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遠徵軍這扇歷史大門關閉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不能讓遠徵軍這扇歷史大門關閉

戈叔亞在緬甸八莫尋找遠徵軍墓地

戈叔亞在貴州公路「24道拐」

  62歲的戈叔亞,用30年做了一件事:尋找抗戰老兵——活著的和死去的。

  這段找尋,將他從青年變為老年。而那些老兵,最年輕的也已經80多歲,更多的老兵早已撒手人寰。

  今年是滇西抗戰勝利、中國遠徵軍光復騰衝70年。作為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成為媒體最搶手的採訪對象,他曾經從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在家裡分別接受了報紙、電視臺等5家媒體的採訪。他的博客點擊量更是超過100萬人次,他的博文被認為是「了解滇西抗戰史最為詳實的信息來源」。

  然而,讓戈叔亞為難的是,他覺得自己患上了「寫作障礙症」。30年來,他翻山越嶺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可 「那麼痛的生離死別,那麼重的不公不義,那麼深的傷害,那麼久的遺忘,那麼沉默的痛苦」,他說自己無論怎麼努力,寫下的文字也只是「半截山水,不是全幅的寫真」。

  1983年的一天,到騰衝縣出差的戈叔亞無意中來到騰衝國殤墓園,他驚訝地看到這裡竟有9000多塊中國遠徵軍的墓碑。他驚駭萬分,作為雲南師範大學歷史系剛畢業一年多的學生,他竟然不知道在自己的家鄉曾經有過慘烈而悲壯的戰爭。

  二戰期間,為了保衛當時中國僅存的一條國際大通道滇緬公路,1942年至1944年的3年間,中國投入部隊約40萬人組成中國遠徵軍,協同英、美等盟國到緬甸對日作戰。在滇緬印的抗戰中,中國遠徵軍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20萬,其中犧牲人數10萬。而在這10萬人中,有5萬人是在第一次入緬戰役中打了敗仗倉皇撤退途中非戰鬥死亡的。

  可是,這麼慘烈悲壯的戰爭,從1949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幾乎沒有媒介記載或報導過。學校裡不教,媒體上不談。「數萬中國士兵的骸骨和一段慘絕人寰的歷史,如此輕易地就被高山野草所湮沒而不為國人所知!」學歷史的戈叔亞內心受到極大的刺激。

  之後他開始尋訪在昆明的老兵。他去政協、民革、黃埔同學會要老兵的名單,因為沒有單位介紹信,他常被冷眼相待。在那個年代,研究這段歷史還是禁區。但也有朋友暗中幫助他,那時老兵們都是60多歲的人,聽說有個年輕人在到處打聽他們,便口口相傳,「叫小戈來採訪我」,他漸漸找到了一個又一個的老兵。

  「滴滴哚哚,滴滴哚哚……在緬甸撤退時,雨點打在樹葉上的聲音,沒完沒了。40多年了,這個聲音就像耳鳴一樣,從來就沒有從我的耳朵裡消失。半夜常常因為觸摸到死去戰友的屍體而驚叫起來,醒來看到的是睡在旁邊的老伴。」這是30年前,老兵王鑑對戈叔亞說的話。

  這位又瘦又小的老人成天穿著一件舊風衣,騎著破自行車在街上搖搖晃晃。只要見到戈叔亞,就拉著他的手不放,不停地說:「我們肝膽相照。」數十年在勞改隊敲打石頭,使老人的手粗糙如樹皮,但是戈叔亞卻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溫情。

  那個時候,除了戰爭細節,戈叔亞從不敢問老人解放以後的遭遇,害怕惹麻煩。但即使這樣,老兵們也足以認為戈叔亞與他們「肝膽相照」了。

  這些在烽火中倖存下來的士兵,在戰後長達幾十年裡,動蕩不已,萬裡飄零。他們中大部分人都遭受了極其不公正的待遇。戈叔亞所採訪過的老兵,有的蹲過監獄,有的被打成反革命壞分子管制勞動,有的淪為乞丐,有的流落異鄉再也沒有回來。

  老兵崔繼聖的女兒,一個在招待所裡的洗衣工,不善表達感情的她在見到戈叔亞後說:「幾十年來,你是第一個問起我父親的人,雖然他死了,但我們全家都很感謝你。」 崔繼聖曾是負責主攻松山主峰的第八軍榮一師三團代理副團長,當年戈叔亞找到他時,他靠在學校門口賣瓜子維生。戈叔亞想拍一些照片,卻被老人嚴肅地拒絕了,他說這有損他的軍人形象。

