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美國都將原子彈準備好了,為何最後卻沒有投放?

2020-12-01 騰訊網

在二戰後期,面對窮途末路的敗局,日本帝國主義分子已經幾近癲狂,在太平洋諸島一次次覆滅性、自殺性地「玉碎」收場,給美國為代表的盟軍造成極大的人員損耗,加上頑固的日本軍部還準備實施「一億玉碎」計劃,準備與登陸日本本土的美軍同歸於盡。為了最大限度減少盟軍死傷,於是美軍果斷對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直接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當然,蘇聯的及時參戰也是一大促成因素)。

原子彈在廣島上空引爆

可以說,正是這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實地試爆,震撼了日本以及世界各國,讓原子彈威名遠揚,成為美國的一把撒手鐧。但是,在五年後進行的韓戰中,美國即使是死傷慘重,幾近失敗,常規武器用盡,卻沒有再動用過原子彈這種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以扭轉戰局,贏得戰爭主動權。這是為什麼呢?

B-29轟炸機投彈

其實,並非美國沒有這麼想過。在韓戰開始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就直接威脅說「在最危急的時刻……我們一直在考慮動用原子彈」,對中朝軍隊實施核打擊。作為原子彈轟炸的積極倡導者——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為此還提交了一個用15~30顆原子彈在中朝邊境炸出一個原子輻射區域的方案。甚至就連一貫反對使用原子彈的陸軍參謀長柯林斯,也開始研究「在何種情況下需要使用原子彈,可打擊的最合適的目標,需要制訂何種政策和做何種準備,以確保我們在時機合適時能夠使用原子彈。」

巡視戰場的麥克阿瑟

當時原子彈已經運到了日本,在衝繩基地的轟炸機也做好了準備性工作,就差一聲令下了。但是,直到戰爭結束這一計劃也未能實施。

其實,這看似迷惑的一系列舉動背後,隱藏著美國的自負和無奈:

首先,因為當時中國與朝鮮、蘇聯籤訂了三國同盟條約,視為一體。那麼對參戰的中朝軍隊動用原子彈,無異於對蘇聯的挑釁和刺激。而作為同樣擁有原子彈的國家,蘇聯並不懼怕美國的核威懾和核打擊。一旦美國動用原子彈轟炸朝鮮,那麼就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跟社會主義社會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就是爆發全面的核戰爭。由於忌憚蘇聯的直接幹涉,將局部戰爭擴大化,美國這才不得不放棄核打擊計劃。

史達林、杜魯門、邱吉爾(從右向左)

其次,當時投入朝鮮戰場的「聯合國軍」除了美國,還有英、法等歐洲盟國,而這些國家在二戰中幾乎都被打殘了,國力衰微,百廢待興,被美國「捆綁」參戰的他們也急於從朝鮮戰場脫身,回歸國家建設軌道,也不希望戰火過度蔓延,一旦動用核武器,戰局必將走向失控,將把自己國家拖進大戰深淵,對於這些歷經二戰戰火摧殘的國家而言,這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因此,以英國、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輪番遊說美國,希望其不要用原子彈!最後這才說服杜魯門不使用原子彈。

爭奪陣地

再者,以朝鮮狹小的地形,一旦大規模使用原子彈,其輻射力必然也會對「聯合國軍」和韓國軍民造成嚴重危害,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敵我雙方,都將一同被拖入死亡「煉獄」。而且動用原子彈的一個不可估量的後果就是——戰爭升級,戰火將越燃越旺,美國本就期待速戰速決,而這樣卻無異於火上澆油,只能導致美國在戰爭泥潭中越陷越深。同時,這將把更多美國青年引入朝鮮戰場,充當侵略的炮灰,這在反戰浪潮高漲的美國國內,民眾必然會群起反對,美國政府必將面臨執政危機,乃至倒臺。

美軍消耗的炮彈

同時,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其破壞力讓世界都震驚。而且美國面臨巨大的世界輿論譴責。如果再次在朝鮮半島使用,那麼在道義上和輿論上,美國必將成為眾矢之的,為世界人民所反對,這種被動局面也不是美國想看到的!

所以終其一戰,在朝鮮戰場以及後來的越南戰場,雖然美國不乏動用原子彈的可能性,但最終都沒有實施,原因無非美國在權衡利弊之後做出的無奈妥協。

板門店籤署停火協議

別看美國擁核自重,它也多限於核威懾。二戰後的幾場局部戰爭,與日本戰場形勢迥然不同,它要面臨更為複雜的戰爭格局,一旦動用核武器,這其中的高昂代價以及附帶的不可控的影響,是美國本身就無法承受的!

