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編制為什麼會是甲乙丙丁4個等級?

2021-01-13 小靜評歷史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編制為什麼會是甲乙丙丁4個等級?

日本是個島國,原則上只要有強大的海軍保衛就足夠了,陸軍屬於次要的。所以,日軍基本上只在戰爭時期擴充大量部隊,和平時期就保持必要的部隊,數量不多。抗戰爆發前,日軍只有17個常設師團常備軍。

這就是日軍的甲種師團,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規模也非常龐大。甲種師團最初為為四單位制,每個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每個旅團一般是1萬人,師團還有配屬部隊,總兵力高達2萬8000人。

而實際作戰時,師團還有額外增添的部隊,比如重炮部隊、工兵部隊、騎兵部隊、坦克部隊等等,總兵力可以達到3萬多的規模,相當可怕。

實際上,戰爭初期日軍甲種師團,相當於國軍一個集團軍編制。而國軍的主力師往往只有五六千人,雜牌師甚至只有三千多人,兵力相當於日軍一個聯隊。所以,開戰初期日軍1個師團就能獨當一面,負責一個地區的全部作戰。

很多人把日軍的師團,等同於中國的師,只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國軍的1個軍往往只有1萬多人,和日軍師團都無法相比。抗戰爆發以後,日軍不可能單靠這17個師團幾十萬人作戰。於是,他們迅速編組了新的13個特設師團。

特設師團有很多編制,比如有重組的13師團和18師團,也有以17個甲種師團的預備役編組的101師團、104、106、108、109、116等師團。這些師團兵力不同,兵員素質也不同。有的師團有2萬7000人,有的則只有2萬2000人甚至1萬多人。既有戰鬥力強悍的第13和第18師團,也有戰鬥力相對虛弱的106、109師團。

總體來說,這些特設師團的戰鬥力有高有低。原因有很多,其一是士兵多是預備役,年齡偏大,很多都是拖家帶口。這些人有了家庭,就不可能像甲種師團那些18到20歲小夥子一樣隨便拼命。但就武器裝備上來說,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的武器都很先進,重武器眾多,遠非國軍可以相比。

為什麼編制這麼亂?在於日本根本沒有想到戰爭會持續很久。所以特設師團原則上只是臨時編組用一用,戰爭結束就要解散了。誰知道戰爭一打就是8年。武漢會戰前後,日軍預計到戰爭不可避免進入持久戰,開始做長期規劃。

從1938年4月到1940年11月組建的第21師團到第49師團以及第51、57師團,都取消了旅團的設置。每個師團只下屬3個聯隊,這就是所謂3單位師團,也叫做治安師團。同時,之前的甲種師團也紛紛進行改造,取消了旅團編制。

到了1942年,日軍已經沒有4單位師團,全部變為3單位師團。由此,師團分為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兩種。甲種師團的炮兵和工兵較強,總兵力保持在1.8到2.1萬人,主要用於攻擊作戰。乙種師團兵力總兵力約1.4萬人,主要用於持久戰中的治安作戰。其實日軍師團是非常繁雜的,要論文才能說清楚。

為了適應中國戰場的持久戰,日軍又編組了丙種師團和丁種師團。1941年戰後,侵華日軍的精銳部隊部分南調。為了補充師團的缺口,加上需要適應敵後的遊擊戰,日軍推出了丙種師團。自1942年組建的日軍第58師團至第70師團共10個師團,都是丙種師團,由原來的獨立混成旅團擴編而成。這種師團主要用於對付敵後的國軍以及國軍實力較弱的戰區。

丙種師團的編制特殊,又恢復了旅團的編制。1個丙種師團下轄2個旅團,但旅團下沒有聯隊,只有大隊。1個旅團配屬4個步兵大隊,1個師團就有8個,大約1萬2000到3000人的規模。為什麼這麼編制?主要日軍掃蕩作戰多以大隊為單位,不需要聯隊的存在。

比如關家堖戰役,日軍就是以1個大隊孤軍深入作戰。丙種師團的炮兵力量薄弱,只裝備野炮12門,因為掃蕩戰基本用不上。他們多配備步兵炮甚至日軍很少裝備的迫擊炮,1個師團裝備32門。這種師團是不能和國軍正規軍對抗的。如果強行要上,必須單獨進行野戰訓練,再配備相應的炮兵、工兵和輜重兵部隊才能打仗。

到了1944年,由於太平洋戰爭連連失利,日軍又繼續南下對國軍發動一號會戰,打通大陸交通線。此次日軍集中了50多萬主力南下攻擊國軍主力,敵後非常空虛,形同無人之境。為了彌補缺口,日軍從1944年7月開始拼湊了10個丁種師團,全部用來對付八路軍和新四軍。

丁種師團番號從115師團到161師團,編制和丙種師團大體一致,但武器裝備和人員都非常爛。丁種師團步兵小隊,只有1挺輕機槍和1個擲彈筒。而甲種師團步兵小隊,則有3挺輕機槍和3到6個擲彈筒。可見,火力差距是極大的。

