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之後,日軍想要採取由北向南的進攻態勢,利用自己機械化優勢,在平原地區和中國軍隊決戰,殲滅中國軍隊主力,從而達到滅亡中國的目的。蔣介石為了打破日軍的企圖,主動在上海發動了淞滬會戰,將日軍由北向南的戰略計劃改為由東向西,以利用中國的地形優勢,以空間換時間,進行長期抗戰。
此次會戰,蔣介石可是下了老本,第一批上去的就是蔣介石的黃埔系精銳部隊,87師,88師,36師三個德械樣板師,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胡宗南第一軍,羅卓英18軍等中央軍嫡系部隊率先開赴上海和日軍拼消耗。整個淞滬會戰期間,蔣介石一共投入148個師和62個旅共80多萬人的兵力。當時全國的兵力也不過200萬人,去掉一些連槍都沒有摸過的三流部隊和一些吃空餉的部隊,能拉出來打仗的也就100萬人,可以說這些部隊是當時中國的幾乎全部精銳部隊。
淞滬會戰打的十分慘烈,用馮玉祥的話說淞滬會戰就是一場大熔爐,平均一天能打光一個師的兵力。當時戰役最激烈的發生在羅店戰場上,彭善和李樹森這兩員黃埔一期的虎將率領全部由黃埔生武裝起來的18軍11師和18軍67師和日軍11師團展開一輪又一路的廝殺,這兩個師是戰鬥力很強悍的王牌師,雖然給日軍造成了很大傷亡,但是由於沒有空軍優勢,炮兵力量也很弱小,損失十分參戰。67師201旅旅長蔡炳炎(黃埔一期)率部和日軍拼的幾乎全軍覆沒,最後為了奪回陣地,又率領僅剩的一個營和警衛排衝入日軍陣地,在激戰中,被日軍子彈擊中,不幸身亡。後來67師師長李樹森也身負重傷,該師由從德國緊急調回的黃維接任。黃維也是員虎將,最後這個上萬人的甲種師打的不到一個團。
在寶山地區,98師583團三營500多人在營長姚子青的率領下和日軍進行了三天的血戰,多次打退了日軍的進攻。日軍集中了30多艘艦船對寶山進行猛烈的轟炸,還使用了硫磺彈,讓城中燃起了熊熊大火。最後,這個營除了一個人奉命突圍報告軍情外,全面陣亡。
除了中央軍部隊,地方部隊打的也很好,川軍的五個師在上戰場一個星期就幾乎被打光。白崇禧還率領桂系最精銳的六個師對日軍展開了淞滬會戰期間最大規模的反擊,但是在日軍空軍,海軍,坦克,炮兵的強大火力打擊下,也幾乎是全軍覆沒,現代戰場的模式讓這位小諸葛差點崩潰。
淞滬會戰,鏖戰三月,中國軍隊傷亡30多萬,中國軍人的鮮血染紅了黃浦江。雖然中國軍隊最後還是失敗了,但是中國軍隊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向世界證明了一個道理,即使中國戰至一兵一槍,中國也會和侵略者抗爭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