  80年代中後期,一名臺灣人想通過戈叔亞找到一批遠徵軍老兵,給他們每人每月提供200元的生活費。然而,當戈叔亞再去尋找那些他採訪過的貧困交加的老兵時,他們已經沒有一個人活在世上。

  在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務農的由國彬,戰爭中失去了右眼和幾個手指頭,後來靠剩下的幾個傷指在縣城幫人修理自行車艱難度日。

  為了幫助由國彬,戈叔亞將老人接到家中,並在昆明一家單位給他找了一個看大門的工作,但當這家單位知道老人是遠徵軍後,立即拒絕了他。戈叔亞萬分難過,但70多歲的由國彬向他深深鞠了一躬,轉身離去。後來,當戈叔亞帶著有人願意救濟他的消息興衝衝地去找他時,由國彬已經去世。

  80年代,整個國家都忙於經濟建設,而戈叔亞卻沉溺於尋找老兵,「無論工作、走路、吃飯、睡覺、做夢,腦海裡都被老人哭訴的故事塞得滿滿的」。

  他通過朋友找到一些當年的舊報紙雜誌和外文資料,並與海外的中國、日本、美國老兵以及老兵組織取得聯繫,然後將所獲的支離破碎的資料、採訪記錄進行整理、對比和更正,再帶著軍用地圖、指北針、錄音機、照相機,前往滇西實地考察。直至多年以後,滇西抗戰的輪廓才在他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

  滇西像一座巨大的歷史博物館。滇西龍陵縣的松山,就埋藏著許多秘密。

  發生在1944年6月至11月的龍陵戰役,是一場異常艱苦激烈的攻堅戰,中日雙方集中了10多萬人在龍陵縣城以及周邊幾個山頭反覆廝殺,其規模遠遠超過了中緬印戰區任何一場戰役。龍陵之戰最終以中國遠徵軍的勝利而告終。

  戈叔亞第一次去松山,是1985年6月。他坐班車、拖拉機、步行,一路走一路問,用了兩天時間,才從縣城到達松山腳下。

  當戈叔亞筋疲力盡地爬到松山山頂時,眼前的一切驚得他癱坐在地:整個山頭密密麻麻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土坑窩,顯示著這裡曾經發生過可怕的戰爭。

  後來,他在山下村民家中看到各種各樣的、發射過的沒有發射過的、爆炸的沒有爆炸的、不同型號不同口徑的槍彈。這場戰爭的慘烈,在多年後還清晰地留存著它的傷痕,1958年大煉鋼鐵時期,方圓幾十公裡的村民都上山來撿滿山遍野的彈片、彈殼,常常將供銷社的大院堆得滿滿的。

  後來,戈叔亞多次上松山尋找史料。這場戰役,中國人雖然勝利了,但勝利得那樣悽楚。「留在大山上的傷痕看得見,但留在人們心中的傷痕是看不見的」。戈叔亞發誓要找到松山戰役中,中國軍陣亡將士的全部名單,將他們的英名排列供奉起來。

  在走訪眾多遠徵軍老兵時,戈叔亞希望能從老人的口述中還原當年戰爭的各種細節,但是他發現,每次採訪,老人們講述從緬甸慘敗回國途中的故事要比入緬作戰的多得多,常常說得泣不成聲。已經不能說話、重病躺臥在滿是排洩物的床上的老兵漆雲鵬,才聽戈叔亞說出「野人山」三個字,竟號啕大哭起來。

  位於緬甸北部的「野人山」,林莽如海,山巒重疊,林中沼澤綿延不斷,豺狼猛獸橫行,瘴癘瘧疾蔓延,是中國遠徵軍第一次入緬撤退時最悲慘的一條路線,數萬官兵死在山中。但是關於這段撤退的歷史,大陸幾乎無史料可查。

  從2002年開始,戈叔亞去緬甸和印度實地考察遠徵軍的路線,但是他在野人山周圍轉了七八次都進不去。緬甸不準外國人去作戰的地方,去了也不準拍照,偶爾能往裡走幾十公裡,戈叔亞和他的同伴卻被緬方扣押了多次,幾經周折才被放出來。

  在印度藍姆迦考察中國軍人墓地時,由於這裡已成印軍的防區,他們被驅逐出來,拍攝的照片被勒令刪除,護照被沒收,印方的軍車一直緊緊地跟在他們車後,沒有一家旅店敢讓他們住宿,他們只好半夜開車跑100多公裡,最後借宿在朋友家。

