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2020-12-05 古今千秋

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不容遺忘的立國之戰,這場戰爭讓中國徹底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原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的西方列強,在這場戰爭結束後,對中國刮目相看。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中國真的強大了,西方國家只需要架幾門大炮就可以耀武揚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任何敢於侵犯中國的敵人,都將遭到雷霆一般的猛烈反擊。即便是號稱不可戰勝的美國,也必將在中國的反擊下,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事實上,這場大規模戰爭的背後,蘇聯的影子無處不在,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史達林與韓戰的故事,在整個韓戰期間,身為蘇聯最高統帥的史達林,在幹什麼呢?

朝鮮半島原本只有一個國家,美蘇兩國在二戰結束後,根據雅爾達會議建立了一個新的國際體系。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分成了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儘管兩國已經被迫分開,可還是有一些人希望統一朝鮮半島。比如朝鮮的高層領導,他們單方面認為,自己這邊才是朝鮮半島的主人。早在韓戰沒有爆發之前,朝鮮方面就多次聯繫蘇聯,希望蘇聯派遣部隊南下,幫助他們統一朝鮮半島。那時候,蘇聯還沒有完全恢復二戰時期遺留的創傷,不太適合進行新的戰爭,身為最高領導的史達林,其實並不願意發動大規模戰爭,所以多次拒絕朝鮮高層的請求,甚至還呵斥了駐紮在朝鮮境內的蘇聯軍事顧問。

後來中國收回東北境內的旅順和大連,給蘇聯造成了一定影響。為獲得新的不凍港,史達林對著世界地圖苦思許久,最後看中了韓國境內的釜山港和仁川港。原本不願意進行戰鬥的史達林,直接改變心意。他聯繫朝鮮高層,同意朝鮮武裝統一朝鮮半島的請求,並且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在史達林的推動下,蘇聯給朝鮮援助了大量的資金和裝備,讓朝鮮的人民軍擴充到了10個軍。戰爭打響後,朝鮮方面確實佔了很大的優勢,很快就攻到了韓國的政治中心漢城。韓國方面節節敗退,根本無力反擊。值得一提的是,史達林在支持朝鮮的同時,還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自己無意介入朝鮮半島內部的鬥爭。不管朝鮮半島發生多麼慘烈的戰鬥,都不能將戰爭的責任扣到他頭上。

美國方面得知史達林的態度後,迅速採取行動,準備進行軍事動員,強行幹涉朝鮮半島的戰鬥。這也是擺在美國面前的唯一選擇,若是不出手幫助的話,朝鮮很快就會統一朝鮮半島,然後聯合蘇聯去進行其他軍事部署。這對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利益極其不利,所以他們直接派遣了二戰時期贏得輝煌勝利的麥克阿瑟負責指揮戰鬥。史達林本以為,朝鮮可以在自己的支持下迅速贏得勝利,在美軍插手之前結束戰鬥。結果因為美軍行動迅速,導致戰爭持續升級。美國不僅幫助韓國逆轉了局勢,甚至還將朝鮮打得落花流水,毫無招架之力。在這種情況下,史達林表面上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可實際上卻聯繫中國,要求中國幫助朝鮮進行抗爭。

在這期間,蘇聯方面承諾說,若是我們出兵朝鮮的話,他們會給予大力支持,至少會出動16個噴氣式飛行團,掩護中國軍隊進行鬥爭。當時我國百廢待興,迫切需要發展經濟,進行基礎建設,戰爭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我國領導認為,發展經濟確實重要,但是如果任由美軍控制朝鮮半島的話,會嚴重威脅東北地區,到那時我們必須派兵防禦,反而會更加消耗國力。與其等敵人打上門來,還不如主動進行反擊,將敵人拒之門外。我國確定好大方向後,迅速擬定入朝作戰的計劃,並且進行軍事動員,號召志願軍趕赴朝鮮,結果在戰爭爆發之前,史達林突然反悔,沒有按照之前的約定掩護志願軍去朝鮮作戰,只能在中國境內進行掩護。