丁種師團步兵大隊只有4挺重機槍,甲種師團步兵大隊則有16挺重機槍。而且,丁種師團的兵員非常差,大部分都是少年兵、鬍子兵甚至朝鮮兵。這種部隊其實根本不能作戰。

相關焦點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兩次擬議實行軍銜制,一次是抗日戰爭初期的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一次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之後。兩次擬訂的軍銜等級都與當時國民黨軍隊的軍銜制相同,但由於受當時環境的制約,兩次擬訂的軍銜制度都未能實行。
  • 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我軍與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軍隊編制上也存在較大的區別。在世界軍國主義極度膨脹的時候,中國與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日本資源匱乏,極度想從我國掠奪資源。日軍以效忠天皇、戰術多變聞名於世。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大致有四支軍隊。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敢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日本曾對世界各國,尤其是對中國、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造成過嚴重破壞。談起太平洋戰爭,一定要提到美國,畢竟,正是因為美國的介入,才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二戰的結束。有人認為,日本戰敗是因為中國儘可能地拖延了戰爭進程,但也有人認為,當時日本宣布投降,主要是因為美國當時加入了盟軍,給日本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嚴重的傷亡。那時,美國是怎麼加入二戰的呢?一般人都認為,美國參戰,是因為日本當時正打算偷襲珍珠港,正好讓美國有機會參戰。儘管許多人說日本的這一舉動是荒誕的,但不知是誰給了他們勇氣。
  •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指揮官胸前的望遠鏡為何要墊塊白布?
    電影《大和號》(男人們的大和號)描寫的是二戰時期日本大和號戰列艦最後的一次出徵戰鬥的電影,描述了「大和號」戰列艦的最後毀滅。在電影場景中有描寫日本軍官在用望遠鏡對空,對海觀察時望遠鏡下面有一塊白布。
  • 二戰義大利真的很弱?別被假話騙了,裝備世界一流,日本也比不上
    文/紀布提到義大利,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足球和浪漫,不過今天小編要說的是二戰中的義大利。話說,對二戰比較感興趣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二戰中的義大利可謂是非常的「搞笑」。義大利作為一個與中國一樣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巔峰時期橫跨歐洲的羅馬帝國,基督教皇的誕生地,說不厲害是不可能的。但二戰中的義大利為何如此「弱小」?平心而論。
  • 為什麼適合叢林作和島嶼作戰的日本軍隊,在紐幾內亞島死傷慘重?
    日本軍隊在二戰時期,可以說是所有國家的軍隊中比較強大的一支部隊,特別是日本軍人的單兵素質,可以與德國相媲美,如果不考慮日本人的裝備和火力,日本單兵作戰的能力,可以評價為世界第一,然而日本是一個島國,日本士兵在,海島以及叢林作戰的能力尤為更強,甚至連美軍,都十分的頭疼,雖然,日本十分擅長叢林或海島上面作戰了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一個旅到底多少人?
    我們在看像亮劍等抗日劇的時候,經常會感到疑惑,分不太清楚那些旅長、師長、團長等的等級,也不知道到底他們手下統領著多少人,一個團有多大?一個戰鬥旅又有多大?這是很多觀眾都不明白是什麼概念,這是軍隊中的編制問題,世界各國的軍隊編制略有不同,但大體上還是差不多的。
  • 二戰時期,日軍帽子上的「狗耳朵」實在太有用了
    在看抗日劇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日本士兵有個十分顯眼的特徵,那就是帽子上左右兩片耷拉著的黃布。不只是帽子,就連鋼盔上面都會有這兩片黃布。看起來十分搞笑,我們稱之為「狗耳朵」。日軍的這種設計在當時其他國家軍隊中並沒出現過,那麼日軍的帽子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呢?
  • 戶籍醫保非得分出個甲乙丙丁?
    2013年01月16日 11:22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建議取消醫保定點醫院、降低無業人員養老保險問題繳納金、戶籍醫保為什麼非得分出個甲乙丙丁……昨日,「我給省長捎句話」熱線,近30餘名市民
  • 你了解軍隊中營的編制嗎?
    「營」是軍隊駐紮的地方,也泛指軍隊,如營地,營房,營區,營具,營壘,軍營,野營,陣營,宿營,步步為營,火燒連營,萬裡江山萬裡營,等等。「營」有時則作為軍隊的一級組織,但其等級、編制規模相差甚大。最早的「營」出現在漢朝守衛京城的禁衛軍當中,當時每營約為700人。後來魏晉時期「營」的規模有所擴大,主要在禁軍等高級精銳力量當中使用。晉、隋、唐的禁軍都編有營,但人數不等。
  • 日軍為什麼有「甲乙丙丁」,4種師團設置,實際上他們也不願
