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日本在中途島戰役中失利,鑑於不利形式,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將聯合艦隊司令部遷移至特魯克港,該港就此成為日本海軍的大本營。為了應付以後更激烈的作戰,日本苦心經營著特魯克港,將其變成為一個軍事要塞,其規模程度不次於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因而也被譽為「日本的珍珠港」。在戰爭期間,聯合艦隊所在的特魯克始一直很神秘。
「特魯克」在馬來語中的意思是「雲中之山」。與其它的珊瑚島有所不同,特魯克島是整個特魯克群島中最大的一個,該島形狀呈三角形,中間有一個礁湖,是艦船停泊的天然之地,它不僅是加羅林群島的心臟,還是日本在南太平洋防線的心臟。特魯克群島是日本「絕對防衛圈」鏈條上的重要堡壘,島上建有機場,擁有強大的空中攻擊力量,戰略地位相當重要,甚至被稱作「太平洋的直布羅陀」。日本佔領特魯克群島,進可攻、退可守,既可以支援吉爾伯特和馬紹爾群島,又能威脅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為帛琉和菲律賓建立防禦屏障,甚至還能為日本本土建立一道屏障。但日本佔據特魯克群島卻成為美軍從中太平洋進攻的障礙,因此美軍必須佔領特魯克群島,而佔領該群島的重要一步就是必須摧毀日本聯合艦隊的基地特魯克港,摧毀停泊在那裡的日本艦艇和飛機,為最終佔領整個群島創造最有利的條件。
佔領特魯克既是美軍在太平洋反攻作戰的重要一步,更是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製定的「車輪計劃」中的關鍵一步。1944年2月,美軍開始進行馬紹爾群島戰役之時,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尼米茲上將馬上就意識到特魯克日軍的眾多飛機將對美軍進行的反攻構成嚴重威脅,於是他決定利用美軍的空中優勢徹底蕩平特魯克的日軍,解決掉特魯克日軍的威脅。為此,他專門派出偵察機冒死來到特魯克港進行偵察拍攝,並獲得了重要情報:特魯克港停泊有日軍的數百艘艦艇!
但是,美軍偵察飛機突然出現在特魯克港的上空卻引起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古賀峰一大將的警覺,因為他對目前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情況是很清楚的:日本已丟掉整個索羅門群島,麥克阿瑟的部隊正在長驅直入;日本在吉爾伯特群島的戰況已是面臨失敗;而日本經營了25年之久的馬紹爾群島也面臨喪失的危險。目前的局勢已對日本很不利,如果在不做出果斷的決定,必然遭到全軍覆滅的下場。古賀峰一立刻意識到美國就要對特魯克進行猛烈打擊,於是,他命令聯合艦隊主力全部撤離特魯克港。古賀峰一真夠聰明的,他率領聯合艦隊主力前腳剛走,美國人的炸彈和魚雷後腳就跟進來了。
1944年2月12日,美國海軍第58特混艦隊(艦隊司令是米徹爾將軍)的9艘航空母艦在60多艘護航艦艇的保護下悄悄駛離海軍基地,向前方進軍。由於美軍實行了嚴格的保密制度,除了米徹爾將軍和少數幾個人外,大部分人員一直到2月16日特混艦隊即將抵達攻擊目標時,才知道此次攻擊行動的任務就是空襲特魯克。到了進攻發起的時間,9艘航空母艦逆風行駛,航母甲板上拍滿的即將出發的飛機。早晨6:50分,第一攻擊波的150架飛機(包括「潑婦」式戰鬥機、「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掠奪者」式魚雷機、「解放者」式轟炸機)陸續起飛,浩浩蕩蕩殺向特魯克。
而此時的特魯克雖然有數量多達300多架的飛機,但是大部分飛行員卻請假外出,日軍居然也疏於防備,這不僅讓人想起了當年美國在珍珠港的情景。另外,美國此時不僅在飛機數量和質量上佔有巨大優勢,而且在飛行員素質上也佔有巨大優勢。
自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之後,美國海軍的航母艦載機進行了很快的更新,特別是在質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由美國格魯曼公司製造的F6F「潑婦」式戰鬥機是美國海軍最新裝備的綜合性能相當好的艦載戰鬥機,與日本的「零」式相比,它更佔優勢。它在1942年開始裝備部隊,配有6挺12.7毫米機槍,雖然它在靈活性方面不如日本的「零」式,但是在飛行速度、升高和俯衝方面卻比「零」式要更好;F6F「潑婦」式戰鬥機的飛行速度可達600公裡/小時,最大航程可達2400公裡;相比之下,日本最好的「零」式戰鬥機的飛行速度只有500公裡/小時,最大航程也只有1800公裡。「零」式還有一個致命弱點--飛行員和油箱缺乏十分有效的保護,這就使得它更容易遭到攻擊。而F6F「潑婦」式戰鬥機卻對飛行員有很好的保護:飛機駕駛艙前部有防彈玻璃提供保護,後部則有堅實的裝甲提供保護,性能這麼好的飛機讓美國飛行員愛不釋手。
