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戰士守四行倉庫 電影最後一幕是什麼意思?最後結局是什麼?

2020-12-06 中華網娛樂頻道

《八佰》戰士守四行倉庫

1937年,上海戰場硝煙滾滾,四行倉庫炮火震天。

今天,記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影《八佰》已經進入了上映前的倒計時。

和吳京齊名的硬漢導演管虎,歷經十年籌備,三年拍攝才完成,這部飽含家國情懷和英雄熱血的電影即將在全國院線上映,再現83年前炮火紛飛,「誓以我命固我土」的四個日夜。

杜淳(謝晉元)、張譯(老算盤)、王千源(羊拐)、姜武(老鐵)、李晨(山東兵)、魏晨(朱勝忠)、歐豪(端午)……接受了全軍事化訓練的演員們,紛紛以片中角色「自報家門」,在導演發布的預告片下面報到集結,喊出「誓以我命固我土」的口號。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市閘北區蘇州河北岸,原是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及鹽業銀行的聯合倉庫。這座25米高的大廈是當時閘北區最高的建築物,也是電影《八佰》中,謝晉元將軍率領將士們和日寇殊死搏殺的地方。

當時淞滬會戰已經進入尾聲,儘管中國軍隊頑強作戰,仍然不敵裝備上絕對佔優的日本侵略軍,在日軍陸海空軍的聯合火力壓制下,不得不向南京方向撤退,為接下來的南京保衛戰保存有生力量。

88師作為國民革命軍中最精銳的德械師,曾經重創日軍,被日本稱為「閘北可恨之敵」。掩護部隊主力撤退的任務,就落在了88師524團第一營的八百壯士身上。

四行倉庫北面,是已經淪入敵手的大片國土,和數十萬裝備精良,殺氣騰騰的日寇;南面一河之隔,是上海十裡洋場,燈紅酒綠的繁華街道和英美人士居住的公共租界。

一面是天堂,另一面就是地獄。

在此前的中日較量中,東北事變的不戰而退和淞滬會戰的全面潰敗,都令國際人士看低中國軍隊的戰鬥力,甚至中國很多民眾也都對抗戰勝利失去了信心。

四行倉庫是一個位置絕佳的舞臺,在這裡,中外人士和外國媒體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軍隊的作戰過程,因此,這已經不僅僅是一次掩護戰,更具有向外界傳達中國軍隊抗戰精神的意義。

而守衛將士一旦進入四行倉庫,就等於已經踏入了墳墓。

師長孫元良深知這一點,因此他和上級力爭,從留下一個師,縮減到留下一個團,到最後的只留下一個營;第一營營長謝晉元也深知這一點,他對承擔守衛任務的全體戰士說,「這個四行倉庫就是我們四百個人的墳墓,我們全都要戰死在這裡。我們中間只要還有一個人在,就要堅守陣地,和敵人拼死到底!」

在上海保衛戰中屢建功勳的524團,歷經數次慘烈的戰鬥已經傷亡過半,不得不招募新兵來重建編制;第一營也同樣如此,進入四行倉庫的時候,實際只有400多人,團長謝晉元面對英國記者採訪,為了鼓舞士氣,號稱「八百人」。

電影最打動人心的地方,就是它的真實。不僅僅是真實還原了硝煙瀰漫的戰場,同樣也揭示了最真實的人性。

人的本性是求生而怕死的,畢竟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比生命更可貴。八百壯士裡面有很多新兵,在上戰場之前,他們原本是一群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為了餬口而每日奔波的販夫走卒;卒然間被命運投放到了一座被重重圍困的孤島,要進行一場毫無勝算的困獸之鬥,無死無休,心理上的殘酷折磨和慘烈鬥爭,自不用多說。