這個時候我們的志願軍已經整裝待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所以我們直接趕赴朝鮮與美軍戰鬥。在沒有空軍力量進行掩護的情況下,我們的志願軍冒著生命危險渡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去跟裝備精良的美軍戰鬥。美軍本以為自己很快就會贏得全面勝利,根本沒有想到中國敢派兵援助朝鮮,而且還來得如此迅猛。雙方交戰後,嚴重低估志願軍的美軍,被打得非常狼狽一路後退。緊接著,美軍調整策略,派遣空軍對志願軍進行狂轟濫炸。當時我軍因為戰線較長,物資補給比較困難,若是任由美軍轟炸的話,肯定會遭受巨大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我軍聯繫蘇聯要求他們派遣空軍進行掩護。之前志願軍靠著頑強的毅力和優秀的戰術,在戰場上接連獲得勝利,讓史達林看到了越來越大的希望,所以他又改變態度,開始支持中國志願軍。

此後蘇聯不僅派遣空軍秘密進入朝鮮,幫助志願軍戰鬥,還大量提供武器裝備和貸款。當時蘇聯給中國提供的貸款,累計約有50億盧布,這對志願軍來說是一場及時雨,幫助我們迅速武裝隊伍,有了更強的反擊能力。1951年夏,志願軍和美國聯軍僵持不下,似乎有持久戰的趨勢。美國總統杜魯門不願意繼續死磕,所以主動聯繫中國,希望進行談判,和平解決問題。那時候,我國的經濟已經因為戰爭受到了極大衝擊,若是能及時停戰的話,也是一件好事。朝鮮的情況跟我國差不多,他們也不願意再繼續戰鬥。我國在跟美國進行談判之時,諮詢了一下史達林的意見。史達林本想著讓美國深陷泥潭,被戰爭逐漸拖垮,讓蘇聯成為最強的國家,不願意儘早結束朝鮮半島的戰鬥。

得知我國和朝鮮已經無意戰鬥的態度後,史達林勉強同意了談判。在這之後,史達林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比如談判地點應該選擇什麼地方,若是停戰的話,應該以什麼地方為界限。在談判的時候,應該使用什麼樣的外交詞彙。這些外交細節對當時的中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只可惜美國方面並沒有談判的誠意,他們只願意釋放6400名俘虜,不願意釋放其他人。我國對此極其不滿,在談判桌上不斷與對方周旋。1952年10月,美國單方面停止談判,繼續調兵遣將與我國的志願軍戰鬥。1953年3月,史達林因病去世,蘇聯因為出現權力真空,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混亂,他們對朝鮮戰場的支持力度也小了許多。

已經獲得巨大戰爭優勢的中國,不僅有了更加強大的武器和裝備,而且還儲備了大量軍用糧食,完全可以持續跟美國大戰。1953年4月,美國因為處於劣勢,再次跟我國進行談判。美國這次是真心實意進行談判,只希望儘快結束戰鬥。我國經過深思熟慮選擇停手,與美國籤署停戰協議。從結果來看,我國雖然是被迫參戰,但是我們卻克服不利條件,粉碎美國的軍事計劃,穩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史達林作為蘇聯的領導,他採取的種種行動,基本上都是在為蘇聯爭取利益。有時候,史達林為了保全蘇聯的利益,減少自身的損失,甚至不惜犧牲友軍。但是他在韓戰爆發後的表現,客觀來說也確實幫助了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強大了我軍的實力,幫助我們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相關焦點

