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和3名小記者一起,在胡卓然的帶領下,尋訪「第十九路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和「第五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劉鵬 攝
尋訪靈谷寺淞滬抗戰紀念碑
靈谷寺風景區,南京人都很熟悉,很多人去過不止一次。但景區裡有兩塊抗戰紀念碑,很多人卻不一定知曉。近日,南京報業傳媒集團的記者和3名小記者一起,在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抗戰史學者胡卓然的帶領下,尋訪靈谷寺景區的「第十九路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和「第五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紫金山東麓風景迷人的靈谷寺風景區,在民國時期,其實是一個「陣亡將士公墓」,安葬有北伐、抗戰陣亡的一些將士。景區內,有兩座與抗戰有關的紀念碑—「第十九路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和「第五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胡卓然介紹,1928年,為了安葬在北伐中陣亡的官兵,「陣亡將士公墓」開始籌備建設,選定以紫金山東麓的靈谷寺舊址為公墓地址。籌備委員會還邀請了美國建築師茂菲擔任建築師,中山陵的監工工程師劉夢錫擔任公墓監工工程師。
陣亡將士公墓1936年7月全部竣工。「這個公墓裡安葬了在北伐中陣亡的將士,後來也安葬了一批在抗戰中犧牲的將士。」胡卓然向小記者介紹。
靈谷寺風景區 安葬著北伐、抗戰中捐軀將士
南京淪陷期間
日偽曾蓄意破壞紀念碑
淞滬抗戰、長城抗戰中 部分將士遺骸遷葬至靈谷寺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頻頻在上海挑起事端。1932年1月28日晚,日軍突然向上海閘北的中國守軍—第十九路軍發起攻擊,隨後又進攻江灣和吳淞。第十九路軍在蔡廷鍇、蔣光鼐兩將軍率領下奮起抵抗。2月14日,蔣介石命令中央軍最精銳的87、88師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組成第五軍,以張治中為軍長,增援第十九路軍參戰。2月16日,張治中率部從南京出發,抵達上海南翔。
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中,中國軍隊英勇殺敵,斃傷日軍一萬餘人,狠狠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戰鬥中,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合計傷亡14104名,其中,第十九路軍傷亡官兵8792名;第五軍傷亡官兵5312人。兩支部隊加起來,陣亡者高達4031人。
胡卓然說,1933年,中方派人將埋葬在上海的部分「一·二八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的遺骸遷來南京,入葬陣亡將士公墓。選誰入葬,均採用抽籤的方式。其中,入葬的第十九路軍陣亡將士遺骸78具,第五軍陣亡將士遺骸50具,加起來128具,取紀念「一·二八」之意。
1933年,日軍在華北長城沿線發起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這就是著名的「長城抗戰」。這場戰役,中國軍隊傷亡人數達四萬,其中陣亡11413人。戰後,經過抽籤,陣亡將士中的188具遺骸也入葬南京陣亡將士公墓。
一·二八淞滬抗戰』、『長城抗戰』中犧牲的316名將士,都葬在陣亡將士公墓的第一公墓中。」胡卓然介紹,這裡本來是靈谷寺的五方殿,公墓周圍有矮牆環抱,面積達到八萬平方米,裡面分列各式墓穴。
在第一公墓北側牆東西兩側,各自立有一個紀念碑,東邊的是第十九路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西邊的則是第五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記者發現,這兩塊紀念碑上的字是後來補上去的。胡卓然告訴記者,「一·二八淞滬抗戰」和長城抗戰發生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因此,1937年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後,這裡已埋葬了數百名抗戰將士。日偽軍對這處抗戰將士公墓當然看不順眼。南京淪陷期間,墓地遭到了日軍蓄意破壞,碑上的大部分文字被磨掉,只剩下碑柱。199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中山陵園管理局將碑上的文字恢復,重現了兩個抗日紀念碑的本來面目。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記者 於峰
小記者感言
這次參觀抗戰將士紀念碑,重溫這段歷史,我覺得每個人都要珍惜和平生活,每一個小學生要從自己做起,不怕困難,努力學習,愛國家,愛民族,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南理工實驗小學一(6)班 高敏珺
聽著老師的描述,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爭的年代,戰士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珍惜,更要記住這些為國家獻出生命的英雄!
—南理工實驗小學一(7)班 歐文軒
將士紀念碑前長滿綠油油的青草,周圍是高大的樹木,風在耳邊吹過,好像能聽見大樹小草為抗戰將士哭泣的聲音。將士們用鮮血和寶貴的生命換來今天和平安寧的生活。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 —南理工實驗小學一(7)班 方樂天
「抗戰勝利之火」傳遞需要您的參與!掃描上方二維碼,還有機會獲得活動紀念明信片及主題紀念章。
本文來源:南京龍虎網-東方衛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