美軍艦載機飛行員在戰前都受過很好的飛行專業訓練,飛行員都是從大專院校嚴格挑選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能輕易成為一名艦載機飛行員。首先,他們要接受初級飛行訓練,要經過至少一年的時間在轉到初級飛行訓練中心,然後進行為期3個月的飛行學習,學習期滿後才可進行中級飛行訓練學習。美軍有關部門還成立了專門的新學員訓練中心藉此來提高新學員的飛行作戰素質。
與美國非常嚴格的挑選飛行員標準相比,日本可就遜色許多了。由於一大批有經驗的飛行員在中途島戰役和瓜島戰役中損失殆盡,飛行員損失很大,由於戰事繁忙加上新飛行員又不能進行良好的訓練學習,因而飛行員水平大輻下降魚龍混雜,有些做夢都想成為飛行員的年輕人很快圓了自己的夢想,更讓人驚訝的是一些只會玩飛機模型的人居然也成為了「真正」的飛行員,日本用這樣的飛行員去作戰不打敗仗才怪呢。
當美軍飛機攻擊群快要飛臨特魯克上空時,日軍才驚慌失措的發出了戰鬥警報。由於之前大部分艦艇已撤出特魯克,此時特魯克港內的目標以遠不如美軍飛機當初偵察那樣「豐厚」了,美軍飛機依舊進行攻擊。「零」式戰鬥機與美軍飛機展開激戰,但由於在質量上、數量上和飛行員素質上遠不如美國,因此在在經過50多分空戰後,日軍飛機便有126架被美軍飛機擊落,而停在地面上的飛機也基本成了一堆堆冒著輕煙的廢鐵。
就在美日空軍激烈空戰時,從機群分離出來的「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和「掠奪者」式魚雷機對特魯克的防禦設施進行了猛烈的攻擊。特魯克的防禦設施被炸得面目全非,損失很大。由於特魯克的日軍彈藥庫和油庫被擊中發生爆炸,使得島上大火熊熊,黑煙滾滾,地面一片狼籍。
經過美軍飛機的猛烈轟炸,到中午時分,特魯克從地面到海上的景象顯得相當悲慘。幾艘日本軍艦在美軍飛機的攻擊下狼狽逃竄,而那些沒有任何防禦能力的大型船舶成為了美軍攻擊的靶子。目的基本達到了,美軍飛機飛離特魯克,第一波攻擊結束,特魯克暫時恢復平靜。日軍趁這個時間趕緊搶救傷員、清理障礙、修復防禦工事以抗擊美軍可能再次發起的攻擊。
下午3點多鐘,美軍艦載攻擊機第二波攻擊再次降臨被炸得滿目悽涼的特魯克。日軍僅有幾架飛機起飛迎戰,其他飛機已被美軍基本消滅,這幾架飛機很難對抗強大的美國艦載機機群,一眨眼的工夫就在也看不到日本飛機了。沒有了空中威脅,美軍飛機在特魯克上空隨心所欲的進行轟炸,它們躲開地面防空火力的射擊,將所攜帶的魚雷和炸彈全部扔在了特魯克,此情此景不僅讓人想起了日本當年在美國珍珠港轟炸的情景,特魯克已被炸得體無完膚,基本喪失了作為一個軍事基地的重要價值。
但是,美國人並沒有因為當年日本在偷襲珍珠港時只進行兩次攻擊而「報恩」。午夜時分,美軍航空母艦艦載機又發動了對特魯克的第三波無情打擊。這次美軍首次使用了裝有夜視雷達的B-25「解放者」式轟炸機在沒有任何護航戰鬥機掩護的情況下繼續對特魯克進行轟炸。B-25「解放者」式轟炸機在中途島戰役後開始裝備部隊,它的性能非常好,飛行速度達267海裡/小時,最大續航能力可達到2000海裡,美國在後期所生產的B-25「解放者」式都裝備有非常先進的雷達設施。
B-25「解放者」式利用自身優勢飛臨特魯克上空時,日軍防空火力立即對空射擊,幾乎所有的防空炮彈都在美軍飛機的上方爆炸,因為日本人絕對想不到B-25竟會將飛行高度降至距離地面只有60米的距離,這是個十分危險的距離,因為一旦出現一點差錯,飛機將撞上地面物體從而導致機毀人亡,但美軍飛行員訓練有素加之飛機性能優良,他們利用夜視雷達來鎖住攻擊目標,因此,此次空襲的效果甚至比白天還要好。當日本人發覺美軍飛機的攻擊距離並及時調整防空炮火射擊角度準備繼續射擊時,美國人已帶著近乎完美的戰果凱旋。
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對特魯克的三次空襲取得了另人非常滿意的戰果:總共擊沉日軍各種艦艇47艘,摧毀飛機298架,日軍人員損失達1875人。
而日本得知特魯克的慘重損失時也為之心痛。日本大本營認為:「特魯克慘遭敵人無情打擊,算是大日本的『珍珠港』事件」。「武藏」號艦長佐藤木三朗在戰後的回憶中曾說:「特魯克之損失慘重是帝國很難彌補的。作為軍事要衝的特魯克被敵軍炸得幾乎成為廢墟,場面慘不忍睹,這不得不讓人想起昭和16年12月7日,被日軍摧殘的珍珠港……」。可見,特魯克損失之影響對日本是很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尼米茲上將說的好:「我們就是要讓那些日本人親身感受到偷襲珍珠港的滋味!……」。
對美國來說,特魯克的癱瘓在也不會對美軍從中太平洋的進攻構成任何威脅了,美軍可以基本放心發展進攻。1944年2月22日,美軍佔領馬紹爾群島的全部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