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預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那個中國人,為何突然死亡了?

2020-12-05 騰訊網

有很多人說中國人破譯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密碼,然後由蔣告知了羅斯福,羅斯福視而不見,說了句「知道了」,然後就該幹嘛幹嘛。最後羅落了個「苦肉計」抗日的名號。

也有人總結,中國人破譯或預測日本偷襲密碼的,不止一個:什麼軍統戴笠的女幹將姜毅英、密碼天才池步洲、首席情報家楊宣誠……

但也有人總結這些都是美好的傳說,事實上,中國當時的破譯水平沒有那麼高,也沒有那麼精準。「1941年底美國破譯的(日本)秘密外交電報達10528頁,平均每周多達200頁」,中國有的美國都有,所以羅斯福會波瀾不驚地說「知道了」。

歷史的爭議在於缺少證據的同時,總是期望著美好。今天這些不靠譜的猜測和爭議暫時擱下,來說一個相對靠譜的人:王芃生,他當時怎麼預測日本會偷襲珍珠港的。

(二戰日機)

一、諜報之王

提起王芃生,多數人或許不會了解,但說起李頓調查團、華盛頓9國會議和日內瓦裁軍,多數就會聽說過,這其間,就有王芃生的身影。他作為民國政府的「日本通」,歷次對日外交大事,總離不開他的出謀劃策。

王芃生出生於湖南醴陵,既非黃埔系,也非江浙圈,但在抗戰時期卻一直受到蔣的信賴,就是因為他是一枚貨真價實且稀有的「日本通」。

王留學日本多年,陸軍軍需學校和東京帝大畢業,好研究日本歷史、政治源流、侵華證據,知歷史者知當下,知歷史者懂未來,王芃生就是靠著這一招,從一個留日大學生一步步走向國民政府高官行列的。

(王芃生)

由於1931年9月和1937年7月精準預言日本侵華行動,抗戰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邀他主持對日情報工作,成立了「軍事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所」,王任中將主任。

王獲取情報的方式,說白了也不是深不可測,主要靠報紙。

這點與戴笠的黑科技「通訊電臺」不一樣,王主要靠自己的日本知識經驗,通過分析日本在華兵力、日本兵源變化、戰時日本經濟、戰爭資源等,來判研日本行動,做到察機敵先。

國內報紙信息有限,登出來的基本都是政府指導過的,但王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國外情報站,通過駐莫斯科、駐瑞士伯爾尼、駐美國、駐印度新德裡和緬甸,甚至通過駐日本的外勤人員,來分析當地的報紙雜誌,從外圍鎖定消息。

(山本五十六,偷襲製造者)

王從抗戰全面爆發以來,精準判研屢試不爽,武漢會戰、廣州登陸、日蘇條約……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前的3個星期,王芃生從日本搞到一份南進太平洋的作戰日軍序列。

結合日本報紙上刊登的「在鄉軍人會會長多次乘機赴太平洋中部各島視察」等消息,他立即判斷日軍將要進攻太平洋美軍基地。並稱日軍主要目的,就是接近和進攻珍珠港。

國民政府據此調整外交策略,果斷拒絕岡村寧次的秘密求和談判,逐步向美國靠攏。

(偷襲圖)

二、學人之逝

也正是因為王在系列日本作戰問題上的成功預測,使得他與戴笠矛盾重重,齟齬難和。這裡面還有點內部情況——

王的國際問題研究所,是一個蔣府的內部諮詢機構,成立於抗戰全面爆發後,初衷是精準分析日本政策,為抗日走向提供決策參考。

機構設置方面,隸屬於蔣的第二侍從室,這個侍從室本身就有軍統和中統兩局,現在又要成立一個情報機構,而且上面的安排是「與兩局並列,分而治之」,所以立即遭到戴笠和二陳的抗議排擠。

(侍從室職員證)

爭奪情報、詆毀對手,戴老闆在這方面無所不能,恰遇王是秀才出身,做學問搞研究可以,走行政做官走仕途,尤為短板,所以在兩局的夾擊下,王的研究所矛盾迭起,終於撬動了蔣對他的信任。1945年自己想要競選「中委」,結果慘敗而出。

抗戰勝利後,作為位高權重的「日本通」,不少人都覺得駐日代表團團長非王芃生莫屬,但最後確定的3個人名單中,卻沒有他。王備受打擊,極其鬱悶,牢騷不斷,作詩云「最堪憐,贈策無人,借箸興嗟」。

之後,他到南京、北平、上海等地視察日僑日俘問題,中途病倒。

1946年5月16日,經過調養後乘機返回南京的王芃生,剛回到辦事處就又感到不適,次日22時因心臟病惡化猝然離世。享年僅54歲。所謂壽夭之事不可測。

(位於南京的王芃生墓)

