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101師團的數字是啥意思?只看番號,就知道戰鬥力

2020-12-06 騰訊網

作者:菊花與錨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甲午戰爭對日本而言是一件大事。中國戰敗,日本踏著龍旗一步一步走向了擴張之路。海軍擴軍並不能讓日本得到滿足,畢竟日本很久以前就對大海彼岸的土地充滿了渴望,所以陸軍的擴張也勢在必行。

正在八九式戰車旁休息的日軍坦克兵

甲午戰爭前,明治21年,日本將鎮臺改稱師團,靠著改制後的7個師團發動了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時,日本已經擴充到21個常備師團。這些師團平常的編制是1萬2千人,下轄2個步兵旅團以及騎,炮,後勤各一個聯隊。「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進入了「非常時期體制」,其目的便是再一次擴軍 。眾多部隊的擴編也讓部隊命名變得複雜起來,其中,日軍就誕生了百字號師團,也就是特設師團。如果常備師團是甲種師,那麼特設師團就是乙種。為了徵召更多士兵,同一區域除了常備師團外,還要額外組建一個特設師團。至於百字號師團,舉個例子就是東京師團轄區內常設師團即第一師團,而特設師團便加個100就是101師團,步兵聯隊番號也是如此。

日本軍隊的宣傳畫

裝備短缺是各國擴軍和保持部隊編制的頭等問題,日軍更是如此,所以便誕生出了「二十字號」師團。原本一個旅團4支聯隊被縮減為3支,以各師團剩餘的1個步兵聯隊集中編成一個新的師團。為了保持戰力,抽調組成的都是精銳聯隊,所以戰鬥力看起來沒有下降多少。日軍侵華後,為了穩固佔領區又設立了治安師團,這便是「三十字號」師團。該類師團因執行的只是治安任務,所以人數要比常備師團少,只有1萬4千人左右,裝備也稍許差些。

一個日軍重機槍陣地,指揮官正用望遠鏡尋找目標

「四十字號」師團,便是日軍按照常備師團動員組建的,不過多闡述。「五十字號」師團是在1940年開始組建,這些師團一直駐紮在滿洲,其任務是「永久守備」並且不斷接收中下級軍官和士兵,為其他師團進行培訓。其編制和裝備只是其他師團的三分之二。在二戰後期,由於日本的戰爭潛力逐漸見底,為了維持軍力,日軍將中國戰場的獨立混成旅團進行改編,這就是「六十字號」師團。由於這些師團的前身部隊戰力並不強,因此縱使有1萬2千人,8個步兵大隊如此多的人數,卻沒有配屬炮兵部隊(擲彈筒和迫擊炮不算)。

投降儀式中的日本陸軍部隊,指揮官向美軍交出佩刀

日軍在侵入我腹地後,遭遇八路軍頑強而靈活的遊擊戰,這對日軍來說是致命的。日軍本來兵力就不足,一線師團配備的重炮和卡車又不適應山地,所以日軍就用老辦法,從各個部隊抽調骨幹組建新的部隊,來對付遊擊戰。這些部隊便是混成旅團,一般下屬5個大隊和獨立的炮兵隊,總人數在5000上下,由於沒有配備什麼重型裝備,只能用大量馬匹讓部隊更加適應遊擊戰。

電影《南京!南京!》中,日軍進入南京的劇照

而且,日本軍隊也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都是信奉「武士」的狂熱分子。正如國產電影《南京!南京!》描述的日軍主角那樣,當時日本軍隊士兵的戰鬥力,並不是根據所屬部隊等級而定的,相反是根據年齡區分。戰鬥力最強的,一般都是中低級的軍官和18歲到20多歲的未婚青年。年齡較大的因為顧家,年齡小的少年兵會因為意志不堅定而戰鬥力不高,所以不管是主力師團還是混成旅團,戰鬥力最好的都是年輕人。

在進行訓練的日軍少年兵和一個成年日軍軍官在互動。這些日本少年是戰爭末期,日本為其野心流出的「最後一滴血」

隨著1945年,美國在日本上空投下了人類用於戰爭的第一枚原子彈,人類邁進了原子時代。而日本以舉國之力組建的海軍和陸軍,仿佛一夜之間消失殆盡,隨之而去的是眾多平民的消逝,這一切都是日本咎由自取!

