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南京受降的日本軍刀首次對外公布,專家推測:曾屬於小林淺三郎

2021-01-18 手機鳳凰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然/文 施向輝/攝)牛皮質地的刀鞘略顯斑駁,泛著歲月留下的痕跡。刀鞘的銀制銘牌上,「凱旋」兩個字格外醒目,拔劍出鞘,刀鋒依然寒光閃閃。8月14日,抗戰勝利75周年紀念日前夕,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首次對外公布了一把曾見證南京受降的日本投降軍刀。相關專家推測,這把刀可能曾屬於侵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

△軍刀

「凱旋」軍刀曾見證南京受降,重歸南京意義重大

△刀柄內部刻著「昭和十七年」幾個字

刀鋒上的水波紋,是手工鍛打特有的痕跡。拔下銅製刀柄,仔細辨認可以看出,裡面刻著「昭和十七年」幾個字以及工匠姓名。「由此可見,這把刀是1942年日本工匠手工製造的。」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介紹道。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

這把軍刀重1400克,長99釐米,刀柄76釐米,刀鞘73釐米,刀68釐米,刀鞘上有一塊銀質銘牌,上面刻有27個字:蕭蔘謀長毅肅存念:凱旋。民國卅四年九月九日於南京,廖耀湘敬贈。

△刀鞘上的銀質銘牌

民國卅四年,即1945年。1945 年9月9日,南京是一座被勝利籠罩的榮光之城。中國戰區受降籤字典禮在當時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日本代表岡村寧次在對華投降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中國抗日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宣告結束。

「日本軍人在投降時,交出軍刀具有象徵意義,表示願意放下武器投降。」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衛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侵華日軍下級軍官刀的刀鞘是綠色的,這把日本軍刀是將官刀,屬於侵華日軍將軍佩帶的軍刀。侵華日軍投降時,這把軍刀被帶到了南京,作為投降的象徵交給了中國軍方。「作為在南京接受日軍投降的中國新六軍軍長廖耀湘,得到這把刀也在情理之中。隨後,廖耀湘把這把軍刀贈送給了參加南京受降儀式的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蕭毅肅。」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衛星

王衛星表示,75年後,曾見證日本投降重要時刻的這把軍刀重歸南京,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它見證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也見證了日本投降的重要時刻,人們可以通過這把刀,了解中國抗日戰爭的光輝歷程,接受愛國主義的教育,感受偉大的抗戰精神。」

專家推測:可能曾屬於侵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

「廖耀湘曾參加過南京保衛戰,差點把命丟在南京,後來他來到南京接受侵華日軍投降。所以,他會在軍刀上刻上『凱旋』兩個字,而不是『勝利』或者其他。」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王曉華分析道。那麼,這把「凱旋」軍刀,曾經屬於哪一位侵華日軍將軍?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王曉華

王曉華將一本《中國戰區受降始末》帶到了活動現場,「這本書裡的內容都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內的檔案。」書中詳細地描寫了受降籤字儀式的經過。侵華日軍投降籤字前,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致岡村寧次的「中字第17號備忘錄」中指出:根據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規定:日軍繳械時,不舉行收繳副武器之儀式。日軍代表於正式投降時,不得佩帶軍刀。凡日軍所有軍刀,均應與其他武器一律收繳,一俟正式投降,日軍即不得再行佩帶軍刀。

「由此可見,軍刀並沒有帶入受降儀式會場。」王曉華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們在會場外解下所配軍刀,交給負責衛戍南京警備的新六軍軍長廖耀湘。廖耀湘將駐華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的軍刀,分獻於參與受降儀式的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蕭毅肅和副總參謀長冷欣。「按照對等原則,侵華日軍二把手的軍刀交到中國戰區二把手的手裡,合情合理。因此從資料上分析,這把軍刀最初的主人可能就是侵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

△軍刀

王曉華說,南京受降儀式除了文字和照片,實物非常罕見。據他了解,「另外兩把見證南京受降的日本投降軍刀已經不知去向。」

軍刀與同時期舊物光譜吻合,9月9日起將在館內展出

「這把刀濃縮了一整部抗戰史,它見證了中國的屈辱與光榮。當我在廣州看到這把『凱旋』軍刀的時候,我就在想,一定要把它帶回南京。」吳先斌回憶道,2019年9月,他從朋友處了解到,廣州一位兵器收藏家剛從美國徵集到一把與南京日軍投降儀式相關的軍刀。「我一開始並不相信,和幾位學者交流,他們也認為這麼一個見證歷史重要時刻的軍刀,不太可能流到民間。」

兩赴廣州,吳先斌還邀請了著名篆刻家、金石鑑賞家童迅一同去鑑定。「在現場,我們除了眼力判斷外,還攝取了軍刀的成像。回到南京以後,我們通過軟體,識別出軍刀的光譜,與同時期舊物光譜相吻合。」經過與廣州收藏家幾輪商談,2019年10月底,吳先斌花費巨資將這把見證歷史的軍刀帶回了南京。

據吳先斌透露,9月9日,也就是南京受降儀式75周年紀念日,這把「凱旋」軍刀將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展出。

