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徵軍老兵鐵血往事——《遠徵之魂》

2020-12-05 鳳凰網讀書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抗日戰爭與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成為一個整體。根據中英兩國籤定的共同防禦滇緬公路的軍事協定,為援助在緬甸作戰的盟軍英國軍隊,保障滇緬路暢通無阻,外援物資能順利地到達中國的大後方,國民政府決定派遣一支遠徵部隊入緬作戰。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徵軍一部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

史迪威

的指導下,在蘭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後在1944年反攻中強度伊洛瓦底江,攻戰臘戌、密支那等緬甸重鎮,重創日軍。

 

  在抗日戰爭中,人們都知道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卻很少有人了解中國抗戰的第三戰場,即印緬戰場,介紹中國駐印軍印緬抗戰的著作更是鳳毛麟角。《遠徵之魂》一書以許多親臨印緬抗日戰場的老兵的回憶為主,輔以相關學者的研究,將一副真實的中國駐印軍遠赴印緬抗日的畫卷徐徐地在讀者面前展開。本書是第一部中國抗日第三戰場印緬抗戰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書籍信息】

 

  書名:《遠徵之魂》(中國遠徵軍老兵鐵血往事)

 

  作者:崔俊峰

 

  定價:32元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9950914

 

  【內容簡介】

 

  1942年10月,駐印軍發動大規模反攻作戰,準備在緬北的雨季到來前,打通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佔領緬北重鎮密支那。直到次年3月上旬,駐印軍仍在胡康河谷中和日軍苦戰,推進速度並不理想。

 

  駐印軍114團某部偵搜連遠徵軍戰士,穿著英國所供軍服,手持美國造武器,一頭鑽入緬北的原始森林中和日軍血戰。狙擊手皮火生手握有效射程1000米的M1903A4式狙擊步槍,借著緬北茂密的植被作掩護,在熱帶山地叢林中執行狙擊任務,一次次改寫「狙殺」神話,令鬼子聞風喪膽。每殺死一批鬼子,就會在槍託上刻「正」字。「駝峰航線」美軍運輸機被擊落後飛行員下落不明,皮火生單槍匹馬夜闖禁區,救下美軍俘虜和女護士,險象環生中遭遇敵軍作戰高手,皮火生一次次死裡逃生……

 

  這裡我們只講述中國遠徵軍老兵自己的故事,沒有政治,沒有階級,隨處散發人性的光輝。謹以此書獻給中國遠徵軍的老兵們!

 

  【作者簡介】

 

  崔俊峰,故事情節高手,擅寫軍事題材小說,曾出版《狙殺》,人物形象「夏少校」深入人心,單本銷量超過五萬冊。在評價超過很多名家作品,也創造了熱詞「狙殺」,其圖書封面、文案被後來的許多同類圖書和電視劇模仿之。

 

