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位被厚葬立碑的日軍將領——中村正雄的「軍史錄」

2020-12-05 趣史錄

"博弈之交不終日,飽食之交不終月;勢力之交不終年,惟道義之交可以終身。"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做事行得正坐得直,否則幾十年碌碌,不過雲煙飄散。上世紀抗戰爆發,日軍惡行昭著,唯有將領中村正雄得到了中國人的認可,受到尊敬,他在前線陣亡後,對手給了他厚葬。

優秀軍官

中村正雄1892年出生於日本石川縣,早年就讀於金澤第一中學校、中央幼年學校等。他1913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21歲的年紀就成為了陸軍少尉,任職於步兵聯隊,7年後,中村正雄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

這個完成的速度相對於其他學員來說,已經算是飛速 ,日本陸軍大學作為日本的精英軍官學校,培養的都是高級軍官將領。一個未滿30歲的年輕人能夠這麼快畢業,只能說明他能力格外突出。

中村正雄曾在法國、義大利大使館擔任過保衛工作,抗戰爆發後,他被調回日本,36年跟隨師團長清水喜重抵達東北。中村正雄的軍旅生涯一帆風順,連續晉升,從步兵聯隊大隊長到師團參謀長,在39年即被授予少將軍銜,任職團長。

按照正常流程來說,只要中村正雄之後不出大錯,就一定會高升,成為日本最頂尖的將領之一,畢竟日本很看重資歷,一般師團長都在50歲往上,而中村正雄坐到這個位置上時才48歲。

中村正雄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引入了西式的指揮刀,但熱兵器時代這樣的指揮刀華而不實,在戰場上經常斷裂,士兵的頻頻抱怨讓日本方面不得不改進這種雞肋的指揮刀。

改進後指揮刀刀身變窄,以精鋼作為原材料,採用的是當時最精良的鍛造工藝,最終成型的指揮刀韌度高,劈殺時可以將力量發揮到極致,後來人們稱其為"東洋刀"。日本軍人的佩刀極其講究,通常是與軍人的地位和家族掛鈎。

指揮刀代表的榮譽,使他們的驕傲,一般而言軍曹級別以上的軍官都能擁有指揮刀,貴族出身的配備祖傳的刀鞘和刀柄。刀柄上鑲嵌的金、銀、銅、銠用於區別不同級別的將領,侵華日軍崗村寧次配備的是鑲金的指揮刀。

按照級別而言,中村正雄應該配鑲銅刀,但日本天皇為了表彰在日俄戰場上表現優秀的指揮官,特地打造20把鑲銀軍刀,一把就在中村正雄手上,可見其能力之出眾。

日本指揮刀

軍人作風

在戰前,中村正雄雖然在軍校學習,但所有閒暇時間都投入到了建築學上,對於中國古建築,他一直保持著欣賞的態度,即使後來日本在我領土橫行,他也嚴格要求部下不能破壞中國的文物古蹟,燒殺搶掠等惡事不能出現,完全有別於與畜生無異的其他敵軍。

南寧王陽明講學遺址和觀音閣等現在著名的歷史遺蹟都是在中村正雄的一手庇護下得以被保存,戰火沒能燒毀它,只是特殊時期,國人為搗毀封建迷信,將其盡數搗毀,實在令人痛心。

之前有一部電影叫《鐵血崑崙關》,主要講述抗戰最艱難的時期,敵軍的精銳部隊在華南突襲登陸,中國的第一支機械化部隊負責抵抗。這其中有一個鏡頭是中村正雄在支援攻破崑崙關的途中,一個敵軍士兵起了私心,強搶當地百姓錢財,被中村正雄當場槍斃以明軍紀。

在中國的影視劇中,不可能存在會美化敵人的情節,那是因為中村正雄確實是做了那樣的事情。中村正雄與只會屠戮無辜人民,鐵蹄破壞大好河山的其他日軍將領不同,他所管轄的部隊紀律嚴明,作戰出色。中村正雄算是一名真正的軍人、學者,而不是殺紅了眼的劊子手。