相關焦點

  • 日軍師團名稱為何總是變,自認文明、高端的日軍竟還有地域黑
    改編為師團後,部隊又多了「野戰」的任務,說白了就是為天皇「布國威於四方」。甲午開戰前,日軍已經完成了6個常備師團和1個近衛師團的改編。然而,日本面對的可是有著百萬雄兵的大清國,以至於後來所有兵力都壓到了前線,國內僅能靠警察維持秩序。甲午一戰,日軍只能算是險勝,所以戰爭賠款幾乎都用在了擴軍上。到日俄戰爭時,日軍的師團數量已經接近20個。
  • 日軍為什麼有「甲乙丙丁」,4種師團設置,實際上他們也不願
    我們在看各種資料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日軍在軍隊建制上,是與歐美乃至當時中國有很大的不同的,日軍最大的部隊單位是師團,其次一次是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軍、師、旅、團、營、連,但如果對應的來看的話,日軍一個師團的兵力,實際上是相當於當時我軍一個軍的兵力。
  • 日本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啥國軍87萬人頂不住10個師團的進攻?
    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武漢會戰,國軍70個守城,結果頂不住日軍7個師團的進攻,武漢硬是沒守住!我們知道,防禦一方在戰爭中往往是佔便宜的,可以說至少有50%的戰鬥力提升,可是為什麼還是輸了呢?這就要說說日軍一個師團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了。
  • 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大家都知道日軍採用的師團編制,不過,師團的規模具體是什麼概念,極少人真的了解,很多人心裡有個很模糊的概念,也就是中國的一個師那麼大。這種想法其實是錯的,它們可謂是判若雲泥。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我們從軍隊和編制兩個方面來分析,我國確實趕不上日軍。日軍獨此一家的師團制度,在戰爭中非常有利於多兵種聯合作戰,在實戰中,一個師團甚至能發起一次大規模的戰役。
  • 訓練有素和實戰經歷,哪個對單兵戰鬥力提升更大?日軍做法最狡猾
    應該會有軍迷疑惑,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侵華日軍裡的大部分鬼子兵,貌似之前並沒有什麼實戰經歷,何以戰鬥力如此強悍呢?其實這是種錯覺,任何國家的軍隊首腦,都非常清楚實戰經驗對士兵的重要性,為此日本軍部早有預謀。
  • 萬家嶺大捷,圍殲日軍第106師團,薛嶽在哪幾個方面做了精心部署
    武漢會戰中,萬家嶺大捷是一個非常亮眼的戰役,如果說徐州會戰中,臺兒莊戰役,是日軍的第一次撤退,那麼萬家嶺大捷就是日軍的第一次潰敗。能取得戰場戰役的勝利,與薛嶽的精心布置有很大的關係。日軍第106師團,上篇文章我們就介紹過,是有一群退役的軍人組成,但是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第106師團被薛嶽盯上,想一舉將其殲滅。面對第106師團,這個軟柿子,薛嶽不僅僅是想捏它兩下,而是想將其全殲。
  • 為什麼抗戰時期日軍那麼難打?看一下日軍編制和武器裝備就知道了
    由於這種部隊沒有重型武器,一般只擔任後方警備任務。 騎兵旅團——騎兵旅團一般下轄兩個騎兵聯隊,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共有兵員5600人,配備軍馬5668匹、步騎槍3705枝、重機槍12挺、野炮36門等武器裝備。
  • 日軍最殘忍的師團,不僅在南京屠殺24萬人,甚至還會吃同夥屍體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後,日軍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他們在入侵中國的過程中,日軍做出了無數讓人憤恨的事情,他們公然違反國際條例,隨意的殘害了中國百姓還有戰俘。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殺中,30萬人遭到了日軍的殘忍殺害,而其中的第16師團可以說是最殘忍的一個師團,殺人如麻,數不盡的人喪生在了他們的手中。他們原先在日俄戰爭中組建了編制,更是隨時準備代替日本參加更重戰鬥,而他們也被稱作「京都師團」,起這個名字也不言而喻,是因為他們有很多士兵是從京都出生的。
