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韓戰正式爆發,10月初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入朝作戰,歷史稱為抗美援朝戰爭。
由於中國的加入,美軍受到沉重打擊,本來叫囂著「結束戰爭後回去過聖誕節」的氣焰被磨滅,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加入,美方損失慘重。
抗美援朝前夕,毛主席本打算解決臺灣問題,但由於被此事耽擱了,蔣介石剛好乘此機會得到喘息,蔣介石曾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出兵援助韓國一方。
令美軍沒想到的是,中國志願軍加入抗美援朝後,自己損失慘重,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損失三萬多人,而且數字還在持續增加。
情急之下,美國政府感到震驚恐慌,麥克阿瑟也驚呼「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場全新的戰爭」,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想到了自己手上的法寶:原子彈。
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這次他們又想故技重施,把原子彈扔向中國以取得韓戰的勝利。
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初期,美國曾說過:如果中國或蘇聯等國入朝作戰,關鍵時刻我方可使用原子彈。而現在正是到這種「關鍵時刻」到瞭,1950年11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曾有如下對答:
記者:總統先生,請問您對現在的朝鮮戰事打算如何應對?
杜魯門:關鍵時刻,我們將採取必要措施,以應對軍事局勢。
記者:您所說的必要措施,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彈呢?
杜魯門:我們一直在積極的考慮,這是我們一種武器。
站在蔣介石的角度,美國欲用原子彈作戰,這正是一個韆載難逢的反攻機會,他應當高興才是,可他不僅沒有高興,反而還要阻止美國這一行動。
蔣介石有寫日記的習慣,他曾在日記中寫道:針對杜魯門考慮使用原子彈,應設法打破之!
這句話可以看出蔣介石雖然退守臺灣,但他並不想讓中國受到傷害,更不願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有相關資料表明,蔣介石在臺灣時曾多次設法阻止美國對大陸使用原子彈!