電影《鐵血崑崙關》中村正雄劇照

崑崙關作戰

39年底,日軍展開了南寧攻略作戰,目的在於切斷從南寧到越南的國際交通線,而這條交通幹線確實負責承擔中國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外援運輸任務,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國軍方面派出中國當時唯一一支機械化部隊出戰,由陸軍中將杜聿明臨時擔任軍長,這算得上是最頂尖的部隊配置了。

但在日軍方面中村正雄所在的部隊日軍第五師團是日本陸軍第一流的精銳機械化部隊,號稱鋼軍。抗戰中是南口、平型關、太原、臺兒莊等重大戰役都由其擔任主攻部隊,其中最主力的旅團團長就是中村正雄,被冠以"日本部隊永不折斷的鋼刀"的稱號。

二者算是針尖對麥芒,誰也不可能讓誰。此次崑崙關大戰其慘烈程度在抗戰中都算是最悲壯的,國軍和敵軍投入了戰力最強的部隊,戰場上廝殺起來與"屠宰場"無異,有一段不到50公裡的路線,中村正雄整整用了5天時間才得以前進。

在一場阻擊戰中,國軍團長鄭庭笈觀察到在部隊前方有日軍軍官集結講話,他立刻下令迫擊炮和重機槍都向該方向開火,中村正雄就在此受重傷身亡。

戰場上的拼殺是無情的,畢竟那都是你死我活的事,但杜聿明對於中村正雄這個對手還是懷著尊敬,他認為,只有中村正雄這樣真正的軍人才有資格與他對戰。

在清理戰場時下令將中村正雄厚葬,親自為其題寫碑文,"民國二十九年,崑崙關戰役陣亡日本第五師團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墓,陸軍第五軍軍長杜聿明題"。

中村正雄墓

事實上,為敵人立碑這件事日軍也曾幹過,33年古北口激戰,為了讓大部隊得到撤離的機會,國民軍隊7名士兵堅守最後的陣地,拖延轉移時間,他們懷著必死的決心,堅持了三四個小時之久,成功阻擋2000餘敵軍的進攻,最後全部壯烈殉國。

日軍被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所震撼,旅團長下令將七名戰士合葬,樹碑"七勇士"。

抗戰中日軍犯下的滔天大罪,所作所為罄竹難書,但並非所有人都是惡鬼,有時也會出現人性尚未泯滅的將領。中村正雄得到國軍將領的尊重,戰死後還被厚葬立碑,這樣高級的待遇,日寇裡再無第二人了。

