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雖然是一場局部戰爭,但在美國的忽悠下,很多國家都被卷了進去,形勢變得越來越複雜,向來喜歡渾水摸魚的蔣介石,也看到了希望。
在蔣介石的如意算盤裡,這場戰爭只要開戰,北朝鮮肯定不是對手,聯合國軍肯定會兵臨鴨綠江,威脅新生的新中國,再加上蘇聯的介入,很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到時,蔣介石就可以趁機起兵,重新爭奪大陸!
韓戰開始後,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一路南下,南韓總統李承晚不得不向美國求援,並派特使攜親筆信到臺灣面見蔣介石,想請蔣介石也出兵。
此舉正中蔣介石的下懷,立即選派最精銳的52軍做好出徵準備,麥克阿瑟也非常贊同蔣介石的決定,並許諾給予全套美國裝備。
但是,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卻反對蔣介石參戰,因為他從內心裡看不起在內戰中一敗塗地的蔣介石,覺得連臺島自身還需要美國來保護,哪裡有資格再向海外出兵?
而且,當時新中國還沒有表態出兵,美國最害怕的就是這個,一旦讓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蔣介石出兵朝鮮,必然會激怒大陸,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所以,蔣介石在韓戰剛剛爆發時的第一次請求,就這樣被美國人否決了。
1950年10月,中國志願軍出兵朝鮮後,朝鮮局勢頓時扭轉,美軍連遭失利,麥克阿瑟承諾的聖誕節結束戰爭的大話,也成為美國國內反對派嘲諷攻擊他的話柄。
這時,麥克阿瑟又想起了蔣介石,不經白宮同意,擅作主張,致電蔣介石,要52軍立即準備動身。
這一次,麥克阿瑟動「真格」了,調遣駐菲律賓的美軍軍艦,給蔣介石送來大批武器,52軍全部換上了第一流的美國裝備,成為臺島內裝備最精良的部隊。
然而,就在52軍準備登船啟航時,惱羞成怒的杜魯門總統再次否決了麥克阿瑟的決定。
這一次,完全是由於杜魯門與麥克阿瑟之間的鬥爭使然。
1952年5月,美國越來越不願意繼續這場戰爭,克拉克接替李奇微擔任韓戰美軍司令。
這個克拉克,曾經說過一句高度概括美國人對韓戰評價的名言:「這是一場錯誤時間錯誤地點發生的錯誤戰爭。」由此不難想像,他有多麼不情願再繼續把美國大兵寶貴的生命浪費在這個錯誤的地方。
所以,克拉克以日本防禦空虛為由,從朝鮮戰場抽回一個軍的美軍。那麼,誰來填補這個空白呢?克拉克也想到了蔣介石。於是,蔣介石第三次請求派兵參戰,但是再次被杜魯門否決。
杜魯門為什麼這麼討厭蔣介石呢?這也難怪,杜魯門在解放戰爭時期,對蔣介石提供了巨大的援助,結果腐敗無能的蔣幫最後輸得褲子都不剩,讓杜魯門遭受了美國國內朝野無情的抨擊,甚至反對黨還掀起一場「是誰丟了中國」的國會彈劾案,逼杜魯門下臺。
可想而知,杜魯門有多麼討厭蔣介石,就憑這些殘兵敗將,就算去了朝鮮戰場,除了繼續丟人現眼,還能起到什麼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