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抗戰佇馬太行山

2020-12-06 祖國雜誌社

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朱德同志胸懷「與日寇決一死戰」的鋼鐵意志,躍馬揮師,馳騁於抗日疆場。從1937年9月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到1940年春離開山西返回延安,朱老總在太行山地區領導華北抗戰近3年。3年間,他率領八路軍總部和3個師以劣勢的裝備抗擊長驅直入、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他堅決執行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以山西為主要陣地支撐華北抗戰,以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指揮部隊取得平型關大捷;他組織部隊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在太行山區創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新局面;他堅決打擊國民黨頑固派勢力,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效形成。振奮了民心,穩定了華北戰局,粉碎了日寇「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與狂言。

抗戰時期朱德在王家峪

首戰平型關

1937年7月7日,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不久後,「八·一三」事變爆發,上海淪於敵手。蔣介石不得不響應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議,實行第二次國共合作,達成了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協議(後雖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但因八路軍的名稱已在群眾中產生了很大影響,人們仍習慣稱它為八路軍),並決定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實行對日作戰。

平型關戰鬥遺址

1937年8月,八路軍115師、120師先後開赴山西抗日前線之後,9月6日,已由紅軍總司令改任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的朱德率八路軍總部向山西前線挺進。朱德一行東渡黃河後,於9月20日進抵晉南重鎮侯馬後,即乘坐火車,於9月21日清晨到達山西省會太原。緊接著,朱德又受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之邀,由已在太原並和閻錫山談判過的周恩來陪同,前往雁門關附近的代縣太和嶺口前線指揮部,與閻錫山會談。會談是在周恩來、彭德懷和閻錫山談判的基礎上進行的,因而「會談比較順利。閻錫山允許八路軍駐區的群眾工作由八路軍負責;不好的縣長可以更換;允許給遊擊隊發槍;還允許在八路軍工作地區實行減租減息。閻錫山也要求八路軍幫他抵抗向山西進攻的日軍」。會談結束後,朱德即趕到已進駐五臺縣南茹村的八路軍總部,並向中共中央、毛澤東報告了會談的情況。東徵紅軍就給山西人民留下了絕好的印象,聽說改編為八路軍的紅軍又開來山西,進行對日作戰,無不歡呼雀躍,用各種方式表達對八路軍的擁戴和對朱德總司令的崇敬。

當時,華北戰場上有七八十萬國民黨軍隊,在日軍進攻面前,除少部分部隊進行了抵抗外,大多一觸即潰,或聞風而逃,併到處散布恐日情緒,危害人民,造成抗戰危局;八路軍則在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下,向北挺進,迎戰日寇,力挽抗戰危局。廣大人民群眾更加迫切期待八路軍儘快對日作戰,取得勝利。但是,八路軍能不能戰勝日本侵略軍?人們還是心存疑問,因為八路軍的武器裝備比較差,日本侵略軍卻有大炮、飛機、坦克等現代武器,就連共產黨和八路軍內部也有人擔心,因為面對的敵人是過去從來沒有交過手的。朱德卻信心十足,他綜合政治、經濟、人員、武器、交通包括地形等五個要素,對戰爭作出全面的、客觀的分析,得出的結論就是:我們能夠打敗日軍。

有鑑於此,朱德和周恩來、彭德懷決計儘快尋機殲敵,在山西先打一個大勝仗,以殺滅日本侵略軍的驕狂氣焰,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這一仗,就選在平型關!進攻山西的日軍東條英機察哈爾兵團、坂垣徵四郎第5師團,分別侵佔大同和廣靈、淶源、靈丘後,又以追擊之勢,繼續南犯、西侵。坂垣師團主力一部兵臨平型關下,東條兵團主力一部則陳兵於雁門關附近。平型關是山西東北部古長城上的重要隘口,關前有一條公路蜿蜒在群山之間,通向靈丘、淶源,地勢險要。9月23日,閻錫山急電朱德,稱昨夜間,日軍突然奇襲平型關陣地,要求八路軍配合作戰。朱德接電後,便和彭德懷立即電令正向平型關一帶開進的八路軍115師:「應即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但須控制一部於靈丘以南,保障自己之右側。」並且將第115師出擊平型關的情況,電告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根據八路軍總部的命令,第115師於9月24日深夜冒著傾盆大雨向平型關以東急進,並在拂曉前搶佔了通向平型關的公路兩側的高地,設下了埋伏,決心在這裡打響首戰告捷的第一槍。

