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對世界各國,尤其是對中國、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造成過嚴重破壞。談起太平洋戰爭,一定要提到美國,畢竟,正是因為美國的介入,才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二戰的結束。有人認為,日本戰敗是因為中國儘可能地拖延了戰爭進程,但也有人認為,當時日本宣布投降,主要是因為美國當時加入了盟軍,給日本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嚴重的傷亡。那時,美國是怎麼加入二戰的呢?
一般人都認為,美國參戰,是因為日本當時正打算偷襲珍珠港,正好讓美國有機會參戰。儘管許多人說日本的這一舉動是荒誕的,但不知是誰給了他們勇氣。但實際上,這只是日本在走出國門後的無奈選擇,如果他們想讓戰爭繼續,只能選擇偷襲珍珠港。
那也是因為當時日本雖然實力較強,擁有完善的軍力工業,但同樣面臨著本土小、戰略資源不夠豐富等嚴重問題,這促使日本把目光轉向其他地區,比如東南亞地區和中國。
實際上,在日本準備進攻東南亞的時候,美國就已經在猜測,日本應該是想得到東南亞的戰略資源,這對美國來說可不是件好事,為了能夠遏制日本,美國暗中對日本施加壓力,希望通過控制日本的戰備物資和經濟來源來遏制日本,而這正好引起了日本的警覺。
對日本來說,美國的這一舉動是自相矛盾的,加上日本國內資源逐漸枯竭,為了避免更多的危機發生,日本乾脆決定向美國發起主動攻擊。當時日本稱之為「南下」,而這次進攻的策劃者,正是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儘管許多人對山本的看法不盡人意,畢竟他在日本的主要形象是個賭徒,但山本的軍事才能絕對不可小視。
而且山本的這個計畫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賭注,畢竟這與當時日本戰局的走向有關,那麼山本究竟知不知道這場以偷襲手段為主的賭注會招來美國的瘋狂報復?回答是肯定的,畢竟山本也不是什麼沒學過的人。
對日本來說,如果不進攻美國,就只能宣告失敗。但是無論從軍國主義思想方面,還是從武士道的精神層面來討論,這都是日本無法接受的。再說,日本也不甘心就這樣放棄。
因此,日本在緊張準備之後,對美國發動了一次偷襲,對美國珍珠港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同樣因為這些偷襲的成功,使美國進入了一個短暫的自我保護階段,日本順利地將戰爭繼續下去。
但在日本尚未進一步實現其「大東亞共榮圈」的設想時,美國又找上門來,對日本進行了瘋狂的報復。山本五十六原本希望在美國復國前自己的軍隊能有所改變,但他沒想到美國復國的速度這麼快,最終導致了日軍的凋敝。
不管怎樣,山本的這場賭注只能說成功了一半,他在當時的確做了最正確的選擇,但他也沒有更精確地判斷當時的情況,所以儘管日本通過偷襲美國而獲得喘息的機會,但最終還是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