相關焦點

  • 誰能料當年杭州大學地礦系一普普通通標本員竟是曾打落六架日軍飛機的抗日英雄
    他曾擊落6架日軍飛機,見證日本投降儀式,赴臺後艱難回到大陸。1954年被迫勞教20年,刑滿出獄後靠蹬三輪車為生,1980年平反。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清明節,他強撐身體祭拜嶽飛廟,在精忠報國的塑像前,清淚長流。以下文字源自網絡搜索整合真正的英雄,我們可曾知曉?我們可曾記起?
  • 歷史記憶與話語主權:構建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核心要義
    比如,2016年10月在法國岡城和平紀念館舉辦的《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就是基於當年留守南京救援難民的拉貝、馬吉、威爾遜、魏特琳、辛德貝格等西方人士留下的影像、照片、日記和書信等第一手史料而組織的促進南京大屠殺史實傳播國際化的有力舉措之一,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 日軍投降時650多萬軍隊在同盟國六大受降區分布,向中國軍隊投降131萬
    第6軍在江蘇南京、安徽蚌埠投降時,兵力有18.12萬人;第20軍在湖南長沙投降時,兵力有7.018萬人;第11軍在江西南昌投降時,兵力有6.683萬人;第13軍在上海投降時,兵力有16.5萬人;第6方面軍直屬部隊在湖北武漢投降時,兵力有14.26萬人。即華中日軍合計約70萬人。華南:第104、129、130師團等。
  • 軍刀上刻著9個字,成日本侵華的罪證,日本想高價贖回,被我國嚴詞拒絕
    日本也因此淪為戰敗國,被趕出了中國國土還無條件投降。不過在日本投降之後,我們國內發現了不少日本軍刀。武士刀對於日本來說是身份的象徵,有著很高的地位,當然大度的我們也將發現的大部分武士刀悉數奉還了。
  •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軍刀,日本想出千萬贖回,老人果斷回絕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武士道的國家,在日本,軍刀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軍刀象徵著他們的身份,也代表著日本人的身份地位,不同的身份地位,擁有的佩刀也不一樣。二戰時期,日軍在中國,用軍刀殺了無數中國人,上面沾滿了老百姓的鮮血,而戰爭結束之後,日本軍刀都被我國收繳,無論如何,也不會歸還日本。
  • 日本刀的鄙視鏈:收藏軍刀的都是「人傻錢多」
    作者:冷兵器研究所如果世界三大名刃之一的日本刀也存在鄙視鏈,那麼雄踞鄙視鏈頂端的當屬古刀(平安末期987年到公元1596年之前的日本刀),被日本刀族群一直鄙視到死的當屬現代刀(日本軍刀),一般認為後者只能稱之為「鐵棒」。
  • 39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言證物卷宗首公布
    39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言證物卷宗首公布 2014-12-10 10:59:38來源: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他的父親被一小隊日軍帶走,從此音信全無,他的母親被日軍強姦……」昨天,南京市公證處首次公布了39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物、證言的公證卷宗,這批以公證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的證據,再次證實了當年那段慘痛的歷史。  「這39位大屠殺倖存者證言證物公證卷宗完成後就被存放進檔案室,至今已封存了17年。」公證處工作人員說,近期,他們對公證檔案進行重新整理,發現這批珍貴資料。
  • 日本欲出天價贖回一把軍刀,卻被嚴詞拒絕,只因刀柄上所刻9字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國家。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西斯戰犯國日本除了向世界各國發起戰爭侵擾之外,尤其是對中國簡直是絞盡腦汁的想要侵略。從19世紀末發動的甲午戰爭,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發動的侵華戰爭。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媽媽和姐姐被日軍輪姦後刺死
    (資料圖片)  通過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合作  揚大搶救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史  85歲夏淑琴老人口述證言已公布  12名倖存者口述檔案已通過中英文向全球公開  今年9月17日上午,85歲的夏淑琴按下國家公祭網倖存者口述證言公布的按鈕,她的故事開始在網際網路上傳播。100位證人的口述證言陸續通過國家公祭網同步公布。
  • 12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檔案通過中英文全球公開
