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甲乙丙3種師有何區別?八路軍3個師是哪種師?

2020-12-04 潤雨說歷史

北伐勝利後,國民革命軍打倒了北洋軍閥,內部卻出現了地方實力派,閻馮桂紛紛不滿老蔣的整軍政策,便在河南地區爆發了一場大戰,史稱中原大戰。最後還是老蔣計謀高,請來張學良來參戰,一舉打敗各地方實力派。從那以後,老蔣的權威樹立起來,各項工作也能順利開展下去。首先還是要根據國情制定合理的軍隊分配。為此,老蔣把全國軍隊分成甲乙丙三種師編制,根據當時實力大小分配名額。以前各集團軍統稱為「路軍」,比如抗戰中有名的十九路軍,二十九路軍,都是以前的地方集團軍。

師級是最基本的軍種單位,誰掌握的師越多,誰的話語就越多,這方面老蔣當仁不讓拿第一,本來中央軍的實力就不小,中原大戰後更是如日中天,經過分化瓦解地方軍隊,中央軍程實力碾壓狀態,自然師級數量多。老蔣的師級數量多不算,待遇也是各軍閥裡面最好的,因為師分三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有應的武器裝備和待遇。最強的屬甲種師,下面3個步兵旅,步兵旅下面3個步兵團,全師共有9個步兵團,因為是師級老大,甲種師還有直屬部隊,這裡面又分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騎兵連,通信連,特務連。這可是當時中國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德械師就是這樣來配備的。

接下來就是師級老二乙種師,實力當然打了折扣,一個乙種師下面只有2個步兵旅,每個步兵團還是3個步兵團,總算下來只有6個步兵團,乙種師也配有直屬部隊,也有炮兵營,工兵營, 輜重營,騎兵連,通信連,特務連。不過,跟甲種師有區別的是,乙種師的炮兵營只有3個連12門炮,而人家卻是4個軍16門炮,火力上差了點。乙種師大部分都是各地方實力大佬的標配,像桂系,馮系和閻系都是劃到這裡的,沒辦法,誰讓自己打輸了中原大戰呢。

接下來就是最次的丙種師,一個師裡面只有可憐的2個步兵旅,步兵旅可憐的只能有2個步兵團,全師可憐的只有4個步兵團。師直屬部隊也可憐到底了,炮兵營只有2連8門炮),工兵營只有2個連,輜重兵營只有2個連,那些騎兵連通信兵連特務連更是一水的減配。丙種師說得好聽是師中老三,說的不好聽,就是一個加強版的甲種旅,戰鬥力可想而知。這個丙種師編制專門就是為雜牌部隊準備的,是明顯帶有安穩作用的。

經此改編,老蔣把當時中國軍隊的人數控制住了,大家都在這個框架裡拼實力。當時甲種師在編人數都在30000人左右,乙種師在編人數20000左右,丙種師在編人數10000左右,人數一對比就可以看出,甲種師掛著師級名義,其實是以前一個軍的實力,最後的丙種師才是名副其實的師的實力。

整軍令一出,老蔣的黃埔系與張學良的東北軍拿到大多數的甲種師編制,馮玉祥,李宗仁,閻錫山等實力派中戰鬥力較強的只能屈居第二,編入乙種師,注意,是戰鬥力較強的部隊,而不是全部,這一下又讓地方實力派吐血不少。其餘小地方的的派系部隊,撿有功的,能打的編入丙種師,剩下都統統解散以節省糧餉。這一下就把各個山頭整的不行,沒了槍桿子只能看老蔣的心情活著了。

就在老蔣穩步推進軍隊正規化時,小日本打了過來,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全國人民要求一致對外,國共兩黨經過西安事變開始第二次合作。在國家危亡面前,老蔣不得不撤下安內的政策,同意對紅軍進行改編。因為是多年的死敵,老蔣自然不會高待紅軍,最終把南方紅軍改編為新四軍,把北方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下面分配三個師的番號,分別是115師,120師和129師,至於這三個師的待遇,不用問了,肯定是雜牌堆裡的丙種師。老蔣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全面壓制八路軍的發展,不讓其成氣候。哪想八路軍能徵善戰,硬是在敵後區站穩了腳跟,八年打出了百萬大軍,這是老蔣做夢也想不到的。