  • 塞班島戰役,美軍發現日軍天大秘密,最後才導致了日軍的慘敗
    1944年6月15日,在馬裡亞納群島中的塞班島上美軍和日軍就進行了激烈的對抗,在這次的戰役中美軍發動了兩個師的兵力來對付日軍的第43師,最後美軍成功的打敗了小鬼子,這次戰役中美軍就發現了日本鬼子一個天大的秘密,然後法西斯聯盟才開始了全面清理日軍,所以在1945年的時候,日軍才不得不宣布戰敗,那麼美軍發現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 武漢會戰日軍到底損失多少人?
    那麼這份調查表是否就是日軍的真實傷亡情況?日軍各個師團、聯隊戰後編寫的師團史、聯隊史對武漢會戰的傷亡又是怎麼記載的呢?死傷慘重的日軍王牌師團按照日軍《熊本兵團戰史》記載,日軍第6師團於1938年6月6日,向廬州南方10公裡處的中國軍隊警戒陣地發起進攻,打響了進攻武漢的第一槍。
  • 日軍投降時650多萬軍隊在同盟國六大受降區分布,向中國軍隊投降131萬
    即華中日軍合計約70萬人。華南:第104、129、130師團等。日軍第23軍在廣東廣州、汕頭投降時,兵力有8.835萬人;即華南日軍合計8.835萬人。截止8月15日蘇軍僅跟日軍4個師團交過火,最近的蘇軍距離瀋陽還有200多公裡。8月16日關東軍奉命放下武器投降,但蘇軍以還在反擊為由繼續進攻,並建議日軍於8月20日12時停止一切軍事行動。即便如此,截止8月20日12日蘇軍也僅跟關東軍9個師團交火過,其中4個師團被重創。
  • 解放軍番號大揭秘:數字背後的血脈譜系
    部隊番號,是一種既神秘又熟悉的數字。如「八路軍」中的「八」,「新四軍」中的「四」,其實都是番號。從番號這組難以磨滅的數字中,不僅能解密中國軍隊幾十年發展歷程的血脈譜系 ,更能觸摸部隊代代相傳的情感脈絡。
  • 迷信日軍見日全食,向天射擊妄圖解救太陽,讓人啼笑皆非兵敗長沙
    此時的日軍集中了第3師團、第4師團、第6師團、第33師團、第40師團等五個師團,以及四個支隊和多個聯隊組成的十二萬大軍。因為要應對南方戰事,大本營將大部分的空軍和海軍部隊都調走了,因此相當於第一次長沙會戰,本次日軍的作戰行動就少了很多的海空支援力量,主要依靠地面部隊。
  • 抗戰中的日全食事件:日軍恐慌「國旗讓天狗吃了」
    此時幾乎所有的日軍官兵都懷疑自己眼睛出了毛病,一個大膽的下士喊了起來:「不好了!大家快看,國旗讓天狗吃掉了!」天狗吃太陽的說法不僅在中國十分流行,而且在日本更是深入人心。一時間不少日軍官兵頓時陷入慌亂之中。  日全食的出現,給日軍官兵心裡蒙上了濃重的陰影。
  • 天天學習|「劉老莊連」,不朽的英雄番號
    100個英雄番號氣壯山河、浩氣長存。其中,「劉老莊連」榮譽戰旗赫然在列。「劉老莊連」受閱已不是第一次。2015年9月3日,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儀式,「劉老莊連」英模部隊邁著鏗鏘的步伐,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 女烈士死前向日軍提一要求,日軍欣喜若狂,事後卻為之痛苦不已!
    第六師團成軍於明治維新時期,準確的日期是1888年5月14日。因為在九州熊本縣編成且代號為「明」,又被稱為明兵團或熊本兵團。作為日本第一批成軍的近代化部隊,由九州精壯礦工組成的第六師團受過極其嚴格的訓練。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就是第六師團和成立於仙臺的第二師團被並肩稱為日本陸軍中最強悍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 抗日傳奇英雄,身中數彈奄奄一息,打死日軍少將後咽氣
    這是一個幾乎被歷史遺忘掉的名字,關於強三娃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他是國民革命軍第32軍141師721團的一名班長,在1939年的南昌戰役期間,他拼盡最後一口氣殺死了侵華日軍一名少將,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