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數十年,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保持著和平。然而無論是各國軍事媒體、政治家還是軍事愛好者,都從未停止過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假設。
儘管絕大多數的國家都討厭戰爭,但並代表全部,總還是有些個例,比如靠戰爭發家,成為世界霸主的美國。
20世紀上半葉的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確立了自己的國際地位。美國通過冠絕全球的工業實力,販賣軍火和物資,大發戰爭財。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本土都遭遇了極大程度的破壞,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唯有美國,向全球輸出兵力和武器的同時,本土毫髮無損,成為二戰的最大贏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無仗可打的美國,一邊和蘇聯搞冷戰,一邊四處挑撥其他國家對立,發起代理人戰爭,或者堂而皇之的入侵"不聽話"的國家,盡顯戰爭販子的本性。美國頻繁挑起戰爭的原因是為了維護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打壓其他國家的發展。
進入21世紀,隨著蘇聯解體,經濟全球化的加速,世界更加趨於和平。美國難以發動或者挑動其他國家發起戰爭,就乾脆挑撥其他國家對立,趁機售賣軍火,雖然賣出去的武器,很可能根本沒機會用。
菲律賓總統就曾經表示:"美國希望在國際上引起緊張局勢,挑撥中國和越南對立,藉機售賣軍火賺錢。"
隨著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越發受到挑戰。很多國外的專家和媒體預言,如果真的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發起戰爭的很可能是美國。
那麼假如真的有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發起戰爭的對象最有可能是誰。
首先要來看看美國的地緣政治。美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安全的地緣政治,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整個大陸,除了美國之外連一支像樣的軍隊都沒有。
到處是美麗沙灘與陽光的南美大陸,充滿浪漫色彩,但是包括巴西和阿根廷在內的所有國家,軍事實力都十分羸弱,和亞歐大陸上的國家差距很大。面對美國,他們連自保的實力都沒有,對美國構不成絲毫威脅。
再看北美大陸上美國的鄰國,加拿大根本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只能算是一個經濟體,他的國家安全完全由美國保障。
另一個領國是墨西哥,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獲得和加拿大一樣的待遇。墨西哥人可能還盼望著美軍能夠"王師北定",讓他們能早日呼吸到自由的美利堅空氣。
不過墨西哥對美國還是有威脅的,他們的居民大量偷渡到美國,趕都趕不走,這讓川普很頭疼。
很多人認為美國會和中國開戰,實際上這種可能性比較小。因為中國和美國本土的距離太過遙遠,無論中國多麼強大,都很難出現美國設想裡的最壞情況。
這也註定了美國和中國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而是一種競爭和合作共同存在的關係。美國更多的是想要遏制中國發展,防止中國在亞洲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威脅美國的霸主地位。
歐盟和中國同理,美國最擔心的是歐洲走向聯合,誕生出一個強大的"政治體",迅速取代美國的霸主地位,這種威脅也很難讓兩者發生戰爭,理由依然是距離太遠。
從地緣政治上看,美國最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對象依然是俄羅斯,美國國內的軍事專家也是這麼認為。因為俄羅斯雖然和美國本土並不接壤,但是卻離阿拉斯加很近,二者相距不到40公裡。除此之外,俄羅斯距離加拿大也很近,一旦俄羅斯佔領加拿大,甚至可以直接從陸地上進攻美國本土。
除此之外,俄羅斯龐大的核武儲備,對美國也是最大的威脅,不過這可能反而促使美國不敢對俄羅斯發起戰爭。
