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花錢買糧為何還被罵搶劫,抗戰時中國軍隊夥食到底有多差

2020-12-06 史料不輯

包子最近在網上又火了,橫店編劇又為抗戰研發出新武器了,一種既可以飽腹,又可以當手雷的超級包子。

蛋哥不是學化學的,不知道包子究竟能不能變成手雷,咱們今天就聊一下,中日雙方的夥食,中國軍隊到底能不能吃上包子。

日軍研究軍用口糧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治維新,二戰時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體系。每人每天供應精米660克,精麥210克,鮮肉210克,蔬菜600克,還有各種調料、糖、茶和香菸等。戰時主食由壓縮餅乾和罐頭替代,其他副食酌情增減。

日本耕地面積很小,供養百萬日軍幾乎是不可能的。甲午戰爭時,日軍口糧只有精米和味增,直接導致20%的士兵死於營養不良,所以才提出以戰養戰。

日軍的軍糧一般是就地購買,只不過用的是軍票。這種錢沒有準備金,想印多少印多少,而且還不能兌換成日元。所謂「買糧」,不過是一種變向的搶劫。

如果從字面上來看,中國軍隊的夥食標準還是很不錯的。大米一斤半,肉罐頭四兩,乾菜、鹹菜各二兩,醬油食鹽少許。實際的情況是,每年產的糧食就這麼多,日軍搶走多少,我們就少多少。

(學生兵的夥食標準比較高)

一天能吃上三頓飯的只有少量技術兵種和黃埔學員,這還是委員長三令五申後的結果,其他部隊每天只有兩頓飯。每頓三兩米,不是日軍那種精米,而是夾雜大量黴米、石子、稻殼等的劣質米,副食就是鹽水煮青菜。

作戰時肉罐頭是從來沒有的,戰前每人會帶三天的口糧,主要是大餅、炒米或是炒麵等。遇到大仗,部隊三天後就有斷糧的危險,因為後方支援更費勁。

淞滬會戰前,川軍沒經歷過現代戰爭,不知道生火時要避免出現濃煙,以至於很多川軍兵團還沒補充到前線,就被日軍轟炸機消耗大半。

做飯不容易,送飯就更難了。為躲避飛機和大炮的封鎖,後勤人員只能夜裡送飯,這樣戰士每天只吃一頓飯,基本上都是餓著肚子在打仗。

到了抗戰中後期,餓肚子都是小事了,最可怕的是東部產糧區逐漸淪陷,中西部地區根本無法維持供養幾百萬大軍的消耗。

(日軍炊事員)

中條山位於山西呂梁山區,至今仍是國家級重點扶貧區域,老百姓都在餓肚子,十幾萬大軍的口糧只能從幾百公裡外的後方運。

開戰前,很多中國士兵就因營養不良而浮腫,團級幹部也僅多一點鹹菜。開戰沒幾天就有士兵餓得扛不起槍了。守軍每天要派出三分之一的兵力去黃河邊上把糧食和水背回來,一旦遇到日軍空襲,前線立刻就會斷糧。

凡事沒有絕對,比如東北軍各個吃得膀大腰圓。用張家父子的話說:東北百姓都喜歡我們,我們和外國人做生意,有的是錢,從不刮地皮。東北軍在瀋陽不僅有亞洲最大的兵工廠,還有現代化的糧秣廠,餅乾、罐頭什麼都有。

抗戰初期,國家經濟還沒崩潰,東部地區的中央軍吃得也還行。夥食直接影響著部隊軍容,出於宣傳的考慮,中國軍人的形象經常被幾支精銳代表,以至於大眾都認為中國軍隊都長這樣:

實際上更多的部隊都是這樣:

比對一下日軍:

著名的《東史郎日記》中說:子彈像金子一樣寶貴。日軍認為子彈用得完,力氣出不完,看身材就知道日軍為什麼熱衷於拼刺刀了吧。

蛋哥一直在文章中強調:正是因為我們的弱小,勝利才值得紀念;正式因為敵人的強大,先烈的犧牲才有意義。

一個包子就能炸死一片鬼子,那不是對歷史的緬懷,而是侮辱。

相關焦點

  • 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卻只有幾百萬
    不過雖然兩國都在拼命的爆兵,但中國軍隊數量始終維持在400-500萬,巔峰時期也不過540萬,而日本軍隊數量卻高達700多萬,軍隊數量遠遠超過中國。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只有幾百萬,還沒有7000多萬人口的日本多?第一,中國雖然人口數量多,但幾乎全是樸實的農民。
  • 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中國的總人口比日本多了幾倍,然而中國的軍隊,常規人數只有400-500萬的樣子,全盛時期,差不多也只有540萬。日本卻不一樣,就算國土面積那麼小,但是拿出了700萬的兵力來,從軍隊數量來說,大大超過中國。大家都知道日軍採用的師團編制,不過,師團的規模具體是什麼概念,極少人真的了解,很多人心裡有個很模糊的概念,也就是中國的一個師那麼大。這種想法其實是錯的,它們可謂是判若雲泥。
  • 抗戰末期,日本人已經餓得受不了!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日本憑藉遠勝中國的工業力量,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極大的軍事勝利,差點就實現全面侵佔中國,或至少侵佔其精華部分的企圖。不過今天小兵兵不是要講抗戰史,而是顛覆我們傳統印象的奇景——日本兵用武器彈藥跟中國人換糧食。
  • 抗戰時的「邊區造」威力如何?李雲龍嫌棄的武器,其實日軍有點怕
    文/商學野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手裡武器可能是世界上最多樣的。中國二戰時的軍隊人數約在800萬左右,軍隊成分也非常複雜。這其中既有全套德械裝備的國軍德械師,也有裝備"萬國牌"武器的地方雜牌軍,還有在北方敵後活動著的,用步槍和大刀長矛裝備的遊擊隊。
  • 抗戰勝利後進入東北蘇聯軍隊為何紀律渙散,搶劫民女還殺害司令員
    隨後,進入中國的蘇聯軍隊,受到中國百姓的熱烈歡迎,路邊擠滿了歡慶的中國民眾,可見看出,中國老百姓對解救自己結束日本人統治的蘇軍是懷有好感的。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些事情,東北人民一開始對蘇軍的歡迎態度,慢慢隨著事情的發展悄然地改變著,甚至成為中蘇後來關係破裂的原因之一。
  • 14年抗戰僅此一例,老百姓集體搶劫日軍,日本鬼子還不敢反抗
    對於抗戰,我們記住了他們殘的種種惡行,是我們至今不能原諒的。抗戰初期,日軍披著偽合作的假面,以友好合作為藉口,因此一直致力於建立維持會,說服中國的民眾支持日本天皇,然而1942年他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被沁源縣當地的老百姓搶劫了,並且還只能忍氣吞聲。1928年12月29日,在知道有東北虎之稱的張作霖不會和自己合作之後,日軍製造了「皇姑屯事件」。
  • 中國抗戰軍民傷亡3500萬人 其中軍隊傷亡380萬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李忠傑對「在此時推出報告煽動情緒」的說法予以駁斥。  中國3500萬軍民傷亡  據李忠傑介紹,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萬,佔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1/3。按照1937年比價,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而中國軍隊斃傷俘的日軍達150餘萬。
  •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讓歷史照亮人類的明天
    日軍隨後放出被關民工三人出去送信。許多村民聽聞後,都信以為真。為了求過安穩日子,大家紛紛求親告友,變賣家產,很快如數湊齊了「買安」的錢。收到「買安」錢後,被關押的民工果然被陸續放回。「這時,已經快到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大多數村民都陸續回家,準備過個團圓節。」老人悲憤地說,讓人難以預料的是,就在人們期盼著節日的團聚時,一場慘絕人寰的陰謀正在醞釀著。
  • 為什麼侵華日軍比中國軍隊還熟悉地形?100年前日本畫的中國地圖
    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本的侵略,我國進行了激烈的鬥爭,很多人認為,日本先進的武器和強大的單兵作戰能力只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日本間諜滲透到中國,日本間諜繪製的中國地圖比我們的地圖更準確,日本間諜對中國的滲透非常嚴重。
