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一支響亮的軍隊,鐵道遊擊隊微山湖上打的日軍找不到北

2020-12-08 騰訊網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多麼悠揚婉轉的民謠,可侵華日軍聽了卻不大受用。這歌仿佛是鐵道遊擊隊的號角,哪兒有歌聲,哪兒就有遊擊隊,於是日本人就要急急忙忙地撲向那裡,而且多半是人去車空。被動防守,防不勝防。疲於奔命的日軍這回算是想清楚了,於是盡力聚集兵力,打算在1942年春天攻佔微山湖中的微山島,一舉殲滅遊擊隊。

1942年3月7日,浩渺的微山湖面忽然駛來了上百艘汽船,那轟鳴的馬達聲傳百裡,一股股濃煙匯成了一大片烏雲籠罩在湖面,寬闊的水面被擠得像蘇州城中的小河溝,曲曲折折的僅剩下窄窄的一小灘。在刺目的膏藥旗下,2萬日軍摩拳擦掌,勢在必得,連隨隊的7千多偽軍此刻也居然敢指天畫地發誓多抓幾個泥腿子在「皇軍」面前露一手。

此刻,微山島上卻靜得出奇,遊擊隊戰士沒一個人說話,有的擦槍,有的吸菸,大戰前夕的沉默氣氛逼人。遊擊隊員都清楚此刻島上駐有運河支隊、微山湖大隊、鐵道遊擊隊、黃河支隊二連、民兵、水上區機關,單位倒是不少,可統共才500多個人,裝備自然沒法與日本人比了。條件差多了,可也不能讓日本人白白佔了島去,一定要先給鬼子點顏色看看,再乘機撤退。

下午4點來鍾,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日本人開始登陸了。剎那間,日軍對面的岸上炮火連天,濃煙蔽日,仿佛黑夜已經提前降臨。掛著殘火的樹枝在黑煙中「咳噬」作響,平坦的地面轉瞬間也彈痕累累,岸上仍舊靜悄悄的,仿佛日軍的火炮傾瀉在了這個無人島上。遊擊隊是不是早被嚇跑了,那這一趟豈不是無功而返。日軍的汽船逐次靠向岸來,沮喪的日本兵一小撥一小撥地登陸了。:忽然間,死寂的土地復甦了,子彈從四面八方呼嘯而來,腳剛踩著實地的鬼子一陣大亂。繼續炮擊?岸上的日本兵比遊擊隊還多,炮彈又沒眼睛,只能自己炸自己。撤回去?哪有那麼快呀,登阻場這麼狹小,一次能靠上幾條船。早就該防著人家阻渡擊之的計謀,這用了一千年的計策,今天又靈驗了。在毫無還手之力的情況下,日軍丟下百餘具屍首倉皇而退。

3月8日,日本人又進入了。這一次日本人可學聰明了,27000餘人憑什麼只在一處登陸呢,分成幾處同時展開,一方面每一支部隊都比對手人多,再者互相策應,對手若因此分兵阻擊當不正中下懷。遊擊隊沒有被日軍牽著走,水上區機關的領導馬上針對日軍分路出擊的情況,想出了混水摸魚的法子。在昨日的登陸地點,一夥日軍正在小心謹慎地展開,忽然,對面山上也開來一支日軍,膏藥旗迎風飄揚。「兄弟部隊得手了,萬歲!」日軍興奮地湧上岸來,昨天,直縮頭縮腦的偽軍這回也有勁了,船下的水還有半米來深呢,一個個又擼胳膊又挽袖子的,撲通通全跳下去了,以一種無所畏懼的精神向岸上涉水行進。

兩支日軍漸漸靠近了,該地會師歡呼了。怎麼回事?兄弟部隊怎麼全趴下了。「不好,是八路!」一聲慘叫,尾音不未消散,遊擊隊的子彈已撲面而來。莫名其妙的日偽軍又倒下了一片。

沒等敵人回過味兒來,遊擊人就撤了。

「追!」暗自慶幸的日軍指揮官,深深喘了口氣,拔出軍刀,發出一聲厲喝。隨後揮舞軍刀帶領全軍追了上去。不過,因為他此刻還在後面的船上,所以他只意思了兩步就停了下來。而日軍則膽戰心驚地追了下去,生怕再有什麼埋伏。怎麼當初就沒想到遊擊隊可能用死難戰友的軍服蒙哄自己呢?又白白丟了數十個兄弟!

