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萬人的八路軍,裝備680支衝鋒鎗,這些槍怎麼來的?

2021-01-09 騰訊網

說起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所使用的武器裝備,大家肯定都會想到步槍、機槍、迫擊炮。要說八路軍在抗日作戰中也使用過衝鋒鎗,很多朋友可能就覺得有點不可信了,會認為這又是神劇的創造。

其實拋開那些胡編濫造的神劇,八路軍確實使用過衝鋒鎗。衝鋒鎗的具體型號除了在軍閥混戰年代比較常見的花機關外,主要是晉造的湯姆遜衝鋒鎗。

我們現在能夠看到一組紅軍抗日先鋒軍的照片,雖然照片中紅軍戰士的軍帽並不常見,但這的確是紅軍。在這些照片中便有紅軍戰士使用花機關的照片,還有數十名紅軍戰士人手一把湯姆遜衝鋒鎗的展示場景。

紅軍抗日先鋒軍即紅一方面軍主力部隊,在此前的東徵作戰中曾繳獲了不少晉綏軍的武器。而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可以製造大量的晉造湯姆遜,據說月產最高峰時可達900支,總產量估計在40000支,晉綏軍部隊的衝鋒鎗可裝備到班,還可集中裝備部分突擊隊。

所以在全面抗戰前,紅軍中有這麼一支裝備了湯姆遜衝鋒鎗的部隊也就不足為奇了。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後,這批衝鋒鎗便可能裝備在了115師,也有可能在留守陝甘寧的部隊中。

而據全面抗戰剛開始時120師和129師的武器統計,這兩支部隊中也是有裝備衝鋒鎗的。

如120師的武器統計中,有1支花機關,67支手提機槍;在129師的武器統計中,花機關有3支,手提機槍有72支。其中花機關即為MP18/28衝鋒鎗,而手提機槍一般則指晉造湯姆遜。

很顯然,這些武器隨著八路軍走上了戰場,也必將會在戰鬥中使用。

在筆者所掌握的資料中,八路軍具體使用花機關或晉造湯姆遜的戰例並不多。這個不多一方面是筆者手中掌握的資料有限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在很多戰鬥細節中,不會專門記載戰士們使用什麼武器發揮了什麼作用,尤其對當時相對裝備量並不大的衝鋒鎗來說,更是如此。

不過資料少,卻不代表沒有。

廖漢生將軍在抗戰時長期在120師戰鬥,在將軍的回憶文章中便提及了一場八路軍使用衝鋒鎗的戰鬥。

這一仗發生在1938年3月,是120師收復晉西北七城之戰中的一場戰鬥。據時任716團政委的廖漢生回憶:

在神池戰鬥中,團警衛連用的是閻錫山部製造的手提式衝鋒鎗,打連發,彈頭是錫制的,越打越軟,一會兒就不行了,於是戰士們舉起衝鋒鎗跟敵人格鬥,槍又太不結實,一打就把槍把子打斷了,結果該連傷亡不小。

以上是廖漢生將軍回憶文章的原文,關於晉造衝鋒鎗子彈的彈頭問題,筆者不太懂技術上的細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時八路軍的戰士們對晉造衝鋒鎗的質量及性能是評價不太高的。

由於太原兵工廠生產的衝鋒鎗及子彈所存在的質量問題,這種衝鋒鎗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損壞,經常出現卡殼甚至是炸膛事故,另外無法長時間連續射擊。這種衝鋒鎗的壽命也不長,經常用幾次就報廢了,彈藥還很難補充。

雖然說120師在開赴戰場時,確實有一部分衝鋒鎗,不過單單就716團警衛連所裝備的這批衝鋒鎗,其實也值得另外探討一番。

八路軍120師716團是由紅2方面軍紅6師及陝北紅軍28軍合編而成的,其中1營、3營及團直屬隊大部是紅6師編成,團直屬特務連和2營是紅28軍編成的。

716團編成後不久,團長宋時輪帶2營(4個步兵連加1個機槍連)組成支隊,軍史上常稱之為宋時輪支隊,此後獨立活動。

而新的716團團長由賀炳炎接任,我軍恢復政委制度後,原副團長廖漢生則正式轉任716團政委。

當時正是忻口會戰期間,716團以2個紅軍營和團直屬連隊先後2次伏擊雁門關附近的日軍,斃傷日軍500餘人,並摧毀了其運輸的物資一部,有力支援了忻口正面戰場。

忻口會戰結束後,太原保衛戰開始,但沒過多久太原也失陷了。

當時晉綏軍被打散很多,有的散兵在日軍尚未佔領的區域大肆劫掠,據廖漢生將軍回憶:

他們(晉綏軍散兵)每到一個村子附近,先打兩槍,嚇唬住老百姓,然後開進村子,要吃要喝,搶錢搶物,再把男人都趕跑,把女人集中到幾家炕上肆意輪姦。這些傢伙奸淫擄掠,胡作非為,把地方上整得一塌糊塗,把老百姓擾得很慘很苦。

在老百姓的請求下,716團開始肅清這些散兵,收容教育之後則將之遣返回鄉。

有的晉綏軍散兵沒有做過壞事,還想參加八路軍繼續抗日,716團經審查之後,招收了一批原晉綏軍的愛國將士。當年有一名15歲的原晉綏軍士兵,參加八路軍後,廖漢生等團領導叫他「小五臺」,這位小兵就是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張霖將軍。

由於2營脫離建制後,716團還少1個營,隨後便以三泉遊擊隊、原晉綏軍的散兵為主編成了新的2營。因為這個營缺少紅軍單位,故而抽出1營4連、3營12連和團直屬特務連與新2營的連隊互換,這樣716團的每個營還是3個紅軍連,戰鬥力可以得到保證。

所以說老紅軍編成的716團特務連,此時已經變成了2營的連隊。

為什麼特別提到這個特務連呢?

因為該連在之前的雁門關伏擊戰中表現突出,被授予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的榮譽稱號。在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時,便有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英模方隊。直到現在,這支部隊依然在我軍部隊序列中。

而團直屬特務連轉換到2營建制的調整是在1938年1月進行的,晉西北七城之戰是在1938年3月打的。

所以廖漢生將軍回憶到神池戰鬥中使用晉造衝鋒鎗的為716團警衛連,這個警衛連不是原來由紅28軍一部編成的紅軍連,而應該是新組建的(因為在716團編成時,團直屬連隊只有特務連和迫擊炮連)。

雖然是新連隊,由於擔負的任務比較重,因此肯定會有一些紅軍骨幹;但同時,新連隊中必然也有一部分新兵和願意參加八路軍的原晉綏軍散兵。

而這個警衛連的湯姆遜衝鋒鎗從何而來呢?

第一:這批槍械是原來120師所裝備的衝鋒鎗,這種槍械一般不會裝備到戰鬥連隊,但是警衛連性質特殊,而120師畢竟也有60多支手提機槍,因此每個團的警衛連有幾把也是正常的。

不過從廖漢生將軍的回憶分析,當時716團警衛連所使用的衝鋒鎗不大可能就幾把,這就涉及到了此類衝鋒鎗的第二種來源,這種來源就是閻錫山直接送給八路軍的。

閻錫山送晉造衝鋒鎗,其實並不針對八路軍如此,在之前軍閥混戰的年代就有此例,畢竟當時這種槍械還是稀罕玩意。

如拉攏石友三時,閻錫山送晉造衝鋒鎗500支;拉攏韓復渠時,再送晉造衝鋒鎗500支;與馮玉祥親近時,又送馮部衝鋒鎗近2000支;鄧寶珊路過山西赴陝西上任時,閻錫山也送了晉造衝鋒鎗200支。

1937年八路軍進入山西作戰後,閻錫山也按照慣例送了八路軍200支晉造湯姆遜衝鋒鎗。

從現在的資料看,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警衛排的戰士們是換裝了此類衝鋒鎗的,此外有記載的是有140支晉造衝鋒鎗補充到了120師部隊中。

120師當時東進的部隊中除了師部外,就是3個主力團,每個團分到幾十支還是可能的。

而當時八路軍中裝備的衝鋒鎗可還不僅僅是各部隊原先裝備的那不到200支,再加上這新補充的200支。因為據八路軍人員武器實力統計,到1937年底的時候,八路軍有各類衝鋒鎗514支。

這多餘的100多支衝鋒鎗從何而來呢?