  • 抗戰時,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
    文/寂寞的紅酒在抗日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同樣是中國士兵,但士兵們軍裝的顏色卻是五花八門。有的中國軍隊穿著黃色的軍裝,有的穿著藍色的軍裝,還有的穿著灰色的軍裝,讓人們傻傻分不清。那麼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
  • 抗戰時我軍大多都是四川小矮馬,日軍那麼多「東洋大馬」咋來的?
    眾所周知,抗戰期間,日本侵略者對我國犯下的罪行可謂罄竹難書。而他們除了全副武裝的人員作戰外,還利用了不少動物對我軍進行騷擾。譬如早年抗戰還未打響前,日本軍方為了傳遞情報,特意從我國進口了一批信鴿。
  •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軍隊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的十幾張中國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國家對外國地圖感興趣,運用多種手段繪製外國地圖,其意圖往往使人生疑。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 日軍投降時650多萬軍隊在同盟國六大受降區分布,向中國軍隊投降131萬
    第1軍在山西太原投降時,兵力有5.8萬餘人;第43軍在山東濟南投降時,兵力有7.05萬人;華北方面軍直屬部隊在北平投降時,兵力有12.68萬人。即華北日軍合計約26萬人。注:全面抗戰時期華北地區指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五省。
  • 歷史上的今天丨血戰武漢:82年前的這場會戰,對中國抗戰意味著什麼?
    同時,國民政府還將大部分機關和全國性的軍事指揮機構設置在武漢。如此重要的戰略位置,自然成為侵華日軍的目標。1938年年初,日本參謀本部認為,「只要攻佔武漢、廣州,就能夠支配中國」。顯然,日軍希望通過迅速拿下武漢等重要城市,進而滅亡中國。由此,抗戰時期的22場會戰中規模最大的戰爭爆發了。
  • 抗戰中最大規模白刃戰,曾有三個小時聽不到槍聲,擊斃日軍7千人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右上角關注,便於接收到小編每天編輯的文章,每天都有分享,完全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1943年,日軍為了速戰速決,完成三個月佔領中國的目的,展開了鄂西會戰。為了確保鄂西會戰的勝利,日軍調動了7個師團,兩個野戰炮兵聯隊,外加航空隊,一共10萬兵力,妄想在長江沿線消滅中國守軍,直逼陪都重慶。附近的石牌村就成了日軍的攔路虎,長江因為石排的阻攔在這裡突然右拐110度,構成了一個天然的防禦屏障,可以很好地據守長江沿線,阻攔日軍的進攻。
  • 臺兒莊戰役川軍為何打得慘烈?
    鄧錫侯帶部隊到華北去時,原定分派到各戰區之後會重新裝備。所以他們連比較爛的槍都沒多帶。結果到山西,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比較自私,不願意給川軍裝備。國民政府軍政部,那時候也沒有力量給川軍裝備。所以川軍到了山西之後基本沒拿到什麼裝備。但還是英勇作戰,頑強抗擊日軍。
  • 抗戰時一旦發現這種動物,為何必須立即擊斃?全是鮮血換來的教訓
    跟在靖國神社所安放的士兵牌位一樣,軍鴿在抗戰時期為日本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千百年來,在我們的固有印象當中,鴿子所代表的是和平和美好,在以前通訊技術還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鴿子一直都是作為信使的角色存在的,所謂的飛鴿傳書,也就是人類利用鴿子來傳遞信息。本來信鴿是中國的獨門武器,在唐朝的時候日本派遣使者來到中國,將鴿子傳信的技術帶回了日本,後來日本就廣泛地利用鴿子來傳遞信息,完全掌握這門技術之後,鴿子也被應用到了戰場上成為了軍鴿。
  • 《抗戰2》軍隊襲擊日本腹地_抗戰2襲擊日本腹地...
    當年,日本鬼子以慘無人道的方式對中國進行全面掃蕩,如今,新時代的抗日模式下,我們要翻身爭做東瀛主宰者!
  • 武漢會戰日軍到底損失多少人?
    [摘要]如果算上第27師團和軍直屬部隊損失,日軍第11軍戰死、戰傷人數應在4萬—4.5萬人之間。所以日本《戰史叢書·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給出的傷亡數據整整縮水一半。關於抗日戰爭歷次會戰,中國軍隊到底殲滅多少日軍一直充滿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