日軍邊追邊放槍,可遊擊隊對這島上的一草一木就像對自己手心中的紋路一樣清清楚楚,轉瞬間就消失在山中了。日本兵惱羞成怒,這回就是掘地三尺也絕不放過你們。終於,追蹤的部隊在山麓上追上了喬裝的鬼子,日本兵二話不說,你們剛騙了我們,這會兒還想故伎重演,給我打。機槍、小炮,日軍手頭的所有武器一起投入了戰鬥。對面的「假日本兵」可真不頂用,還沒放槍呢,先就倒下了十餘個。不過,這回又錯了,真正的遊擊此刻正在向蘆葦的深處轉移,山上的日本兵的確是在日本列島上土生土長的日本人。

山上的日軍猛然遭到了意外的打擊時,並不像他們友軍那麼慌亂。這支日軍的將領馬上就想到對面肯定是遊擊隊喬裝的友軍,並立即命令部隊佔據有利地形,一定要吃掉這一大股共軍,絕不手軟。他們根本沒發現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蘆葦的深處。木槳咿呀、咿呀地擊打著水花,遊擊隊戰士舒心地聽著遠處的似有似無的槍響向蘆葦的更深處轉移。

微山島上,槍炮轟鳴,日偽軍隊緊張地向不遠處的「假日本兵」瞄準。一名、兩名······戰場上的死傷漸漸有170餘位,終於雙方都感到對面的裝備似乎和自己的沒什麼兩樣,再偵察一下吧,

