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雲南拜謁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

2020-12-05 網易新聞

洪秀柱雲南拜謁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

2018-06-11 20:36

相關焦點

  • 來自11個骨灰罐的425人中國遠徵軍陣亡將士名單
    來自11個骨灰罐的425人中國遠徵軍陣亡將士名單 澎湃見習記者 慈亞聖 2014-06-14 07:19 來源:澎湃新聞
  •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老兵向陣亡將士敬獻花籃
    新華網廣州9月3日電 (記者張建華)3日上午,廣東省各界在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舉行隆重的敬獻花籃儀式,參加過十九路軍淞滬抗戰的老戰士曾暉等老同志和各界代表1000多人冒雨出席了紀念儀式,深切緬懷為抗日戰爭英勇獻身的先烈。受「獅子山」熱帶風暴的影響,廣州當天大雨不止。
  • 淞滬抗戰128名陣亡將士長眠紫金山(組圖)
    」和「第五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近日,南京報業傳媒集團的記者和3名小記者一起,在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抗戰史學者胡卓然的帶領下,尋訪靈谷寺景區的「第十九路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和「第五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紫金山東麓風景迷人的靈谷寺風景區,在民國時期,其實是一個「陣亡將士公墓」,安葬有北伐、抗戰陣亡的一些將士。
  • 曉曙的緬北奇遇:轉兒追蹤中國遠徵軍
    然而緬北的一次奇遇,使之與遠徵軍結下不解之緣,她的創作由此發生轉變。這位曾因《金三角的女人》而引起關注的女作家,一頭扎進了故紙堆裡,關注起那些早已被人們遺忘的「最後的老兵」。奇遇2005年之前的曉曙,是個喜歡異國情調故事的人。原名李曉曙,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雲南昆明,是根正苗紅的革命後代。
  • 被拆除半個世紀後 松臺山抗敵陣亡將士紀念碑重建
    在市區松臺山頂,曾經傲然矗立著高高的抗敵陣亡將士紀念碑。 邵度攝於上世紀50年代遠眺松臺山,一塔(院)一碑肅穆並立,曾是我市一道獨特的人文勝景。  民間籌資  建碑祭奠抗戰將士  「杭州市政府在西湖湖濱重修了『淞滬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希望溫州市政府也能向杭州學習,儘快重修抗日紀念碑,以激勵生者之壯志,告慰烈士之英靈。」74歲的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沈克成至今還保留著10年前(2005年)市兩會召開時自己撰寫提交的這份提案。
  • 淞滬戰役發生在上海,而十九路軍將士墓卻在廣州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將士陵園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全國、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坐落於廣州市水蔭路113號。陵園是1932年為紀念十九路軍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日戰役中陣亡將士而建,然而淞滬抗戰發生在上海,十九路軍將士墓為什麼建在廣州?背後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 西湖邊念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的碑和牌坊 記錄一段浴血抗戰史
    這就是「淞滬戰役國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念碑」。  在杭州的西溪路上,也有一座相同題材的牌坊——「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牌坊」,牌坊後面的石碑上,刻著1000多位陣亡將士的名字。  這兩個紀念碑和紀念牌坊,都記錄著八十八師83年前在上海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歷史。
  • 中國遠徵軍:途徑野人山,女兵被擄走幾十人,野人把頭蓋骨當水瓢
    古往今來,從不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而抗日、解放戰爭中又有多少英雄為了國家、百姓僅僅留下草草姓名,便英勇犧牲?然而這片土壤下掩埋的遺骸,更多的則是連姓名都未留下的無名英靈。總有人要代替百姓前去戰鬥,中國遠徵軍曾在外徵戰數年,足足前僕後繼的犧牲了6.7萬人。
  • 中國遠徵軍滇西大戰紀實
    中國遠徵軍第20、第11集團軍數萬將士與滇西各族民眾,奮戰8個月,粉碎了日軍為切斷中印公路而實施的「斷」作戰計劃,收復了滇西廣大國土,與駐印軍會師芒友。  1944年春,太平洋戰事相對沉寂,而中國和印緬戰場卻異常激烈。戰事主要在中國河南與緬甸兩個區域展開。日寇利用空軍掩護其機械化部隊進攻河南和京漢線。
  • 91歲抗日老兵因住房失火去世 曾說不想老死病床
    這一看起來普通的失火至人死亡的事故,卻迅速引發了網友的巨大關注和哀思,因為,這位老人,是位剛強的抗日戰士,他的妻子曾以為他已犧牲而自殺殉情,他的抗戰經歷更讓人忍不住淚水直流,回憶往事,他曾堅定地說「中國一定強!
  • 陣亡官兵數為何不同 "淞滬戰役"史實說明不該錯
    同樣是對「淞滬戰役」的文字說明,立在西湖邊的石碑和立在西溪路的牌坊上的說明卻有很多不同之處,「難道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淞滬戰役』不成?」
  • 中國遠徵軍老兵鐵血往事——《遠徵之魂》
    根據中英兩國籤定的共同防禦滇緬公路的軍事協定,為援助在緬甸作戰的盟軍英國軍隊,保障滇緬路暢通無阻,外援物資能順利地到達中國的大後方,國民政府決定派遣一支遠徵部隊入緬作戰。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徵軍一部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
  • 中國將士陷入絕境,靠一棵巨樹智鬥日軍,創下一個奇特戰例!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一支部隊遠緬甸抗擊日軍,他們就是中國遠徵軍。在三年多的時間裡,中國遠徵軍共殲滅日軍49000餘人,也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戰鬥故事。1944年3月,中國遠徵軍新編第38師第112團第1營在緬甸野人山一帶與日軍作戰,不幸落入敵人的包圍圈。
  • 遠徵軍回憶野人山:山洞中滿是中國軍人遺骸,女兵更是僅倖存一位
    而抗日戰爭的勝利更是靠著無數中國軍民的犧牲換來的,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遠徵軍,他們不僅在戰場之上拋頭顱、灑熱血,也在中印緬交界的野人山的山洞裡留下了累累白骨。01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
  • 中國女兵被緬甸野人擄走,頭骨被製成水瓢,後人跪哭:來帶你回家
    騰衝縣位於我國雲南省西南部,地處保山市西部,其距離緬甸密支那僅200公裡,距離印度雷多是602公裡,而距離雲南省會城市昆明則是606公裡,騰衝也是我國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而在此地,則坐落著一座引人注目的博物館,它便是滇緬抗戰博物館。
  • 戴安瀾:一代抗日名將 英名永垂青史(圖)
    遠徵緬甸,域外建功揚國威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應美國和英國的請求,同時也為保衛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避免當時唯一一條國際援華物資補給線被切斷,中國組成遠徵軍,與英國在緬部隊共同抗擊侵犯緬甸的日軍。戴安瀾奉命率二○○師,作為中國遠徵軍的先頭部隊於1942年初赴緬作戰。  3月4日,戴安瀾由臘戍入緬。
  • 我的爺爺:一名抗日遠徵軍老兵的傳奇故事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裡,我想起了我的爺爺———一位曾參加遠徵軍入緬作戰的國民黨抗日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