相關焦點

  • 曉曙的緬北奇遇:轉兒追蹤中國遠徵軍
    匆匆的密支那之旅回國後,曉曙陷入浩如煙海的二戰史料和遠徵軍倖存者回憶錄中。1942年5月,中國遠徵軍回國的道路已被日軍切斷,指揮官杜聿明命令銷毀全部機械化輜重,率部闖入了被當地人稱為「絕地」的野人山。2006年4月4日正午時分,曉曙站在騰衝和順鄉滇緬館抗戰館的展牌前,一段黑色粗重的文字電閃雷鳴般擊中了她:七十年前,日軍打響了盧溝橋第一槍。
  • 遠徵軍老兵憶往事:戰爭很殘酷,巨蟒把哨兵都吃了
    在街旁一棟年代久遠的民居中,88歲的中國遠徵軍老兵李承基,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這位昔日抗戰的鐵骨英雄,常年生活在此,任憑歲月雕刻人生的痕跡。因戰時負傷,加上後來遭遇車禍致使左腿髕骨骨折,李承基的腳不能彎曲,一直在家靜養。如今年事已高,無法暢通地 與人 交流。「戰爭有時很激烈,有時很艱苦,遇到的危險更是不計其數,但是我們堅持下來了。
  • 抗戰老兵的回憶——遠徵軍緬甸北部瓦魯班大捷
    今年94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岑中輝, 曾參加中國遠徵軍 ,打過緬北瓦魯班戰役,擊敗有常勝軍之稱的日本第十八師團,這場關鍵戰役使日軍一敗塗地,開啟抗戰勝利曙光。談起抗日那段烽火歲月,尤其是搜獲日本十八師團關防(大印),成為他軍旅生涯最驕傲的事。
  • 我的爺爺:一名抗日遠徵軍老兵的傳奇故事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裡,我想起了我的爺爺———一位曾參加遠徵軍入緬作戰的國民黨抗日老兵。
  • 88歲遠徵軍老兵口述:巨蟒吃哨兵
    在街旁一棟年代久遠的民居中,88歲的中國遠徵軍老兵李承基,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這位昔日抗戰的鐵骨英雄,常年生活在此,任憑歲月雕刻人生的痕跡。因戰時負傷,加上後來遭遇車禍致使左腿髕骨骨折,李承基的腳不能彎曲,一直在家靜養。如今年事已高,無法暢通 地 與 人 交流。「戰爭有時很激烈,有時很艱苦,遇到的危險更是不計其數,但是我們堅持下來了。和日軍交鋒,我們幾乎百戰百勝,配得上『天下第一軍』的稱號。」
  • 滇緬之戰簡介,說一說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鐵血遠徵
    中國遠徵軍是根據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軍事民盟而組織的。當一九四○年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後,六月四日英法軍在敦克爾克棄甲丟盔大潰敗之後,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希圖借中國人民長期抗戰的偉大力量,支援它在遠東殖民地特別是緬(緬甸)、印(印度)、馬(馬來亞)方面的軍事,挽救遠東大後方的危機。
  • 遠徵軍老兵憶抗戰:死人堆裡有的屍體起了蛆(圖)
    1月16日,湖南郴州資興,中國遠徵軍新38師第113團老兵鄭子煊回憶當年抗戰生涯。圖/記者謝長貴  鄭子煊,郴州資興人,中國遠徵軍新38師第113團老兵,今年95歲。他是瀟湘晨報記者在湖南找到的第二位健在的113團老兵。  由於年事已高,他已記不清自己在緬甸具體參加過哪些戰役,但他說,一些戰鬥情景,總是在某些時候不斷釋放,縈繞腦海。  他說,自己在一次戰鬥中負傷,隨後被一名四川勤務兵救起,撿回一條命。
  • 不能讓遠徵軍這扇歷史大門關閉
    原標題:不能讓遠徵軍這扇歷史大門關閉 戈叔亞在緬甸八莫尋找遠徵軍墓地 戈叔亞在貴州公路「24道拐」   62歲的戈叔亞,用30年做了一件事:尋找抗戰老兵而那些老兵,最年輕的也已經80多歲,更多的老兵早已撒手人寰。   今年是滇西抗戰勝利、中國遠徵軍光復騰衝70年。作為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成為媒體最搶手的採訪對象,他曾經從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在家裡分別接受了報紙、電視臺等5家媒體的採訪。他的博客點擊量更是超過100萬人次,他的博文被認為是「了解滇西抗戰史最為詳實的信息來源」。
  • 遠徵軍收復騰衝的代價有多大?血水沿城牆流成溝,城內沒一片完整的...
    七十年前,中國遠徵軍將騰衝縣城團團圍住,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即將在遠徵軍和日軍之間打響。七十年後的今天,當年參與收復騰衝的戰士們存世寥寥無幾,這些健在的老英雄們都已經耄耋之年。回想當年這場戰鬥,這些老兵們依舊很激動,剎那間他們似乎都年輕了。如今的騰衝,是一個安寧縣城,人們安居樂業,戰爭的陰影早已離去。但有一個故事一直流傳至今,說的是遠徵軍的一個連隊接到攻打騰衝西門的命令。
  • 中國遠徵軍滇西大戰紀實
