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一個旅到底多少人?

2020-12-05 大國將令視頻

我們在看像亮劍等抗日劇的時候,經常會感到疑惑,分不太清楚那些旅長、師長、團長等的等級,也不知道到底他們手下統領著多少人,一個團有多大?一個戰鬥旅又有多大?這是很多觀眾都不明白是什麼概念,這是軍隊中的編制問題,世界各國的軍隊編制略有不同,但大體上還是差不多的。

我們看抗日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對於我國方面的軍隊,都是以一個連隊或一個旅、一個團這樣的方式來稱呼,而日本方面則幾乎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稱呼,更多的是以聯隊、縱隊這樣的形式出現,其實一個聯隊基本上就相當於我國軍隊方面的一個旅的編制。

很多人分不清楚到底是旅長大還是團長大,其實團長要小於旅長,一個旅基本上會下面管轄著三個團,每個團基本上按照標準應該具備一千多的戰鬥力,這樣算下來,一個旅應該是有4000人左右,在抗日戰爭後期,雖然我國地多人廣,但是因為戰爭使得人員銳減,一個將近5000人的戰鬥力在戰場上已經算是很大的分量。不過部隊當中通常會有一場的情況出現,基本上各個國家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就是雖然表面上戰鬥編制有那麼多人,但其實具體數額達不到這個標準。

1937年那個時候,我國軍隊條件十分艱苦,一個標準的主力旅應該是有4000到5000人,甚至是更多的人數,但是可能因為招不到那麼多的新兵,或者出現逃兵,很少出現軍隊滿員的情況,甚至經常會出現一個旅僅僅只有一千多人的狀況。

所以說按照規定或者說是標準,一個標準的主力旅在1937年那個年代,應該是有將近5000人才是正常的。但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加上各方面的原因,其具體的戰鬥力人員數額各不相同,差距較大,很難一一進行統計。

