時我軍一個軍的兵力。
  • 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中國的總人口比日本多了幾倍,然而中國的軍隊,常規人數只有400-500萬的樣子,全盛時期,差不多也只有540萬。日本卻不一樣,就算國土面積那麼小,但是拿出了700萬的兵力來,從軍隊數量來說,大大超過中國。大家都知道日軍採用的師團編制,不過,師團的規模具體是什麼概念,極少人真的了解,很多人心裡有個很模糊的概念,也就是中國的一個師那麼大。這種想法其實是錯的,它們可謂是判若雲泥。
  • 抗日戰爭騰衝反擊戰,日軍兵力嚴重不足,國軍為何卻傷亡慘重?
    騰衝是日軍在西南地區最重要的據點之一,但是此時日本緬甸方面軍因為遭受夾擊而損失慘重,駐守各地的兵力也早已捉襟見肘。因此駐守騰衝的日軍便僅剩下藏重康美率領的一個日軍聯隊,而即便如此在騰衝戰役爆發之前,日本第五十六師團長松山佑三依然下令從騰衝抽調部隊支援師團主力。原本藏重康美準備以騰衝城外的四座高山為屏障,憑藉地利優勢據險死守,然而松山佑三抽調兵力的命令直接打亂了藏重康美的防禦計劃。
  • 日軍101師團的數字是啥意思?只看番號,就知道戰鬥力
    到日俄戰爭時,日本已經擴充到21個常備師團。這些師團平常的編制是1萬2千人,下轄2個步兵旅團以及騎,炮,後勤各一個聯隊。「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進入了「非常時期體制」,其目的便是再一次擴軍 。眾多部隊的擴編也讓部隊命名變得複雜起來,其中,日軍就誕生了百字號師團,也就是特設師團。如果常備師團是甲種師,那麼特設師團就是乙種。為了徵召更多士兵,同一區域除了常備師團外,還要額外組建一個特設師團。
  • 抗日戰爭鄂中大怪物,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國軍為何也避如蛇蠍?
    抗日戰爭時期,鄂中洪湖地區曾有一位傳奇人物,雖然是國軍序列但卻處於半獨立狀態,為了防止自己的部隊被滲透甚至數次處決蔣介石派出的軍官,此人便是王勁哉。王勁哉是陝西渭南人氏,早年畢業於陝西陸軍講武堂,是楊虎城麾下作戰最為勇猛的戰將之一,西安事變時期力主處決蔣介石。
  • 日軍最殘忍的師團,不僅在南京屠殺24萬人,甚至還會吃同夥屍體
    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殺中,30萬人遭到了日軍的殘忍殺害,而其中的第16師團可以說是最殘忍的一個師團,殺人如麻,數不盡的人喪生在了他們的手中。他們原先在日俄戰爭中組建了編制,更是隨時準備代替日本參加更重戰鬥,而他們也被稱作「京都師團」,起這個名字也不言而喻,是因為他們有很多士兵是從京都出生的。
  • 日軍師團名稱為何總是變,自認文明、高端的日軍竟還有地域黑
    這場以西鄉隆盛為首的舊士族的叛亂給天皇提了一個醒,想要江山永固,必須集軍政大權與一身。在山縣有朋的幫助下,天皇大力推行兵制改革,將原本的鎮臺制改成師團制,標誌著日本正式走向軍國主義道路。鎮臺制和清軍軍制類似,部隊長期駐紮一地,主要任務是鎮壓農民起義。改編為師團後,部隊又多了「野戰」的任務,說白了就是為天皇「布國威於四方」。
  • 日本一個步兵大隊到底有多少人,為什麼一個營級單位,卻很難消滅
    軍隊是由一級一級的編制組成的每一個級別有多少人都是固定的,但是在很多關於抗戰的電視、影視作品,或者書籍中對於日本軍隊的編制說的都是模稜兩可。就拿《亮劍》來說把。在這中間有一個這樣的劇情。日本的山崎大隊因為地圖路線出現錯誤,誤入了根據地的內部,結果意外開展了後勤補給基地。於是就依據山崎大隊現在已經走的太過深入、可是軍力不多的情況,我們必須要短時間內消除山崎大隊。可是在戰役開始之後,發現「兵力不多」的山崎大隊並不好打。那麼,這個山崎大隊究竟有多少人呢?
  • 一個日本步兵聯隊,與中國的標準團對抗,誰的優勢更大?
    首先,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編制情況。在二戰期間,日本軍隊的編制分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等等。在抗戰爆發以後,由於戰爭規模不斷的擴大,依靠一兩個師團已經無法應對局面。各個師團的師團長屬於平級,無法實現指揮調動。因此,日本軍隊先後建立了軍、方面軍和總軍。按照日本軍隊的規定,一個日本甲級師團,下轄了8個聯隊。
  • 萬家嶺大捷,圍殲日軍第106師團,薛嶽在哪幾個方面做了精心部署
    武漢會戰中,萬家嶺大捷是一個非常亮眼的戰役,如果說徐州會戰中,臺兒莊戰役,是日軍的第一次撤退,那麼萬家嶺大捷就是日軍的第一次潰敗。能取得戰場戰役的勝利,與薛嶽的精心布置有很大的關係。日軍第106師團,上篇文章我們就介紹過,是有一群退役的軍人組成,但是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第106師團被薛嶽盯上,想一舉將其殲滅。面對第106師團,這個軟柿子,薛嶽不僅僅是想捏它兩下,而是想將其全殲。
  • 如果日本在原子彈的轟炸下仍然沒有投降,美國會有怎麼樣的行動?
    當時的日本敗局已定,德國和義大利已經投降,全世界只剩下了日本一個法西斯國家,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可以全力對付日本一國,日本不僅在國際上孤立無援,內部也被戰爭打的傷痕累累。之所以還在頑抗,只是希望能在本土決戰的時候給美國造成儘可能多的傷亡,逼迫美國坐下來談判,這樣就能得到一個條件較好的停戰協議。
  • 抗日戰爭日軍一個旅團多少人?最高指揮官是何級別?
    在抗戰時期日本的鬼子們作戰能力都非常的強,而且文化水平也比我軍的水平要高,看過抗戰劇的人都知道,他們的作戰單位是旅團,並且如果說有上萬人參加戰鬥的時候一般都會有旅團進行作戰。那麼一個旅團究竟有多少個人又是什麼級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