相關焦點

  • 塞班島戰役中,日軍將領的一道指令,讓兩萬平民自願跳海自殺
    由於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所以被迫將北馬裡亞納群島讓給了日本,這其中就包括塞班島。之後,日本在塞班島建立機場、部署軍隊,還設立了水上飛機基地,憑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這裡儼然成為了日本的軍事堡壘。二戰期間,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進行了激烈戰爭。1944年,美軍的優勢逐漸明顯,日軍卻還想要垂死掙扎。美軍開始對塞班島發起了攻擊。
  • 武林高手大刀砍殺日軍,1人14個,1人7個,犧牲後日軍厚葬立碑
    但是大刀的使用,只有在近戰、夜襲中才能發揮奇效,砍殺敵人。在1938年2月「大刀隊」的攻擊中,近300名隊員在給日軍重創時,這300名隊員也幾乎全部犧牲。29軍使用過的大刀,看得鬼子鬼哭狼嚎一、日軍攻入濟源城燒殺奸擄,河南子弟渡河抗日。1938年2月,日軍第14師團發動了豫北戰役,22日濟源城淪陷。
  • 日軍士兵最憎恨的兩位將領,一個發明肉彈戰術,一個被怒罵為鬼畜
    在日本的近代歷史上,出現過一大批深受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洗腦的將領,他們有的為了完成天皇交給的任務而讓士兵死傷枕籍,還有的因為自己可以功成名就而不顧士兵的死活。其中參加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乃木希典,以及參與過侵華戰爭和英帕爾會戰的牟田口廉也就是最為典型的人物,這兩位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角色,讓當時的日軍士兵十分憎恨。乃木希典1849年出生於日本東京,而二戰前曾被日本人譽為「軍神」,不過乃木希典被譽為軍神的原因和他的軍事指揮才能並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因為是他自幼就深受武士道精神薰陶,是一位狂熱的軍國主義者。
  •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
    有軍事愛好者提問,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很多人都答對了一點點,但不完整。因為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有四位元帥軍銜的將領,分別是陸軍元帥寺內壽一、杉山元、畑俊六和海軍元帥永野修身,答一兩個人當然不算完全正確了。還有人答是山本五十六和古賀峰一,那就錯得有點離譜了。這兩個人雖然是元帥軍銜,但死於日本投降以前。
  • 夷陵之戰中,劉備陣營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將領數量就明白了!
    為了厚葬關羽,張飛下令派人鑄造白甲,但由於白甲的鑄造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於是鑄造大師在晚上被殺死。關羽先死,張飛後死。最後,劉備抑制不住情緒,直接發動了對吳的戰爭。夷陵戰役可以說是荊州戰役的延續。這一戰打的有點倉促,但規模不小。蜀漢初建,劉備欲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諸葛亮等人勸說無效,劉備親自率軍前往東吳。而後,卻大敗於夷陵。
  • 揭秘;抗戰時期,擁有鐵拳與鋼頭之稱的國軍名將,是指哪兩位將領
    然而,在這幾人中,有兩位將領被日軍稱之為「鐵拳」與「鋼頭」意思就是勇猛。能夠贏得此稱號在國軍將領中可不多。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抗戰時期,擁有鐵拳與鋼頭之稱的國軍名將,是指哪兩位將領。是國軍中難得的一位猛將,在北伐戰爭時期,土地改革時期,中原大戰時期因作戰勇猛,就獲得「關猛」的雅號。在抗戰全面爆發後,關麟徵任國民革命軍第52軍軍長,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第52軍號稱國軍第六大主力,戰鬥力也是很強悍的。初次與日軍交手第52軍就燒毀日本飛機10餘架,繳獲大批槍械彈藥,受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電令嘉獎。
  • 揭秘:《正者無敵》中川軍抗日將領的原型(圖)
    抗戰時期,對於60餘萬四川抗戰英烈來說,四川,是走了就再也回不了的故鄉……  近日正在北京、浙江、天津、東方四大衛視頻道熱播的川軍抗戰大戲《正者無敵》,由於陳寶國飾演的主人公馮天魁這樣一位插科打諢的痞子英雄形象,引發很多觀眾質疑: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馮天魁這麼一個人物?歷史上真實的川軍將領是什麼樣?
  • 通訊:不忘那位「藍眼睛的南京人」——美國加州阿卡迪亞市立碑紀念...