相關焦點

  • 抗戰時,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
    文/寂寞的紅酒在抗日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同樣是中國士兵,但士兵們軍裝的顏色卻是五花八門。有的中國軍隊穿著黃色的軍裝,有的穿著藍色的軍裝,還有的穿著灰色的軍裝,讓人們傻傻分不清。那麼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
  • 八路軍及下轄三個師的番號,之前都是常敗之師,國民黨故意給紅軍
    就比如改編共產黨軍隊。紅軍當時直屬部隊的人數就有七萬多人,但是卻只給了一個軍4.5萬人的編制,剩下三萬人就成了編外人員。除了人數外,番號也是一個方面,眾所周知紅軍隊伍改編成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為八路軍,下轄三個師:115師、120師、129師。
  • 縱隊以下,為何華野和東野是師,其他野戰軍是旅
    抗戰期間,八路軍129師發展出了太行、冀南和太嶽、冀魯豫四大塊根據地。在八年抗戰中,八路軍和後來的第十八集團軍前方指揮部大部分時間活動在129師控制的根據地內。1943年8月14日,為了精簡機關,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和129師師部合併,對外保留129師番號。因此各軍區作戰部隊依然是以旅為番號。如果採用師為番號,那麼就會造成番號混亂。
  •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個團兵力多少?一個團800人,下轄5個連
    我們在關注軍事的時候不難發現,軍隊編制是相當嚴格的,同時也是國家在經歷了數次考量和實踐以後確立出來的最是和軍隊的一種部署。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曾經出現過一個相當特殊的編制——將主力團縮編成「小團」。
  • 國軍「德械師」典型標誌:M35鋼盔!抗戰中一共裝備了多少?
    現在不少影視劇中都有明顯的「固定式」形象的刻畫,如抗戰劇中八路軍的形象大都是小布帽、灰軍裝。而對於國軍形象,尤其是中央軍的刻畫,大多離不開一頂德式鋼盔。如《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龍文章和虞嘯卿的德式鋼盔就很亮眼;電影《捍衛者》中的國軍也是頭戴德式鋼盔。
  • 抗戰:八路軍、新四軍那些知名老槍,這回講明白了
    2、六五的983,計三八式362,湖北造小金鉤88,晉造30,外俄造3。……可見,抗戰初期八路軍主力部隊的裝備(一一五師、一二〇師情況應該差不多),在步馬槍中,漢陽造數量最多,幾乎佔了七九口徑(7.9毫米)的一半。
  • ...精銳「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師差在哪裡?火力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批判與評價國軍德械師的標準有很多,今天不妨與德械師的老師——正規德軍步兵師來加以比較,看看這些德械師是徒有其表的「德盔師」,還是精簡版卻功能齊全的精銳。 除去空中支援因素(抗戰時期我國步兵的空中支援幾乎為零),我們不妨將兩支軍隊的編制逐級拆開,簡單介紹一下正規德軍師和德械師從下到上火力配置的比較,看看兩者差距到底有多大。
  • 朱德:抗戰佇馬太行山
    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朱德同志胸懷「與日寇決一死戰」的鋼鐵意志,躍馬揮師,馳騁於抗日疆場。從1937年9月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到1940年春離開山西返回延安,朱老總在太行山地區領導華北抗戰近3年。3年間,他率領八路軍總部和3個師以劣勢的裝備抗擊長驅直入、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
  • 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而軍隊編制因軍隊的出現而出現、變化而變化,不僅是各個國家軍隊都有不同的軍隊編制並且同一國家在各個歷史階段中的軍隊編制也有區別,只有讓軍隊編制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才能實現最大限度的發揮軍隊的能力,從而讓軍隊可以更加容易的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我軍與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軍隊編制上也存在較大的區別。
  • 李雲龍吹噓獨立團有八個營,軍史上可能否?詳解抗戰時期團級建制
    基本上是師轄三團、團轄三營和營轄三連,到擴編為第一軍時也遵循了這一原則,何應欽軍長以下分別是第1師師長錢大鈞、第2師師長劉峙和第3師師長譚曙卿。該軍後來一度發展到九個師,但很快被分拆為第1、第9和第32等三個軍。
  • 從爛部隊到鐵血之師,四川軍隊在抗日中如何華麗轉身,一雪前恥?