  • 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支持?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全面武裝,對朝鮮展開迅猛的攻擊,曾一度攻打到鴨綠江邊,為了保家衛國,中國志願軍出動趕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開展殊死搏鬥,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強烈支持?
  • 蘇聯解體後披露出的韓戰真相
    戰爭爆發後各方的表現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中國是從國外報紙中才得到這個消息,美國在第二天就採取了軍事幹涉行動,並且進駐臺灣海峽,而蘇聯多次不出席安理會會議,導致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組成聯合國軍正式介入。
  • 外網討論「韓戰」奇葩問題:中國為何從未道歉?
    大多數高級政府官員根本不認為中國捲入這場戰爭在軍事上是明智的。毛主席是在軍事上幾乎沒有得到支持的情況下,決定參戰的。 3)中國並沒有為韓戰的爆發做過準備。我的理解是,金氏家族得到了蘇聯的支持,才發動了戰爭。中國在戰爭爆發以前一直蒙在鼓裡。 4)中國捲入戰爭的背景是美國空軍轟炸中國邊界一側的村莊。
  • 真相:打了3年韓戰,真是美國為了搶奪朝鮮萬噸鈾礦發起的?
    [老袁侃一侃]:在最近的文章評論之中,有讀者朋友留言,詢問韓戰的起因,提供了這麼一種說法:美國想和朝鮮一起開發鈾礦,但是朝鮮不同意,因此就爆發了戰爭。這種情形乍一看,和伊拉克戰爭相似,為了爭奪礦物資源,說的倒也合情合理。
  • 韓戰,美國都將原子彈準備好了,為何最後卻沒有投放?
    但是,在五年後進行的韓戰中,美國即使是死傷慘重,幾近失敗,常規武器用盡,卻沒有再動用過原子彈這種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以扭轉戰局,贏得戰爭主動權。這是為什麼呢?在韓戰開始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就直接威脅說「在最危急的時刻……我們一直在考慮動用原子彈」,對中朝軍隊實施核打擊。作為原子彈轟炸的積極倡導者——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為此還提交了一個用15~30顆原子彈在中朝邊境炸出一個原子輻射區域的方案。
  • 巴甫洛夫為何在戰爭初期,就被史達林給槍斃了?因為他罪無可赦
    而德米特裡·格利戈裡耶維奇·巴甫洛夫指揮的西方面軍,在戰爭開始的第一周就基本賠光了自己的部隊,巴甫洛夫本人最後也被史達林以叛國罪直接槍斃了。那巴甫洛夫究竟是做錯了什麼,以至於他成為戰爭初期第一個被槍斃的大將?
  • 為何李承晚極力反對韓戰停戰?
    1953年3月5日,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突然去世,這一消息在一天時間傳遍世界各地,在東西陣營都引發了巨大的震動。而此時的朝鮮半島,志願軍和聯合國軍共計近百萬大軍依然以三八線為界進行著劍拔弩張的對峙。從1951年6月10日第五次戰役結束以來,中美雙方的對抗逐漸穩定在三八線附近。
  • 闢《炎黃春秋》謠:毛澤東否定抗美援朝戰爭?
    %E9%B2%9C%E6%88%98%E4%BA%89【韓戰結束之後,毛澤東多次同朝鮮官方和蘇聯官方談話時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韓戰是「錯誤的」,並且認為「金日成和史達林應該為韓戰負責」。9月23日,他對也是來參加中共八大的米高揚說:「韓戰根本錯誤,史達林應該負責。」1957年7月5日米高揚到杭州通報蘇共打掉以馬林科夫為首的「反黨集團」問題時,毛澤東又和他談到韓戰問題,還抱怨說:「史達林、金日成對中國刻意隱瞞發動戰爭的時機及作戰計劃,最後,中國卻被牽連進戰爭,這是錯了,絕對錯了。」
  • 韓戰期間,美國曾6次計劃使用核武器,為何最後一直沒敢實施
    今年是韓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朝鮮戰場的風雲變化,時刻關係到中國的安全。為了確保祖國安全,志願軍踏上了異國他鄉的戰場。戰爭期間,核戰爭無時不刻不籠罩在我國的上空。根據美國有關資料記載,美國曾6次想要使用核武器,但為什麼後來都沒有使用呢?
  •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蘇聯名將巴甫洛夫,為何被史達林下令處決?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初,巴甫洛夫就被史達林下令處決了,這是為何呢? 其實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巴甫洛夫是蘇聯紅軍中最受期望的將領,他年少得志,頗受史達林的信任和蘇聯高層的重託,很快就在軍中擔任要職。
