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徵軍老兵憶抗戰:死人堆裡有的屍體起了蛆(圖)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1月16日,湖南郴州資興,中國遠徵軍新38師第113團老兵鄭子煊回憶當年抗戰生涯。圖/記者謝長貴

  鄭子煊,郴州資興人,中國遠徵軍新38師第113團老兵,今年95歲。他是瀟湘晨報記者在湖南找到的第二位健在的113團老兵。

  由於年事已高,他已記不清自己在緬甸具體參加過哪些戰役,但他說,一些戰鬥情景,總是在某些時候不斷釋放,縈繞腦海。

  他說,自己在一次戰鬥中負傷,隨後被一名四川勤務兵救起,撿回一條命。他回國前同鄉戰友陳志曾叮囑他,多保重,留著命回家看老母親。然而,不久之後,他竟獲知陳志戰死緬甸。

  這次回國的靈位裡,有陳志的嗎?老人不斷追問。

  實習記者陳漫清 郴州資興報導

  「只知道英雄,知不知道什麼叫慘」

  鄭子煊的女兒們說,父親從來不向她們過多提及在緬甸的事。

  她們只知道,父親入伍前是個讀書人,入伍時給家裡留了句「匹夫有責」。

  她們也常常追問父親在戰場的故事,但是,老人總是沉默不語,聽煩了,老人會開口:「你們只知道英雄英雄,知不知道什麼叫慘?」

  接受瀟湘晨報記者採訪時,鄭子煊解釋:「回來以後,我都不願意去想了。」

  由於年事已高,老人已記不清當年遠徵所經歷的大小戰役名字了,但是,老人說,一些戰場的細節,他永遠不會忘記。

  老人回憶起他在緬甸參加的一次戰鬥:

  兄弟們臉上滿是塵土,「整張臉只能看到一對眼珠子」。硝煙中,兄弟們看到,日軍隊伍裡好像有中國人,有兄弟朝日軍方向喊,「都是中國人,別打了別打了啊!」對方回話,「家裡老母被汪偽扣押了,兄弟,對不住啊。」隨後,槍聲大作。

  老人說,自己「閉著眼,顫著手,扣動扳機」。「都是中國人,都是中國人哪。」回想當年場景,老人這樣感慨。

  老人還回憶了這樣一個場景:

  「就在死人堆裡,有的屍體起了蛆,有的骨頭露了出來,戰場還在冒煙,大家在一起吼《中國不會亡》,吼得嗓子都啞了。」說著說著,老人暗淡的眼睛漸漸溼潤、明亮,顫抖著握住記者的手。

  「老母親眼睛都望穿了,沒等到兒子」

  老人拿出保存多年的舊書和老照片,戴上帽子和勳章,整理好衣服,神情肅穆,背誦中山先生的遺言:

  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老人語速很慢,但吐字清晰。他說,在緬甸戰場上經常讀這段話。

  鄭子煊回憶,排長的一名勤務兵是四川人,比自己大20多歲。他們倆經常聊天,勤務兵聽到他讀中山先生遺言,就笑他「呆伢」。在一次戰鬥中,鄭子煊腿部中了子彈,旁邊沒有醫療兵,而血越流越多。鄭子煊想「反正流血也會流死」,就想到前線去,排長同意了。

  這時那位四川勤務兵來了,背起鄭子煊,冒著槍林彈雨跑向運送傷兵的飛機場,放下鄭子煊就走了。臨走前,勤務兵說:「呆伢,莫聽排長的,你是讀書人,將來還有出息,不該死。」

  鄭子煊傷勢復原後再回部隊,沒有找到這位勤務兵。說到這,老人扯過桌角的桌布,抹眼眶。

  老人還記得戰友——資興老鄉陳志,兩人「打小就認識,一起去的緬甸」,他隨部隊回國時,陳志跟他說,再打幾個日本人,就回家看老娘,並囑咐他:「保重自己,留著命回家鄉」。

