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在二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他代表美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並宣告二戰正式結束。在他進入日本時,日本民眾在道路兩旁像神一樣為他低下了頭。在戰敗後的日本,麥克阿瑟在日本的影響力,比日本天皇的影響力還大。關於處理日本戰後問題,全部由麥克阿瑟說了算。也就是說,天皇的個人命運,全部掌握在麥克阿瑟手中,要殺要剮,麥克阿瑟一句話的問題。
當麥克阿瑟進入日本以後,考慮到日本人的國情和感情,他絕對對裕仁天皇寬大處理。讓日本保留君主制,但是天皇的君權神授已經不再,天皇不再是神,而是普通人。保留天皇,只能作為國家的象徵,沒有實際的權力。雖然說很多大臣不滿,但是裕仁天皇聽到這個消息已經很滿意了,可以說超出了自己的預想。沒想到自己沒有被審判,在當時,天皇都把他視為恩人來看待。在日本當時就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麥克阿瑟就是日本的太上皇,他在日本的待遇簡直沒得說。
1950年,北朝鮮進攻韓國,韓戰爆發。韓國抵擋不住朝鮮的進攻,總統李承晚向美國求救。美國命令麥克阿瑟為盟軍總司令,率領聯合國軍進入朝鮮作戰。由於美國的介入,朝鮮很快潰不成軍,美軍率領的聯合國軍,很快佔領了朝鮮首都平壤,並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中國處於安全考慮,加上朝鮮主席金日成的請求,中國決定派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不到三個月中國志願軍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三八線。這對麥克阿瑟來說,真的是一種恥辱,眼看就要佔領整個朝鮮了,結果被中國打了回去。1951年,麥克阿瑟建議美國轟炸中國東北的軍事目標,必要時使用核武器。結果遭到杜魯門的反對,所以不久就被杜魯門解職了。
麥克阿瑟被解除了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職務,一下就沒有了權力。不過他在日本從1945年到1951年,做了6年的太上皇,應該很滿足了。在1951年4月16日凌晨,麥克阿瑟乘汽車前往厚木美軍機場,準備離開日本。沿途成千上萬的日本人自發的站在街道旁邊為他送行,人群當中有的人痛哭流涕,對他感恩戴德。
麥克阿瑟被解除職務,在返回美國時,他還想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日本的裕仁天皇,但是麥克阿瑟卻沒有見到他。當時的裕仁天皇,以「龍體欠安」拒絕了麥克阿瑟,意思是我感冒了,不見。裕仁天皇早不感冒,晚不感冒,偏偏在麥克阿瑟解職時感冒。明白人都知道,麥克阿瑟在日本人眼中已經沒有了價值,現在什麼也不是了,你以為想見我就見我啊!
其實從這件事,也暴露了日本人的本性,麥克阿瑟掌權的時候,日本天皇對他點頭哈腰,唯命是從像個孫子似的。但是,麥克阿瑟沒有了權力之後,日本裕仁天皇對他就「不感冒」了。之前,天皇對麥克阿瑟的恭敬都是裝出來的,假如,某一天美國沒落了,日本絕對會把美國踢開,麥克阿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別看小日本現在對美國恭恭敬敬的,等某天美國失去了全球霸權,日本的野心就會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