平凡之所以升華為偉大,也正是在這裡。

「這裡是戰場上留下來的最後一塊中國土地,我們是離開了88師的最後一支孤軍。中國的土地總要中國人來守,不是你,便是我。也許今日是我,來日就是你。」

老兵油子和新兵蛋子,在團長謝晉元的帶領和感召下,成了一支敢死隊,一道天堂與地獄之間的最後屏障,一座中國人誓死不做亡國奴的血肉豐碑。

「半世飄零半戎生……」

在《八佰》終極預告片裡,戲曲唱腔甩起,一位身跨白馬,手拖長刀的將軍,傲立在懸崖之上,俯瞰下面黑沉沉一片敵軍。

誰不是爹生娘養,誰沒有父母妻兒。在黑夜冰冷的倉庫裡,壯士們蘸血寫下遺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吾妻愛鑑:待子長大成人,仍須為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一封封遺書,既是一份份沉重的囑託,也斬斷了戰士們最後的留念,當日軍重兵壓陣,企圖把大樓炸出一個口子的時候,一個戰士大喊一聲「娘,兒不孝了」然後身捆數十枚手榴彈縱身躍下,和敵人同歸於盡;身陷重圍,戰士們前赴後繼,奮勇殺敵;此時的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保國家便是保小家,抗戰精神不死,中華國運不殤!

任彈雨紛飛,一步不退:這是一場面向全世界直播的戰爭,一場用生命演繹的抗戰熱血宣傳片。

在距離四行倉庫幾十米開外的蘇州河對岸和南京路的高樓上,本來看輕中國的歐美人士被震撼了,中國百姓也被八百壯士的報國氣概所感染。他們為孤軍振奮吶喊,用小黑板指引戰士們注意日軍的進攻方向;女學生夜半泅渡,把國旗送到孤軍手裡,第二天,被太陽旗團團包圍的四行倉庫樓頂上,升起了鮮豔的中國的旗幟。

對中國軍隊的讚譽,引發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戰的同情和支持;中國的年輕人高唱著《八百壯士》的歌曲,掀起了一股參軍報國的熱潮。

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榮光,在危亡的時刻,就是這樣由普通人的血肉鑄就;八百壯士臨危不退,血戰到底,儘管他們中很多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但是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正因為有了這樣殞身不恤,視死如歸的精神,中國才沒有被徵服,而且將永遠不會被徵服!

彈孔累累的四行倉庫,訴說著曾經發生的故事,凝聚著永遠不滅的中華魂。

感謝導演帶給我們這個故事,也希望更多的中國年輕人了解這段歷史。

電影最後一幕是什麼意思?最後結局是什麼?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我方人數壓倒性優勢,但由於武器,裝備,種種差距,在三個月會戰中,我方打得特別艱難。

日軍攻進大場,為了避免我軍「全軍覆沒,蔣介石放棄蘇州河北岸江灣陣地,撤退到蘇州河南岸防禦陣地。因蔣介石抱著對國聯不切實際的幻想,耽誤了撤退寶貴時間,最終撤退時,沒有講明各部隊撤退順序,三四十萬中國將士擠在幾條公路上,被日軍空軍轟炸,大撤退變成了大潰逃。

那時「國際聯盟,就是現在的聯合國」,國際聯盟有個九國公約會議,原定10月30號開幕,而我們10月26號全部撤退,蔣介石擔心國軍撤退會造成國際不好的影響,所以命令八十八師孫元良留守閘北滬寧鐵路車站至蘇州河北岸一帶陣地。

說直白一點,蔣介石就是想犧牲八十八師,來博取國際上的同情。

孫元良(飛將軍,逃跑可快了),貪汙國防工事費,還有全國人民捐的物資,他也將一部分物資變為現金,就這樣一個人。他一聽要犧牲一個師,非常不情願,感覺這個犧牲太大了,他後來就和蔣介石「討價還價」。

孫元良覺得留一個營在這裡就好了,但是命令讓你留一個師部,你留一個營,差距太大了不好講,往上報一個團,後來蔣介石知道了。哦~我讓你留一個師,你留一個團,那還可以。其實就留下一個營,不過叫一個副團長率領,這個人就是謝晉元。