  鄭子煊回國不久,就知道陳志犧牲了。「他家裡只有一個老母,老母親眼睛都望穿了,也沒等到兒子」。

  「我現在享福了,可他們呢」

  鄭子煊回國後,輾轉到了東北,他在東北結了婚,生下一女。

  1948年鄭子煊帶著妻女,回到家,父母依然健在,見兒子回來,「高興得說不出話,在家門口放了好幾掛鞭炮」。

  隨後,鄭子煊的8個女兒陸續出生。鄭家的九朵金花「一個比一個漂亮,遠近出了名」。

  9個女兒的家境殷實,老人現在有了5個外孫和12個外孫女,「每年過年,家裡都滿了,小孩吵吵鬧鬧的,我最喜歡了。」

  說到這,老人卻陷入了沉默。

  老人說,1945年他隨部隊在廣州接受日軍的投降,進城時自己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等日本的投降籤字儀式完成,大家「把槍拋到空中」,一片歡呼。

  歡呼過後,隊伍裡的士兵陷入「哀慟」。「這麼些年過去了,回想那時的情景,心裡說不出滋味」。

  老人青筋凸起的雙手託起抗戰勝利60周年時頒發的勳章,「我都不願意說」,鄭子煊看著記者,「我現在享福了喲,可他們呢?」

  說完,他撇了一下嘴,嘴角顫動,俯下身去,哭得像個孩子。

  此時,陽光照進房間,溫暖的粒粒冬日,飽含著71年前的記憶,如珠玉一般散落一地。

相關焦點

  • 高齡抗戰老兵60年緘默後親述戰場殘酷真相
    然而,由於英軍屢次臨陣逃脫,五月一日,日軍侵佔曼德勒,中英聯軍全面潰敗,遠徵軍所有的回國通道被日軍切斷,28000餘名中國遠徵軍,被迫繞道「野人山」輾轉回國。「野人山」位於中印緬交界地帶,是一條長達400公裡的狹長河谷,這裡山林縱橫,河流密布,傳說有「野人」出沒,當地人稱之為「胡康河谷」。胡康,緬語意為「魔鬼出沒的地方」。
  • 抗戰老兵的回憶——遠徵軍緬甸北部瓦魯班大捷
    今年94歲高齡的抗戰老兵岑中輝, 曾參加中國遠徵軍 ,打過緬北瓦魯班戰役,擊敗有常勝軍之稱的日本第十八師團,這場關鍵戰役使日軍一敗塗地,開啟抗戰勝利曙光。談起抗日那段烽火歲月,尤其是搜獲日本十八師團關防(大印),成為他軍旅生涯最驕傲的事。
  • 中國遠徵軍老兵鐵血往事——《遠徵之魂》
    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徵軍一部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後在1944年反攻中強度伊洛瓦底江,攻戰臘戌、密支那等緬甸重鎮,重創日軍。
  • 河北老兵身殘志堅 8年寫詩2000餘首弘揚正能量
    圖為83歲的老兵閆夢熊,下肢癱瘓。   保國衛家勇投軍 睡溼地、喝坑水從不言苦   據閆夢熊回憶,一九五二年報名參軍前,他也很害怕,畢竟打仗就有可能死人。正在「去與不去」之間進行思想鬥爭時,其母親說:「你沒看過嶽母刺字和木蘭從軍嗎?」保國有家孝在其中,母親教言落地有聲。想到本村孤子當兵的也有很多,況且自己還有弟弟。一九五二年冬毅然報名參軍,換裝入朝。
  • 90歲老兵憶抗戰:當翻譯指引美機轟炸日軍(圖)
    資料照片【老兵檔案】徐定華90歲,1940年橫跨半個中國來到重慶抗戰大後方,1943年報名加入中國遠徵軍成為一名翻譯,參加了滇西緬北戰役。見到90歲的徐定華,他正端坐在家裡的沙發。徐老眼睛明亮,但卻看不見東西。他的妻子華人珠說,老人左右眼視力在二三十年前開始退化,如今只能看到光點。腿腳也變得不靈便,走路需要人攙扶。