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戰中的機槍陣地

上午七時左右,驕橫萬端的坂垣先頭部隊第21旅團及其輜重竟陷入八路軍115師設下的「口袋陣」,衝鋒號一吹,指戰員們立刻向山溝中的日軍撲去,經過一天激戰,斃敵一千多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及秘密文件。戰鬥一結束,朱德即赴115師看望指戰員並參加總結此次作戰的經驗。林彪向朱老總報告情況後,向朱老總贈送了繳獲的戰利品——一把日軍指揮刀、一枚望遠鏡和一件軍大衣,作為平型關大捷的紀念。

佇馬太行山

從1938年3月到1940年5月,朱德佇馬太行達兩年多。期間,朱德率八路軍總部幾乎一直轉戰在沁縣、武鄉、屯留、潞城之間。太行山脈北起滹沱河,南抵黃河,綿亙在山西、河北兩省之間,地勢險峻,居高臨下。向東可以控制河北、山東,向西同太嶽山相接,中間的盆地就是晉中的富饒之地,北面同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為鄰。朱德佇馬太行山,便於從這裡指揮和指導整個華北敵後抗日軍民同日本侵略者的鬥爭。

1937年9月6日,朱德出席八路軍總部在涇陽縣雲陽鎮舉行的抗日誓師大會並領誓。圖為朱德在抗日誓師大會上。

來山西之前,朱德同毛澤東再三交換意見。兩人達成共識,日軍要佔領華北,必須佔領山西,這裡將成為華北的重要戰場。進入山西後,朱德和毛澤東始終在關注兩大問題:一是八路軍在山西的兵力如何部署,如何實施戰略展開;二是如何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的基本戰略指導方針。朱德對毛澤東的戰略決策心領神會,並結合前線實際創造性地加以貫徹。朱德以無可爭辯的理由說服閻錫山,將擬定正面防禦的八路軍兵力調整為用於日軍側後機動遊擊,作戰略牽制。從此,第120師紮根於晉西北,第115師活躍於晉東北,在近30個縣中率先創建了兩塊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的毛澤東和朱德

太原失陷後,國民黨正規軍在山西的防禦體系基本上垮掉。朱德再次審時度勢,抓住了這個機會,對八路軍進行調整分兵,以129師為主於晉東南創建根據地,以115師主力轉至晉西南地區,至此,八路軍在山西戰略展開的任務全部完成。晉西北、晉東北(晉察冀)、晉東南、晉西南的「四角」根據地先後建立,佔領正太路及其沿線城鎮的日軍已陷入八路軍抗日根據地和遊擊戰的戰略包圍之中。不少國民黨的高級將領紛紛請求八路軍幫助自己的部隊進行政治工作和學習遊擊戰術。這是一個新的開端,是一個由八路軍配合國民黨友軍打正規戰轉變為國民黨友軍配屬八路軍打遊擊戰的開端。朱德恰當地把握了這個開端,由此開創了華北遊擊戰的新局面。

朱德、薄一波在晉東南反頑大會上。

1938年2月,朱德被任命為東路軍總指揮。在古縣鎮之役中,敵我兵力極端懸殊,朱德巧妙指揮部隊阻擊日軍一個旅團三天三夜,為臨汾城內數十萬軍民的安全撤退贏得了寶貴時間。日軍得知阻擊他們的是赫赫威名的八路軍總司令朱德,且只有兩個連的兵力,發誓要不惜一切代價消滅朱德,每天出動十餘架次飛機輪番轟炸,企圖一舉炸平古縣鎮。然而,日本飛機卻錯把屯留西北的故縣當成了安澤的古縣鎮,一字之差,朱德古縣脫險,又一次增加了他的傳奇色彩。4月,朱德又指揮東路軍擊破了日軍的「九路圍攻」。