謝晉元接到命令,他把從樓下走到樓上都看了一圈,按照孫元良叫他完成人任務,自己心裡有了數,就叫營長楊瑞符帶了兩個傳令兵,去尋找那四個連,直到二十七號3點才先後到。

謝晉元看過這個倉庫地形後,他命令士兵將底樓門窗,南面兩扇大門,北面兩扇大門,全部堵死,用的是四行倉庫存儲的雜糧有幾萬包,後面幾天除了打仗就是做工事,牆根比較厚地方有3米,重要的部位就要加固到5米,把底樓大的門窗全部堵死。

然後把電線剪掉,防止電線燈光一漏,敵人就看見我們,還有炮彈炸到電線以後會著火。

四行倉庫這個位置,南面是蘇州河租界,東面西藏路過去也是租界,日軍只有西面和北面,兩面可以進攻,再加上你在倉庫裡面。算是易守難攻吧,而且交戰的日軍是特別海軍陸戰隊第10大隊不是日軍主力。所以四行倉庫戰鬥並沒有電影裡那麼「激烈」。

中國軍隊打的最厲害的是,日軍第九師團和第三師團圍繞蘇州河展開的攻防戰,日軍投入了「大量重炮」,國軍的「稅警總團」基本上都打完了。

謝晉元他是一個不被重用的軍官,在國軍高層眼中,就要是犧牲他們來博取國際上的同情,因為他們的陣地南岸恰恰是租界。大家都是地球上的孩子,我們在這邊挨著炮火,你們那邊喝酒洋酒,跳著舞。蔣介石就是做給那幫列強看的。

租界對國民政府施壓,政府下令四行倉庫士兵撤退,原本說好,是通過租界返回到漕河涇,漕河涇放他們走,然後返回到八十八師,但是日本人一看你撤退了,他感覺自己受到恥辱了,就對租界施壓,這些是我日本俘虜,你要把他們交給我們。否則我就要佔領你租界,衝到你租界裡去。

租界和國民政府先前談好的,把人交出去了實在太違背道義,但是也不敢放,就把他們扣留在膠州路的孤軍營一塊荒地上,租界武裝看壓,一待就是四年。

堂堂中國軍人,在自己的國土上抗擊侵略,卻被其他國家的軍隊繳械看押,而這支中國部隊之所以留下堅守的目的恰恰還是上峰為了爭取這些國家的同情和支持。

可悲的是,日本佔領租界後,又把這些壯士,全部俘虜。早知當初,還不如和日本兵真刀真槍的幹。謝晉元也被汪偽收買的叛徒給殺害了。

有這麼好的士兵和軍官,不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幹嘛要去奢求哪些不存在的西方列強的援手呢,當時國民政府寒心呀。