  • 88歲遠徵軍老兵口述:巨蟒吃哨兵
    經過艱難的攻堅,遠徵軍終於奪回了滇緬路。作戰結束,李承基放眼望去,滿目是血,覺得戰爭很殘酷。「途中,日軍對我掃射了無數槍,我臥倒在地,一動也不敢動。子彈嗖嗖嗖地擦著頭頂呼嘯而過,聽得人心驚膽顫。幸運的是,我沒被打中。日軍以為我死了,沒有再追擊,不然我很可能就沒命了。」「當時飛機俯衝,機槍低空掃射而過,陣地上偷襲的日軍有一個排30多人,全部被打死。」
  • 蒼蠅死後,屍體會長蛆嗎?
    而蒼蠅卵在一天後即可變成蒼蠅幼蟲—「蛆」。 蒼蠅還有一點最令人深惡痛絕之處便是自身攜帶大量細菌,其中著名的細菌有口蹄疫,禽流感等,稍有不慎便會令養殖戶們血本無歸。 不過,在自然界中萬事萬物皆有存在的道理,生物界數以億計的生命在終結之後,如果沒有屍體不處理的話,不超過二十年
  • 印度恐怖食人族:生吃死人肉 以屍體為床(圖)
    印度恐怖食人族:生吃死人肉 以屍體為床(圖)total_title  【環球網報導 記者朱盈庫】據外媒3月14日報導,一個讓人恐懼的食人族以屍體為床,不斷刷新著人們對「怪誕」概念的下限。這個叫做The Aghori的食人族群居在印度東北部的恆河邊,他們會用火化後屍體的骨灰塗抹身體,還用頭骨喝水。雖然這個食人族只生吃死人的肉,但他們還是嚇到了當地人。  秉持獨身主義、大膽的37歲攝影師Darragh Mason深入這個食人族,用鏡頭記錄下他們日常的生活。Darragh說:「他們因為從恆河中將死屍拖出來並食用而聞名。」
  • 曉曙的緬北奇遇:轉兒追蹤中國遠徵軍
    然而緬北的一次奇遇,使之與遠徵軍結下不解之緣,她的創作由此發生轉變。這位曾因《金三角的女人》而引起關注的女作家,一頭扎進了故紙堆裡,關注起那些早已被人們遺忘的「最後的老兵」。奇遇2005年之前的曉曙,是個喜歡異國情調故事的人。原名李曉曙,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雲南昆明,是根正苗紅的革命後代。
  • 封面故事·老兵
    我從把這個《團長》交到電視臺以後就再沒看,因為在機房裡面看得快吐了,幾個月天天在機房裡看,都麻木了。我的戲裡永遠有失誤,永遠有殘破。藝術的東西一定要有殘破才美,就像我們到一個古玩店,一個用碎片堆起的一個花瓶,和另一個鋥亮無比的,我一定要到那個碎片堆起來的跟前看它怎麼粘的,為什麼要把它粘起來,它的價值在哪兒,這就叫殘破之美,藝術一定要有這個氣質。
  • 遠徵軍老兵憶往事:戰爭很殘酷,巨蟒把哨兵都吃了
    在街旁一棟年代久遠的民居中,88歲的中國遠徵軍老兵李承基,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這位昔日抗戰的鐵骨英雄,常年生活在此,任憑歲月雕刻人生的痕跡。因戰時負傷,加上後來遭遇車禍致使左腿髕骨骨折,李承基的腳不能彎曲,一直在家靜養。如今年事已高,無法暢通地 與人 交流。「戰爭有時很激烈,有時很艱苦,遇到的危險更是不計其數,但是我們堅持下來了。
  • 中國遠徵軍血戰松山 三噸炸藥炸飛山頭(圖)
    1944年5月遠徵軍強渡怒江後,左翼第11集團軍立刻強攻日軍重兵把守的松山。一米多深的戰壕 董啟超是河北冀縣人,儘管如今已90高齡、且在滇西龍陵住了近60年,可一開口還是河北腔,也是此次採訪惟一聽得懂普通話的老兵
  • 中國遠徵軍滇西大戰紀實