    新華社洛杉磯11月12日電 通訊:不忘那位「藍眼睛的南京人」——美國加州阿卡迪亞市立碑紀念威爾遜醫生  新華社記者高山  「他是一位美國公民,他也是一位人道主義英雄」「他將因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英勇行為而永遠被我們懷念」——這是鐫刻在羅伯特·威爾遜醫生紀念碑上的話語。
  • 揭秘黃埔軍校,徐州三王和山東三李,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
    然而,在這些名將中,也就是黃埔一期學員,有三位將領都是來自徐州,而且又是同一個姓,因此被世人譽為徐州三王。還有三位學員來自山東,並且都姓李,因此也被世人譽為山東三李。那麼你們知道?這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嗎?
  • 反戰人士宮川英男敬佩毛主席 在日軍圍剿中自盡
    他在日本侵華戰爭末期被俘,隨後經過思想改造,成為日本反戰同盟的一員,並被組織派遣到原長清縣工作,參與對日軍的策反等工作。故紙堆中翻舊事,於無聲處聽驚雷。  雙乳山被俘,最初採取不合作態度  根據抗戰老兵張榮光的回憶,宮川英男就是這次雙乳山伏擊中被俘虜的日軍士兵。張榮光稱,宮川英男開始寧死不跟中國軍隊走,大喊「我死了死了的」。張榮光在口述回憶中提到一個細節:當張榮光提到日本天皇時,宮川英男變得狂躁,「不能講我們的天皇」。
  • 不能忘卻的歷史:十裡鋼城下的日軍地獄煉鐵所
    同樣應該刻骨銘記的還有南苑時村。這裡是「七七事變」後打響著名「南苑保衛戰」的地方,在車水馬龍的市井繁華背後,不能忘記的是,這裡還曾經是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最早犧牲的高級將領佟麟閣將軍及其同難官兵的陣亡地。
  • 抗日戰爭鄂中大怪物,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國軍為何也避如蛇蠍?
    抗日戰爭時期,鄂中洪湖地區曾有一位傳奇人物,雖然是國軍序列但卻處於半獨立狀態,為了防止自己的部隊被滲透甚至數次處決蔣介石派出的軍官,此人便是王勁哉。王勁哉是陝西渭南人氏,早年畢業於陝西陸軍講武堂,是楊虎城麾下作戰最為勇猛的戰將之一,西安事變時期力主處決蔣介石。
  • 日本侵華被擊斃的軍銜最高的將領是誰?正是南京大屠殺元兇之一
    中華民族在日本侵華過程中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但是我們沒有屈服於日軍的堅船利炮,沒有被開著飛機坦克的日軍嚇倒,而是迎難而上,英勇戰鬥。無數仁人志士懷著一顆救國救民的心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而奮鬥。中華民族抗戰傷亡在抗日戰爭中,我們國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
  • 世界最偉大的4大元帥:麥克阿瑟上榜,亞洲唯一一位是中國人
    毫無疑問,麥克阿瑟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就是在太平洋戰場上打敗日軍的那個階段,因為他很快就迎來了滑鐵盧在隨後的韓戰中,狂妄自大的麥克阿瑟敗給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 這三位國軍將領,都擁有飛將軍的稱號,但是名聲卻都不怎麼好聽
    在這13人中韓復渠,還是比較能打的將領,特別是第二次北伐戰爭時期,他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並且成為北伐將領中第一個打到紫禁城下的將領,因此被稱其為「飛將軍」。 不過,在後來的中原大戰時,韓復渠沒能抵得住金錢的誘惑,背叛了馮玉祥,加入了蔣介石陣營,隨後,蔣介石任命他為山東省主席。至此,韓復渠成為山東土皇帝。
  • 抗日戰爭騰衝反擊戰,日軍兵力嚴重不足,國軍為何卻傷亡慘重?
    整裝待發的國軍部隊日本緬甸方面軍下屬的第十八師團在孟拱河谷戰役中被孫立人部幾乎全殲,而第五十六團也在高黎貢山一役中遭受重創山區作戰的日軍霍揆章勃然大怒,其麾下將領均唯唯諾諾,當霍揆章詢問是否有把握髮起第二次總攻時,第二十集團軍將領紛紛表示日軍堡壘太過于堅固
  • 近2萬日軍被蘇軍痛打,日軍少將死法太窩囊,不好意思公開
    在抗日時期,有不少日軍高級將領死法窩囊,如有著日本「軍神」之稱的飯冢國五郎,在擺拍照片的時候被中國士兵擊斃,死法讓人想起都好笑,還有另一位死法特別窩囊的日軍少將。這個死的窩囊的日軍少將叫岡本德三,他是日本本州島人,1914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那個時候他已經31歲了,可見岡本德三的天賦不怎麼好,屬於資質平庸的那類人。9年年後,也就是1923年,40歲的岡本德三才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成為了一名步兵大尉,在日軍前面侵華這一年,54歲的岡本德三才被晉升為大佐,他的這個履歷實在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