相關焦點

  • 《八佰》壯士現實中結局,被押做勞工折磨致死,最後僅剩百餘人!
    就在昨天,很多影迷們期待的國產電影《八佰》終於上映了,這幾天這部電影也在不斷創造票房神話,作為一部打磨了10年時間之久的電影,它確實值得影迷們這麼喜愛。據悉,當初為了拍攝這部電影,甚至還建造了一個20萬平方實景。
  • 電影《八佰》裡哪些場景是虛構的?四行倉庫平面圖來了
    8月21日,電影《八佰》正式公映,是停擺許久的中國電影市場復工以來的首部商業大片。上映4天獲得了9.1億的票房,加上此前點映的1億多票房,綜合票房超過了10.49億元,成為復工後首個達到10億票房的大片。
  • 胡歌:電影《八佰》喚醒了國人的民族凝聚力,照亮著民族的心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看到,不過最近熱映的 《八佰》裡面也有胡歌的身影。十三歲的小湖北、堂哥及爸爸等人歸集到四行倉庫的團隊中,農民出生的他們與受過專業德國器械的團隊格格不入。小胡北的父親擅離軍隊混入到難民人群中,卻因軍人身份無法入境,後被日本軍凌遲處死,代表老一輩的苟且偷生的懦弱形象。擁有逃亡主義的並不只是他一個,有的在逃亡中淹死,有的在不容違抗的紀律下處置。
  • 《八佰》一部讓硬漢落淚的牛片
    斥資5.5億打造的國產戰爭片,《八佰》一經上映,口碑炸裂,點映票房破記錄1.8億,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記錄,點映評分9.2分。本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 《八佰》憑啥9.2分?除了大場面還有這些閃光點
    和他以往的作品不同,《八佰》要精準且完整的還原四行倉庫保衛戰,不能亂改、不能戲說,這對身為編劇和導演的管虎是一種束縛,電影還原歷史,但同時也是一部商業大片,在二者間找到平衡點,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滿足觀眾對戰爭片的種種訴求,談何容易?
  • 八佰什麼時候上映,今晚凌晨上映,你會等嗎?
    《八佰》是最近聽到最多的電影名字,影片本定檔於去年7月5日,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頻繁撤檔,給人一種「生不逢時」的感覺。最終經歷了半年多時長的疫情之後,《八佰》終於定檔於8月21日正式上映。
  • 《八佰》觀後感-心中的旗幟
    電影《八佰》講述的就是其中的縮影之一: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次戰鬥是國民黨政府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第一營的全體官兵(共計411人,對外稱800人)掩護大部隊撤退後,為保住閘北的最後一塊陣地,奉命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擊退敵人多次進攻,威震敵膽,譽滿中外,被譽為「八百壯士」。男孩「端午」戰士「端午」原本是一名鄉下娃。
  • 北電劉德瀕老師對話《八佰》製片人梁靜老師|《八佰》嘉賓分享會
    由文學系劉德瀕老師作為活動主持者、文學系精品課程《影視策劃經典案例分析》於2020年11月20日圖書館報告廳,邀請了電影《八佰》總製片人梁靜老師。劉老師與梁靜老師一起面向文學系2018、2019、2020級劇作、策劃方向的本科與研究生及第25期文學系進修班的學員,針對電影《八佰》的前期策劃、幕後創作以及定檔發行的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而多元的分享、交流與互動。
  • 電影《八佰》刷屏,票房破10億!「燃爆了」用英語怎麼說?
    目前,在豆瓣平臺上,電影《八佰》的評分高達7.8分,成為託起後疫情時代電影市場的力作。《八佰》,是由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等多位實力派演員,共同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影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上海四行倉庫由於和租界僅一河之隔,形成了在戰爭史上極其罕見的一幕:「河的一岸歌舞昇平,另一岸硝煙四起。」
  • 新電影《八佰》上映了,一部值得一看的戰爭片,票房超2億的
    最近被這部戰爭、歷史的新電影《八佰》刷屏了,上映以來到現在累計票房已經超2億了,大家去看過這部電影了嗎?《八佰》這部電影其實在很久之前就在籌劃的了,2019年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在討論這部電影會在什麼時候上映,就在2020年08月14日的時候這部電影開始了大規模點映。令期待已久的大家激動不已。
  • 八佰否認下發發行通知,電影《八佰》演員表及上映時間曝光
    近日,電影《八佰》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電影《八佰》並沒有下發任何的發行通知,否認之前的發行通知消息,一時間該話題登上了熱搜榜。不少網友都十分好奇,電影《八佰》演員表都有誰呢?電影《八佰》上映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呢?一起來看一下。
  • 電影《八佰》故事背景是什麼? 看八佰不可不知的三個背景
