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第二批調研成果昨日在京發布,至此已包含大陸24個省市區的情況。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傑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吹風會上首次披露,抗戰期間日本在華投入兵力佔海外總兵力一半以上。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李忠傑對「在此時推出報告煽動情緒」的說法予以駁斥。
中國3500萬軍民傷亡
據李忠傑介紹,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萬,佔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1/3。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而中國軍隊斃傷俘的日軍達150餘萬。
此外,日本投降前夕,日軍在中國戰場兵力為186萬人,其海外總兵力358萬人,在華兵力佔其海外總兵力的50%以上,這是這組數據首次在國內公布。
除了各省的情況,李忠傑說,「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的成果還包括《抗戰期間全國重大慘案彙編》。根據調研數據,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平民傷亡800人以上的慘案至少有173個。
「當然這些還不是全部,我們接下來還會再補充,如果去看每個省的調研都非常觸目驚心。」李忠傑說,日本總是和南京大屠殺較勁,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造成的慘案不僅僅是南京大屠殺。
此前,一些聲音對於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提出了質疑,李忠傑以一組數據舉例,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仍有110萬左右的軍隊用於中國戰場,這一數目超過了日軍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各島的兵力總和。
而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中國戰場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戰場,拖住和抗擊日本陸軍總兵力的80%,最高時達到94%,從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到1943年冬,日本在中國的陸軍佔其總數的50%以上,最高時達到69%。
李忠傑說,由於中國戰場牽制了日軍主力,日軍無法向太平洋戰場轉移更多兵力,這就有力地支持盟軍在太平洋方面的作戰。
歷時10年60萬人支持
據了解,2004年,中央黨史研究室決定開展「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課題調研。
調研內容包括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抗戰中的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歷次重大戰役戰鬥中中國軍隊傷亡的情況,日本從中國掠走和破壞文物的情況,日軍在中國製造的一系列重大慘案,中國勞工的損失情況。
調研進行了將近10年,前後共有60多萬黨史工作者、史學工作者和其他各類有關人員參加。
李忠傑介紹,調研的方式,主要是查閱和搜集各種檔案文獻、當年的報刊資料及多年研究的成果,對一些重大、特殊的事件,走訪當事人、知情人和有關研究人員,記錄證詞證言等。
全部調研成果,編纂成《抗戰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叢書》,分為A、B兩個系列,陸續分批出版,總數300本左右。第一批調研成果於2014年9月出版,這次出版的是第二批調研叢書,兩次總共涉及24個省市區。
年底前出版第三批 正醞釀翻譯外文
李忠傑會後向南都記者透露,第三批成果將於年底前出版。他說,廣東省的情況按照原定計劃應該已經推出,但由於需要嚴格審核,涉及廣東省抗戰期間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也將在年底推出。李忠傑透露,廣東省的調研成果涉及廣州大轟炸特大慘案等,具體數字量級還不便透露。
儘管已有很多抗日戰爭調研成果發布,但日本社會仍然保持沉默。李忠傑介紹,正在考慮未來將調研成果翻譯成外文,包括日文。
釋疑
煽動民族情緒?
「真實記錄歷史而已」
有觀點認為,70年已經過去,中國這邊還在強調戰爭傷亡的數據,有煽動民族情緒的想法。李忠傑則駁斥稱,這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國際社會負責。
李忠傑說,編纂叢書的出發點,首先是因為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巨大的事件,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巨大的災難,「不能對這樣的歷史事件和災難漠不關心,或者糊裡糊塗。所以我們必須立此存照,將歷史存留下來。幾十年之後、幾百年之後、甚至上千年之後,如果要研究中華民族歷史上這樣的事件請參看此書。」
李忠傑說,按道理來說,幾十年過去了,不需要大張旗鼓地整天談這個事情,「但是看到,確實有一些勢力,直到今天對當年日本侵略所造成的罪行和傷害,仍然不肯承認,連個像模像樣的道歉都還在那兒扭扭捏捏。想一想、看一看當年我們老百姓付出的巨大的犧牲、傷亡,怎麼能不難受?所以,我們用事實來說話,絕不是想煽動什麼。」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也表達了通過出版叢書改變國際社會認識的希望。「我最近剛看了一個報導,南京大屠殺中國說30萬人,他卻說就有20萬甚至更少,有時候我們看了真的覺得有一點奇怪,難道20萬不是屠殺嗎?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工作,我們也許能夠改變一些人的想法。」
數據不可靠?
「請拿出你的證據來」
調研成果發布後,會帶來一些對數據的質疑聲,這也是在李忠傑預料之中的,「這麼複雜的歷史,過去了這麼長的時間,要絕對準確無誤是相當困難的。」他說,為了保證數據的嚴謹性,調研力爭做得非常紮實、嚴謹,讓人挑不出毛病。
李忠傑說,在調研過程中,立足於查閱當時的抗戰資料,把國內檔案館的資料幾乎全查了,除了西藏外所有省市區都進行了查檔。
「我們走訪了年紀大的老人,比如山東,從省市縣成立機構一層層調研,走訪70歲以上老人500萬人,我們當時也很吃驚,但核實後發現全省70歲以上老人600多萬人,有山區日本當年沒去過,還有講不了話了的老人,除此之外所有能調研的我們都走訪了,光證言證詞就有29萬份」,李忠傑說。
據李忠傑介紹,每一本書都對本省、市、區所受到的損失和傷亡做了系統的整理、梳理,不過,如果有包括日本在內的人提出質疑,李忠傑也表示歡迎,「沒關係,好事。既然提出質疑,就請你拿出你的證據來,或者你再去研究,你再去查檔。」
責編:欒雨石
關鍵詞:李忠傑,1941年,兵力,傷亡人數,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