1938年2月,朱德與劉伯承(中)、鄧小平(左)研究反九路圍攻作戰計劃。

在抗戰形勢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中共中央於9月16日至11月6日在延安召開了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按照六中全會確定的關於「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並針對敵人在華北先取平原、後奪山地的圖謀,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決定,朱德和彭德懷一起命令第120、第129和第115師主力,分別挺進冀中、冀南、冀魯豫邊區平原和山東地區,實施更大範圍的戰略展開。進抵指定戰略區的三個師主力部隊,即在地方黨組織與抗日武裝的協力配合下,開展了廣大而猛烈的遊擊戰爭。馳騁於冀中的第120師主力,在開展平原地區遊擊戰爭的7個月中,總計對敵作戰160餘次,殲滅日偽軍5400餘人,打破了敵人的一次次「圍攻」,創造了一系列模範戰例,大大振奮了冀中民心。同時,協助冀中黨、政領導機關開展了根據地的建設工作,協助冀中軍區整編了武裝部隊。展開於冀南的第129師主力,一面分遣部隊,向敵出擊,粉碎日偽軍的進攻與「掃蕩」;一面協助地方黨組織和抗日民主政府,加強根據地建設,壯大抗日力量。從1939年1月到3月,與敵作戰100餘次,殲滅日偽軍3000餘人,粉碎了敵軍3萬兵力的大「掃蕩」;同時採取靈活的鬥爭策略,分化了國民黨頑固勢力。反「掃蕩」、反磨擦鬥爭的勝利,挫敗了敵人控制冀南平原的計劃,破滅了反共頑固派奪取冀南地區的陰謀,鞏固了平原抗日根據地。

抗戰時朱德與彭德懷合影

轉戰於山東地區的第115師主力,首戰樊壩告捷,繼之發起陸房戰鬥、出擊梁山地區,殲滅日偽軍近3000人;爾後又乘勝前進,深入魯南,相繼打破了日頑軍的多次進攻,開創了魯西、魯南地區的抗戰局面。對敵、偽、頑軍的勝利進擊,鞏固了冀魯邊、魯西等抗日根據地,同時建立了冀魯邊、清河等軍區,使山東解放區成為鉗制敵人重兵,有力策應與配合華北、華中敵後抗日鬥爭的戰略樞紐。與冀魯平原和山東地區的三師主力相呼應,留置於以山西為中心的敵後山區各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部隊,同地方黨組織和抗日武裝密切合作,依靠組織起來的廣大人民群眾,沉重打擊了日偽軍,不但使根據地得到了鞏固,而且在鞏固中得到了發展,成為支撐山地和平原抗日遊擊戰爭的強固基地。

三打頑固派

針對國民黨反共頑固派的進攻,朱德和彭德懷嚴格遵循毛澤東確定的有理、有利和有節的鬥爭原則,部署和指揮了華北抗日軍民的反頑鬥爭。整個鬥爭,可概括為三打:一打張蔭梧;二打石友三;三打朱懷冰。結果三戰三捷。

號稱「磨擦專家」的張蔭梧,繼任河北省政府委員、民軍總司令之後,國民黨當局於1939年10月又給其加了一頂河北省政府民政廳長的桂冠,成為河北省反共頑固派頭子鹿鍾麟的打手。他先後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柴恩波事件」、「深縣事件」,公然扣押八路軍幹部、戰士100多名,殺害八路軍指戰員400多名,對抗日軍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可就是這個殺人魔王張蔭梧,竟然在殺害抗日誌士之後給蔣介石的電報中邀功請賞說:「倭寇『掃蕩』八路」,「在他人以為大難當前,在我以為軍政展開的機會」。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朱德和彭德懷下令八路軍反擊,於1939年6月22日一舉殲滅張蔭梧所部2000餘人。

1938年12月底,重慶國民政府軍令部頒發命令,1939年2月和3月,委任石友三為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和冀察戰區副總司令。他不僅堅持破壞抗戰,而且公然勾結日軍,充當漢奸。1940年2月3日,在掌握石友三勾結和準備投降日軍的確鑿證據的基礎上,毛澤東和王稼祥致電朱德、彭德懷等,指出:對石友三已不適用爭取方針,應堅決、徹底、全部、乾淨消滅之。石友三得知八路軍將給予堅決殲滅後,即在日軍的掩護下,率部逃到衛河以東。3月4日,八路軍總部發起旨在打擊石友三的衛東戰役,共斃俘石友三部6000餘人。後來,石友三因犯叛國通敵罪而被槍決。

