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在越南受降的陸軍第一方面軍,是由哪些軍隊組成的?

2020-12-06 野談歷史

1938年滇緬公路通車以後,隨著戰局的變化,雲南當時幾乎成為中國對外聯繫的唯一的陸上交通通道。雲南的穩定,關係到蔣介石政權的穩固,也關係到抗戰事業的成敗。1939年11月日軍登陸廣西,進佔南寧,其目的就是打斷越桂交通,除此之外另有其他目的,首當其衝就是進犯昆明,斷絕滇越、滇緬兩路交通。

日軍入侵越南

1940年9月,日軍與國軍陷入長期僵持階段,由於兵力有限,而戰線過長無法實行有效的進攻。國民政府分析敵人今後勢將傾其海陸空之力,並抽調若干精銳陸軍,用於南進。判斷敵勢,必將急速略取越南、緬甸。不久,日軍入侵越南,滇越鐵路完全被控制,並威懾滇西、滇南。

其實,於6月下旬滇越鐵路,突然停止運輸物資,一時間謠言四起,真相難以查明。龍雲致電重慶要求第一集團軍,「非迅速調回不可,表示滇黔零星部隊,難以負此重任。滇黔布防尤為重要,希望抽調第一集團軍回黔、桂邊境駐紮。以備不時之需,為最適宜。」

蔣介石復電,已令薛長官從速抽調一集團軍集中柳州候命,其餘一時無法抽調。60軍回防,成立滇南作戰軍,以盧漢為總司令。改滇南作戰軍為第一集團軍總部。

1940年成立滇南作戰軍時,先駐防昆明,後改滇南作戰軍總部為第一集團軍總部,移駐蒙自。並設置第一、第二路軍指揮部(各轄新建三個旅),以盧浚泉、張衝分任指揮職,以及滇黔綏靖公署第一旅。第一路軍指揮60軍,轄第182師、第184師及滇黔綏靖公署第三旅;第二路軍指揮滇黔綏靖公署第4旅及第五5旅。各部沿滇越邊境之河口、屏邊、金平以及個舊、建水一帶布防。留在湘贛前線的原第一集團軍總部改稱副總部。雲南先後組建、擴編的三個軍、總兵力大約二十萬人,最後僅第60軍兩個師回到雲南。

1941年3月間,日寇突增兵越南十餘萬,第九集團軍亦奉命調回增防滇南。第一集團軍防守滇越鐵路及其地區;第九集團軍防守滇越鐵路以東地區。全滇南達十數日之行程,而守兵共計不到五萬人。

盧漢

時年秋又設立滇越邊區總司令部,盧漢為總司令,指揮第一、二路軍、第六十軍及關徵麟部第九集團軍三個軍,實際上盧漢只能控制一、二路軍及第六十軍;關徵麟部為蔣嫡系,實際上是對龍雲、盧漢的牽制力量。原第一集團軍番號,授予留在江西的副總司令孫渡。

1943年,第一、二路軍各旅及綏署護衛團擴編為七個暫編師,其序列為:第一旅改編為暫編第18師師長盧浚泉、第三旅改編為暫編第20師長安純三、第五旅改編為暫編第22師師長楊炳麟、第四旅改編為暫編第21師師長邱秉常與原182師、184師統編為第60軍,第19師師長龍繩武、第23師師長潘朔端、第24師師長龍繩祖。其中第19、第23、第24三個師由龍雲直接指揮,餘歸盧漢指揮。1945年初,滇越邊區總司令部改編為第一方面軍,盧漢升任總司令。同時以暫編第18師、第20師、第22師新組第93軍,以盧浚泉為軍長。

龍雲

1945年3月間,第一、九兩集團軍奉命合編為第一方面軍,原第一、九兩集團軍司令部撤銷,方面軍司令部駐開遠指揮。以軍主力固守紅河北岸至馬關、董幹之線,以一部警戒國境。我方面軍奉命作有限目標攻擊,以策應其他戰場。於六月初,開始實施小部隊出擊,迄至方面軍入越受降時止,先後經過戰鬥三十餘次,佔領越南邊境多個據點。

