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之戰簡介,說一說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鐵血遠徵

2020-12-05 騰訊網

中國遠徵軍是根據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軍事民盟而組織的。當一九四○年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後,六月四日英法軍在敦克爾克棄甲丟盔大潰敗之後,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希圖借中國人民長期抗戰的偉大力量,支援它在遠東殖民地特別是緬(緬甸)、印(印度)、馬(馬來亞)方面的軍事,挽救遠東大後方的危機。同時,在中國方面,為了要取得抗戰最後的勝利,當時也必須確保滇緬路這條最後國際交通運輸線。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間起,英國首先開放封鎖已久的滇緬路,接著醞釀中英軍事民盟。

一九四一年春,英國邀請「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到緬甸、印度、馬來亞作軍事考察。以後幾經協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籤訂「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

中國遠徵軍於1942年2月由滇西進入緬甸,與日軍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戰鬥,失利後,一部返回滇西,據守怒江天險以阻敵;另一部退入印度藍伽,組成中國駐印軍,亦稱新軍,接受美國裝備並受美軍訓練。而後,由於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取得了主動權,中國駐印軍與英、美軍協同,遂於1943年10月對緬北日軍展開反攻,即緬北滇西戰役。

在滇西怒江與日軍對峙的中國遠徵軍,也於1944年5月發起了松山戰役和騰衝戰役,並於1945年1月27日與中國駐印軍在緬甸芒友會師。3月遂將日軍全部趕出緬北和滇西。至此,中印緬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遠徵軍班師回國。

1943年10月,揭開了緬北滇西反攻的戰幕。其時,日軍的緬甸方面軍有11個師團,近30萬人馬.中國駐印軍從印度的列多發南地區出發,身侵緬日軍攻擊。我官兵經一年多作戰,先後贏得了胡康河谷戰鬥,孟拱河谷戰鬥以及密支那等戰役的巨大勝利,在中國遠徵軍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坎等地,親乘勝向滇西畹町推進。

1944年5月,中國遠徵軍強渡怒江天險,從滇西開始反攻。將士們堅持血戰8個月,連克日軍重兵防守的騰衝,松山,龍陵,芒市等重要城市。1945年1月下旬,終於和中國駐印軍在畹町勝利會師。

中國遠徵軍入緬抗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篇章,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歷史地位,遠徵軍將士們付出的努力和犧牲,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寫照。中國遠徵軍以數倍甚至十數倍於日軍的傷亡,取得的一個個勝利,在某些人看來並不值得稱道。然而我們應該記住,這是中國正面戰場唯一取得全勝的攻勢性作戰,同時也取得了抗戰中僅有的幾次對日軍的全殲戰。