八路軍129師某部在戰前舉行幹部動員大會

第97軍朱懷冰部是冀察戰區的主力。當山西的新舊軍衝突暫時緩和,「十二月事變」趨於和平解決的時候,國民黨頑固派在河北的反共氣焰卻進一步升級了。此時,因張蔭梧叛國通敵有據,已被撤職,由朱懷冰兼任冀察戰區政治部主任和河北省政府民政廳長,由喬明禮接任河北民軍總指揮。而且,蔣介石又準備從黃河以南增調第41、第71兩個軍到河北,以強化反共頑固派的軍事進攻力量。鑑於反共頑固派進攻的重點還在太行、冀南,又考慮「單由第129師來打退這次規模很大的反共軍事進攻,困難較大,朱德和彭德懷決定從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抽調一部分兵力南下,支援晉冀豫根據地的鬥爭」。朱懷冰部在奉調歸屬冀察戰區後,其實力居於河北反共頑固派軍隊的第一位,因而各種遊雜武裝都聽任其指揮。當朱懷冰一進入冀西後,不僅搶佔戰略要地,而且指揮早已通敵的別動總隊第四縱隊侯如墉部與河北民軍喬明禮部向八路軍進攻。朱德果斷決策,命令八路軍殲滅了這兩支「已無爭取可能」的頑固派軍隊。「由於侯如墉、喬明禮兩部被殲,晉察冀南下增援部隊又到達太行,朱懷冰孤懸冀西,不免膽怯。1942年2月初,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朱懷冰、鹿鍾麟一起撤至冀豫交界處的磁縣、武安、涉縣、林縣一帶,同冀南的石友三部、豫北的丁樹本部和山東的沈鴻烈部相呼應,等候從黃河以南增調的兩個軍開到太南,準備會合後再向八路軍發動進攻。」在第二戰區東路軍時,朱懷冰受朱德總司令指揮,如今卻殺氣騰騰地充當了反共頑固派的幹將。自2月18日率部突然襲擊磁縣西賈壁和大彎村八路軍駐地,殺害八路軍指戰員100多人後,朱懷冰又來到八路軍總部,公然打著所謂「軍令政令統一」的旗號,要八路軍把河北讓給他,朱德則堅決頂了回去。朱懷冰雖然碰了釘子,可並未就此罷休。針對反共頑固派進攻的陣勢,朱德和彭德懷作出了「先打石友三,再打朱懷冰,爭取丁樹本」的正確部署。當八路軍殲滅石友三部的衛東戰役打響的第二天,即3月5日,又發起磁(縣)武(安)涉(縣)林(縣)戰役,開始反擊朱懷冰部,到3月9日結束戰鬥,計殲滅朱懷冰部1萬餘人,朱懷冰的老婆也成了八路軍的俘虜。

三戰三捷之後,國民黨反共頑固派喪失了在華北同八路軍搞大規模磨擦的力量。特別是朱懷冰部被殲滅,給了華北國民黨反共頑固派以致命的打擊。這一系列對敵進擊和反頑鬥爭的勝利,迎來了華北抗戰的明媚春天。

1940年3月3日,晉東南各界舉行反對汪精衛投降大會,朱德在會上講話。

統戰促抗戰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要取得勝利,僅僅依靠八路軍、新四軍的力量是不夠的,還必須團結爭取廣大友軍和社會各界人士。抗日戰爭時期,朱德身體力行,率先垂範,為鞏固擴大統一戰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37年,朱德視察抗日軍政大學。

面對國民黨軍隊潰敗混亂的情形,朱德進行了大量的有說服力的勸導工作。他曾旗幟鮮明地反覆向國民黨官兵闡明了這樣的道理:我們都是中國人,對日本侵略者總要有一個態度問題,是甘心情願當亡國奴,還是挺起胸膛做中國人,必須態度鮮明,有所選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我們就應抗日救國。我們只要忠實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人民搞好關係,就一定能夠打勝仗。如果見日寇就跑,或者面對敵人的誘降而發生動搖、妥協乃至投降,對共產黨和人民繼續欺壓,那永遠是沒有出路的。