相關焦點

  • 韓戰美國明明有原子彈,為何不敢放?其實不是不敢,是不值得
    美國向來自詡自己是超級強國,便不把其他國家看在眼裡,他看哪國不順眼,便立刻對其發動戰爭或是實行經濟制裁。而美國能如此囂張,就是仗著擁有超強的武器裝備和先進的科技。 不過美國也並非一直都是贏家,比如在韓戰中,美國最終便被我國和朝鮮聯手打敗。
  • 抗美援朝中,美國已打算投放原子彈,為何最後寧願戰敗也不用?
    至今為止,世界上只有2座城市遭受過原子彈的襲擊,一個是廣島,另一個就是長崎。實際上,美國並不想這麼早參戰,若不是日本太過囂張,發動奇兵偷襲了珍珠港,太平洋戰爭也不會以這種方式拉開序幕。然而,美軍卻低估了日軍的作戰實力,由於雙方武器裝備差不多,再加上日軍的瘋狂進攻,戰爭局勢一度陷入膠著,美國甚至還落入了下風。
  • 韓戰中,為什麼美國寧願戰敗,也沒有用原子彈?
    中國建國之後的第二年,朝鮮內戰就打響了,美國為了爭取在亞洲的利益,帶兵選擇了幫助韓國針對朝鮮,由於當時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將朝鮮士兵打得節節敗退,甚至直接無視中國的三八線,公然將戰火帶到了中國邊境。中國自來都把國家主權看得很重,美國的行為已經嚴重越界,如果中國這一次忍氣吞聲,美國未來還不知道會做出什麼過分的行為,中國政府當即拍板出兵支援朝鮮。
  • 韓戰期間,美國曾6次計劃使用核武器,為何最後一直沒敢實施
    今年是韓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朝鮮戰場的風雲變化,時刻關係到中國的安全。為了確保祖國安全,志願軍踏上了異國他鄉的戰場。戰爭期間,核戰爭無時不刻不籠罩在我國的上空。根據美國有關資料記載,美國曾6次想要使用核武器,但為什麼後來都沒有使用呢?
  • 抗美援朝為何美國不用原子彈?仁慈還是另有所圖
    一方面美國被志願軍打得沒脾氣,美國國內有人建議投放大殺器原子彈,不過美國政府經過多方面考慮沒有使用,話說回來,美國就算用了原子彈它也打不贏。想想看上甘嶺戰役的結果。志願軍最多多付出點代價,死的人再補一些兵就行了。它要真扔了原子彈,當時的蘇聯也可以直接介入戰爭了。
  • 抗美援朝時,美國為何沒有使用原子彈?其實很簡單
    由於日本是二戰中的戰敗國,所以等到戰爭結束以後,日本的軍事發展受到了不少限制,領土範圍被規定在只有本土範圍,所以日本也就無法在對統治了半個多世紀的朝鮮半島進行管控了,於是,美蘇兩國便接替日本來管理朝鮮半島,而朝鮮半島也因此被割裂為了兩股勢力。 在二戰末期原子彈都已經發明並使用了,韓戰時期美國肯定是有儲備的。
  • 韓戰期間,美國準備了九枚原子彈在衝繩基地,為何一直不用?
    很快機會來了,當時的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因為背後有蘇聯撐腰,所以對南方的韓國發起了進攻,想要趁機一統朝鮮半島,沒多久,朝鮮人民軍就攻打到了首都漢城附近,眼看著馬上就要成功消滅韓國,誰知此時美國政府快速通過聯合國決議對朝鮮出兵,由美國著名將軍麥克阿瑟領導的十六國軍浩浩蕩蕩的在仁川登陸了。
  • 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支持?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全面武裝,對朝鮮展開迅猛的攻擊,曾一度攻打到鴨綠江邊,為了保家衛國,中國志願軍出動趕赴朝鮮與「聯合國軍」開展殊死搏鬥,韓戰,史達林本不情願,為何最後又強烈支持?
  • 眼看二戰勝利在即,為何美國還要多此一舉,在日本投下原子彈?
    這是兩顆原子彈的名字,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投放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那兩顆原子彈的代號。這兩顆原子彈爆炸之後,日本全面投降,加速了二戰的結束。但當時其實已經是戰爭末期,日本早已盡顯頹勢,美國當局為何要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呢?
  • 抗美援朝時,美國為何放棄了使用原子彈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可以說美軍除了原子彈外,所有的現役高科技裝備都用上了,就算如此,還是沒能戰勝志願軍,所以很多人就有個疑問:為什麼美國沒有在韓戰上使用原子彈? 原子彈爆炸 在二戰末期原子彈都已經發明並使用了,韓戰時期美國肯定是有儲備的
  • 美國為何不用原子彈襲擊中國?蔣介石一語道破真相
    1950年6月,韓戰正式爆發,10月初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入朝作戰,歷史稱為抗美援朝戰爭。 由於中國的加入,美軍受到沉重打擊,本來叫囂著「結束戰爭後回去過聖誕節」的氣焰被磨滅,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加入,美方損失慘重。