以上我們提到了716團收編部分潰兵,其實這些潰兵好多是有武器的,加上散落在民間的一些槍械,就使得八路軍所擁有的衝鋒鎗更多了些。

這便是120師716團警衛連衝鋒鎗可能的第三種來源,畢竟警衛連中也有部分戰士原先就在晉綏軍中幹過,他們參加八路軍時可能是帶槍來的。

不過晉造衝鋒鎗雖然給了八路軍一些,但是閻老西的行事風格是,給槍可以,但配套彈藥的話可就沒那麼好說話了。

由於晉造衝鋒鎗彈藥少,而且質量差,因此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並不大。只不過八路軍當時實在是武器裝備差到了極點,就算不好用,也捨不得丟掉。

日軍佔領山西大部後,開始組建較大規模的偽軍,其使用繳獲的武器裝備這些部隊,當然還有一部分偽軍是原國軍投敵改編的,這些偽軍中會裝備部分衝鋒鎗。

所以在八路軍與偽軍的作戰中,會繳獲到一些衝鋒鎗,有時候日軍也留用一些晉造衝鋒鎗,八路軍將之殲滅後,也會繳獲到。

如八路軍129師汪乃貴支隊在1938年3月襲擊柏木井之敵時,便繳獲了3支衝鋒鎗;在1938年底襲擊晉縣城時,再次繳獲了3支衝鋒鎗。

不過雖然也屢有繳獲,但偽軍中的晉造衝鋒鎗也是存量產品,無論是槍械數量還是彈藥也都不充實。

因此1940年百團大戰前八路軍統計全軍實力,兵員共計約36萬人,而衝鋒鎗則只有680支,比1937年底時只增加了100多支。

而且關鍵的是這些衝鋒鎗的彈藥一共只有20285發,平均每支槍只有30發子彈,這可是衝鋒鎗啊!就這點彈藥,根本不夠打的。

在隨後百團大戰八路軍的彈藥消耗中,也可看到這一點。

據129師的彈藥消耗統計,該師第一階段消耗衝鋒鎗彈2021發、第二階段消耗衝鋒鎗彈767發、第三階段消耗衝鋒鎗彈720發。那麼大規模的作戰,129師衝鋒鎗彈的消耗一共只有3000多發。

而這一類子彈,打掉之後實在是難以補充,所以在百團大戰後花機關或是晉造湯姆遜雖然在八路軍中還有裝備,但更多地是其作為一把槍的象徵意義而已了。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一些民兵手中持有晉造湯姆遜的照片,其實這也是抗戰後期此類槍械的最終流向了。

