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曙的緬北奇遇:轉兒追蹤中國遠徵軍
匆匆的密支那之旅回國後,曉曙陷入浩如煙海的二戰史料和遠徵軍倖存者回憶錄中。1942年5月,中國遠徵軍回國的道路已被日軍切斷,指揮官杜聿明命令銷毀全部機械化輜重,率部闖入了被當地人稱為「絕地」的野人山。2006年4月4日正午時分,曉曙站在騰衝和順鄉滇緬館抗戰館的展牌前,一段黑色粗重的文字電閃雷鳴般擊中了她:七十年前,日軍打響了盧溝橋第一槍。
-
遠徵軍老兵憶往事:戰爭很殘酷,巨蟒把哨兵都吃了
在街旁一棟年代久遠的民居中,88歲的中國遠徵軍老兵李承基,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這位昔日抗戰的鐵骨英雄,常年生活在此,任憑歲月雕刻人生的痕跡。因戰時負傷,加上後來遭遇車禍致使左腿髕骨骨折,李承基的腳不能彎曲,一直在家靜養。如今年事已高,無法暢通地 與人 交流。「戰爭有時很激烈,有時很艱苦,遇到的危險更是不計其數,但是我們堅持下來了。
-
抗戰老兵的回憶——遠徵軍緬甸北部瓦魯班大捷
今年94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岑中輝, 曾參加中國遠徵軍 ,打過緬北瓦魯班戰役,擊敗有常勝軍之稱的日本第十八師團,這場關鍵戰役使日軍一敗塗地,開啟抗戰勝利曙光。談起抗日那段烽火歲月,尤其是搜獲日本十八師團關防(大印),成為他軍旅生涯最驕傲的事。
-
我的爺爺:一名抗日遠徵軍老兵的傳奇故事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裡,我想起了我的爺爺———一位曾參加遠徵軍入緬作戰的國民黨抗日老兵。
-
88歲遠徵軍老兵口述:巨蟒吃哨兵
在街旁一棟年代久遠的民居中,88歲的中國遠徵軍老兵李承基,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這位昔日抗戰的鐵骨英雄,常年生活在此,任憑歲月雕刻人生的痕跡。因戰時負傷,加上後來遭遇車禍致使左腿髕骨骨折,李承基的腳不能彎曲,一直在家靜養。如今年事已高,無法暢通 地 與 人 交流。「戰爭有時很激烈,有時很艱苦,遇到的危險更是不計其數,但是我們堅持下來了。和日軍交鋒,我們幾乎百戰百勝,配得上『天下第一軍』的稱號。」
-
滇緬之戰簡介,說一說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鐵血遠徵
中國遠徵軍是根據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軍事民盟而組織的。當一九四○年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後,六月四日英法軍在敦克爾克棄甲丟盔大潰敗之後,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希圖借中國人民長期抗戰的偉大力量,支援它在遠東殖民地特別是緬(緬甸)、印(印度)、馬(馬來亞)方面的軍事,挽救遠東大後方的危機。
-
遠徵軍老兵憶抗戰:死人堆裡有的屍體起了蛆(圖)
1月16日,湖南郴州資興,中國遠徵軍新38師第113團老兵鄭子煊回憶當年抗戰生涯。圖/記者謝長貴 鄭子煊,郴州資興人,中國遠徵軍新38師第113團老兵,今年95歲。他是瀟湘晨報記者在湖南找到的第二位健在的113團老兵。 由於年事已高,他已記不清自己在緬甸具體參加過哪些戰役,但他說,一些戰鬥情景,總是在某些時候不斷釋放,縈繞腦海。 他說,自己在一次戰鬥中負傷,隨後被一名四川勤務兵救起,撿回一條命。
-
不能讓遠徵軍這扇歷史大門關閉
原標題:不能讓遠徵軍這扇歷史大門關閉 戈叔亞在緬甸八莫尋找遠徵軍墓地 戈叔亞在貴州公路「24道拐」 62歲的戈叔亞,用30年做了一件事:尋找抗戰老兵而那些老兵,最年輕的也已經80多歲,更多的老兵早已撒手人寰。 今年是滇西抗戰勝利、中國遠徵軍光復騰衝70年。作為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成為媒體最搶手的採訪對象,他曾經從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在家裡分別接受了報紙、電視臺等5家媒體的採訪。他的博客點擊量更是超過100萬人次,他的博文被認為是「了解滇西抗戰史最為詳實的信息來源」。
-
遠徵軍收復騰衝的代價有多大?血水沿城牆流成溝,城內沒一片完整的...