至入越受降前,第一方面軍所轄三個軍為第五十二軍、第六十軍、第九十三軍,其中三分之二士卒為雲南健兒,尤以六十軍、九十三軍為主,此部隊素質良好、裝備齊全、戰鬥力強。越北與雲南邊境相連,進出便利,越南雖曾為法國殖民地,但是法國在歐本土曾被德國佔領,元氣未復,無力來東亞越北接受日本投降。所以美、英、法皆同意由中國部隊接受其投降。這一事件使中國享有國際上的崇高地位,也是中國戰區勝利的最大收穫。

相關焦點

  • 日軍投降時650多萬軍隊在同盟國六大受降區分布,向中國軍隊投降131萬
    第1軍在山西太原投降時,兵力有5.8萬餘人;第43軍在山東濟南投降時,兵力有7.05萬人;華北方面軍直屬部隊在北平投降時,兵力有12.68萬人。即華北日軍合計約26萬人。注:全面抗戰時期華北地區指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五省。
  • 抗戰時期的湖南大學
    作者:張生力 (名城長沙網註:「臨大」內容略) 嶽麓山下的湖南大學,是在1926年1月30日由工專、商專、法專組成的新興學府。 長衡區受降記 張 弓 國內分區受降,以長沙為第一。所謂長衡區,乃指南自衡陽,北達嶽陽為範圍;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受降的主官,是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中將,代表長衡嶽區二十餘萬日軍投降主官,是日本第二十軍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將。
  • 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首先是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以及華北方面軍,中國上海地區的作戰部隊集團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艦隊共四支軍隊,這幾股力量獨立執行任務互相之間都有紐帶牽制,不能讓其中的某個部分獨大,四支軍隊互相爭搶利益,差點不能共存。有點像唐朝的藩鎮割據的局面,雖然矛頭都是指向外敵,但是互相不怎麼配合。
  • 點將13鐵拳無敵關麟徵:抗戰時衝鋒在前渾身是傷
    蔣介石也對52軍給予高度評價:「中國軍隊如果都能像52軍那樣,打敗日本軍隊是不成問題的。」在臺兒莊戰役中與關麟徵較量過的日軍第五師團師團長板垣徵四郎就曾說過:「關麟徵的一個軍應視為普通支那十個軍。」作為對手的評價應該是對52軍最客觀的肯定了。臺兒莊大捷後,關麟徵因戰功升任第32軍團軍團長。
  • 見證南京受降的日本軍刀首次對外公布,專家推測:曾屬於小林淺三郎
    8月14日,抗戰勝利75周年紀念日前夕,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首次對外公布了一把曾見證南京受降的日本投降軍刀。相關專家推測,這把刀可能曾屬於侵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中國戰區受降籤字典禮在當時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日本代表岡村寧次在對華投降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中國抗日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宣告結束。「日本軍人在投降時,交出軍刀具有象徵意義,表示願意放下武器投降。」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衛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侵華日軍下級軍官刀的刀鞘是綠色的,這把日本軍刀是將官刀,屬於侵華日軍將軍佩帶的軍刀。
  • 抗戰時期中日單兵裝具對比(下)最具有日本風的三大件鋼盔戰鬥帽和...
    抗戰時期中日單兵裝具對比(下)最具有日本風的三大件鋼盔戰鬥帽和軍刀光亭摘要:日本士兵的個人裝具在二戰時期也達到了相當的水準,而且由於日本獨特的地理、歷史和文化傳統,很多單兵裝具都具有濃鬱的日本風,特別是鋼盔、戰鬥帽和軍刀更是成為當年日軍的典型標誌。
  • 抗戰十二圖鑑:崢嶸歲月裡的「微表情」——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抗戰時期條件非常艱苦,鄧玉芬老人省吃儉用,將節省出來的糧食用煎餅鏊子製成乾糧,送給八路軍傷病員,好讓他們早日養好傷,重上戰場多殺敵人。這是毛澤東主席在抗戰時期發表的重要著作。在關鍵時刻,它撥開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為抗戰勝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七七事變之後,1938年5月,經過10個月的全國性抗戰,多數中國人心裡的迷霧越來越重,中國會不會亡國?抗戰到底要打多久?如何才能取勝?
  • 中國抗戰軍民傷亡3500萬人 其中軍隊傷亡380萬