相關焦點

  • 中國遠徵軍老兵鐵血往事——《遠徵之魂》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抗日戰爭與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成為一個整體。根據中英兩國籤定的共同防禦滇緬公路的軍事協定,為援助在緬甸作戰的盟軍英國軍隊,保障滇緬路暢通無阻,外援物資能順利地到達中國的大後方,國民政府決定派遣一支遠徵部隊入緬作戰。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徵軍一部退入英屬印度。
  • 1000名日本軍人闖入蘭裡島紅樹林,被鱷魚吃了,史上最大的鱷魚吃人事件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緬甸戰役中的蘭裡島之戰,在晚清民國時期,東南亞的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緬甸位於中國的西南方,其東北方向的絕大部分地區與中國的雲南省接壤
  • 1000名日本軍人進入蘭裡島,被鱷魚吃了,史上最大的鱷魚吃人事件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緬甸戰役中的蘭裡島之戰,在晚清民國時期,東南亞的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緬甸位於中國的西南方,其東北方向的絕大部分地區與中國的雲南省接壤,在中國的西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有一個貿易路線,可以從緬甸通往印度,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封鎖了中國東南沿海的各個港口,抗戰急需的物資只能從中國的香港和越南的海防運來
  • |中國抗日戰爭|雲南|抗戰...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新中國成立後曾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發布通告將抗日戰爭勝利日改定為9月3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以國家立法的形式通過決議確定每年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 從爛部隊到鐵血之師,四川軍隊在抗日中如何華麗轉身,一雪前恥?
    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有6個集團軍約40餘萬名川軍將士和300多萬新兵出川抗日戰爭,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篇章,其歷史地位和貢獻得到世人的高度評價。在軍閥混戰時期,川軍被稱為「雙槍兵」「爛部隊」;抗戰時期,這支為人所不屑一顧的部隊,出現了華麗的轉變,成了世人所稱的「鐵血之師」。
  • 傳奇世界鐵血新區開測火爆 魔域史詩任務達成
    伴隨著新鐵血魔城資料片的全面開測,兩大鐵血新區也在8月26日同步開測。為了能更快的進入魔域,體驗新版本的核心內容。無數玩家在開區後立刻就湧入新區,新區人氣可謂是相當火爆。鐵血一區、二區瞬間爆滿,鐵血三區火速加開。將軍墳、機關洞、死水沼澤……一個個經典地圖中,每個玩家都在奮力擊殺怪物,努力提升等級,以便更早的體驗全新魔域內容。
  • 世界歷史視野下的中國抗日戰爭
    中國抗日戰爭不僅關係著中國人民的生死存亡,也關係到世界人民的安危,如果這時中國能夠得到有力的國際援助,日本的侵略戰火至少不會像後來那樣蔓延到東南亞和太平洋的廣大地區。但是當時只有蘇聯認識到唇亡齒寒的關係,援助中國。從1938年3月到1939年6月,蘇聯先後向國民黨政府提供2.5億美元的貸款,以供從蘇聯購買軍火和其他物資之用。
  • 中國抗日戰爭十大戰役
    由於雙方均是大兵團作戰,武器以重裝備為主,故雙方均傷亡慘重,故戰場被稱為人血磨房和絞肉機)2.徐州會戰(雙方參戰兵力達幾十萬人,在魯南和蘇北地區反覆拉鋸作戰,其中,國軍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揮下取得了著名的臺兒莊大捷,一戰擊潰日軍兩大精銳師團的合圍)3.太原會戰(包括忻口戰役、太原戰役、娘子關戰役和平型關戰役等一系列戰事,國民黨部隊損失極為慘重,兩名軍長陣亡,最後太原失守,
  • 為什麼說荷蘭弟是史上最好的蜘蛛俠?沒有之一!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作為《蜘蛛俠:英雄遠徵》的主演之一,這位38歲的前輩毫不吝惜對荷蘭弟的溢美之詞。他甚至直言,荷蘭弟就是史上最好的蜘蛛俠!當他們(漫威)請我出演這部戲(《蜘蛛俠:英雄遠徵》)的時候,我特別興奮,因為我知道湯姆赫蘭德是最棒的蜘蛛俠演員,他是一個特別有趣的傢伙,我們也已經成為了很要好的朋友!
  • 不能讓遠徵軍這扇歷史大門關閉
    二戰期間,為了保衛當時中國僅存的一條國際大通道滇緬公路,1942年至1944年的3年間,中國投入部隊約40萬人組成中國遠徵軍,協同英、美等盟國到緬甸對日作戰。在滇緬印的抗戰中,中國遠徵軍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20萬,其中犧牲人數10萬。而在這10萬人中,有5萬人是在第一次入緬戰役中打了敗仗倉皇撤退途中非戰鬥死亡的。
  • 遠徵軍回憶野人山:山洞中滿是中國軍人遺骸,女兵更是僅倖存一位
    而抗日戰爭的勝利更是靠著無數中國軍民的犧牲換來的,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遠徵軍,他們不僅在戰場之上拋頭顱、灑熱血,也在中印緬交界的野人山的山洞裡留下了累累白骨。01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
  • 電影《鐵血川軍之九條命》發布概念海報
    正所謂「無川不成軍」,在中華民族十四年的偉大抗戰歷程中,共有350餘萬川軍出川抗戰,約佔全國出兵抗戰軍隊總數的1/5,參軍人數居全國之首至抗戰結束,川軍隊伍有64萬人傷亡,其中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其犧牲之慘烈、返鄉人數之少,都位居全國前列。    在邁向勝利的道路上,川軍之師,居功至偉。歷史和人民將牢牢記住他們的光輝事跡,代代傳承。
  • 為什麼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原標題:為什麼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決定性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的走向。
  • 中國遠徵軍滇西大戰紀實
    蔣介石於4月25日致電遠徵軍,「此次渡江出擊之勝負,不僅關乎我國軍之榮辱,且為我國抗戰全局成敗之所系。」英國首相邱吉爾對中國決定發動怒江的攻勢,致電蔣介石表示欣慰,並將「佇候其進展之佳音。」  盤踞怒江西岸的日軍,兩年來既不能越過怒江天塹,又深恐中國軍隊反攻,只得改攻為守。
  • 抗日戰爭與中國共產黨的崛起
    (2)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際上的研究都談到了一點:正是共產黨經過抗日戰爭的磨礪從年輕走向成熟,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是在抗日戰爭中崛起並發展壯大的。應該說,抗日戰爭是一塊試金石,在這場異常殘酷的戰爭面前,一切階級與階層,一切政黨與團體,都要在血與火中接受考驗,經受洗禮,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獻身者興,逃避者衰。只有用這樣的標準去衡量,誰是誰非,一目了然。 1、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發展壯大是用英勇奮鬥和巨大犧牲換來的。
  • 《九條命》定檔11月13日 再現英武「鐵血之師」
    《九條命》定檔11月13日 再現英武「鐵血之師」 《九條命》是一部表現中國川軍壯士出川的史詩級歷史大片。川軍,是民國期間四川軍閥部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川軍以貧弱之師在歷次大會戰中,戰績卓著,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成為人所稱道的鐵血之師。
  • 鐵血遠徵軍揚威緬甸!參加了南京大屠殺的這支部隊被活埋?
    在解圍仁安羌一戰中,孫立人親率113團殺進7倍於我的敵軍之中,斬殺日軍近千人,救出了被包圍的7000多英軍,500多家屬 記者和傳教士,向來以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視人狂妄自大的英軍,在被解救出來以後竟然高呼中國軍隊萬歲,中國萬歲,一改鴉片戰爭以來,侵略殖民中國的嘴臉。
  • 從抗日戰爭偉大勝利中汲取奮鬥力量,以...
    王傳寶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今天,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在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史上,抗日戰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今天的世界,亂雲飛渡,充滿著各種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在我們取得抗擊新冠疫情之戰決定性勝果的時刻,我們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具有更加宏闊的時代意義。我們隆重地紀念這場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就是要以莊嚴的禮儀,來告慰那些為了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的英烈們。抗戰勝利75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日益繁榮富強的中國、一個充滿生機希望的中國已經昂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今天的中國已如其所願,今天的中國無懼任何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