待到人民軍隊下一次用上湯姆遜衝鋒鎗,那可都是正牌美國造了。

相關焦點

  • 湯姆森衝鋒鎗性能優越 八路軍最愛:為何被中國軍隊棄用?
    在1922年,我國訂購了第一批湯姆森1921式衝鋒鎗,隨後,從30年代開始,我國山西,四川,廣東等各個兵工廠開始仿造湯姆森衝鋒鎗。我國可以說是亞洲最喜愛衝鋒鎗的國家。其實原因就和喜歡盒子槍是一樣的,組織突擊隊衝鋒的時候,近戰當中,彈如雨下,火力密集。
  • 英軍第一支本土衝鋒鎗,英制蘭徹斯特衝鋒鎗
    如果有人問:「英國的第一支衝鋒鎗是哪支?」恐怕大多數輕武器愛好者都回答是司登衝鋒鎗。其實蘭徹斯特衝鋒鎗略早於司登衝鋒鎗裝備英軍,是英軍史上的第一支本土衝鋒鎗。英制蘭徹斯特Mk Ⅰ*衝鋒鎗組圖1940年6月法國戰役期間,英國人充分領教了德軍所裝備衝鋒鎗的威力,雖然衝鋒鎗與步槍相比射程近、威力小,但在快速行進的車輛或城鎮巷戰中,衝鋒鎗的火力持續性要明顯超過手拉槍機式步槍。1940年8月12日,英國軍需委員會召集英國陸海空三軍首腦召開制式衝鋒鎗討論會。
  • 抗戰:八路軍、新四軍那些知名老槍,這回講明白了
    1945年4月25日,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在中共七大所作軍事報告中談到軍隊裝備問題時提到:「幾年來在解放區戰場,我們最困難的,是部隊裝備和各種軍用器材問題。隨後,四川廠、鞏縣廠也製造此槍,其槍管長了8毫米。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凡爾賽和約》將其軍隊限制為10萬人,許多剩餘武器進入國際市場。中國當時正是軍閥混戰時期,許多1898式步槍也經由不同渠道流入中國,裝備於各派軍隊。30年代,國民政府曾向德國採購過一批毛瑟98B步槍。八路軍部隊裝備的步槍很雜,常見的就有十幾種,其中也有德國毛瑟98步槍。
  • 湯姆森衝鋒鎗最早是什麼時候進入蘇聯的?比你想像的早很多……
    然而對蘇聯紅軍來說,裝備湯姆森衝鋒鎗的歷史可能要比一般人認為的要早很多,比如,下面這張照片:綜合軍帽與領章的式樣,可以判斷這張照片應該拍攝自1935-1940年,此時二戰尚未爆發,蘇德尚未開戰,「租借法案」還不存在,那麼照片中的湯姆森衝鋒鎗是怎麼來的呢?事情要從上世紀20年代說起。蘇俄內戰結束後,尚處於初創時期的蘇聯紅軍未對衝鋒鎗這種新武器表現出足夠興趣,但除了紅軍外,蘇聯還有一支並行獨立的武裝力量,那就是內務部人民委員會(NKVD)系統下的內務部隊。
  • 被繳近350萬支槍,外加5億多發子彈
    全軍兵員共計136萬0304人,共裝備馬步槍39萬4908支、短槍24239支、輕機槍9937挺、重機槍1182挺、各種炮795門。而僅僅4年之後,人民解放軍已經成長為一支550萬人規模的強大軍隊,而且武器裝備的數量與質量也比1945年底有極大的進步。在短短四年時間中,解放軍消滅了數以百萬計的國軍美械、日械、國械和雜械部隊,通過繳獲的巨量武器裝備了自己。
  • 全球最重兩款衝鋒鎗,美國湯普森M1928略勝一籌
    排名第一:湯普森M1928/M1衝鋒鎗(美國)全槍重:4.78千克,口徑11.43毫米,槍管長26.7釐米,連發狀態下的戰鬥射速能達到120發/分,當之無愧的全球衝鋒鎗中最重的武器,由美國O·V·佩思和T·H·奧克霍夫研究設計,也許是因為其過於笨重的原因,美軍在二戰期間只少量裝備該槍
  • 從讓美軍百般嫌棄,到士兵愛不釋手,M3衝鋒鎗如何能扭轉風評?
    衝鋒鎗,泛指使用手槍子彈的連發槍械。由於射速高、火力猛、結構緊湊等特點,常用於衝鋒陷陣或者近距離接戰,是輕武器的幾大類別之一。然而你知道嗎?二戰中美國的主戰衝鋒鎗M3風評並不好,甚至一度被譏笑為「注油槍」,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遊戲中的現實大殺器——湯姆森衝鋒鎗
    在《少女前線》這款遊戲的設定中,戰術人形在出廠時會通過技術使之與一件特定武器建立一種一對一的獨立識別關係,這樣在戰鬥中武器的操作效率和精確度都會大幅提升,而戰術人形也會以武器的名稱來命名。上一期為大家介紹的是世界著名的格洛克17手槍,這一期我為大家介紹美國黑幫最愛的湯姆森衝鋒鎗。
  • 56式衝鋒鎗列印立功,三稜軍刺為何無緣戰鬥?老帥:趕緊配刺刀
    而對於很多與中國軍人交過手的外國士兵來說,裝備量最大的56式軍刺是一種讓人膽寒的武器。 這種軍刺主要裝備於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鎗(自動步槍)。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在仿製AK-47步槍,即56式衝鋒鎗(自動步槍)時,關於裝不裝如此長的刺刀,曾經引起解放軍高層的反覆爭論,三稜軍刺這一大兇器差一點就無緣56式衝鋒鎗。 這是怎麼回事呢?
  • 戰場上的「短腿虎」,十大性能最好的衝鋒鎗排行榜