七十年前,中國遠徵軍將騰衝縣城團團圍住,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即將在遠徵軍和日軍之間打響。七十年後的今天,當年參與收復騰衝的戰士們存世寥寥無幾,這些健在的老英雄們都已經耄耋之年。回想當年這場戰鬥,這些老兵們依舊很激動,剎那間他們似乎都年輕了。如今的騰衝,是一個安寧縣城,人們安居樂業,戰爭的陰影早已離去。但有一個故事一直流傳至今,說的是遠徵軍的一個連隊接到攻打騰衝西門的命令。
-
中國遠徵軍滇西大戰紀實
遠徵軍司令長官部亦由楚雄移至保山馬王屯。蔣介石於4月25日致電遠徵軍,「此次渡江出擊之勝負,不僅關乎我國軍之榮辱,且為我國抗戰全局成敗之所系。」英國首相邱吉爾對中國決定發動怒江的攻勢,致電蔣介石表示欣慰,並將「佇候其進展之佳音。」 盤踞怒江西岸的日軍,兩年來既不能越過怒江天塹,又深恐中國軍隊反攻,只得改攻為守。
-
小江軍科技:寒冬慰問抗戰老兵 真情傳遞溫暖人心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伍雪梅 王梅 綿陽報導)四川小江軍科技有限公司每月開展一次團建活動,在豐富員工們的業餘生活的同時,也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合進來,2020年正值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小江軍銘記歷史,十月團建組織觀看電影《金剛川》,十一月的團建更是格外的有意義——"慰問抗戰老兵
-
中國遠徵軍翻越野人山,戰士們的死法有哪些?她是唯一倖存的女兵
這是中國遠徵軍戰歌的一句歌詞。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人不僅在國內抗擊日寇,還走出國門,奔赴緬甸抗戰。遠徵軍赴緬官兵共計10萬餘人。但在緬甸戰場,由於盟軍戰爭的失敗,中國遠徵軍的後路被日軍切斷,形成腹背受敵的局面。為了躲避日軍的夾擊,杜聿明司令員選擇進入野人山,繞道回國。
-
他們是中國二戰老兵,滯留緬甸多年堅持不入籍,70年後終回到祖國
同時也為了打開滇緬公路這條物資運輸的生命線,我國曾派出一支遠徵軍遠赴緬甸戰場,協同盟國一起抗擊日軍。 雖然戰功累累,但遠徵軍同樣也付出了沉重代價。出發前,中國遠徵軍的數量在10萬人左右,而戰爭結束後,只回來了4萬人不到,將近6成的士兵永遠留在了緬甸戰場。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江用之,88歲,新一軍38師防毒排。他經常把勳章拿出來戴一戴,回憶那難忘的時光。代光榮 ,96歲,自貢人,新六軍22師戰車營4營戰袍連。四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戰後一直在家務農。劉志成,92歲,新六軍22師獨立炮兵指揮部2營, 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去一次北京。
-
遠徵軍回憶野人山:山洞中滿是中國軍人遺骸,女兵更是僅倖存一位
而抗日戰爭的勝利更是靠著無數中國軍民的犧牲換來的,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遠徵軍,他們不僅在戰場之上拋頭顱、灑熱血,也在中印緬交界的野人山的山洞裡留下了累累白骨。01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
-
中國遠徵軍血戰松山 三噸炸藥炸飛山頭(圖)
1944年5月遠徵軍強渡怒江後,左翼第11集團軍立刻強攻日軍重兵把守的松山。在這方圓不足1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戰鬥極盡血腥慘烈……董啟超 90歲 遠徵軍炮兵部隊裝彈手一米多深的戰壕 董啟超是河北冀縣人,儘管如今已90高齡、且在滇西龍陵住了近60年,可一開口還是河北腔,也是此次採訪惟一聽得懂普通話的老兵
-
中國遠徵軍:途徑野人山,女兵被擄走幾十人,野人把頭蓋骨當水瓢
總有人要代替百姓前去戰鬥,中國遠徵軍曾在外徵戰數年,足足前僕後繼的犧牲了6.7萬人。中國遠徵軍而其中將近一半的人數,3萬餘人卻並未犧牲在戰場上,而是永遠留在了荒蕪一片的野人山;野人山荒無人煙,唯一有的便是潛伏在山內的野人部落
-
封面故事·老兵
虧欠 滇西邊陲小城騰衝,西與緬甸毗鄰,歷史上曾是西南絲綢之路要衝,也是中國遠徵軍最艱苦的戰役之一松山之戰的主戰場。 蘭曉龍第一次爬上松山那天,正好是清明節。山上很靜,一塊普通的墓碑吸引了蘭曉龍的注意:石碑之上,赫然留下了8000多人的名字。在20萬遠徵大軍裡,這只是一個軍殉國的烈士人數。
-
劍與遠徵囚時之界死魂之引打法技巧 囚時之界死魂之引陣容推薦
劍與遠徵囚時之界死魂之引怎麼打?死魂之引是囚時之界第三階段的boss,很多玩家都不知道這個傢伙有什麼技能,該如何應對。下面就是囚時之界死魂之引打法技巧和陣容搭配攻略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劍與遠徵囚時之界死魂之引怎麼打技能介紹 1、湮滅 召喚閃電打擊最虛弱的2名敵人。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在四川眾多關心抗戰老兵的志願者眼中,李老雖年過百歲,但身體健朗,常常把拐杖往身前一杵,於聲調起伏之間,就呈現出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抗戰往事。從臺兒莊的血戰,到蘇北敵後遊擊戰,雖然全身多處負傷,但他始終堅持著抗擊侵華日軍。尤其在敵後遊擊戰中,更是打出了川人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