據說病危時,王還念叨著自己創辦的研究所存留問題,想留下遺囑,怎奈提筆寫下「本所改組問題」幾個字後,就倒下了。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死,一半是病,一半是氣。一個日本問題的專家學者、對日情報的王牌諜工、抗日功莫大焉的曠世奇才,就這樣悽涼地走完了自己的短暫人生。

中國自古就有學優則仕的傳統,但這也要分人而視,有些人天生不是水陸兩棲,搞研究做學問當領導顧問和幕僚可以,走仕途與權謀家爭高官,則註定沒有好結果。所謂學人不必入仕。

相關焦點

  • 希特勒和墨索裡尼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是什麼的反應
    我們可以想像,希特勒驚訝的眼神中帶著憤怒,怒吼道:「日本這樣的豬隊友啊」。那麼希特勒為何會如此生氣呢?更有一種說法,情報部門提前向羅斯福總統匯報了「日本將要轟炸珍珠港的」消息,羅斯福總統沒有做出任何預防措施,就是為了讓日本偷襲成功。
  • 偷襲珍珠港,美日兩國到底損失有多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成功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美日兩國開始了長達三年零八個月的血腥拼殺。那麼這次珍珠港偷襲事件中,美日兩國到底損失有多大呢?
  • 日本明知打不過美國,為何要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
    日本對於珍珠港的偷襲其實比較成功,因為就正面戰場而言,日本沒有什麼可比性,這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戰績。雖然偷襲之前具有很多可能性,但最終迎來的結果非常優異,在日本來說,可以讓他們自豪很久。日本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勇氣進行這次襲擊,除了日本一直以來日漸膨脹的野心外,和襲擊計劃的主要負責人,山本有著不可割斷的關係。
  •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否是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的失誤?
    —— 羅素文/春晚連江風雨【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1941年12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日本策劃發起了對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也就是珍珠港軍事基地的一次絕密偷襲,此時的美國奉行著中立政策並沒有公開地參與到二戰中來,這次日本的偷襲觸怒了美國,因此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情報來源,只是一個6歲的德國小男孩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情報來源,只是一個6歲的德國小男孩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 二戰風雲: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珍珠港事件是二戰歷史上一次著名的襲擊事件,日本聯合艦隊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將美國拉入了戰爭中。對珍珠港事件,在大多數人眼中,這是日本一次「愚蠢」的戰略決策。它將美國這個強大的戰爭機器拉入二戰,無疑加速了日本的覆滅。但以日本方面的角度來看,日本偷襲珍珠港,絕非愚蠢的決定,而是日本國內諸多的軍事、政治、外交人才,經過長時間反覆討論做出的挽救日本的正確決策。
  • 日本為何非要偷襲珍珠港?因為日本轉動地球儀時,發現了一個秘密!
    而挑起這場世界大戰的元兇則是以納粹德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為主的法西斯軸心國,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應該便是日本了。 要知道美國在二戰爆發的前期和中期,一直都是保持中立的,而日本也在美國哪兒進口了許多重要的戰略資源。 日本雖然在明治維新之後,國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畢竟是一個小國,國土面積不夠。所以資源也十分的匱乏,像石油、鋼材等重要的資源全都是從外國進口的,這些資源都是打仗的根本,美國對於日本的經濟制裁無疑是切斷了命脈。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敢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有人認為,日本戰敗是因為中國儘可能地拖延了戰爭進程,但也有人認為,當時日本宣布投降,主要是因為美國當時加入了盟軍,給日本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嚴重的傷亡。那時,美國是怎麼加入二戰的呢?一般人都認為,美國參戰,是因為日本當時正打算偷襲珍珠港,正好讓美國有機會參戰。儘管許多人說日本的這一舉動是荒誕的,但不知是誰給了他們勇氣。
  • 日本偷襲珍珠港,她卻反對向日本宣戰,美國人最後是這樣對她的
    原標題:日本偷襲珍珠港,她卻反對向日本宣戰,美國人最後是這樣對她的
  • 美國貓捉老鼠遊戲玩脫了線,日本狗急跳牆偷襲珍珠港!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12月,日本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的加入很快改變了盟國和軸心國之間的力量對比,扭轉了二戰的攻守態勢,直接導致了軸心國的敗亡。事實上,日本也知道美國的強大,但為何還要招惹巨無霸美國?