    電影《八佰》故事背景是什麼?據悉,《八佰》是根據真實的史實改編的,故事的背景發生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末期,主要講述了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與租界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造就了一場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的故事。
  • 寫點觀後感吧,《八佰》讓我印象深刻的幾個場景,他們是英雄
    首先,我承認欠了《八佰》一張電影票,因為疫情加上找工作的緣故很少關心電影院上映的電影,本來計劃著跟朋友一起看一下姜子牙和《八佰》的,結果剛想起來八佰已經在網上放映了,當然了,小編也是第一時間去看的。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這場戰役大家在歷史書上都學過,大概就是寫了時間地點,然後意義是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不過說到底這場戰役我們還是輸了,充其量就是輸得比較體面一點而已,電影中也沒有過分誇大中國軍人的戰鬥力,整部電影無論從人性的刻畫還是情節的安排個人認為還是很合理的,其中有幾個場景我印象特別深刻。
  • 《老炮兒》後管虎又出新作,《八佰》預告片首發,演員陣容公開!
    電影《八佰》第一支預告片公布了,當看到這支預告片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震撼,等看到導演是誰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是《老炮兒》之後,管虎的又一部力作。之所以說是力作,是因為2014年《老炮兒》上映之後,管虎就將盡力放在這部《八佰》電影上,其實要說什麼時候開始,用華誼兄弟王中磊的話來說,他和管虎什麼時候認識的,管虎就什麼時候開始籌備的。用管虎自己的話來說,這部電影雖然只拍攝了八個月的時間,但是準備拍攝這部電影,他準備了十年。
  • 血性與人性交織 魏晨:幸得《八佰》收穫頗豐
    隨著暑期檔結束,8月電影票房創造超30億元的好成績,今年總票房已超50億元。電影《八佰》無疑成為影院正式復工的一劑強心針,累計票房已突破21億元,成為中國影史第20部超過20億元票房的電影。電影《八佰》極大程度上助力了中國電影復甦,其視聽節奏的打造、對於戰爭場面複雜的鏡頭調度等等都達到了頗高的製作水準,對人物群像的塑造更是精益求精。
  • 「八百壯士」主要人物的結局!
    2020年對於電影產業來說可能並不太友好,不過管虎的《八佰》,也許是能夠挽救這種頹勢的 《八佰》這部電影取材自淞滬會戰中四行倉庫八百壯士事件,是一部典型的戰爭題材影片。 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滬會戰打響。原本計劃的迅速殲滅日軍的作戰計劃卻趕不上變化。8月21日,日軍增援了第3師團和第11師團。隨後中國和日本都陸續投入大量的精銳部隊,雙方在上海投入總兵力超過100萬人,淞滬會戰成了鏖戰。
  • 看完電影《八佰》點映,我承認,這是中國的第二部《戰狼》
    今天,《八佰》這部電影已經可以在各個城市點映了。就拿小編所在的杭州來說吧,僅僅是買票,也要提前了好多天才堪堪買到了一張位置不算太好的票,這電影票可謂是真的炙手可熱。整整147分鐘的劇情,看完後,小編內心可以說百感交集,而關於這部影片的豆瓣評分,小編在回家後也已經第一時間看到了:《八佰》的評價分已經出爐,8.1分,參與打分評論的人數也已經兩萬多人,影評中有人說到,這是中國的第二部《戰狼》。
  • 全校大會上校長借用電影《八佰》向教師分享3句話,很有教育意義
    這個暑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電影院看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八佰》,我第一次戴著口罩走進影院,觀影過程中不時聽到觀眾啜泣的聲音,我坐在第一排,回望漆黑的影院,看到了很多人目光中的點點淚光,晶瑩而熱烈。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 這篇文章告訴你《八佰》背後的歷史真相
    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無疑是這場悲壯、慘烈的戰役中,中國軍隊最高光的一幕。那面飄揚在炮火中間的中國旗幟,那些視死如歸的面孔,是抗日戰爭中不屈的中國軍民的縮影。留守就等於送死 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打響。
  • 《八佰》:難以用「好看」形容的好電影
    一部好電影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要比教科書更生動、更具體、更共情。管虎導演的《八佰》給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感動,它喚起了每個人心中的英雄情結和愛國情懷。這部好電影拉近了我和英雄之間的距離,我看到了他們在艱難歲月中的革命信仰,看到了他們為了新中國的美好明天而浴血奮戰,看到了他們在天堂的微笑和生命的永垂不朽。我不願用「好看」一詞去形容《八佰》,因為它對我而言不只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更是一次不忘歷史,不忘先烈的生命教育和愛國教育。管虎曾說他在全國二十多個城市採訪了很多人,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不知道四行倉庫保衛戰,他感到有一種責任,需要讓更多人了解這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