朱德題寫的抗日誓詞

為著推動國民黨軍隊的政治進步,朱德還曾主動會晤了蔣介石和許多國民黨將領,著力做他們的轉化工作。他兩次向蔣介石提出改造軍隊、改進軍隊政治工作的建議。1938年七八月間,朱德親赴洛陽會見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在商談山西軍隊布防的過程中,著重強調了國民黨軍隊的改造問題。在參加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往返途中,朱德又先後兩次去吉縣面晤了閻錫山。第一次會晤時,朱德針對閻錫山準備放棄吉縣、西渡黃河的錯誤打算,做了他的統戰工作,嚴厲地指出:要抗日救國,就得堅持陣地,同日本侵略軍打下去,任何消極退卻行為,都不應是有血性的中國人所採取的態度。第二次會晤時,朱德受中共中央的委託,帶著毛澤東主席給閻錫山的親筆信和《論持久戰》等著作,同閻錫山進行了反覆交談。交談中,朱德給閻錫山分析了形勢,鼓勵他繼續抗戰,珍惜和保持山西抗日模範區的光榮稱號。朱德還特別向閻錫山介紹了敵後根據地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團結抗戰和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並由此強調說,我們的毛主席講過,日本帝國主義敢於欺負我們,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一旦民眾組織起來,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面前,就使它像一頭野牛衝入火陣,非燒死不可。因此,為適應戰爭形勢的需要,必須改造軍隊,使每個官兵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擴大與發展。朱德還向閻錫山指出:日本侵略軍就要打到黃河邊來了,你想依賴蔣介石派兵增援是沒有指望的。投降敵人,當漢奸賣國賊,是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幹不出來的。只有和共產黨聯合起來,堅持進步、堅持團結、堅持抗戰,才有光明的前途和出路。

1937年9月22日,忻口會戰前,朱德與閻錫山。

在國民黨將領中,朱德接觸較多、情誼較深的恐怕要數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了。八路軍總部進駐五臺山不久,第二戰區在豆村召開長官會議。朱德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期間,朱德除和衛立煌等協商前線軍事部署及部隊給養問題外,還著重指出了戰區指揮不力和國民黨軍隊潰退的問題。開始,有些國民黨將領矢口否認他們的部隊潰敗,朱德用事實予以有力的批駁。他嚴正指出:只有表裡一致,忠實地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依靠和發動群眾,才能增強抗戰力量,多打勝仗。否則,不但保不住地盤,反而會人地兩失,國破家亡,只好給日本人當亡國奴了。1938年初,朱德出席蔣介石在洛陽召開的第一、第二戰區高級將領會議期間,衛立煌主動向朱德探詢八路軍節節勝利的原因,朱德即懇切地給他講述了八路軍的根本宗旨,闡明了八路軍堅強有力的政治工作和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等基本原則,並希望他在改造軍隊、改進軍隊政治工作方面做出有益的建樹。當年春節期間,衛立煌到八路軍總部進行訪問,朱德等首長熱情接待,並特地為他召開了軍民聯歡大會。在聯歡會上,由西北戰地服務團演出了反映中國軍隊英勇保衛上海、太原的《八百壯士》和《忻口之戰》等劇目,使親自指揮「忻口戰役」的衛立煌將軍深受感動,激情滿懷,並由此產生了效法八路軍政治工作的想法。會後,他即向朱德提出要幾名八路軍政治工作幹部,幫助他建立一個戰地服務團,朱德高興地答應了他的這一要求。1938年5月,朱德在中條山又會見了衛立煌,再一次就軍隊改造問題進行了友好的交談,並就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商討,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國民黨軍隊在當時的政治進步。1940年5月,在洛陽,衛立煌為朱德舉行歡迎會上,朱德再次強調國共兩黨和全國軍隊團結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

1940年春,朱德(中)在洛陽與衛立煌(左一)談判期間的合影。

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使得抗戰的力量不斷發展和壯大,八路軍也由剛到山西的三萬人,發展壯大到有正規部隊二十二萬人。朱德既團結又鬥爭的策略,使國民黨軍隊不敢輕舉妄動。國共兩黨的合作關係終於維持到抗戰勝利。

朱德在延安做關於抗戰形勢的報告

從1937年9月東渡黃河,直到1940年5月回延安前,朱德一直佇馬太行山,從這個地區指揮著華北各地敵後的抗日戰爭。他和彭德懷一道,指揮了大小千餘次戰役戰鬥,光復了大片國土。建立起晉察冀、冀中、冀南、平西、晉冀豫、晉西北、冀魯邊、冀魯豫、魯西北、魯南、大青山等抗日根據地,創立了抗日民主政權,廣泛發展遊擊戰爭,抑留了侵華日軍的大量兵力,奠定了華北抗戰勝利的基礎,大大提高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和抗戰必勝的信心和決心。(劉建 管嚴)