  儘管在緬甸和印度的考察艱難重重,但是戈叔亞還是一趟趟地去。「我要去看望沒有回家的士兵。」

  在幾經波折的尋找中,一個殘酷的現實讓戈叔亞內心寒冷:除了在緬甸果敢有一尊沒有被破壞的中國遠徵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外,這裡的中國軍人陣亡將士公墓和紀念碑全都遭到徹底搗毀。

  他在緬甸曾聽當地人說,過去有過中國軍人墓地、後變為居民區的地方, 「常常發生『鬧鬼』的事情,住在這裡的人惶惶不可終日,有的把房子賣掉搬走了」。 戈叔亞萬分震驚,在他看來,這些「鬧鬼」故事,其實「是中國戰士的哭泣和呼喚,他們想家,他們想回家」。

  「只有讓千千萬萬遠徵軍將士的忠魂回家,才能告慰那些在異國他鄉漂泊了70年的10萬英靈。」戈叔亞說。

  這一夙願終於在2011年得以實現。

  2011年9月13日和2014年6月12日,雲南省兩次舉行「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公祭活動,將部分在緬甸犧牲的中國遠徵軍遺骸尋取回國,安葬在騰衝國殤墓園「中國遠徵軍陣亡將士公墓」內。2011年9月13日,這是我國首次迎回遠徵軍遺骸。

  為了完成這一工作,雲南省委統戰部此前專門組成籌備組,到緬甸各地尋找遺骸,戈叔亞是重要成員之一。事實上,之前,他已經用10年的時間在緬甸和印度尋找中國陣亡將士的墓地,有的墓地他已經去過上百次。

  每一次站在緬甸廣袤的平原上,看著伊洛瓦低江的晚霞將美麗的廟宇映襯得金碧輝煌,戈叔亞總覺得這片大地有一種「史詩般的壯麗」。在30年的找尋中,他3次被迫失去工作。儘管非常「恐懼、緊張、思想受到很大打擊」,但他仍然堅持了下來。

  「我相信研究這段歷史是正確的,我相信歷史總有一天被正視和開禁。」戈叔亞說:「事實上,除了研究這段歷史,我沒有其他的路可走。」

  因為研究這段歷史,戈叔亞認識了美國、英國、印度、日本的一些老兵,並從他們那裡獲得了大量珍貴的資料。 每次和他們討論這場戰爭,都感到他們和中國的老兵一樣,「好像一生的時間和空間,都永遠停留在1942年至1945年的緬甸、雲南的熱帶密林以及印度的軍營中」。

  儘管現在官方和民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給予老兵關懷和幫助,但是這種遲到的補償,已難以彌補沉重的創傷。除了極少的人之外,許多抗戰老兵至死都沒有得到一枚國家在抗戰勝利60周年頒發給抗戰老兵的「抗戰勝利紀念章」,那是他們盼望了一輩子的榮譽。

