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鎗,又稱短機槍、短機關槍、機關短槍或次機槍,因射手要求輕便和全自動射擊的要求,便於在戰鬥時近距離「單兵雙手握持」,且發揚火力。因此,其設計時便是著眼介於手槍和機槍之間的武器,有著便於突然開火,射擊速度高、火力威猛、適用於近戰或者衝鋒時使用。今天我們著重介紹全球最重的三款衝鋒鎗,看哪一款能得到你的青睞。
排名第一:湯普森M1928/M1衝鋒鎗(美國)
全槍重:4.78千克,口徑11.43毫米,槍管長26.7釐米,連發狀態下的戰鬥射速能達到120發/分,當之無愧的全球衝鋒鎗中最重的武器,由美國O·V·佩思和T·H·奧克霍夫研究設計,也許是因為其過於笨重的原因,美軍在二戰期間只少量裝備該槍,但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曾廣泛的裝備使用,也曾使其產量高達175萬支,包括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在內的50多個國家先後使用。
該槍1910年完成最初設計,M1928A1於1930年量產,1944年在美國停產,可以說是美軍的第一種制式裝備,可以發射0.45英寸柯爾特自動手槍彈,射程可達200米。此槍的成功和其使用的0.45英寸手槍彈也有極大的關係,因其壓制力強,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被美國黑幫使用了其民用改進型,嚴重威脅了治安秩序,因而也稱為「幫派槍」。為了應對,美國警察系統和保安部門也大量裝備此槍。
該型槍採用整塊鋼材加工而成,結實耐用,重量偏大。在設計上快慢機、保險扳手功能劃分明顯,但操作識別十分繁瑣。採用雙排雙進直彈匣,彈匣體採用鋼板衝壓焊接,以至於其彈匣加複雜,且容易受損,這樣的槍體、彈匣設計導致其過於笨重,戰士使用不是很靈活。
但在面對德軍席捲全球的衝鋒鎗火力,各國基本沒有選擇,統統採用此槍,也自行進行了仿製和改進,雖然1944年該槍美國就已停產,但新中國成立後,該槍也沒有退出現役,先後參加朝鮮戰場,直道1970年左右才退出歷史舞臺。後來在全球,槍械愛好者已收藏此槍為榮,單價高達2萬美金一把。
排名第二:蘇奧米M1931(芬蘭)
全槍重:4.6千克,採用9 x 19毫米魯格手槍彈,由芬蘭蒂卡科斯基兵工廠研製生產,1931年正式裝備芬蘭軍隊,命名為M31式。除芬蘭外,瑞典和瑞士軍隊也裝備過該槍。
蘇奧米M31式衝鋒鎗,採用大容彈量彈匣或彈鼓供彈,就是比較著名的71發奇葩彈鼓,連發射擊時非常穩定,但全槍質量較大,槍管較長。該槍採用機械瞄準具,表尺射程為100至500米。說實話,該槍先後經歷經歷了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局部戰爭的洗禮,直到蘇芬冬季戰鬥打響才一鳴驚人。
然而,由於該槍選用瑞典的優質鉻鎳鋼製造,加之其複雜的工藝,導致其生產成本較高,生產周期較長,對於高消耗的戰鬥來說,稍顯力不從心。到1932年,該槍僅僅裝備了約為1000支,1934年1400支,到1939年11月蘇芬戰爭爆發之時只有4144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