本文系作者授權《祖國》雜誌社祖國網發表,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

相關焦點

  • 太行山與八路軍華北抗戰
    作者:山西大學近代中國研究所 嶽謙厚 韓晉成太行山是八路軍堅持抗戰的堅強堡壘,太行山區是中國共產黨在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太行山書寫了中國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為中國抗日戰爭和革命走向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 八百裡太行八百裡景 此行—太行山抗戰景區
    我一直在不斷地收藏著路上的風景,今天路過「太行山抗戰景區」吸引了我的眼球。素來就有「八百裡太行八百裡景」之說,太行山的秋天是迷人的,太行山的秋天是富有詩意的!除了我們涉縣美麗的太行風景之外,還有很多值得參觀的景色!美麗好風光,最美在太行。太行山形勢險峻,歷來被視為兵要之地。
  • 《在太行山上》:築起全民抗戰的「鐵壁銅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氣焰千萬丈!聽吧!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今年90歲的山西陵川人武文德再次唱起這首《在太行山上》時,歲月滄桑的臉上難掩激動之情,思緒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瀰漫著烽火硝煙的年代。  抗日戰爭爆發後,太行山特殊的地理形勢與革命鬥爭成果,使這裡成為一個精英雲集、風雲際會的地方,一批批青年學生和文化精英向這裡匯聚。
  • 電視劇《太行之脊》將於近日殺青,真實再現太行山抗戰史
    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片,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太行之脊》將於近日殺青,該劇由楊均柏、史鑫等實力派演員出演,原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張玉中擔綱導演,電視劇通過真實歷史和藝術再現的結合,將八路軍總部和第一二九師的太行山抗戰史重現螢屏。
  • 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戰憶:太行山上 日軍「名將之花」凋謝處
    千山萬壑,鐵壁銅牆,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開始前,由軍樂團、合唱團奏唱的歌曲《太行山上》氣勢恢宏,將人們的記憶帶回了那個抗日烽火連天的歲月。從北京坐汽車出發向西南行駛約兩個半小時,就會到達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炎炎夏日,這座在太行山腳下的小城卻涼爽宜人。傍晚後,街道上行人悠閒地散步。
  • 抗戰影視--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
    在中國電影和中國抗日戰爭的平行線上,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雖然戰爭已經過去60年,但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卻已經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抗戰記憶成為永恆的影像。就在淞滬抗戰進行之中,部分電影公司及其從業者便投入抗戰新聞紀錄片和抗戰動畫片的拍攝。這些影片相當及時地報導與宣傳了淞滬抗戰,展現了中國軍民抗敵禦侮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氣節。當時最值得一提的影片應該說是以抗日為背景的《風雲兒女》,此外還有《共赴國難》《漁光曲》《狼山喋血記》《馬路天使》《十字街頭》等一批優秀的、堪稱經典的民族電影作品。
  • 指南丨太行山 為什麼是天下之脊
    沒有人會對太行山感到陌生。即使說起太行山的時候,人們還沒有搞清它的位置、沒有見過它的容顏、甚至不確定它是不是真的存在……但太行山這個名字就像一個祖傳印記,在這個民族裡有著共通的血性。這股內力,就叫做:愚公移山。
  • 朱德與陳玉珍銅像揭幕儀式在四川南溪舉行(圖)
    揭幕儀式現場朱德與陳玉珍銅像  四川新聞網宜賓12月4日訊(羅平 李梅 記者 易友波)12月4日,朱德與陳玉珍銅像揭幕儀式在宜賓南溪區濱江新城舉行,以紀念我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朱德誕辰128周年。
  • 抗戰音樂:不作老病夫,不貽散沙嘲