相關焦點

  • 1938年,中國一個旅和日本一個旅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的一些編制問題,例如方面軍、軍和師團。分別對應了我國的集團軍、軍、師等編制,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旅團。與我國的一個旅相比,雙方誰的兵力更多呢?認真的說,日本軍隊的一個旅團,兵力卡在了旅和師之間。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甲乙丙3種師有何區別?八路軍3個師是哪種師?
    首先還是要根據國情制定合理的軍隊分配。為此,老蔣把全國軍隊分成甲乙丙三種師編制,根據當時實力大小分配名額。以前各集團軍統稱為「路軍」,比如抗戰中有名的十九路軍,二十九路軍,都是以前的地方集團軍。最強的屬甲種師,下面3個步兵旅,步兵旅下面3個步兵團,全師共有9個步兵團,因為是師級老大,甲種師還有直屬部隊,這裡面又分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騎兵連,通信連,特務連。這可是當時中國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德械師就是這樣來配備的。
  •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個團兵力多少?一個團800人,下轄5個連
    我們在關注軍事的時候不難發現,軍隊編制是相當嚴格的,同時也是國家在經歷了數次考量和實踐以後確立出來的最是和軍隊的一種部署。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曾經出現過一個相當特殊的編制——將主力團縮編成「小團」。
  • 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卻只有幾百萬
    不過雖然兩國都在拼命的爆兵,但中國軍隊數量始終維持在400-500萬,巔峰時期也不過540萬,而日本軍隊數量卻高達700多萬,軍隊數量遠遠超過中國。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只有幾百萬,還沒有7000多萬人口的日本多?第一,中國雖然人口數量多,但幾乎全是樸實的農民。
  • 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本惡意挑起盧溝橋事變,這也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這個階段中,就能看出中日在集結兵力方面的差距。那個時候的中國陸軍,共計有40個番號的集團軍加入了這場戰鬥。中國的總人口比日本多了幾倍,然而中國的軍隊,常規人數只有400-500萬的樣子,全盛時期,差不多也只有540萬。
  • 日軍花錢買糧為何還被罵搶劫,抗戰時中國軍隊夥食到底有多差
    包子最近在網上又火了,橫店編劇又為抗戰研發出新武器了,一種既可以飽腹,又可以當手雷的超級包子。蛋哥不是學化學的,不知道包子究竟能不能變成手雷,咱們今天就聊一下,中日雙方的夥食,中國軍隊到底能不能吃上包子。
  • 抗戰時期的「黃崖洞」,到底是用來造槍的嗎
    說到抗戰時期中國軍人使用的步槍,相信很多人都會如數家珍:比如毛瑟步槍、漢陽造、中正式步槍、55式步槍,還有從日軍手中繳獲的三八大蓋等。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除了這些步槍,還有一種步槍叫八一步槍。說到這裡有的軍迷說了,八一步槍不是79年才問世的嗎?
  • 中國抗戰軍民傷亡3500萬人 其中軍隊傷亡380萬
    中國3500萬軍民傷亡  據李忠傑介紹,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萬,佔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1/3。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而中國軍隊斃傷俘的日軍達150餘萬。
  • 一個日本步兵聯隊,與中國的標準團對抗,誰的優勢更大?
    那麼,在抗戰時期,正面較量的過程中,到底誰的優勢更大呢?首先,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編制情況。在二戰期間,日本軍隊的編制分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等等。在抗戰爆發以後,由於戰爭規模不斷的擴大,依靠一兩個師團已經無法應對局面。各個師團的師團長屬於平級,無法實現指揮調動。因此,日本軍隊先後建立了軍、方面軍和總軍。
  • 他被譽為中國巴頓,抗戰時期,率領遠徵軍打出中國虎的威名
    如在二戰時期的中國軍隊中,就有一位將軍被譽為是中國巴頓,他就是國軍名將廖耀湘。巴頓將軍廖耀湘,湖南邵陽人,是二戰時期的中國的著名將領,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之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法國聖西爾軍校升造而在他的戰爭生涯,以及在抗戰時期所作出的貢獻,也被譽為中國巴頓,率領遠徵軍打出中國虎的威名。
  • 詳解抗戰時期團級建制
    也就是說,八路軍685團在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時,每個營都轄四個步兵連(另有一個營屬重機槍排),每營兵力達600人以上。 黃埔建軍之初,國民革命軍是蘇式裝備、蘇式訓練和蘇式編制,所以也就沿襲了蘇軍的「三三制」編成原則。基本上是師轄三團、團轄三營和營轄三連,到擴編為第一軍時也遵循了這一原則,何應欽軍長以下分別是第1師師長錢大鈞、第2師師長劉峙和第3師師長譚曙卿。
  • 抗戰時,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
    文/寂寞的紅酒在抗日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同樣是中國士兵,但士兵們軍裝的顏色卻是五花八門。有的中國軍隊穿著黃色的軍裝,有的穿著藍色的軍裝,還有的穿著灰色的軍裝,讓人們傻傻分不清。那麼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
  • 抗戰時期的湖南大學
    該社在長沙《力報》上主編了《明日旬刊》,主要內容是堅持抗戰,反對投降。主要編輯是「臨大」借讀生湯德明,出刊13期。「明日社」還設立了開路書店,經銷《新華日報》、《觀察日報》《抗戰日報》和進步書刊,豐富了嶽麓山人的文化生活。 國民黨在嶽麓山辦了一個「軍官外國語補習學校」,培養出國深造的軍事人員。明日社通過文化活動,吸收該校軍官20多人參加了讀書會。
  • 抗戰時期,在越南受降的陸軍第一方面軍,是由哪些軍隊組成的?
    1938年滇緬公路通車以後,隨著戰局的變化,雲南當時幾乎成為中國對外聯繫的唯一的陸上交通通道。雲南的穩定,關係到蔣介石政權的穩固,也關係到抗戰事業的成敗。並設置第一、第二路軍指揮部(各轄新建三個旅),以盧浚泉、張衝分任指揮職,以及滇黔綏靖公署第一旅。第一路軍指揮60軍,轄第182師、第184師及滇黔綏靖公署第三旅;第二路軍指揮滇黔綏靖公署第4旅及第五5旅。各部沿滇越邊境之河口、屏邊、金平以及個舊、建水一帶布防。留在湘贛前線的原第一集團軍總部改稱副總部。雲南先後組建、擴編的三個軍、總兵力大約二十萬人,最後僅第60軍兩個師回到雲南。
  • 一個標準團有多少人,師團營三三制與軍旅營五五制各有什麼優劣?
    那麼團一級編制為何如此重要呢,一個團到底有多少人呢!自古以來,中國軍隊以營作為基本戰略單位,一個標準營是五百人,不同的是:古代建制營下轄五隊,每隊為100人。而現代軍事編制營下轄3個連,每個連150人左右,同時營部50人,也正好是500人的編制。因為營對應的鄉鎮一級,也就是一個鎮上的軍事力量通常是一個營,那麼作為鄉鎮一級以上的縣級對應的就是團級。
  •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新時期中國軍隊的使命與擔當
    什麼是新時期中國軍隊的使命與擔當?請談談你的看法。 秦天: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是我軍建設的根本方向,同時也體現了新形勢下軍隊建設和履行職能使命的新要求。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涉及諸多方面,但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保持自己的光榮本色?軍隊打勝仗,硬體條件是器物層面的,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品質,是軍隊的靈魂。
  • 抗戰影視--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
    在此期間,除了幾部典型的抗日戰爭中真實事件改變的故事片,隸屬於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名下的中國電影製片廠還拍攝了一大批抗戰題材的紀錄片和少量動畫片。而荷蘭著名導演伊文斯來華拍攝的《四萬萬中國人民》和美國導演弗蘭克·卡普拉來華拍攝的《中國的抗戰》則意味著中國的抗戰電影已經開始成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電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 台州唯一健在的抗戰女兵薛冽真:未殺敵一個卻救戰友無數
    大概是十六七歲的年紀,到底哪年我也記不清了,經常聽到外面打仗的消息,我一個很要好的同學兼好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閨蜜)找我商量件事。她說她也想去參加抗戰,而且她的男朋友能聯繫到部隊的人,可以介紹參軍。  當時一起去的,有好幾個年紀相仿的姑娘,我們一開始的目的地是延安,聽說那裡有新四軍。  一行人沿路北上,走到金華的時候,就遇到打仗了。
  • 歷史上的今天丨血戰武漢:82年前的這場會戰,對中國抗戰意味著什麼?
    1938年年初,日本參謀本部認為,「只要攻佔武漢、廣州,就能夠支配中國」。顯然,日軍希望通過迅速拿下武漢等重要城市,進而滅亡中國。由此,抗戰時期的22場會戰中規模最大的戰爭爆發了。百萬精兵血戰武漢武漢會戰還被稱為「東方的馬德裡保衛戰」,它是抗戰期間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雙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會戰。
  • 《抗戰2》軍隊襲擊日本腹地_抗戰2襲擊日本腹地...
    當年,日本鬼子以慘無人道的方式對中國進行全面掃蕩,如今,新時代的抗日模式下,我們要翻身爭做東瀛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