    因為它起於印度雷多,所以美國又叫它「雷多公路」。又因為這條路是中美工兵合作開路,又叫「華美路」,另又因修這條路的目的是打破日軍的封鎖,並最終擊敗日本會師東京,所以也叫它「到東京之路」。蔣介石則在一篇演說中提議將中印公路命名為「史迪威公路」。總之中印公路是一條穿行於罕無人跡的原始森林裡的難以想像的戰時公路。  與中印公路同時開工的是從加爾各答到昆明的中印油管。
  • 男子家樂福買到長蛆柚子 專家稱"這蛆無害"(圖)
    家樂福買到長蛆柚子,元芳,你怎麼看?  西南大學柑桔方面的專家表示,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市民不必過度驚慌  短短幾天時間,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的李元芳就被網友「問候」了200多萬次,不管遇到好事壞事,網友們都會冷不丁地來上一句:「元芳,你怎麼看?」  前天,市民楊全在沙坪垻的家樂福超市買了一個蜜柚。
  • 《聊齋志異》最恐怖的一篇,活人活不起,死人死不起,還被怪物吃
    《聊齋志異》裡的《野狗》篇,篇幅很短,描繪了一個恐怖至極的片段。 起故事立意之高,設定之奇,仿佛看到了好萊塢狼人大片兒的影子。 哦不,應該是好萊塢大片兒有《野狗》的影子,畢竟蒲松齡的作品要早二百年。
  • 四川廣元柑桔長蛆 萬噸柑橘長蛆被深埋(圖)
    「我長這麼大,還沒有見過在橘子瓣瓣的肉裡隱藏那麼多的蛆伢子,真是稀奇……」昨日下午,在廣元旺蒼縣嘉川鎮雞鳴山上的果園裡在老人身後的山坡上,200多壯勞力和他一樣,正在橘園裡採摘最後的果實,然後集中堆放,挖坑消毒深埋這些大多數還泛著青光的果實。   撕開橘肉兩條蛆蟲冒出來   雞鳴山果園是廣元市有名的柑橘園。陳顯陽老人把記者帶到了一個剛剛採摘完果實的橘園,樹上已空空蕩蕩,不留一枚果實。
  • 夢見死人是什麼兆頭 夢見死人什麼預兆
    準備考試的人夢見死人屍體,意味著稍有阻礙不影響錄取成績。創業的人夢見死人屍體,代表凡事不專心,有意久損失,定再整理後謀業。談婚論嫁的人夢見死人屍體,說明勿為小事而吵,太剛強者難配成雙。懷有身孕的人夢見死人屍體,預示生男,秋佔生女,慎動胎氣。夢見死人是什麼意思夢見死人或死亡不用害怕,不一定是壞事。
  • 遠徵軍收復騰衝的代價有多大?血水沿城牆流成溝,城內沒一片完整的...
    七十年前,中國遠徵軍將騰衝縣城團團圍住,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即將在遠徵軍和日軍之間打響。七十年後的今天,當年參與收復騰衝的戰士們存世寥寥無幾,這些健在的老英雄們都已經耄耋之年。回想當年這場戰鬥,這些老兵們依舊很激動,剎那間他們似乎都年輕了。如今的騰衝,是一個安寧縣城,人們安居樂業,戰爭的陰影早已離去。但有一個故事一直流傳至今,說的是遠徵軍的一個連隊接到攻打騰衝西門的命令。
  • 91歲老兵憶抗戰:當年沒子彈 曾用"玉米骨子"充數
    看閱兵  500多件武器  全為國產主戰裝備  「了不起了不起!」看到這麼多尖端的武器閃亮亮相,鞠長裕老人不禁揮舞起拳頭,「70年前,我們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敵人,要是我們那時有這麼好的武器,敵人又怎麼敢來打我們!」  鐵流滾滾,戰車轟鳴。18輛99A坦克以「箭」式編隊率先駛過天安門,一往無前的磅礴氣勢引來觀禮臺上一片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