    (資料圖片)通過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合作揚大搶救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史85歲夏淑琴老人口述證言已公布12名倖存者口述檔案已通過中英文向全球公開今年9月17日上午,85歲的夏淑琴按下國家公祭網倖存者口述證言公布的按鈕,她的故事開始在網際網路上傳播。100位證人的口述證言陸續通過國家公祭網同步公布。
  • 帝國的斜陽——日本昭和18年陸軍三式軍刀!
    如果說98式給人比較美的印象,那麼三式軍刀可以說是本人比較討厭的一種 從外觀上說,三式軍刀質感不強,美術意義更差。因為它的出現完全是侵略者在戰場上對軍刀進行實戰評估後,針對98式軍刀的刀柄存在柄卷(就是我們說的纏繩)在戰鬥中容易鬆脫、一個目釘承受不了高強度對戰需要等弱點,進行種種改進的一把純粹把重點放在實用上的軍刀。這款刀出現於1943年,是離侵略者的末日不遠的時候。
  • 展廳擺下「五大洲」,南京朋友遍天下 南京國際友好城市展覽館免費...
    館內展出南京與各友好城市的珍貴交往資料和各友好城市贈品近170件,包括雕塑、繪畫、工藝品、紀念牌等,還有多種趣味互動裝置。據介紹,該館是南京對外交往的展示窗口,參觀者可以了解到南京市國際友好城市的經濟、文化、自然風光等多方面情況,見證南京市與這些國際友城開展交流合作的成果。南京的對外交往歷史源遠流長。
  • 它削鐵如泥,殺死日本武士軍刀
    日軍用這些鋒利的軍刀屠殺了無數中國人。日本的軍刀在世界上久負盛名。它的歷史要追溯到19世紀末。這把軍刀與原來的軍刀完全不同。它是用純鋼和現代技術製成的。刀刃多採用手工油淬工藝製作。1937年12月,兩名日軍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百人斬首」,使用的是家傳的武士刀。由於抗戰時期人們對日本軍刀印象深刻,日本軍刀也成為今天討論的焦點。然而,古代中國是一個造劍大國,甚至是世界劍製造業的鼻祖。
  • 國內首次開展南京中華虎鳳蝶同步調查
    這將是全國首次針對南京地區的中華虎鳳蝶種群受脅狀況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同步調查。同時也將首次採用多地點直播的方式對調查過程進行跟蹤記錄。同步調查將為保護提供有效途徑和措施據了解,中華虎鳳蝶每年大約在3月中上旬驚蟄節氣前後羽化,也被稱為「驚蟄蝶」,南京是長江中下遊地區觀賞中華虎鳳蝶的最佳觀測地點之一。
  • 抗戰時期,在越南受降的陸軍第一方面軍,是由哪些軍隊組成的?
    1938年滇緬公路通車以後,隨著戰局的變化,雲南當時幾乎成為中國對外聯繫的唯一的陸上交通通道。雲南的穩定,關係到蔣介石政權的穩固,也關係到抗戰事業的成敗。於六月初,開始實施小部隊出擊,迄至方面軍入越受降時止,先後經過戰鬥三十餘次,佔領越南邊境多個據點。至入越受降前,第一方面軍所轄三個軍為第五十二軍、第六十軍、第九十三軍,其中三分之二士卒為雲南健兒,尤以六十軍、九十三軍為主,此部隊素質良好、裝備齊全、戰鬥力強。
  • 哀悼南京30萬冤魂 國家第三次公祭死難同胞
    獲頒紀念章的包括曾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並在日記中記錄了日軍在南京暴行的約翰.拉貝、曾任安全區總幹事並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喬治.費奇、南京大屠殺期間救助南京難民並曾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的南京鼓樓醫院美籍醫生羅伯特.威爾遜、冒險救助眾多南京難民的鼓樓醫院美籍醫生克利福德.特裡默和理察.弗裡曼.布萊笛、曾任德國大使館南京辦事處政務秘書並向德國外交部如實報告日軍暴行的羅森。
  • 兩男穿日本軍服在南京一抗戰遺址前照片引多方譴責,警方調查
    兩青年身著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日本軍服,手持帶刺刀的步槍、旗子等,在疑似南京紫金山一處抗戰碉堡舊址前,擺出各種pose拍照。近日,有網友「@上帝之鷹_5zn」在微博曝光了上述一組照片,引發公眾熱議。不過該照片的來源和拍攝時間尚無權威認定。2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南京玄武警方獲悉,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
  • CCTV6數字電影《軍刀》系列在京發布
    網易娛樂6月28日報導《軍刀之利刃出鞘》《軍刀之利刃破空》, 6月27日在北京好特·熱溫泉酒店召開新聞發布會,九鼎資本集團總裁、九鼎鴻藝集團董事長、影片總出品人殷朝平,山東拓元常宏傳媒董事長、影片聯合出品人之一
  • 看擬斑脈蛺蝶 在南京首次大爆發
    蝴蝶專家張松奎表示,張先生見證了擬斑脈蛺蝶首次在南京大爆發的壯觀景象。昨天上午,記者跟隨蝴蝶專家張松奎走進老山北麓神秘「蝴蝶谷」。  探訪神秘「蝴蝶谷」  這是一條山間小道,兩側山勢起伏,谷地間的小道兩側長滿了半人高的荒草雜木,一條溪流沿著低地曲折蜿蜒,兩側大樹參天。在這個手機沒有信號的山谷中,不時能看到各種蝴蝶翩翩起舞,耳中則是蟬鳴陣陣。
  • 接受日本投降時,麥克阿瑟特地用了5支筆籤字,都送給了哪些人?
    作為二戰中法西斯陣營裡最後一個投降的國家,對日本的受降儀式標誌著這場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戰爭徹底結束。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一瘸一拐地走上美國密蘇裡號軍艦上正式籤署投降書,麥克阿瑟以駐日盟軍最高司令的身份,代表所有盟國接受日本的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