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戰中法西斯陣營裡最後一個投降的國家,對日本的受降儀式標誌著這場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戰爭徹底結束。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一瘸一拐地走上美國密蘇裡號軍艦上正式籤署投降書,麥克阿瑟以駐日盟軍最高司令的身份,代表所有盟國接受日本的投降。有意思的是,麥克阿瑟為了籤字,特地準備了5支鋼筆,並且將這些極具紀念意義的鋼筆送了出去。那麼這5支鋼筆他都送給了哪些人呢?
第一支鋼筆
麥克阿瑟全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他用第一支鋼筆寫下了「道格」後,轉身當場送給了站在他身後的美軍中將喬納森·溫萊特。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麥克阿瑟被美國政府調去了澳大利亞,作為他的得力助手的溫萊特臨危受命接替了他美國駐菲律賓總司令的職務。當時的美軍後勤跟不上,武器和糧食都已經消耗殆盡,而日軍則對菲律賓勢在必得。彈盡糧絕之時,溫萊特為了保住美國士兵的性命,無奈選擇了向日軍投降。
我們眼中的這位「投降將軍」,在美國人眼裡卻是美國的英雄,所以受降儀式上麥克阿瑟特地讓他站在了自己的身後,近距離見證這一歷史性的一刻。
第二支鋼筆
寫下「道格」後,麥克阿瑟接著用這支筆寫了「拉斯」,轉身當場送給了英國陸軍中將、曾經的馬來亞英軍總司令阿瑟·珀西瓦爾。和喬納森·溫萊特一樣,珀西瓦爾也是一位「投降將軍」——在彈盡糧絕之時被迫投降的將軍。珀西瓦爾上任是註定不可能勝利的,盟軍交到他手裡的只有兩個軍,一個是馬來亞軍,另一個是印度軍。其中馬來亞軍的實際編制只有2個旅,印度軍雖然下轄了第9和第11兩個師,但都是沒有接受過叢林戰訓練的。在日軍的兩個整編軍面前,這支拼湊起來的雜牌軍看都不夠看。
相比於日軍的560架飛機和211輛坦克,珀西瓦爾只有158架老舊飛機,火力上的差距也太過明顯。雖然珀西瓦爾曾組織過反攻,但終究是蚍蜉撼樹無濟於事。被俘後珀西瓦爾和美國將軍溫萊特一樣,被關押在了我國東北的戰俘營。
第三支鋼筆
這支筆寫的還是名字,也就是我們常喊的「麥克阿瑟」,籤完之後送給了美國國家檔案館,作為接受日本投降的紀念。這座直屬於聯邦政府、館長由總統任命的檔案館建立於1934年,收藏了大量二戰時期的文件等相關檔案。至1984年時,收藏的文件累計約30億頁原件、14萬卷影片、500萬張照片、200萬幅地圖和圖表、20萬件建築和工程設計圖、11萬件錄音檔案以及800 萬張宇航照片。作為受降籤字的見證者,這支鋼筆也被保管在了這裡。
第四支鋼筆
寫完了自己的全名之後,接下來寫的就是他的職務——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這一寫下了職務的筆他也收了起來,回國後送給了西點軍校。西點軍校全名「美國陸軍軍官學院」,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軍事學院之一,也是麥克阿瑟的母校。西點軍校以「責任、榮譽、國家」為校訓,作為優秀畢業生的麥克阿瑟,將這支在對日受降儀式上寫下了自己職務的筆贈送給母校,也讓母校因為自己而獲得了榮譽。
第五支鋼筆
這支鋼筆寫的是日期,他送給了自己的太太吉恩,讓她分享自己丈夫的成就,也感謝她在背後的支持與付出。
後記
頭兩支鋼筆送給兩位為了保全眾多士兵性命而投降的將軍,用榮耀洗刷了他們曾經被俘的恥辱。第三和第四支鋼筆送給了檔案館和母校,證明他是一個重視國家利益和個人榮譽的軍人。最後一支筆,也讓外界看到了他作為丈夫的溫柔的一面。對此也有人調侃道:如果讓畢卡索來籤字,他起碼能籤50支鋼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