  •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以牙還牙,偷襲他們這個基地,讓其元氣大傷
    山本五十六以奇襲的方式給美軍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以重創,兩年後,尼米茲以同樣的方式奇襲日本聯合艦隊基地特魯克,給日本海軍以重傷,使其元氣大傷。太平洋戰場的形勢自中途島之戰後,逐漸對日本聯合艦隊越發不利,美國太平洋艦隊基本上掌握了戰場主動權。美軍兵分兩路收復失地向日本防禦圈逼近。
  • 為何愛因斯坦稱中國人骯髒、愚鈍,而讚美日本人正派,原因已找到
    所以他筆下中國人被描述成愚鈍、骯髒而又勤勞,反而日本人被描述成是一群正派、不炫耀、有吸引力,很明顯,筆記透露出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種族歧視,事實上中國人並非像他所說的那樣,今天的國人熱情大方、寬廣包容。為什麼愛因斯坦當時要歧視中國人而讚美日本人呢?
  • 日本原子彈爆炸後,那個離爆心只有260米的女孩,是如何倖存下來
    這場戰爭的範圍非常廣,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 先後一共有61個國家和20億人口被捲入其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傷亡人數達到了9000餘萬人,5萬億多美元付諸東流,而且在這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而美軍後來也直接給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分別叫做小男孩和胖子,給日本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和傷亡,不過當年有一個女孩
  • 為何美國要用原子彈炸日本,看完日本人做的事,網友:一點都不冤
    對於中國人來說,日本當年的所作所為沒齒難忘,最後還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讓囂張的日本人徹底安靜了下來。1941年年末,日本對美軍位於珍珠港的軍事基地展開了偷襲,太平洋戰爭正式拉開序幕。日本的野心不再局限於亞洲,想讓美國也成為自己的手下敗將。不過雖然日本依靠偷襲打了美軍一個措手不及,取得了前期的勝利,但是由於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反應過來的美軍迅速投入到了戰爭之中,美日之間的攻守逐漸扭轉。
  • 舊影拾記:日本偷襲珍珠港,12萬日裔美國人被拘禁,生活還挺好
    二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為了防止日裔美國人對美國從事破壞或間諜活動,再加上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美國出臺了一項政策,勒令在美國居住的12萬日裔美國人,無論男女老少和社會背景,都必須搬到新修建的「戰爭安置中心」去居住。這樣的「中心」遍布美國西部,總計17座,都是在荒涼貧瘠的地區。
  • 日軍空襲達爾文港——澳版珍珠港
    這一事件通常被稱為「澳大利亞的珍珠港事件」。雖然達爾文沒有珍珠港重要,但用於轟炸達爾文的炸彈數量已經超過了空襲珍珠港時使用的炸彈。與珍珠港一樣,澳大利亞的城鎮對於本次襲擊完全沒有準備。此次事件之後,日本在1942年至1943年間還對澳大利亞實施了約百次空襲,使得澳大利亞對日本的敵對情緒開始蔓延。
  • 中國航天完成月球採樣,美高官被害妄想發作:中國將上演「太空珍珠港」
    」,而中國人可能像日本偷襲美國那樣襲擊美國的太空資產,因為「美軍對於衛星的依賴非常嚴重」。偷襲珍珠港二戰前期,當日本試圖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進一步擴張時,影響到了美國在菲律賓等地的利益,因此美國對日本進行了制裁,以遏制日本的擴張步伐。
  • 1940年的中國人,吃不飽睡不好;在美國集中營的日本人,吃好喝好
    直到1942年,二戰開始進入白熱化狀態,正在雙方堅持不下時,日本做了震驚世界的舉動,同時他們也因此而付出代價。日本人偷襲珍珠港,徹徹底底惹怒美國。美國可是大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是日本無法媲美的。結果日本不計後果的挑釁偷襲令美國迅速加入對抗法西斯陣營中。
  • 為什麼動物能夠預知死亡?貓會離家出走,象會尋找家族墓冢
    在自然界中,每一個生物都是有靈性的,它們能夠提前預知自己何時死亡。科學家們經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中,發現動物的感覺器官要比人類更敏感,更特殊。在瀕臨死亡之際,這些乖巧聽話的動物會提前做出一些反常的事情,用老祖宗留下的話來說這大概就是「迴光返照」。
  • 日軍版「珍珠港」:你以為是潛水天堂,卻是日本「海軍墳墓」
    日本海軍自然不會錯過如此優良的深水港灣,從接手後的20多年時間裡對此進行大舉修建,將此建成日本海軍在中太平洋最重要的前進基地。這裡被美軍稱為「太平洋上的直布羅陀」或「日本人的珍珠港」。 自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軍珍珠港之後,美軍一直想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在經過兩年的調整,再加上戰爭徹底激發了美國的工業潛能,報仇的一刻終於到來。1944年初,美軍制定了清掃特魯克基地的「冰雹」行動,派出美國海軍第58特混艦隊執行此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