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時中國的軍工實力並不是太強,和日本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長達8年的抗戰中,用無數軍民的性命才贏得了戰場上的勝利,但我國的傷亡人數也高達3600萬人,其實還有一個國家的戰況更為激烈,蘇聯的直接死亡軍民為2700多萬人,其累計傷亡人數達到了6000萬人,這個數字直接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蘇德戰爭是20世紀全世界傷亡最慘重的戰爭,戰爭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要知道蘇聯適合服兵役的男子幾乎都上了戰場,基本上是非死即殘,直接影響了蘇聯的人口性別比例, 直到現在俄羅斯還是女多男少的狀態。作為當時的世界工業強國,蘇聯的軍工實力直接虐殺日本,為啥損傷人數這麼多呢?
要知道日本本土遭美國轟炸,在亞洲戰場也死了很多人,但累計也不過三百萬人,蘇聯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傷亡,和蘇聯高層的決策有關。很多戰役沒必要損失這麼多人,但史達林卻強硬執行軍令,就拿基輔戰役來說,當時的朱可夫提議放棄基輔,被史達林反對,認為他這是怯戰,直接免去了他的職位,後任者布瓊尼將軍再次提出放棄基輔,還遭到了史達林的強烈拒絕,並將其免去職位,結果戰爭打響後,蘇聯的大軍被德軍團團包圍,造成了六十萬人死亡,六十六萬人被俘的敗果。
而在柏林戰役中,其他的同盟國都提議圍而不攻,這樣德軍就會主動投降,不過蘇聯卻派出了上百萬軍隊進攻柏林,此戰後蘇聯的死亡人數達到了三十多萬人,可謂是慘重,而蘇聯高層的眼裡,只要贏得戰場的勝利,就算用上再多的人命填補也在所不惜,蘇聯的損傷大也可想而知。
另外蘇德戰爭初期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也是損失慘重的關鍵原因之一!當時的蘇聯陷入了瘋狂的清洗肅反運動,被判刑的有130萬人,遭到槍殺的有68.2萬人,這場政治鎮壓和迫害運動,直接讓蘇聯損失了無數的知識分子,一大批優秀骨幹遭到清洗,還有軍隊領導者。
所以在二戰開始時,蘇聯的軍隊缺少合適的領導者,軍隊在沒有統帥的情況下,戰鬥力大打折扣。戰爭爆發的前18天,蘇聯就損失了2000列火車的軍火、3000門大炮、2000架飛機、1500輛坦克、30萬名蘇軍被德軍俘虜。
在打得很慘的情況下,就只能填補人員來穩住前線,蘇德戰場成為了恐怖的血肉磨坊,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蘇聯的戰略還是成功的,畢竟蘇聯承受傷亡的能力遠遠的高於德國。
此外,龐大的戰爭規模,成為了蘇聯損失慘重的重要原因,從1941年6月22日,啟動「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入侵蘇聯的德軍共有380萬人!如此大的數字在其他戰場是沒有的,更何況戰爭初期,德軍的戰鬥力一直所向披靡,一仗下來,說遍地屍骨一點都不過分。
有數據顯示,在整個戰爭期間,蘇聯紅軍陣亡和失蹤的人數有700萬,被俘約520萬人(其中大約360萬人死於德國戰俘營),軍隊總死亡人數1060萬多人,平民死亡1740萬多人。德軍的傷亡也不小,被蘇聯殲滅的納粹佔總量80%以上,戰鬥陣亡及失蹤約400萬人、被俘約330萬人。
戰爭破壞了經濟和文化建設,讓人民的生活充滿了絕望,很難走出來厚厚的心理陰影,這些無辜的人民遭受了戰爭的洗禮,而他們得到的只有傷害和無窮盡的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