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勝利後,國民革命軍打倒了北洋軍閥,內部卻出現了地方實力派,閻馮桂紛紛不滿老蔣的整軍政策,便在河南地區爆發了一場大戰,史稱中原大戰。最後還是老蔣計謀高,請來張學良來參戰,一舉打敗各地方實力派。從那以後,老蔣的權威樹立起來,各項工作也能順利開展下去。首先還是要根據國情制定合理的軍隊分配。為此,老蔣把全國軍隊分成甲乙丙三種師編制,根據當時實力大小分配名額。以前各集團軍統稱為「路軍」,比如抗戰中有名的十九路軍,二十九路軍,都是以前的地方集團軍。
師級是最基本的軍種單位,誰掌握的師越多,誰的話語就越多,這方面老蔣當仁不讓拿第一,本來中央軍的實力就不小,中原大戰後更是如日中天,經過分化瓦解地方軍隊,中央軍程實力碾壓狀態,自然師級數量多。老蔣的師級數量多不算,待遇也是各軍閥裡面最好的,因為師分三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有應的武器裝備和待遇。最強的屬甲種師,下面3個步兵旅,步兵旅下面3個步兵團,全師共有9個步兵團,因為是師級老大,甲種師還有直屬部隊,這裡面又分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騎兵連,通信連,特務連。這可是當時中國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德械師就是這樣來配備的。
接下來就是師級老二乙種師,實力當然打了折扣,一個乙種師下面只有2個步兵旅,每個步兵團還是3個步兵團,總算下來只有6個步兵團,乙種師也配有直屬部隊,也有炮兵營,工兵營, 輜重營,騎兵連,通信連,特務連。不過,跟甲種師有區別的是,乙種師的炮兵營只有3個連12門炮,而人家卻是4個軍16門炮,火力上差了點。乙種師大部分都是各地方實力大佬的標配,像桂系,馮系和閻系都是劃到這裡的,沒辦法,誰讓自己打輸了中原大戰呢。
接下來就是最次的丙種師,一個師裡面只有可憐的2個步兵旅,步兵旅可憐的只能有2個步兵團,全師可憐的只有4個步兵團。師直屬部隊也可憐到底了,炮兵營只有2連8門炮),工兵營只有2個連,輜重兵營只有2個連,那些騎兵連通信兵連特務連更是一水的減配。丙種師說得好聽是師中老三,說的不好聽,就是一個加強版的甲種旅,戰鬥力可想而知。這個丙種師編制專門就是為雜牌部隊準備的,是明顯帶有安穩作用的。
經此改編,老蔣把當時中國軍隊的人數控制住了,大家都在這個框架裡拼實力。當時甲種師在編人數都在30000人左右,乙種師在編人數20000左右,丙種師在編人數10000左右,人數一對比就可以看出,甲種師掛著師級名義,其實是以前一個軍的實力,最後的丙種師才是名副其實的師的實力。
整軍令一出,老蔣的黃埔系與張學良的東北軍拿到大多數的甲種師編制,馮玉祥,李宗仁,閻錫山等實力派中戰鬥力較強的只能屈居第二,編入乙種師,注意,是戰鬥力較強的部隊,而不是全部,這一下又讓地方實力派吐血不少。其餘小地方的的派系部隊,撿有功的,能打的編入丙種師,剩下都統統解散以節省糧餉。這一下就把各個山頭整的不行,沒了槍桿子只能看老蔣的心情活著了。
就在老蔣穩步推進軍隊正規化時,小日本打了過來,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全國人民要求一致對外,國共兩黨經過西安事變開始第二次合作。在國家危亡面前,老蔣不得不撤下安內的政策,同意對紅軍進行改編。因為是多年的死敵,老蔣自然不會高待紅軍,最終把南方紅軍改編為新四軍,把北方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下面分配三個師的番號,分別是115師,120師和129師,至於這三個師的待遇,不用問了,肯定是雜牌堆裡的丙種師。老蔣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全面壓制八路軍的發展,不讓其成氣候。哪想八路軍能徵善戰,硬是在敵後區站穩了腳跟,八年打出了百萬大軍,這是老蔣做夢也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