  • 借古預知:美國那些要對中國使用原子彈的狂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原子彈轟炸後的日本使得人們對這一新式武器產生了新的恐懼,因此,二戰之後美國依賴其擁有原子彈在冷戰舞臺上揮舞大棒,動不動就搞核威懾、核恐嚇,在韓戰和中國國內建設中,甚至多次揚言對中國實行核打擊,簡直是猖狂至極。
  • 韓戰期間,美國多次想轟炸中國城市,為何最終放棄?
    起初美國人只想把朝鮮軍趕回三八線以北,可是麥克阿瑟從沒想過進展會如此順利,導致他越來越膨脹,認為可以趁著勢頭將朝鮮人趕出朝鮮半島,到時候整個半島就是美國的地盤,  美國內部都同意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們判斷不到一個月朝鮮半島就會歸於平靜,為了防止戰爭擴大,杜魯門多次要求麥克阿瑟一定要保證中國和蘇聯都不會參戰才能向三八線以北進發。
  • 如果日本在原子彈的轟炸下仍然沒有投降,美國會有怎麼樣的行動?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此舉震驚了整個日本,也動搖了日本人「本土決戰」的決心。在長崎原子彈投放後僅僅6天,日本天皇就宣布了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那麼如果即便美國投放了原子彈,日本仍不投降呢?那麼日本就真的要「一億玉碎」了。
  • 越南戰爭時,美軍為何「寧打20年戰敗」,也不使用原子彈?
    ,是美國繼韓戰之後,在亞洲東部進行的第二場失敗的戰爭。和韓戰短短的3年較量相比,越南戰爭進行的時間,從1955年開始到1975年結束,時間跨度長達20年之久。  為了支持贏得這場戰爭,美國付出了2500億美元的巨額開支,僅美軍就出動了65萬人,儘管如此,從戰爭的結局來看,美國是敗得一塌糊塗。但慶幸的是,美國始終保持了理性,並未選擇使用原子彈來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 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如果不投降,美國還會投放嗎?
    首先是美國、當時,美國在得知德國法西斯的「鈾計劃」時,決定投進大量資源研製原子彈,一方面是想靠這個強有力的武器快速結束戰爭,另一方面是想在德國之前研究出原子彈。因為一旦德國的「鈾計劃」實施成功,率先研究出原子彈,那麼將會對當時的戰局產生巨大的影響。1942年,美國正式啟動「曼哈頓計劃」來研製原子彈,這次計劃集結了在美所有優秀的科學家,由奧本海默和格羅夫斯負責。
  • 《韓戰》:美國人口中「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在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中,美國把自己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並且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但最終依然沒能贏得勝利。而韓戰的最終結果也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所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任何敢於侵犯中國的敵人,都將遭到雷霆一般的猛烈反擊。即便是號稱不可戰勝的美國,也必將在中國的反擊下,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事實上,這場大規模戰爭的背後,蘇聯的影子無處不在,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史達林與韓戰的故事,在整個韓戰期間,身為蘇聯最高統帥的史達林,在幹什麼呢?朝鮮半島原本只有一個國家,美蘇兩國在二戰結束後,根據雅爾達會議建立了一個新的國際體系。
  • 天才爭霸賽:二戰德國先開始研究的原子彈,為何卻被美國反超
    天才爭霸賽:二戰德國先開始研究的原子彈,為何卻被美國反超 要知道二戰時期,各個國家為了取得勝利都紛紛開始研究原子彈,其中美國是最先研究出原子彈的國家,其實在美國之前德國早早的就開始研究原子彈了。
  • 為何美國人選擇遺忘韓戰?現在若發生衝突,會有怎樣的結果?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國家對曾經參與戰爭的人,陸續授予了紀念獎章,弘揚他們的英雄事跡。不僅如此,國家還陸續推出了一些關於韓戰的影視作品,讓更多的人知道當年那場戰爭,了解英雄們的付出和貢獻。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是一個不容遺忘的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