  「他們為國家而戰,卻沒有得到國家的承認,這是老兵的痛,也是民族的痛。」為此,戈叔亞曾兩次致函相關部門,「希望給老兵予政治上的關懷和精神上的安撫」。

  讓戈叔亞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對這段歷史的研究還很膚淺,像宣傳而不是研究。這些90歲以上風燭殘年的老人,正在一個個地逝去,「即使現在來挖掘這段歷史記憶,也已經失去了口述歷史的最佳時機,這扇歷史的大門將永遠關閉。」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如果爆發核戰,美國會立馬關閉這扇20噸重大門,能抵抗核彈攻擊
    而在這方面的防禦,美國做得最好了。假設爆發核戰的話,那麼美國就會立馬關閉這扇20噸重的大門!這大門就位於夏延山軍事基地之中。該軍事基地就是為了能夠預防核彈爆炸才建造的軍事基地,同時它也是世界上防備最森嚴的洞穴軍事基地。不僅如此,夏延山軍事基地的隧道上有300米厚的花崗巖山體,這裡能夠抗擊住核彈頭的命中,整個軍事基地能夠容納6000多人,能支撐人們在核戰爭的環境下生活數月。
  • 遊記 | 深入高黎貢山,重走遠徵軍之路
    這是第一天徒步的終點位置。到這第一天徒步順利走完。今天22公裡,溼滑的石板路,原始森林,腐葉路,土路,碎石機耕路等,海拔上升近500米,下降1400米,歷時5小時45分鐘。這條著名的古南方絲綢之路上,山間鈴響馬幫來往了近兩個世紀後,才有張騫出使西域的駝鈴。南方絲綢古道路寬1.5-2m,路面全部用石塊砌成。沿路風光秀麗,歷史古蹟甚多,森林植被茂密,動植物資源豐富,奇峰怪石隨處可見。古道幽幽,是生態旅遊的好去處。
  • 我的爺爺:一名抗日遠徵軍老兵的傳奇故事
    爺爺雖然離開我們已經15個年頭,但他在世時給我們講述的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讓我們後人了解了中華民族這段悲壯的歷史,也了解了他從一名遠徵軍抗日老兵,最終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並與胡耀邦同志結下深厚情誼的傳奇故事。 遠徵緬甸抗日 在生與死的險惡環境中抗爭 我爺爺原名葉學賢,後改名為葉筱清。
  • 劍與遠徵時光之顛上古神廟怎麼過 上古神廟副本開荒攻略
    誒嘿各位親愛的觀眾老爺們你們好我是幻溪,今天幻溪給大家講解《劍與遠徵》中時光之顛的第五章副本—上古神廟的詳細通關攻略 時光之顛的第五章副本—上古神廟,相比於前幾章節的難度有一個巨大的提升,無論是從敵人數量、強度都極大地有所提高,地圖玩法方面新穎玩法為,為玩家設置了幾處建築,通過玩家的調整所關閉、開放的障礙不同,為玩家的解密造成了極大地障礙
  • 鐵血遠徵軍揚威緬甸!參加了南京大屠殺的這支部隊被活埋?
    在第一次入緬作戰時,遠徵軍由於不熟悉山地叢林作戰傷亡慘重,只有孫立人的新三十八軍雖敗猶榮。在解圍仁安羌一戰中,孫立人親率113團殺進7倍於我的敵軍之中,斬殺日軍近千人,救出了被包圍的7000多英軍,500多家屬 記者和傳教士,向來以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視人狂妄自大的英軍,在被解救出來以後竟然高呼中國軍隊萬歲,中國萬歲,一改鴉片戰爭以來,侵略殖民中國的嘴臉。
  • 有三扇至今都沒有人敢打開的門,兩扇在印度,一扇在中國
    秦始皇陵1,秦始皇陵地宮,位於中國西安的秦始皇陵建造至今已經兩千多年了,這座結構宏偉奇特,內涵極其豐富的帝王陵墓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自古以來中國廣大地區盜墓不停,許多歷史名人的陵墓都被盜過,但是秦始皇陵地宮到現在都沒被盜墓賊光顧過。
  • 馬丁轟炸機,作為中國空軍遠徵日本的座機,其戰鬥性能究竟如何?
    馬丁-139WC型轟炸機當然,相信大多數人對於這段歷史還是比較熟悉,它便是中國空軍首次遠徵日本的「紙片轟炸」。相比普通的炸彈轟炸,也許從心理防線上攻擊的紙片轟炸也是當時中國空軍最無奈和最理想的一種戰鬥形式了。飛行傳單轟炸返航的徐煥升當然,我們今天講的主題並不是這段可歌可泣的航空抗戰故事,而是執行轟炸計劃的主角-美制馬丁139-WC轟炸機。
  • ...西方人無意中打開了這扇大門,一代代中國考古學人揭開其神秘面紗
    經過鑑定,他們驚訝地發現,這些「龍骨」「龍齒」中竟然有兩顆符合人類特徵的牙齒,這是古人類學在整個亞洲大陸破天荒的發現。他們追查到「龍骨」的出處,便是當時的中國直隸地區,而雞骨山所在周口店,正是直隸地界。 當年盛夏8月,安特生帶著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葛蘭格一同前往周口店雞骨山,開始了一場考古之旅。 在距離雞骨山約兩公裡處,他們發現了一處地勢較高早已廢棄的石灰礦。
  • 遠徵軍首次用烈焰噴射器噴燒日軍,老兵回憶:日軍燒的血肉橫飛
    這是當時日軍第56師團在滇西三角防禦體系的三個支撐點。因為第56師團代號為「龍兵團」,對於這三地之間的關係,一名在龍陵戰場倖存下來的日軍主計軍官石川颱一曾在其回憶錄中形象地繪圖比喻其為「雙頭龍」:松山、騰衝是兩個「龍頭」,龍陵以西沿滇緬公路延伸到芒市、遮放、畹盯,為「龍身」。
  • 2021軍考該怎樣利用歷年真題複習?
    如果高考是一把開啟人生轉折點的一把鑰匙,那軍考就是一扇照亮軍旅未來的大門,印象之中,兩種不同類型的考試,考試的內容也不盡相同,複習的內容不同點也頗多,但是在複習的資料上面來看,都會讓歷年真題最為可靠的輔導的資料之一。