  • 韓戰期間,美國多次想轟炸中國城市,為何最終放棄?
    引言  眾所周知,韓戰爆發後,造成的影響不斷擴大,雖然是東北亞地區的局部戰爭可涉及的國家和集團已經越來越多,以至於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可以判斷,這是一場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第一次熱戰,自從邱吉爾的鐵幕演說,給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建之間築起了圍牆,兩方陣營你來我往。
  • 蘇聯駐朝大使指責彭德懷停止進攻,史達林罵這位大使不知天高地厚
    一時間,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歡欣鼓舞,史達林在稱「彭德懷是東方傑出的統帥」的同時敦促部下在1951年3月以前完成中國36個師的裝備訂單並立刻運送3000輛汽車給中國。以美國和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當然也無比震驚,連一向狂妄自大的麥克阿瑟都承認美國是在「與一個完全新的強國進行一次完全新的戰爭。」不過,志願軍的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史達林為何槍決愛將巴甫洛夫?兵敗非主要原因
    巴甫洛夫大將表面上是因為兵敗被殺,其實摻雜了史達林悔不當初的惱羞成怒,正是因為巴甫洛夫在1937年給出的錯誤結論,讓蘇軍在裝甲兵建設中「開了倒車」,進而深邃影響了蘇德戰爭爆發初期的戰局,當德國坦克洪流滾滾而來之時,蘇軍機械化部隊卻硬是無力抵擋。
  • 蘇聯瞞著中國讓朝鮮開戰,軍委成員多數反對,毛澤東為何執意出兵
    圖|1951年2月,金日成視察韓戰地道作戰現場金日成在史達林的授意下挑起了「韓戰」,可蘇聯的態度卻非常曖昧,他們從未做好軍事準備,只是給予一些物資上的援助。哪怕是美軍參戰導致朝鮮人民軍損失慘重,史達林也沒有打算要出兵朝鮮。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從公元前1000年左右進入文明社會以來,由於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朝鮮半島上的國家不論在統一還是分裂時期,都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自始至終與我國保持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繫,在外交關係上,要麼臣服,要麼對抗,要麼合作。
  • 痛失北海道史達林究竟有多後悔?不揣冒昧的日本人還來要那幾個島
    8日晚,蘇聯外長莫洛託夫通知日本駐莫斯科大使佐藤:次日起蘇聯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此時已近午夜,日本人一下子睡意全無了。 8月9日零時剛過,蘇聯遠東司令部在華西列夫斯基指揮下發起「八月風暴」行動,150萬蘇聯紅軍從三條戰線同時進攻「滿洲」。經過四年戰爭洗禮的蘇聯紅軍戰鬥力果然了得,在猛烈的陸空雙重打擊下,日本關東軍毫無招架之力,四處潰散。
  • 韓戰,一個死在戰俘營的美軍士兵遺骸的故事
    這是來自1950年初秋的和平景象,那個時候韓戰已經爆發,但抗美援朝還沒開始。參加長津湖戰役的九兵團官兵根本想不到他們會遠赴朝鮮作戰,很多人因此留在了朝鮮。他們的家人更想不到。美、韓等參戰國的官兵和他們的親人們,何嘗不是如此。
  • 世界預測2018「危機四伏」 朝鮮半島滑入戰爭旋渦?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8年會不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世界仍將處在令人不安的危險之中」。隨著2017年即將過去,世界媒體將目光延伸到不確定的2018年。從劍拔弩張的朝鮮半島到恐襲連連的歐洲,從戰事頻仍的中東到槍擊事件不斷的美國,動蕩的2017年讓人們對明年也不樂觀。
  • 不僅因為韓戰
    而這一切,在韓戰爆發之後徹底發生了變化。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4日,韓戰爆發,準備充分的北朝鮮憑藉先進的裝備
  • 美國中央情報局:16日解密大量韓戰秘密文件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17日消息,美國中央情報局16日公布了有關韓戰的大量秘密文件。其中一些文件顯示,美國中情局在韓戰爆發前對一系列重要事件的判斷上出現差錯。一位中情局分析員說,當朝鮮軍隊在1950年6月越過三八線向南推進時,美國軍方和領導人感到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