    該槍最早於1969年8月在布拉格露面,主要裝備前捷克斯洛伐克特種部隊和警察。一些非洲國家軍隊和警察也裝備該槍。2.MP9微聲衝鋒鎗MP9戰術衝鋒鎗尺寸與普通手槍相當,但連發射擊的理論射速達900發/分,火力比手槍大得多。因此它註定成為保衛高官、要人以及供巡邏隊、特種分隊車輛乘員、飛機駕駛員和技術設備操作人員使用的重要武器。
  • 二戰最廉價衝鋒鎗,英國這款僅9美元,德軍直接焊了幾根鋼管
    「古斯塔夫」列車炮這體現了德國的軍事實力和水平,可這一回德國研發武器的技術卻有所「下降」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原來,衝鋒鎗在當時已經成為了一種十分受到歡迎的武器,並且還出現了最便宜的衝鋒鎗,而德軍卻只焊了幾根「鋼管」。
  • 圖說:如何分解MP5衝鋒鎗 黑克勒-科赫公司研製的傳奇槍械
    很少有輕武器如MP5衝鋒鎗這樣具有傳奇色彩,這款上世紀60年代由德國黑克勒-科赫公司研製的衝鋒鎗,成為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標準裝備,更是許多特種部隊的制式武器。這次名為「Nimrod」的行動,因為「超級英雄」SAS突擊隊員使用了MP5衝鋒鎗,使得這款槍成為新時代打擊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的象徵。在整個8、90年代,不同版本的MP5每隔幾天就會出現在電影和電視上,那時候成長起來的大多數槍械愛好者都希望未來能夠擁有一支這樣帥氣的衝鋒鎗。
  • 戰爭時期繳獲一把三八大蓋,戰士會高興的跳起來,這槍有那麼好嗎
    戰爭時期繳獲一把三八大蓋,戰士會高興的跳起來,這槍有那麼好嗎在許多反戰主題的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個場景,就是在八路軍戰勝之後,八路軍最討喜的是日軍的日用品和武器,因為中國的目前工業產能相當薄弱。由於無法製造先進武器,八路軍對日本軍隊的先進武器特別感興趣。
  • 抗美援朝戰場上,「孤膽英雄」劉光子的這把槍嚇破敵膽
    蘇制PPS-43衝鋒鎗  志願軍嚇破敵膽的「戰力倍增器」  -任飛 王政昱  蘇聯衛國戰爭中走出的名槍  劉光子所用的這桿槍全稱為PPS-43式7.62mm衝鋒鎗,是蘇聯蘇達列夫工程師設計的PPS-42式衝鋒鎗的改進型,1943
  • 芝加哥打字機:歷史上罕見的湯普森衝鋒鎗,以及背後的故事
    這一批使用Blish閉鎖,發射.45ACP彈藥的湯普森被命名為M1919衝鋒鎗;是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兵工廠製造的,當時只生產了40支,因為是屬於試驗的原型衝鋒鎗,所以每一支都不一樣。圖中三支湯普森衝鋒鎗,以及西點軍事博物館內的其他六支,就是第一批使用Blish閉鎖的湯普森衝鋒鎗,而如今倖存下來的也只有這6支了。
  • 世界最著名衝鋒鎗:德國MP5 軍警兩用突擊絕殺武器 指哪打哪
    上世紀五十年代,美蘇冷戰背景下,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和蘇聯主導的華約展開正面對峙,在北約計劃中1954年西德將新型特種作戰裝備提上日程,而相應的MP5小型衝鋒鎗誕生。現在看德國製造的MP5依然不會覺得它落伍,其設計理念貫穿了德國隊衝鋒鎗的完美詮釋。
  • 武器庫:阿拉法特的隨身武器--波蘭9毫米PM63衝鋒鎗(組圖)
    NEWS.SOHU.COM  2004年11月26日10:36  來源:新快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
  • 56式7.62毫米衝鋒鎗
    1956年生產定型的衝鋒鎗稱為56式衝鋒鎗,56式衝鋒鎗是在我國引進蘇聯技術時期生產定型的,仿製的是蘇聯AK-47,是發射中間威力型步槍彈的全自動武器。56式衝鋒鎗和AK-47的性能基本上是相同的,外觀上有一些不同之處,大家可以比較一下下面兩張圖。
  • 【經驗】 穿越火線研究所保衛者衝鋒鎗必得
    >   衝鋒鎗,顧名思義,衝鋒用的(廢話),那麼我也有幾把衝鋒鎗,順便得出衝鋒鎗的特點:低攻,快速,子彈多,準確性欠佳衝鋒鎗子彈是出奇的的多了,除了菠蘿
  • 關於槍的過去的歷史、現在的狀況和未來的發展
    今天為什麼寫槍呢?因為我寫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介紹火藥的,題目是「一硫二硝三木炭 想保四季都平安」,反響還不錯。今天中午,闞大個子來了,一起喝了點,闞大個子身高快一米六了,所以我們都叫他「大個子」,我們聊了許多往事,包括某年一起去某地校槍的事,到現在大個子還對工廠漂亮開朗酒量大的助理工程師小喬姑娘念念不忘,她不姓喬,我們叫她「小喬」是她真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