不過,隨著俄羅斯國力的逐漸衰弱,在常規武器方面俄羅斯早已大不如前。在海軍方面,俄羅斯水面艦艇的實力直線下滑,甚至面臨沒航母可用的尷尬局面,不僅沒辦法和中美差距明顯,甚至和日本、英國都有差距。儘管俄羅斯核潛艇的實力依然強大,可以通過核潛艇來遏制美國的水面艦艇。但美國核潛艇的實力也同樣強大,中國也在加速追趕美俄。
空軍和陸軍領域,俄羅斯雖然沒有海軍那麼尷尬,但依舊在吃蘇聯老本,第五代戰機(美標第四代)難以量產服役,只有陸軍部分裝備勉強領先美軍。
如果不使用核武器,在常規戰爭的背景下,俄羅斯幾乎沒有獨自抗衡美軍的可能,只能寄希望於中國在亞太牽制美軍,同時儘可能的拉攏歐洲。
當然,如果使用核武器,那就是另一個層面的事了。不過我相信以人類數千年積累的智慧,不會讓這個情況出現。
不過即便不使用核彈頭,俄羅斯的常規彈道飛彈依舊對美國有極大的威脅,這也是美軍不敢和俄羅斯開戰的原因。希望第三次世界大戰永遠只存在於想像裡,世界人民能夠永遠享受和平。
戰爭與和平一直以來都是兩個相關聯的存在,縱觀古今,戰爭也是為了最終獲得和平,和平到了一定階段也可能引發戰爭。我國近千年的歷史朝代更替的基調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必然會引發各種各樣的戰爭,而後帶來了我們現代社會的和平。
回顧歷史,不難看到在近代史上,中國人民付出了許多的努力,也失去了很多。我們從落後、被欺負到現在逐漸走到世界之巔,足以明白我們今天的成就是來之不易的,因此作為一名中國人,更應該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和平。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從我國近代的發展就足以證明這一點,只有自身實力強大了才能夠讓國家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祖國的強大背後就是因為有著無數科研人員的付出,正是他們這些人用自己的智慧和熱血幫助祖國實現了再次強大的夢想。讓我們向這些科學家致敬,中國的這些科學大師們,之所以能夠在各自所擅長的領域取得如此令世人驚嘆的成績,根本原因是在於他們都擁有著比較好的數學基礎。
眾所周知,數學是數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都能用得到的學科,生活中小到路邊做生意,大到精密武器的研製,這一切都是離不開數學的。而說起中國教育,有那麼一個人是不得不提的,他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劉薰宇。
劉薰宇在民國時期曾擔任國內多所名校的老師,因為在數學上有很大的影響力,1950年,他被邀請出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負責編寫中小學生的數學教材。在數學的教育上他比較傾向於開發孩子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把一些枯燥的數學知識,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描述出來,就比如他關於函數的這個講解:
從前有個窮書生,因在河邊救下溺水的富家千金,得到了富家小姐的賞識,不久後兩人便結了婚。但是婚後的生活卻讓書生苦不堪言,因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不高,因此常常遭到老婆的訓斥,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書生也慢慢習慣了老婆對自己的訓斥。幾年後書生考中了狀元也當上了大官,但是妻子對他的態度還跟從前一樣,這樣書生感到非常沒面子。於是就問自己的老婆,你說我現在都當官了,你在還像以前那樣訓斥我呢?
然而書生老婆卻回答道,這麼簡單的水漲船高的道理你怎麼都不明白呢?假如一個人他從一出生就擁有花不完的錢,那麼他的女兒自己染那就是有錢人家的千金小姐;但如果這個人是乞丐,那麼他的女兒的生活也就好不到哪去了。不過當他們的女兒如果嫁對了人,嫁給大官自然就會變成了像我一樣的官太太;但嫁給了乞丐,那麼她自然就是窮婦。這個也就是數學上的函數,在這個故事中男人是X,女人是Y,Y總是隨著X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這麼有趣的知識得到了,物理學家楊振寧、當代著名數學家齊民友、著名畫家豐子愷等一大批科學界大人物的推崇。如今,劉薰宇著作中的精華部分被匯總到《給孩子的數學三書》當中,這套書非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如果你還在為孩子學習數學而感到煩惱,點擊上方小卡片了解詳情(軍中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