    遠徵軍司令長官部亦由楚雄移至保山馬王屯。蔣介石於4月25日致電遠徵軍,「此次渡江出擊之勝負,不僅關乎我國軍之榮辱,且為我國抗戰全局成敗之所系。」英國首相邱吉爾對中國決定發動怒江的攻勢,致電蔣介石表示欣慰,並將「佇候其進展之佳音。」  盤踞怒江西岸的日軍,兩年來既不能越過怒江天塹,又深恐中國軍隊反攻,只得改攻為守。
  • 小江軍科技:寒冬慰問抗戰老兵 真情傳遞溫暖人心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伍雪梅 王梅 綿陽報導)四川小江軍科技有限公司每月開展一次團建活動,在豐富員工們的業餘生活的同時,也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合進來,2020年正值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小江軍銘記歷史,十月團建組織觀看電影《金剛川》,十一月的團建更是格外的有意義——"慰問抗戰老兵
  • 中國遠徵軍翻越野人山,戰士們的死法有哪些?她是唯一倖存的女兵
    這是中國遠徵軍戰歌的一句歌詞。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人不僅在國內抗擊日寇,還走出國門,奔赴緬甸抗戰。遠徵軍赴緬官兵共計10萬餘人。但在緬甸戰場,由於盟軍戰爭的失敗,中國遠徵軍的後路被日軍切斷,形成腹背受敵的局面。為了躲避日軍的夾擊,杜聿明司令員選擇進入野人山,繞道回國。
  • 他們是中國二戰老兵,滯留緬甸多年堅持不入籍,70年後終回到祖國
    同時也為了打開滇緬公路這條物資運輸的生命線,我國曾派出一支遠徵軍遠赴緬甸戰場,協同盟國一起抗擊日軍。 雖然戰功累累,但遠徵軍同樣也付出了沉重代價。出發前,中國遠徵軍的數量在10萬人左右,而戰爭結束後,只回來了4萬人不到,將近6成的士兵永遠留在了緬甸戰場。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江用之,88歲,新一軍38師防毒排。他經常把勳章拿出來戴一戴,回憶那難忘的時光。代光榮 ,96歲,自貢人,新六軍22師戰車營4營戰袍連。四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戰後一直在家務農。劉志成,92歲,新六軍22師獨立炮兵指揮部2營, 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去一次北京。
  • 遠徵軍回憶野人山:山洞中滿是中國軍人遺骸,女兵更是僅倖存一位
    而抗日戰爭的勝利更是靠著無數中國軍民的犧牲換來的,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遠徵軍,他們不僅在戰場之上拋頭顱、灑熱血,也在中印緬交界的野人山的山洞裡留下了累累白骨。01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
  • 中國遠徵軍血戰松山 三噸炸藥炸飛山頭(圖)
    1944年5月遠徵軍強渡怒江後,左翼第11集團軍立刻強攻日軍重兵把守的松山。在這方圓不足1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戰鬥極盡血腥慘烈……董啟超 90歲 遠徵軍炮兵部隊裝彈手一米多深的戰壕 董啟超是河北冀縣人,儘管如今已90高齡、且在滇西龍陵住了近60年,可一開口還是河北腔,也是此次採訪惟一聽得懂普通話的老兵
  • 中國遠徵軍:途徑野人山,女兵被擄走幾十人,野人把頭蓋骨當水瓢
    總有人要代替百姓前去戰鬥,中國遠徵軍曾在外徵戰數年,足足前僕後繼的犧牲了6.7萬人。中國遠徵軍而其中將近一半的人數,3萬餘人卻並未犧牲在戰場上,而是永遠留在了荒蕪一片的野人山;野人山荒無人煙,唯一有的便是潛伏在山內的野人部落
  • 封面故事·老兵
    虧欠  滇西邊陲小城騰衝,西與緬甸毗鄰,歷史上曾是西南絲綢之路要衝,也是中國遠徵軍最艱苦的戰役之一松山之戰的主戰場。  蘭曉龍第一次爬上松山那天,正好是清明節。山上很靜,一塊普通的墓碑吸引了蘭曉龍的注意:石碑之上,赫然留下了8000多人的名字。在20萬遠徵大軍裡,這只是一個軍殉國的烈士人數。
  • 劍與遠徵囚時之界死魂之引打法技巧 囚時之界死魂之引陣容推薦
    劍與遠徵囚時之界死魂之引怎麼打?死魂之引是囚時之界第三階段的boss,很多玩家都不知道這個傢伙有什麼技能,該如何應對。下面就是囚時之界死魂之引打法技巧和陣容搭配攻略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劍與遠徵囚時之界死魂之引怎麼打技能介紹  1、湮滅  召喚閃電打擊最虛弱的2名敵人。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在四川眾多關心抗戰老兵的志願者眼中,李老雖年過百歲,但身體健朗,常常把拐杖往身前一杵,於聲調起伏之間,就呈現出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抗戰往事。從臺兒莊的血戰,到蘇北敵後遊擊戰,雖然全身多處負傷,但他始終堅持著抗擊侵華日軍。尤其在敵後遊擊戰中,更是打出了川人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