要是再自相殘殺豈不太愚蠢了。於是,兩支筋疲力盡的日軍會在了一起。「遊擊隊哪裡的有?」兩支日軍開始漫無目的地搜山。

微山湖上的遊擊隊就用混水摸魚的策略,誘使日軍這一支打那一支,那部分打這部分,都拿對方當化了裝的遊擊隊,自相殘殺,最後死傷無數,只好乖乖地撤退了事。

不久,遊擊隊重又活躍在微山湖上。

抗日戰爭中一支響亮的軍隊,鐵道遊擊隊微山湖上打的日軍找不到北

相關焦點

  • 【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鐵道遊擊隊精神」激勵棗莊攻堅克難...
    一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一部《鐵道遊擊隊》電影,是許多人對這支傳奇革命武裝隊伍的記憶。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
  • 鐵道遊擊隊攔截火車,繳獲大量布匹,解決山裡部隊冬季禦寒的問題
    1941年11月,魯南軍區被服廠突遭敵人襲擊,製作棉衣的棉布和棉絮全部被日軍抄走或燒毀。天氣越來越冷,鐵道遊擊隊接到上級指示,要求他們攔截日軍的列車,想辦法儘快搞到些棉布,以解決部隊冬季禦寒問題。鐵道大隊接到上級指示後,立即研究部署截擊敵運送布匹的列車問題。
  • 北方第一大淡水湖,真的不是微山湖
    原創 見羽卸甲 大地理館|齊南偪陽國,地接微山湖|(清·姚燮《南轅雜詩》)|微山湖上靜悄悄,電影《鐵道遊擊隊》劇照|誰是北方第一大淡水湖?航拍鏡頭對準鐵道遊擊隊的故鄉微山湖時,解說出口便是一句錯誤的地理知識:它(指微山湖)是中國北方第一大淡水湖。|微山湖,圖源:《航拍中國(第三季)》|作為一名吃過煎餅和大饅頭的南方人,我對齊魯大地感情深厚。這裡如有這樣一項地理之最,應該十分自豪。很遺憾,這個說法並不可靠。
  •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抗日戰爭電影,比《八佰》可諷刺多
    《巧奔妙逃》是由孫敏執導,付保中編劇,黃宏、魏宗萬、趙亮、徐玉琨、孫敏等人主演,講述了農民二柱受託將日軍的戰略進攻地圖轉交給八路軍同志,在尋找接頭人的過程中,遇見了彈棉花的農民老么、順子,擅長品技的說書人,及來自東北的接收人秦貴,誰知,二柱卻將暗號記錯了,正在拉扯時,日軍也追過來了,於是,一群普通人與鬼子的追逐好戲正式上演的故事。
  • 這個被嚴重低估的朝代,猛將如雲,8次北伐打的異族找不到北
    這個被嚴重低估的朝代,猛將如雲,8次北伐打的異族找不到北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皇帝制度,中國封建時代延續了2000多年,期間王朝更迭,十幾個朝代都已泯滅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如今只能通過流傳的史書文物了解一二。
  • 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是亞洲地區最為重要的戰場,以十分落後的武器裝備,獲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步伐。而軍隊編制對軍隊是否能在戰場上成為常勝將軍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而軍隊編制因軍隊的出現而出現、變化而變化,不僅是各個國家軍隊都有不同的軍隊編制並且同一國家在各個歷史階段中的軍隊編制也有區別,只有讓軍隊編制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才能實現最大限度的發揮軍隊的能力,從而讓軍隊可以更加容易的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我軍與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軍隊編制上也存在較大的區別。
  • 【解密檔案】「鐵道破壞隊」系列之一: 「二七工人」組建秘密抗日...
    李鐵城保存了不少有關破壞隊的資料  □大河報記者孟冉文李康圖  開欄的話:  一提到抗日戰爭中的鐵道爭奪戰,人們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威震華夏的「鐵道遊擊隊」,但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支誕生在河南的「鐵道破壞隊」(又稱「平漢路工人破壞隊」)同樣令敵人聞風喪膽。
  • 歷史中的鬼子進村是什麼樣?原來我們被電視劇騙了這麼久
    歷史中的鬼子進村是什麼樣?原來我們被電視劇騙了這麼久。清朝末期到建國前,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還是農村,城市寥寥無幾。而侵華戰爭爆發之後,日本人攻佔了許多大型城市之後,發現控制了城市並不能將城市周圍的區域控制,農村人可以完全依靠自給自足生活下去。
  • 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
    轄15處鄉鎮(街),63萬人,總面積1780平方公裡,其中微山湖面積1266平方公裡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享有「中國荷都」、「北方水鄉」「鐵道遊擊隊故鄉」美譽的微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在這裡,既有獨具神韻的大湖風光,又有底蘊豐厚的人文景觀;不僅有古樸淳厚的漁家風情,更有回味無窮的微山湖文化。微山以秀麗的湖光山色,富饒的自然資源又被譽為「魯南明珠」「齊魯靈秀」。
  • 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卻只有幾百萬
    文/寂寞的紅酒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戰爭爆發後,中日兩國都進行了全面的戰爭動員。實際上,養四五百萬軍隊中國已經吃不消,很多軍隊不僅缺槍少彈,有的連飯都吃不飽。如果軍隊再多,中國財政用不了多久就破產了。除非全國軍隊都能像敵後戰場武裝力量那樣自給自足。如果那樣,中國軍隊起碼可以翻一番。當然,那是不現實的,如果都去打遊擊,中國早就被日本佔領了。到時候想打遊擊就更困難了。第三,中國缺乏完備有效的動員體制。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此後,在「江南抗日義勇軍」主力配合下發起了莊家涇(蘇州河上的渡口)伏擊戰等,並且直逼虹橋機場。>▲1939年4月8日,抗日武裝主力600人圍殲到觀音堂鎮來的30多名日軍,致日軍死傷十多人1940年—1943年,這是青浦抗戰歷程中最艱難的低谷期
  • 抗日戰爭,我軍最害怕這種動物,寧可不殺日軍,也要先殺它
    抗日戰爭,我軍害怕最害怕這種動物,寧可不殺日軍,也要先殺它 兩方交戰,可不僅僅像抗日神劇那樣,兩方用武器對打這麼簡單。這期間自然會有另外的手段去對付對方,比如說,中國和日本交戰,中國明顯武器落後,還要挨著大炮和機槍與他們對著幹嗎?
  •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軍隊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淞滬會戰慘烈到什麼程度,一天和日軍拼光一個師,鮮血染紅黃浦江
    七七事變之後,日軍想要採取由北向南的進攻態勢,利用自己機械化優勢,在平原地區和中國軍隊決戰,殲滅中國軍隊主力,從而達到滅亡中國的目的。蔣介石為了打破日軍的企圖,主動在上海發動了淞滬會戰,將日軍由北向南的戰略計劃改為由東向西,以利用中國的地形優勢,以空間換時間,進行長期抗戰。
  • 日軍擅長叢林和海島作戰,為何在紐幾內亞島輸的一敗塗地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軍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支戰鬥力非常強的部隊,特別是單兵素質,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絲毫不遜色於德軍和美軍。如果不考慮火力和裝備因素,日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可能世界第一。日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在叢林和海島地形發揮的淋漓盡致,二戰中的日軍尤其擅長叢林和海島作戰,連火力強大的美軍都非常頭疼。不過雖然日軍擅長叢林和海島作戰,但在紐幾內亞島卻被美英聯軍打的抱頭鼠竄。那麼擅長叢林和海島作戰的日軍為何在紐幾內亞島輸的一敗塗地?第一,日本雖然擅長海島和叢林作戰,但紐幾內亞島的氣候讓日軍非常不適應。
  • 抗日戰爭鄂中大怪物,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國軍為何也避如蛇蠍?
    抗日戰爭時期,鄂中洪湖地區曾有一位傳奇人物,雖然是國軍序列但卻處於半獨立狀態,為了防止自己的部隊被滲透甚至數次處決蔣介石派出的軍官,此人便是王勁哉。王勁哉是陝西渭南人氏,早年畢業於陝西陸軍講武堂,是楊虎城麾下作戰最為勇猛的戰將之一,西安事變時期力主處決蔣介石。
  • 抗日戰爭中真實的地道戰,被逼出來的戰鬥奇蹟,平原民眾大顯智慧
    在殘酷的抗日戰爭中,中華兒女利用自己的智慧,發明了很多打擊日軍的作戰方式,比如說地雷戰,地道戰,圍城打援等等。在這眾多的對敵方式中被人質疑最多的,反而是地道戰。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總會列舉出很多的失敗案例,其實這種想法是以偏概全,是錯誤的。想當年東南亞的越南學習了我們的地道戰,硬生生的把美軍拖入了戰爭的泥潭,甚至拖垮了好幾屆的美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