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時期日本的鬼子們作戰能力都非常的強,而且文化水平也比我軍的水平要高,看過抗戰劇的人都知道,他們的作戰單位是旅團,並且如果說有上萬人參加戰鬥的時候一般都會有旅團進行作戰。
那麼一個旅團究竟有多少個人又是什麼級別呢?圍剿一個旅團有需要調動多少的兵力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在日軍的部隊中當時他們部隊的編制大體也是有等級劃分的,最高的是軍最低的是小隊,但是軍卻不是經常設立的,反而師團卻是最高級別的經常設立的軍事單位,而且一個師團下面一般分為兩個旅團,並且其中還有獨立的工兵隊和炮兵隊還有騎兵隊,並且下屬的還要四個步兵隊,如此龐大的規模一個步兵隊中有著三千多人,並且一個旅團算下來就有六千到七千的步兵人數。
當然這是最標準的旅團待遇,一般甲級師團中的旅團才有這樣的標準,由於日軍在外作戰長期消耗過多,所以他們的編制也慢慢的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說還是原來編制的名稱,是卻減少了不少的人數,並且當時到了四零年的時候個旅團就只剩下五千多個人了,而且當時的師團也做了很大的減員,一個丁級的是團最後也只剩下一萬多人,與三七年之前的師團完全減少了一半的兵力。
而且根據當時日本部隊的規定,師團中最高的長官便是中將,也就是他們所謂的師團長,而一個旅團最高的指揮官便是少將級別,當年有一個出了名的人叫做石原莞爾,當時完全可以有作師團長的資格,但是因為他被上級誤認為資歷還不夠,所以無法出任,但是如果出任下一級職務是又有一點埋汰,所以他沒有任何的實際軍職,但是也因為這樣他沒有最後遭到禍害,因為當時他沒有任何的軍職所以他也沒有指揮過什麼戰鬥,最後在戰爭結束之後,他也沒有得到起訴。
當然如果從亞洲戰場上分析,想要圍剿一個旅團那可是相當困難的,如果將他們重創那是有可能的,但是要圍剿就難度太大了,日本鬼子還有很多的空投和物質,在戰機掩護下完全可以突出包圍,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雙方的實力懸殊非常的大。
但是隨著戰爭不斷,在二戰後期日本鬼子的部隊已經人員枯竭,最後也沒有什麼兵源能夠補充了,只能面臨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