    戰爭藝術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有些抗戰歌曲聚焦以弱勝強的英雄群體,歌頌他們以簡陋的裝備堅持鬥爭。早在1933年長城抗戰時,29軍的大刀隊就在喜峰口與日軍展開過白刃格鬥,「七七事變」後,大刀隊再次上陣,年僅23歲的麥新創作出了《大刀進行曲》,以慷慨激昂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開篇,連續高呼「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將滿懷的悲憤傾瀉而出。
  • 抗戰時期的「黃崖洞」,到底是用來造槍的嗎
    說到抗戰時期中國軍人使用的步槍,相信很多人都會如數家珍:比如毛瑟步槍、漢陽造、中正式步槍、55式步槍,還有從日軍手中繳獲的三八大蓋等。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除了這些步槍,還有一種步槍叫八一步槍。說到這裡有的軍迷說了,八一步槍不是79年才問世的嗎?
  • 中國地理小區域——太行山
    這些河流流經的太行山主脈地區,是「曲峽」分布密集區。圖1示意太行山區典型「曲峽」分布地段,圖2示意太行山某「曲峽」景觀。(1)從氣候角度分析太行山區河流的典型水文特徵。(2)描述太行山「曲峽」的形成過程。(3)說明太行山「曲峽」給當地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 地理知識 | 太行山的秘密
    攝影/孫靜文太行山這塊多層「蛋糕」抬升時,並沒有發生很大的傾斜,所以「蛋糕」的每一層基本保持了比較水平的狀態,在河流上遊的地形較平坦的高原面上,常常只能看到表層的「白色石灰巖」,當河流水系穿過太行山主脈的劇烈坡降地帶時,就會由表及裡,把「蛋糕」一層層地切開,刻蝕出深深的峽谷。
  • 太行山也有老虎?!建國後井陘境內的野生老虎
    太行山也有老虎?!(二)建國後井陘境內的野生老虎上一文講到了老虎尤其是中國虎的簡況,以及古代太行及井陘境內老虎活動記述。從歷史上看,明清時期中國境內的虎患報導是比較多的,雖然前代各朝也有虎患,一是缺乏記載,二是當時人口較少,沒有對老虎的尚存環境造成襲擾與破壞。
  • 四川抗戰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這組數字給你答案
    眾所周知,四川作為抗戰的戰略大後方,廣大軍傾全力支持和參與抗戰,為奪取戰爭勝利發揮了舉足輕重的重要歷史作用。四川在抗戰中作出了怎樣的貢獻?四川省軍區政治工作局主任張力在會上對四川在前後方抗戰上的支持進行了介紹。
  • 「嚴打是專政」:1年槍斃24000人 包括朱德孫子
    劉復之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1949年前,他是太行山上八路軍三位高級領導人的秘書,鋤奸部(保衛部)的得力幹將;1949年後,他先後執掌司法部、公安部,最後在最高檢察院檢察長的位置上卸任。  他曾是整風、「文革」和冤假錯案的受害者,也是諸多政法事件的親歷者和塑造者。
  • 井岡山會師,毛澤東找人連夜趕做灰布軍裝,只為見大名鼎鼎的朱德
    南昌起義時的朱德 [資料]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資料] 井岡山會師時,毛澤東找人連夜趕做灰布軍裝,只為會見大名鼎鼎的朱德 朱德,新中國十大元帥之首但除了井岡山的那根「朱德扁擔」,一些人對總司令便知之不多,也許更不會知道1928年4月朱、毛井岡山會師時,心情興奮的毛澤東特地換下穿慣的長布衫,找人連夜趕做灰布軍裝,只為能夠穿戴整整齊齊,會見大名鼎鼎的朱德。 肖克將軍回憶井岡山鬥爭時說,朱德在部隊中有很高的威信,部隊對朱德帶點神秘式的信仰。
  • 美軍情報員眼中的中共抗戰:4萬件機密檔案即將出版
    美軍觀察組機密文件中共敵後武裝並非「遊而不擊」近年來,網絡上片面否定中共抗戰貢獻的議論不時出現,加之各種「抗日神劇」的出現更是扭曲了普通民眾對於抗戰史的認知——似乎中共武裝在抗戰時期只是「遊而不擊」,積蓄力量,並沒有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實質性貢獻。
  • 太行山野生獼猴的「母親節」 (1/5)
    太行山野生獼猴的5) "← →"翻頁 5月9日,在母親節到來之際,在位於河南濟源的太行山獼猴國家自然保護區
  • 李保國: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追記「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2012年4月13日,李保國教授在臨城縣為農民講解薄皮核桃高接換優技術要領。 記者趙永輝攝9月17日,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是我省唯一獲獎者。9月29日,郭素萍代表丈夫李保國領取了「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