    不過由於在抗戰爆發錢,日本無論從經濟實力,還是從工業水平上都遠遠超過中國,這一天也基本上都體現在軍隊上,日軍一個師團的裝備力量要遠遠強於當時國民黨軍,曾經在一部影視劇中,就曾看到過這樣的論斷,日軍一個聯隊一次齊射的火力,就要遠遠強於中國軍隊一個軍,因此整個淞滬會戰,雖然國民黨軍集結了100多萬的兵力,但還是敵不過只有30萬人的日軍。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相對更強?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知道了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個國家是軸心國,三個國家中如果要論實力,我們大概排個名次的話應該是德國第一,日本第二,義大利第三。為什麼這說,從二戰中的各自國家的戰績我們就能看得出來了,德國佔領了大部分的歐洲地區,日本佔領了亞洲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義大利之佔領了非洲的一小部分地區,從以上就能看得出來,各自的一個大概實力差距了。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詳細討論下各自的差距。
  • 世界上軍隊最多的6個國家,日本是第三,誰才是第一?
    縱觀世界歷史,曾經有5個國家的軍隊數量超過了500萬。它們分別是蘇聯、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其中中國排行第四。那麼,在世界歷史上,哪個國家的軍事是最多的?截止1945年8月,也就是二戰結束時,蘇聯軍隊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270多萬。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可以指揮多少士兵?
    在最開始的時候普通士兵是沒有軍銜的,只有軍官在軍隊中才會擁有一定的地位。可是在新制度中士兵們得到了肯定,並有了一定的等級。這一變革起源於歐洲,並大大激勵了士兵們的鬥志,所以以法國為首的國家戰鬥力迅速大幅度增加。
  • 日本最怕的4個國家,美國第二俄羅斯第三,第一名兇狠無比!
    可是即使如此殘忍的日本也會恐懼其他國家,今天大家就一起盤點日本最害怕的4個國家吧。二戰時期雖然日本當時的主要目標是在亞洲,但亞洲也只是日本稱霸世界野心的重要跳板。在侵略中國的同時,日本實行多戰線作戰,入侵太平洋等地區,澳大利亞也是日本的一大目標,當時的日本派遣20萬日軍入侵澳大利亞。日軍在澳大利亞戰場的局勢並非一帆風順,反而因此激怒了澳大利亞的軍隊,在澳大利亞和美軍的配合打擊下日軍損失慘重,活下來的日軍百不存一,只有寥寥千人,日軍對澳大利亞的恐懼由此而來。
  • 二戰時期最爛的5種武器,第四種日本造,最不靠譜,你肯定認識!
    1.OTO手雷:它是二戰時期,義大利軍隊裝備的一款進攻和防禦型手榴彈,因其外表通常塗上了紅色,故而也俗稱紅魔;該手榴彈被稱為二戰中最爛、最不靠譜的武器之一,因其性能極為的任性,故障率極高,在戰場上投擲使用時,經常不爆發;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它突然又爆炸了。
  • 二戰時期最倒黴的人,身高1.8米也是錯?被日本強徵只為改良人種
    說起二戰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二戰應該是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了!對全人類造成的傷害是前所未有的,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期間共有7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共死傷兩億人!兩億人是什麼概念?知道現在英國也只有6000多萬人口。二戰時期死傷的總人口是現在英國總人口的三倍!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甲乙丙3種師有何區別?八路軍3個師是哪種師?
    首先還是要根據國情制定合理的軍隊分配。為此,老蔣把全國軍隊分成甲乙丙三種師編制,根據當時實力大小分配名額。以前各集團軍統稱為「路軍」,比如抗戰中有名的十九路軍,二十九路軍,都是以前的地方集團軍。師級是最基本的軍種單位,誰掌握的師越多,誰的話語就越多,這方面老蔣當仁不讓拿第一,本來中央軍的實力就不小,中原大戰後更是如日中天,經過分化瓦解地方軍隊,中央軍程實力碾壓狀態,自然師級數量多。老蔣的師級數量多不算,待遇也是各軍閥裡面最好的,因為師分三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有應的武器裝備和待遇。
  • 美軍二戰時期夥食有多好?可樂喝掉10億瓶,肉罐頭吃到發膩
    在上個世紀,爆發了兩次世界規模的大戰,其中影響力和破壞力最大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戰爭的前期,每個參戰國家都死傷無數。但等到到二戰結束,美國卻比戰前更加富有。在二戰前期,美國地理位置遠離戰亂的歐洲,它在周圍一片炮火之中不斷發展軍工,並且把軍火生意做得非常紅火,在羅斯福總統的帶領下,美國在二戰中依靠戰爭大賺一筆。同時也擁有了很多科研學者,幫助美國軍隊研製了一批先進的軍火武器。隨著二戰規模的不斷擴大,美國政府發現日本軍隊已經影響到了本國的利益,於是封鎖港口,讓日本再無石油可用。
  • 二戰時期,倘若日本死而不降有何下場?美軍:統統消滅
    而且,據當時的戰爭評估顯示,登陸作戰所造成的傷亡是相當驚人的,可以說如果當時日本拒不投降的話,恐怖就要被美軍統統消滅了。據公布的資料顯示,在二戰的後期也就是美軍已經基本消滅日本軍事力量的時候,制定了一個名為「滅亡行動」的計劃。其實從名字就能看出來,美軍這下絕對是動真格的了,是奔著滅亡日本的想法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