  • 中國遠徵軍老兵鐵血往事——《遠徵之魂》
    根據中英兩國籤定的共同防禦滇緬公路的軍事協定,為援助在緬甸作戰的盟軍英國軍隊,保障滇緬路暢通無阻,外援物資能順利地到達中國的大後方,國民政府決定派遣一支遠徵部隊入緬作戰。作戰失利後,中國遠徵軍一部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
  • 量子物理從新定義哲學,我們將看見一扇全新的大門!
    一直以來,物理學儘量避免因果律,可是隨著量子物理發展,這一定律要被打破,不僅如此,就連許多哲學問題都將不再困擾我們,比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已經流傳千年的因果關係問題,在這裡也得到了完美詮釋。要知道因果關係一般都會披上一層神秘外衣,因為你無論從哪個角度去闡述,它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可是這一問題如今隨著量子物理發展,它神秘外衣將被揭開,回到最初的問題,古希臘人提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哲學問題,困擾了我們多年,可是在量子物理學中,雞和蛋是可以同時出現的,也就是兩者沒有先後,可以同時產生。
  • 魔獸世界燃燒的遠徵 燃燒的遠徵副本大全
    在指定時間內釋放人質無疑是這裡最難的部分,如果人質不能及時獲救,任務將會重置。而你完成任務的時間越短,得到的獎賞就越好。  進來副本之後有個叫哈裡遜.約翰的NPC(這大概又是對哪個名人的惡搞),和他對話可以接到限時任務,時間限制是20分鐘,要求殺死熊靈納洛拉克。如果你做到了,下個任務是20分鐘內殺死鷹神埃基爾松,再之後是貓靈哈爾拉茲、龍鷹神加亞萊、巫術領主Malacrass和祖金。
  • 《遠徵珠峰》再現1996年珠峰山難
    歡迎觀看 《遠徵珠峰》預告片:建議在Wifi環境下播放視頻來源於網絡1996年珠峰山難是登山史上重要事情之一。
  • 決戰恆大成曼薩諾救命稻草 千人報名恆大遠徵軍
    一旦上港不能贏球,恆大自動在工體奪冠。「去年我們也有類似經歷,本來在主場戰平國安就能奪冠,但輸了,後來還是在濟南拿到了冠軍。」鄭智說。  在工體奪冠也很爽  恆大和國安每次對陣都是「火星撞地球」,上賽季國安在天體絕殺恆大,差一點從恆大手中搶得冠軍。
  • 拿破崙遠徵埃及失敗,卻讓一寶物重見天日,成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
    1798年7月,拿破崙率軍遠徵埃及。他的戰略目標是先拿下埃及,然後東徵印度,從而達到打擊英國的目的。然而,拿破崙這次用意頗深的遠徵,卻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的軍隊卻偶然間發現了一塊稀世珍寶。
  • 從美國名將謝爾曼的「向大海進軍」的「數據」遠徵說起
    不過歷史事件還會有它的時代背景坐標,不能完全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待昨天發生過的事件。貳美國人謝爾曼面對的遠徵軍的補給問題,北宋科學家沈括就已經認識到了。但就是這30萬人的的龐大後勤保障力量,也僅能支持部隊行軍31天而已。其實,沈括的分析測算是建立在理想狀態下,所有的假設條件均處於較優水平,實際是很難達到的。這也說明古代勞師遠徵打仗,很大程度上打得是後方保障能力。
  • 上汽大通D90的C2B模式打開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門!
    相信有不少的汽車愛好者都希望擁有一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汽車,但是可能大家會覺得這樣子的想法會有點天方夜譚。但是現在上汽大通作為目前國內首家真正意義上可以C2B深度定製的車企,可以給予消費者最想要、最實用的配置。
  • 滇緬之戰簡介,說一說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鐵血遠徵
    當一九四○年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後,六月四日英法軍在敦克爾克棄甲丟盔大潰敗之後,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希圖借中國人民長期抗戰的偉大力量,支援它在遠東殖民地特別是緬(緬甸)、印(印度)、馬(馬來亞)方面的軍事,挽救遠東大後方的危機。同時,在中國方面,為了要取得抗戰最後的勝利,當時也必須確保滇緬路這條最後國際交通運輸線。
  • 歷史:因紐特人的民間傳說保留了富蘭克林遠徵西北通道的故事!
    歷史:因紐特人的民間傳說保留了富蘭克林遠徵西北通道的故事!9月6日,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宣布,在威廉王島西南部的帽島附近發現了約翰富蘭克林爵士遠徵的一艘傳說中的失落船隻。在1845年夏天從英國航行的HMS Erebus和Terror船隻的目的是繪製西北通道。他們消失在現在的加拿大北極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