    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有6個集團軍約40餘萬名川軍將士和300多萬新兵出川抗日戰爭,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篇章,其歷史地位和貢獻得到世人的高度評價。在軍閥混戰時期,川軍被稱為「雙槍兵」「爛部隊」;抗戰時期,這支為人所不屑一顧的部隊,出現了華麗的轉變,成了世人所稱的「鐵血之師」。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新四軍是抗日戰爭時期正面及敵後戰場重要抗日武裝之一,全稱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新四軍則由於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合編組成。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於漢口組建,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整編完成,全軍共四個支隊十個團,總兵力1.03萬人,軍長為葉挺。
  • 美國一個師17000人,印度一個師15000人,中國一個師有多少人?
    現代戰爭拼的是體系化作戰實力,一旦作戰體系被壓制那麼再多的人都只是去當炮灰,所以在現在軍隊中,各國的編制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從古至今,軍隊編制都是有著嚴格分級的,但是一般來說,戰場上部署都是以師級單位為主要調動規模,那麼在各國軍隊中,一個師大概是多少人呢?
  • 人數有整編師多嗎?
    他們人數有整編師多嗎?首先來說,獨立團是指越過師(旅)級的指揮而直接隸屬於軍(師)的團,而獨立團在抗日戰爭中也是真實存在的,例如《亮劍》李雲龍獨立團的原型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不僅僅是抗日戰爭,早在北伐戰爭時期獨立團就已經出現了,鐵軍—
  • 國軍五大主力,每一個軍都擁有一個王牌師,你知道是哪幾個師嗎?
    ——雨果 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分別是第74軍,第18軍,第5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個軍戰鬥強,同時在抗戰時期與日軍作戰過程中,也是立功最多的一個軍,所以被世人稱為國軍五大主力。擔任這五個軍的軍長都是黃埔學生,蔣介石的嫡系戰將,一般地方將領根本都沒有資格。
  • 36萬人的八路軍,裝備680支衝鋒鎗,這些槍怎麼來的?
    所以在全面抗戰前,紅軍中有這麼一支裝備了湯姆遜衝鋒鎗的部隊也就不足為奇了。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後,這批衝鋒鎗便可能裝備在了115師,也有可能在留守陝甘寧的部隊中。 而據全面抗戰剛開始時120師和129師的武器統計,這兩支部隊中也是有裝備衝鋒鎗的。
  • 太行山與八路軍華北抗戰
    作者:山西大學近代中國研究所 嶽謙厚 韓晉成太行山是八路軍堅持抗戰的堅強堡壘,太行山區是中國共產黨在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太行山書寫了中國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為中國抗日戰爭和革命走向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編制為什麼會是甲乙丙丁4個等級?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編制為什麼會是甲乙丙丁4個等級?日本是個島國,原則上只要有強大的海軍保衛就足夠了,陸軍屬於次要的。所以,日軍基本上只在戰爭時期擴充大量部隊,和平時期就保持必要的部隊,數量不多。抗戰爆發前,日軍只有17個常設師團常備軍。 這就是日軍的甲種師團,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規模也非常龐大。
  • 1938年,中國一個旅和日本一個旅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但是在抗戰中,通常需要一個師或者幾個師,才能對付一個旅團。首先,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編制。日本軍隊的編制分為:總軍、方面軍、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等等。其中,總軍、方面軍和軍,都屬於臨時性的部隊編制。日本軍隊最高常用軍事編制為師團,截止1937年抗戰爆發之前,日本軍隊總計下轄了17個常備師團。
  • 精銳「虎賁師」歷任師長簡介
    抗戰時期,任五十七師師長、六十九軍長兼五十七師師長、軍事委員會軍訓部步兵監、軍訓部常務次長、陸軍大學教育長、參謀本部秘書長、軍事委員駐滇參謀團副團長、陸軍總司令部芷江前進指揮所主任。 第三任師長餘程萬 抗戰時期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