    據新華社電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第二批調研成果昨日在京發布,至此已包含大陸24個省市區的情況。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傑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吹風會上首次披露,抗戰期間日本在華投入兵力佔海外總兵力一半以上。
  • 抗戰勝利後進入東北蘇聯軍隊為何紀律渙散,搶劫民女還殺害司令員
    進入東北的蘇軍,中國人民熱烈歡迎1945年,二戰中歐洲戰場結束後,遠東蘇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下達了作戰命令,分成三個方向向盤踞在東北的日本關東戰發起了強大的突擊軍事行動,一路由東面突入東北的中部平原,分割和圍殲關東軍第一方面軍的主力於牡丹江
  • 法國在越南搞事被我軍一頓臭揍,迅速舉起白旗
    1946年3月6日凌晨,地點越南海防港,法國人由12艘軍艦組成登陸部隊準備在此地登陸。但他們遇上了強敵,中國軍隊53軍130師的官兵正在這裡駐防。中國軍隊首先鳴槍警告,接著法軍開火命中岸上的中國軍隊彈藥庫,海防港內升起巨大濃煙,發生火災,中國軍隊立刻奮起還擊。 法國軍隊以艦艇戰鬥編隊隊形試圖突入港內,中國軍隊先使用機槍掃射。
  • 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卻只有幾百萬
    不過雖然兩國都在拼命的爆兵,但中國軍隊數量始終維持在400-500萬,巔峰時期也不過540萬,而日本軍隊數量卻高達700多萬,軍隊數量遠遠超過中國。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只有幾百萬,還沒有7000多萬人口的日本多?第一,中國雖然人口數量多,但幾乎全是樸實的農民。
  • 90年,人民軍隊的90個「第一」
    90年,人民軍隊的90個「第一」  編者按:從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城打響第一槍至今,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走過9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留下一個又一個「第一」。值此紀念建軍90周年之際,半月談雜誌社與新華社解放軍分社、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共同評選出人民軍隊90年歷史上的90個「第一」,以表達對人民子弟兵的崇高敬意。  一、軍隊建設發展方面  1、打響人民解放軍「第一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中,我黨掌握的「葉挺獨立團」打響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 抗戰時,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
    有的中國軍隊穿著黃色的軍裝,有的穿著藍色的軍裝,還有的穿著灰色的軍裝,讓人們傻傻分不清。那麼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首先,我們來說說黃軍裝。黃軍裝分為好幾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綠色,這種顏色一般代表中央軍。中央軍軍服起源於黃埔軍校,當時是以蘇俄「弗倫奇式」軍服為藍本設計的中山裝式軍服,早期有灰黃兩種顏色。
  • 愛國名將何基灃:打響抗戰第一槍,自感失土有責舉槍自殺
    講述的是淮海戰役期間我軍潛伏在國民黨軍隊內部的中共地下黨員賀堅、嚴軍率部在賈汪起義,為我軍殲滅黃伯韜兵團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故事,影片播出後,影響很大,不少人根據這個影片認識了兩位愛國將軍,也就是賀堅、嚴軍的原型——何基灃和張克俠將軍。張克俠將軍一生事跡主要體現在這次賈汪起義,何基灃將軍則不然,早在抗戰初期,也就是盧溝橋事變的時候,他就已經是譽滿中國的抗戰名將了。
  • 抗戰勝利後中國政府收復南海諸島紀略(一)
    全面抗戰爆發之後,法國趁火打劫,於1938年7月初派兵佔領西沙群島。為此,日本還是從獨佔中國和全亞洲的侵略計劃著眼,表明決不讓法國染指南海的態度。日本外務省發言人聲稱,「我們承認(西沙群島)是屬於中國領土」。1939年2月10日,日本侵略軍佔領我國海南島之後,3月30日派兵攻佔法軍駐守的我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將法軍及越南僱傭人員全部驅離,並把南海劃歸臺灣高雄市管轄。
  • 淪為法國殖民地的越南,是如何在二戰後一步步走向獨立?
    只不過到了二戰快結束的時候,日本一看歐洲那面戰爭快完事了,法國將來還得歸盟國那邊,乾脆我把越南佔了得了,我甭搭理法國了。所以1945年的時候,日本把維希政府的人趕跑了,那麼二戰結束之後,越南歸誰統治呢?根據當時的協定,越南北部由中國派軍隊進駐,越南南部由英國派軍隊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